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茶香四溢知青下乡看上软糯炮灰/穿书七零之独宠漂亮小炮灰(穿越重生)——月复西斜

时间:2024-02-12 10:41:17  作者:月复西斜
  陈晏初听到旭日科技时,心里一愣,突然想到了什么。
  旭日科技,东升科技。
  旭日东升?
  该不会......
  而且这套路也是似曾相识,如果杜金顺签了这份合同,那不就是第二个张盛了吗?
  威尔逊这是放弃医药厂,改做汽水了?
  一旁的李宝良嘟囔:“汽水最贵也才一毛五,那可乐可不便宜,一瓶都要四毛五了,咋可能会有人买呢?要我选,我肯定选你们的汽水啊。”
  杜金顺从一旁拿出一张报纸:“确实不便宜,但最近报纸上把喝可乐吹嘘成一种惬意,享受畅快的西方休闲文化,勾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追捧。”
  “好像买的起一瓶可乐,就是生活优越的象征一般。”
  “再加上我们的汽水本就是薄利多销,批发商从中赚不了太多,但可乐就不一样,一瓶能赚我们两三瓶的钱,这不就没什么人进我们的货。”
 
 
第234章 代理厂长
  陈晏初接过报纸,看到上面有两张照片,一个是穿着一身时髦潮牌的年轻人,面带微笑,拿着可乐,在京市有名的地标前出现。
  另一个人则是穿着之前国内很是流行的军大衣,一样的笑脸,和手上的可乐。
  上面的标题赫然写着。
  “一个紧张的年代即将过去,欢迎一种愉快消费的生活到来。”
  “一瓶可乐,让不同的人品尝到同一种惬意生活。”
  翻过来,上面写着西方人最受欢迎的饮料,欢迎大家体会西方上流人士的快乐。
  改革开放前,大家以穿进口货为耻,因为那很容易被打上资本主义的标签。
  但这两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更多的外国品牌入驻国内,让大家认识到了很多时髦紧俏的物品。
  穿进口衣物,戴进口手表,变成了一种地位的象征,一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瞬间蔓延到每个人的心里。
  在现在这个物质精神各方面都比较匮乏的年代,别说买进口货了,解决温饱都是问题。
  可有一天,有人告诉他们,能买得起一瓶可乐,就代表着他能体验到上层人士同样的优越感,任谁会不心动?
  540块钱一支的劳力士进口手表大家买不起,仅针对外国友人,侨眷才能出入的友谊商店大家进不去。
  可一瓶四毛五的可乐,大家咬咬牙,还是买的起的。
  而外商就是抓住国人的这种心理来大肆宣传,难怪销量会直线上升。
  李宝良伸头看了报纸半天,说道:“那可乐我也尝过,味道怪怪的,我觉得还没有橘子味汽水好喝呢。”
  陈晏初笑着说:“报纸上说的可不单单是喝可乐这么简单的事。”
  见李宝良没明白过来,陈晏初也没多解释什么。
  旭日科技的套路,没有谁比他更熟悉了,这不就是华溪药厂当初狙击自家西药市场时用的套路嘛。
  先是给经销商让利,接着把商品铺满整个京市,大家没有别的选择,自然而然会养成喝可乐的习惯。
  等日后再升级换包装,小幅度减少每瓶的量,大家不仅看不出来,也能变相涨价,玩的一手好牌。
  想到这,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事和威尔逊脱不了关系。
  杜金顺抬起头:“我本来想再拼一把的,结果银行不给我贷款,之前的合作商也都转头和他们合作,我这人虽然敢拼,但也不想招惹上太大的麻烦,再加上如今确实周转不开,所以才不得已卖掉厂子。”
  “以后实在不行,换个其他的生意做,总不会太亏,不然一直跟他们耗着,我可赔不起。”
  也是,能从一瓶汽水发现商机,并且把厂子开这么大的人,能力总不会太差。
  这人知道急流勇退,隐藏锋芒,确实是个人才。
  陈晏初想到这,心里隐隐有个主意。
  “厂子转让后,您打算做什么呢?”陈晏初问他。
  杜金顺摇摇头:“没想好,以后遇上了再说吧。”
  陈晏初想了想,实话实说:“我买下厂子的本意,是因为家里人酱菜做的不错,想要盘个厂子做大一些,但奈何家里人只知道如何做酱菜,却不知道怎么经营一个厂子。”
  “我自己又忙不过来,本来想要聘请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但我想着,既然您如今也没想好接下来做什么生意。”
  “不如考虑继续经营厂子如何?”
  杜金顺惊讶的抬起头。
  陈晏初继续说道:“汽水厂我按市场价接手,并且以正常招聘的工资聘请你继续担任厂子的代理厂长,大的方向和我沟通,小的方向可以自己做决定。”
  “我家里人只负责研发这一部分,如果厂里原来的人手你用的习惯,我也可以全盘接受,但职位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变动。”
  “关于汽水嘛,以后要不要做,我要重新评估一下市场需求再说,暂时只能先搁置。”
  “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杜金顺没想到陈晏初会这么说,他原本已经做好了失业的准备。
  虽然这几年家里多少有些存款,但无业游民几个字,还是很不好听的,想当初他毅然决然卖掉铁饭碗的时候,不知道被家里亲戚说成什么样子了。
  不好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有些迷茫了,不是看不清以后的方向。
  而是经过这次的事情,他发现,有些事情不是光靠热情和努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就会有结果的,商界的尔虞我诈,远比他想象的要可怕。
  而眼前这个人嘛......
  杜金顺谨慎的问:“做生意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凭着一腔热血扎进去就可以的,你看看现在的我,就应该知道,没有一点背景,就活该被人欺负死。”
  没等陈晏初说话,一旁的李宝良不服气了:“我们老板可是开仁心药厂的,本事大着呢。”
  “仁心药厂是你开的?”这下轮到杜金顺惊讶了。
  难怪刚刚说接手自己厂子和员工的时候,能说的这么轻松。
  去年仁心断药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外行人看不出来,他作为一个生意人,哪怕不了解具体内情,也猜道其中定有人故意使坏。
  可没想到,断了几个月后,仁心又再次复起,如今的销量更盛从前,从这他就知道,这厂长应该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他神色复杂的打量陈晏初一眼。
  没想到,居然这么年轻。
  “这事情我要考虑一下。”
  陈晏初点点头:“可以,这是我的名片,考虑好了给我打电话。”
  接着,几人就离开了。
  三天后。
  杜金顺给陈晏初回电话,接受了陈晏初的提议。
  两人再次见面,商议后,以十五万的价格,签订了转让合同以及聘用合同。
  杨眉那边在研究配方的过程中,怕自己记性不好,遗忘了什么,经常白天研究好,晚上一边总结,一边让小姝记下来。
  短短几天,作业本上就记了小半本配方。
 
 
第235章 广告播出
  杜金顺在管理厂子,以及商品如何打入市场很有经验,陈晏初就没有过多的干涉。
  而原来的研究部打散,除了重新招人外,目前主要靠杨眉苦心研究。
  生产线的人员也适当的做了一些调整,陈晏初让杜金顺把大家安排成流水线工作方式,每个人只负责一个很简单的部分。
  最核心的酱料配比,是杨眉和叶成林两人负责和把关的。
  做一小罐和做很多罐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杨眉因此研究了很久,才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比例。
  复刻出来的味道和她之前做的一模一样。
  两人每天在小店开门之前,先去厂里,按比例把当天需要的酱料提前准备好就行,接着再骑着三轮车,十几分钟就到自家小饭馆了。
  关于酱菜厂注册报备上市,以及前期的所有准备问题,陈晏初都交给杜金顺去做了。
  陈晏初在酱菜厂和药厂之间来回忙碌的同时,研究院来了新的消息。
  上次蔡教授把他的意见给上面传达了一下,上面一直争议的厉害,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
  研究院开设也有一年,丝毫没有进展,不光研究院的人着急,上面的人也很着急。
  经费源源不断的投入进去,却都像打了水漂一般,毫无声响。
  这次有人提出新的方向,也有愿意尝试的。
  最后经过几个月的讨论,上面决定先让一部分人实行试试,如果可以,再全国实行。
  陈晏初在会议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突然猜到了什么。
  下一秒,就听蔡教授说:“全民体检这个事情,耗费资金肯定不小,如今国家形势也不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确实困难,所以,现在决定先让一部分人实行。”
  “从国家干部开始,往下是政府要员,普通职工,逐渐从城市往农村展开。”
  果然。
  陈晏初无声的叹了口气,视线透过窗户,看向外面来往的行人,以及更远处的村落。
  最需要这个体检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上......
  蔡教授看到陈晏初的表情,似乎是猜到了他在想什么,继续说道:“上面这样的决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首先这些决定政府官员肯定是一万个支持并且愿意去执行的。”
  “其次下面的干部以及普通职工,这些人都是有医保可以报销的,不论是从民众积极度上,还是这个项目的整体完成度上,这都是一个更方便快捷的方式。”
  “毕竟国家愿意做免费体检的前提是,假如真查出什么,后期是需要配合我们的研究做临床试验的。”
  “而且,从城市到农村也需要一个过度,毕竟越往外,这些政策就越不好实施,除了城里,国家已经下达指令,往偏僻的地方建设多个卫生站,以及更详细的人口普查。”
  “这些都是为以后的体检做准备,并且花费一点都不比城里的体检少。”
  见上面想的这么周到,陈晏初也就没再说什么。
  既然下达了政策,大家就按照上面的指示开始重新干活。
  干部体检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进行完的,因此每周都会有医院送来的体检报告汇总。
  陈晏初看了两次后,发现大家做的体检,查的项目都不太多,他心有疑惑,拿着一沓体检报告,找到蔡教授:“教授,医院都做哪些体检项目?大家是挑着做的吗?”
  蔡教授也很疑惑:“什么挑着做?这是全部体检项目,都是按照这个清单做的。”
  陈晏初接过清单,看完才恍然大悟。
  他还当是在现代,什么放射片、CT、磁共振、核素检查及各种造影检查等诊疗技术在国内甚至都没普及。
  难怪,他说这些体检怎么都只检查一些皮毛。
  想到这,陈晏初斟酌了一下,说道:“您也知道我开了一个药厂,去年和几个外商谈了不少合作,来往也挺密切,我听外商们提过一嘴,国外好像发明了什么CT成像,MRI还是什么,我也没记太清。”
  “这些放射性检查对骨头关节,心血管系统,以及肝脏病变都有更精密的检查结果。”
  蔡教授听到后,一脸沉思,喃喃道:“你说这些,我好像在哪听到过......”
  突然一拍脑门:“这些国内好像也有,我年前好像听应该是沪市的同学提及过。”
  陈晏初有些吃惊的同时,心里顿时还松了口气,还好没说错,万一说出来了发现没有这东西,他真是不知道怎么编了。
  见蔡教授忙着去打电话去了,陈晏初就放心的去做实验了。
  之前做的肿瘤研究试验,失败了无数次后,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感觉加入了一些提取物质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确实慢了许多。
  这个发现让陈晏初有些欣喜,内心还带着一丝期盼。
  于是他又做了好几组实验来验证,最后的结果都是如此。
  下一步,他就把重心放在了提取物质上,这些灵泉里面包含的不明物质过多,具体是哪一种物质起的作用,怎么提取合成,以及怎么命名,怎么做药理反应,都是他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晚上回去的路上,陈晏初都在思考这些事情。
  到家的时候,见大家都在沙发上坐着看电视,他这才想起来,酱菜厂的广告已经拍完了,今天应该是首播的日子。
  陈晏初放下公文包,放松的瘫坐在叶然身边,拉着他的手把玩着。
  大家翘首以盼,等着广告播出。
  电视上的新闻联播结束后,下一秒就播放了酱菜的广告。
  “吃鲜嫩蔬菜,享健康常在。”
  “田园清蔬,酱香美味。”
  “酱菜,请认准酱香园。”
  广告不长,每一个都很短,但拍了好几个替换着播。
  杨眉看在眼里,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晚上拉着叶成林聊了好久的天。
  第二天,杨眉一早就把叶成林薅起来,两人早早去了酱菜厂。
  一路上都竖着耳朵听身边有没有人谈论昨日的广告。
  可惜根本没人在意。
  让杨眉失望不已。
 
 
第236章 赞助拍电视
  两人到了厂里,先把今日需要的酱料调制好,出车间时刚好遇上杜金顺。
  杜金顺笑呵呵的说:“昨日的广告拍的挺好的,陈厂长在宣传上,真是有一套。”
  听到人家夸自家孩子,杨眉一脸的骄傲,嘴上却谦虚道:“还行,这孩子就是主意多。”
  说着试探着问:“今天有人打电话订购吗?”
  杜金顺笑眯眯的说:“没那么快,昨天广告刚播出去,这几天让下面的推销员往外跑着推销,才能慢慢打开销路,这中间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毕竟这酱菜也不是什么必需品,大家得尝了才知道。”
  “这样啊......”杨眉脸上似是有些失望。
  ++++
  陈晏初刚到研究院,就听迎面走来的蔡教授兴奋的说:“沪市的荣教授刚好是研究放射影像这一块的,我昨天托同学问了一下,请他最近来京市做个放射学的交流会。”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