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医药会议
买房子的事情花了小半个月才断断续续搞定,一开始见他们要买,有的人还想坐地起价,陈晏初带着季修铭扭头就出去了。
他们没在价格上压价,已经是看在大家都不容易的份上。
最后见起价无望,还是卖了。
手续都办完之后,陈晏初和余声笙也商量过几次,在那附近做点什么买卖,但一直没有头绪,就只好先搁浅了。
在这期间,陈晏初收到研究院的电话,通知他每周末来研究院报到。
苏老给他弄得就是一个实验室助理,以一个医大大二学生的身份办的。
里面的人看到他的资料,都觉得可能是后台比较硬,来这镀金混着玩的,毕竟研究院里最次的,也都是留学归来的博士。
刚去第一天,陈晏初就被人鄙视了一番,进了门,就有个年纪三十左右的男子斜眼看他一眼:“你就是陈晏初?”
陈晏初点点头:“您好。”
这人可能是看过他的资料:“刚好,一会儿有个会议要开,你来做会议纪要吧,内容写清楚啊,日后上面可是要派人来查看进度的。”
也不等他说话转身就走了,边走嘴里还嘀咕:“也不知道谁家的小公子,来这种地方捣什么乱啊,镀金也不挑个轻松点的地方。”
旁边有人附和他:“听说是学药剂学的,可不得来研究所嘛,专业对口。”
“嘁!”
两人离得不远,声音也不算小,又或许是故意说给他听的。
这些人看着恃才傲物,其实也都是有真本事的。
研究院里汇聚了各个院校的精英教授,以及京市各个医院的一些专家,和海外学成归来的博士生等等。
每一个人的履历,都比他好看太多。
所以别人看不上他,陈晏初也没觉得有什么。
他放下东西,拿着本子和笔正要去会议室,有个人路上顺手把会议资料给他,让他提前打印好,他接过来就开始干。
既不抱怨,也不推脱,随别人使唤。
倒是引来有些人印象上的改观。
他也没什么可辩解的,因为他确实是靠后台进来的,苏老让他进来,是因为这东西是他提供的,可能是觉得他会有一些了解吧。
开会的时候,大家围绕上面下达的任务做了详细的讨论,就是给了一小瓶陈晏初提供的未知物品做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清楚里面具体都包含什么,有什么作用,可以用于哪些病症之中。
但第一步就把所有人难住了。
因为里面成分过于复杂,而且很多未被发现的物质,名字,特性,作用一切未知。
想要了解透彻,就得一一提取,做实验分析等等。
在座各位都是病理学生物学医学领域的专家,讨论很久,都没什么头绪。
不过会议期间,他们说的很多内容,陈晏初听的都是半懂,会议纪要也写得磕磕绊绊。
但那人好像也没有在意,因为会议上除了他,还有别人在写,那人也根本就没指望他能写好。
陈晏初为此专门去学校图书馆,找了许多生物学病理学相关的书籍,每天晚上除了学校的课业外,还要恶补许多相关知识。
经常一个人看到半夜,早上再早早起来。
好在药厂一直没什么大事,偶尔晚去一点也没事。
接下来的日子,陈晏初的忙碌就变得稳定了很多,每天白天先送叶然去学校后,自己再去药厂,忙活完公事,闲下来就看机械原理和病理学的书籍。
偶尔还能看到诸瑾东兼职老师辅导学习的热闹。
中午接了叶然一起吃了饭,下午两人一起去药厂。
晚上在一起回家。
周末去研究院报到,虽然每次都会有新的听不懂的内容,但陈晏初却觉得自己像块海绵,在努力的吸取着更多的东西。
好在他一直表现的都还不错,一个月下来,故意挑刺的人倒是少了,研究进度一直停滞不前,大家都焦头烂额的,没空搭理他。
日子就这么日复一日的过着,虽然忙碌,但显得格外充实。
就这么又忙碌了一个月后,之前程峥林告诉他的医药会议要开始了。
他第一次参加,也不知道里面具体要做什么,就什么也没带,独自前往会场参加。
会议是在一个类似人民大会堂一样的地方,大的能容下成百上千人。
门口有专人核对身份,核对无误后让陈晏初签上自己的名字。
进去后,里面的位置是划分好的,药商们大多都是在最后一排不起眼的角落。
参加这个会议的,主要都是京市各大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以及各大高校的医学类教授。
甚至有一些专门从外地跑来的医生。
因此更像是一场医学知识学术交流大会。
最后会有一些医药商代表上台发言,阐述自己药厂最近都有哪方面的研究,专攻哪一类的疾病之类的汇总。
陈晏初作为一个新人,发言肯定是没他什么事,他今天来主要是旁听。
刚开始的部分,是各个医院代表总结最近一年的医院所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汇总,过程枯燥无聊又冗长。
主要里面很多东西一听不懂,就容易走神。
陈晏初听的有些昏昏欲睡,见身边几个药商同行,都已经呼呼大睡了,他强打起精神,继续认真听。
可听着听着,他好像渐渐明白过来,这种学术型会议为什么要请他们这些药商了。
现在的医学技术,相当的不发达,有很多病症,其实都没有全完根治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再加上很多先进的机器更是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
目前国内除了没有更多先进的医疗手段和器械外,更多的是看病的福利普及不到乡镇,很多农民看不起病,只能硬熬。
现在上面对这方面也在做着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请药商来,就是要在这些人的总结中,找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研制出更多利于民的药片来。
因为目前京市的药商不算太少,但研发新药的能力太弱,很多药品要么流通性不强,要么过于泛滥集中。
而这么多药商中,只有两三家主要做中药相关药品的。
第183章 结交药商
药商们坐在一起,也在小声交流。
“你们好,我叫马宏远,是广裕制药厂厂长。”
陈晏初寻声看过去,说话的是个四五十岁左右的男子,看着憨厚老实的样子。
这个药厂他有印象,他家的正骨水广受大家好评,而且他家好像还有个医馆,也是世代行医传下来的。
“我是四海药厂的张盛,家里主做西药的。”
这人看着比刚刚那个稍微年轻一点,不过面相上......
不如刚刚那人。
“我是华溪药厂的老板,我姓叶,是京市本地人。”
叶文志刚说完,就有人疑惑的问:“华溪药厂是?”
叶文志笑了笑:“就是之前倒闭的为民药厂,我家里也是学医的,见如今医药发展前景不错,就把那药厂盘下来了。”
“最近一直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最晚这个月底,药品就能上市了。”
这下其他人有些明白了,时不时打量着叶文志一眼。
为民药厂倒闭的时候,别人也不是没去询问过,但每次给的报价都不算低,有些想趁机捡漏的也吃了闭门羹。
而这人不仅有资本把厂子盘下来,居然在厂子还没正常运转的时候,就有开参加会议的资格。
看来不光是个有些家底,来头也不小。
陈晏初倒是认真打量了叶文志一番,看着三十出头,气质上有些文雅,又有点书卷气,不像是个做生意的人。
结合程峥林调查的结果,这人应该就是威尔逊先生一早准备好接手为民制药厂的人吧?
只不过最后被章鑫之玩砸了名声,只好换个名字。
他在打量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在打量他。
叶文志看着他,露出疑惑:“这位是?”
陈晏初朝他笑了下:“仁心药厂,陈晏初。”
这名字一出,其他人脸上都一脸吃惊的看过来。
无他,因为仁心药厂这两年实在太火了,几乎没有人没听过。
叶文志惊讶道:“没想到仁心药厂的老板居然这么年轻?我还以为......”
“以为是个中年人?我也以为会跟我差不多大,哈哈,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厉害的年轻人。”马宏远笑呵呵的附和着。
“是啊,这看着,也就二十出头吧?”
陈晏初笑了笑,摆摆手:“小本生意罢了,承蒙大家厚爱。”
“哎?陈老板太谦虚了,像陈老板这样的青年才俊可不多了。”张盛奉承道。
马宏远有些感慨:“万万没想到和我一样做中成药的,居然如此年轻,真是后生可畏。”
陈晏初笑着说:“之前听人说过马老爷子有一身妙手回春之术。”
马宏远这下更吃惊了:“你听说过家父?”
“刘岳刘老爷子在仁心药厂上班,无意间听他提及过。”
马宏远闻言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回忆时的怅然:“刘老爷子身体还好吗?”
陈晏初点点头:“还算硬朗。”
“我上次见他,还是十多年前,跟随父亲去参加岐黄奖比赛的时候,没想到,一晃这么多年......”
见氛围有些沉重,马宏远又换了个话题:“今天聊的投缘,改天再约陈老板吃饭,顺便也和陈老板请教一招两招的管理之道。”
陈晏初颔首,他俩聊的正开心的时候,那边几个人也聊的热火朝天的。
有些人品出来点什么,都围在叶文志身边聊天。
只见叶文志在一群中年人中,体态优雅,气质温和,颇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陈晏初看了他一会儿,目光晦暗不明。
随后又继续认真听前面的报告。
会议结束之后,部分药商就瞅准时机,凑到最前面一群医师主任面前攀谈。
陈晏初刚要转身准备走,就被马宏远一把拉住,边走边说:“我年长你不少,就自称哥哥了,不是哥说你,这会儿就是推销自家药品的好机会,不然你以为他们为什么挤破了头也要想办法弄来参加名额。”
说话间,两人就走进了人堆里。
马宏远不是第一次来,大部分医院的领导,都能混个眼熟,他一边攀谈,一边把陈晏初推了出来,介绍给对方。
陈晏初在一众药商里尽显年轻,再加上仁心药厂的名气,很快就和医生们聊了起来。
再加上有马宏远在一旁引荐,倒是留了不少联系方式。
这下他对马宏远是真心实意的感激:“多谢宏远哥,改天一定请你吃饭。”
马宏远拍了拍他的肩膀,态度熟稔不少:“行,我等着。”
两人分别后,陈晏初就先去厂里了。
这次的会议倒是给他提供了不少思路,中途还做了许多笔记。
之前的药品主要是根据诸家的药方研制的,但药方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总有用完的一天。
可今天听完医生们的汇总,他突然有个新的思路。
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是便宜疗效快的普通疾病,像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等,因为量大而广,才有的赚。
但实际生活中,不是只有发烧感冒这种普通病症,什么清热散火,气滞胃痛,强肾健脾等等单一又简单的普通病症,如果一个不慎,就有可能拖成大病。
而很多人去不起医院,小诊所里面流通的药品又过于单一。
这倒也是一个研发思路。
他进了办公楼,径直上了三楼,打算和叶然说一下后面的进展。
刚出楼梯口,就见门口的会面室里,丁显扬正拉着自家对象聊着什么。
陈晏初脚步一顿,走过来敲了敲门,只见丁显扬看见他,像个受惊吓的兔子一般,蹭的一下就从屋里跑出来了。
陈晏初:“???”
他一脸诧异,扭头问叶然:“我怎么他了?把他吓成这样?”
叶然也一脸困惑:“不知道呀,他说有事问我,还没问,就被你吓跑了。”
陈晏初没多想,干脆直接进去把今天的总结和叶然交流了一番。
两人定完接下来的方向后,才一起携手回家。
第184章 销量下滑
叶然把研究部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还在研究诸家之前余下的药方,一部分按照目前的医院以及市场需求,结合研究部一些老中医行医经验,来针对性研究治疗部分疾病的药片。
速效丹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尾声。
经过多次试验后,被灵泉水改良后的速效丹基本能够做到保持药效的同时,又能去除朱砂的毒性,不过毒性一去除,就由急救型药物变成一种补药,起名定心丸。
根据注意事项按疗程服用,可预防中风和温热之病。
而未被灵泉水改良的原版速效丹,改名牛黄丸,依旧以急救型中成药生产。
因为叶然和刘老爷子试验了多次,发现这些草药中富含的毒性,就是辅佐君药安神通窍的根本,一旦去除,在危急时刻,就失去了解毒之效。
因此由一个方子研制出的两种药品用处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
见研究有了最终的结果,叶然终于松了口气。
陈晏初抓紧报备审核,一旦通过,后续就能加量生产。
不过申请一级保密配方专利的时候,还是遇上点问题,因为申请这个的实在不多,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专利意识不强。
所以市面上一眼扫过去,一个爆火的药品可以有很多个药厂生产。
最后陈晏初还是主动联系了宋秘书说明了情况,这才把手续办下来。
见花费这么多精力,药品终于能上市了,陈晏初和叶然两人心情都不错。
这天来办公室的时候,就见季修铭一脸严肃拿着一个文件过来。
陈晏初看他脸色不好:“怎么了?”
“之前那药厂,居然换了个名字后又开起来了。”
82/127 首页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