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他每天找人把地里喷一遍水后,就开始松土,施有机肥,等第二天干了再喷,再翻土,就这么连续反复几天之后,才雇人把提前处理好的种子种下。
后面的中耕管理,就由郑成雇人看着,他原本是负责采购的,但现在药材价格还没降下来,陈晏初就让他先看管着药田这边。
陈晏初自己也没闲着,每天都要来药田转上半天,看看生长进度如何。
灵泉水他也不敢洒的太多,没种植前喷洒,是为了改善土壤环境,种植后,他怕洒的太多,草药长势太快不符合常理,被人看出什么破绽。
这天他正在药田巡视,就听郑成从守卫室出来找他:“厂长,有个电话找你,从药厂转过来的。”
陈晏初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洗了把手,才把电话回拨回去。
接电话的是蔡教授,陈晏初听到蔡教授的声音,心里一颤,就听她说:“你上次说的事情,我答应了。”
陈晏初愣愣的抓着电话,激动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心中的喜悦止不住的往外翻涌,最后却只说了一句:“谢谢教授。”
两人约了见面时间后,才挂了电话。
蔡教授在实验成功后,第一时间就申请了发明专利,上面对这个事情也很是重视。
本来牛黄在临床应用上占比就不小,现在几乎全靠进口,有了这个发明,不光能减轻财政上的负担,以后国家在国际上也能扬眉吐气一回。
其中不乏有很多听到一些小道消息的商人以及公司,各个都伸出橄榄枝,每一个都比陈晏初给的报酬要更诱人。
甚至有人动用关系找到了恩师这里,而裘院士只说让她自己决定。
但是......蔡教授却觉得,陈晏初即使在药厂面临困境时,都没有耍手段走一些旁门左道,而是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看书学习,推动实验进程,以此来寻求新的契机。
这种真诚又带着一丝笨拙的方式,确实打动了她。
两人约在了一个隐私性比较强的一个私房菜,边吃边聊。
陈晏初一脸认真:“多谢教授肯考虑我。”
蔡教授摆摆手,她本身就是个醉心于研究的人,这个专利卖给谁,卖多少钱,本身就无关紧要。
陈晏初在来之前就拟好了合同,他出价两千多万买下独家专利权,分三年依次打款,期间连本带利一共三千万。
蔡教授只是翻看了一遍,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等她拿回去让恩师也签上,后面的事,就交给陈晏初处理。
技术有了,但依然没有办法立马投入生产,这种发明的物质想要流入市场,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临床试验。
并且还要有具体的实验数据,证明此方法产生的牛黄中含有的胆红素含量达到一定标准,卫生部才能审批用于药中。
而合同落定后,更是坚定了陈晏初想要组建自己的实验室的想法。
这次是他运气好遇上蔡教授,愿意让他参与其中,体会了一把实验成功后的快感和乐趣。
这比他经营药厂,挣多少钱都更让他骄傲和愉悦。
回去后,陈晏初就继续招人,而体外培育牛黄则交给了刘岳负责组建核心团队。
这种核心技术,别人他也不放心。
同时又让郑成在承包的土地附近盖了个养殖场,去其他养殖场买点牛,羊小崽。
郑成还有些纳闷:“厂长这是要?”
总不会是要拓展农副产品的市场吧?
陈晏初没有明说,现在体外培育这项技术一点消息都没对外扬言:“动物身上也都是宝贝,可以入药的地方有很多。”
等过了年开了春,药草长出来了,牛羊也养起来了,任由别人如何控制草药市场,都影响不到他什么。
目前国内的单子全部停了,国外的几个单子,在海斯的帮忙游说,以及自己额外赠送一批货外,算是答应延迟交付了。
只要不用赔偿,整体算下来就还是赚的。
至此,陈晏初才算是真的把心落在了实处。
马宏远之前把厂子赎回来后,和外商签订的合约还作数,依然要按时交付货物,因此前些日子返还了高升科技的入股后,依旧忙碌的不行。
刚好最近终于闲下来,第一时间就喊陈晏初去家里吃饭。
陈晏初带了一套日化厂的护肤品,又带了一瓶好酒上门。
开门的是马宏远的妻子刘娟,看见他来,高兴的把他迎了进去。
马宏远家的老大刚上初中,小的才一岁几个月,陈晏初没买玩具,从兜里摸出一颗糖递给了老大。
两人边吃边喝,马宏远还有些感慨:“今年的事情来的太过突然,我一开始原本是想让你帮我参谋参谋的,但又觉得你整日忙的不行,就不想麻烦你了,没想到,最后还是你帮了我大忙。”
“马哥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再忙只要你一个电话,时间就能空出来。”陈晏初给他倒了杯酒。
马宏远笑了笑:“好在总算是有惊无险,现在厂子已经开始运转了,药草有老爷子的一些旧友帮衬,还算说的过去,对了,你要是还有什么缺的,就告诉我,我去帮你问问看。”
“不过他们那边也不多,都是从深山上采摘的。”
陈晏初点点头,刚好厂里正缺药材,如今的存货未必能熬到过年。
“前几天在街上遇到张盛,整个人落魄的不行,看着真是......”
“这大半年真是够动荡的,这制药行业是犯着太岁了还是怎么着?接二连三的出事。”
第221章 功能升级
陈晏初品了一口酒,才抬起眼眸,缓缓说道:“有人故意做局,想要弄垮我,占了你的厂子,打压张盛,包括上个月被混黑的敲诈勒索的西药一厂,和仓库无故失火的严氏药厂。”
“这些听起来很像意外的事情,串在一起,那就绝对不是偶然。”
“有人想要通过这些手段控制京市,以及整个国内的药物市场,从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马宏远听到这番话,直接愣住了,这些事情单听一件好像没什么,全部整合在一起,连他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过了一会儿,才缓缓说:“这......上面没有人察觉吗?”
察觉又能怎么样呢?外商的势力已经渗入的太厉害了。
陈晏初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马宏远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又换了个话题:“那你那药厂怎么办?我看报纸说是暂时停产,总不能一直停产吧?”
陈晏初笑了笑:“我包了几百亩土地,准备自己种植药草,建一个草药园和养殖场,估计最早一批明年开春以后就有望投入使用,到那时候在继续生产。”
“现在先紧着国外那几个大单子来,只要年前的草药不断,整体不算太亏,只能说是少赚一点罢了。”
“再说了,我还有个日化厂支撑着呢,没什么事。”
见他心里有数,马宏远就放心多了。
两人喝到很晚,陈晏初才坐车回去。
到家后,叶然已经回来了,看他走路有些踉跄,赶忙下来扶着他:“又喝多了?”
陈晏初笑着摇摇头:“就多喝两杯。”
叶然见他手脚不利索,就主动给他换上睡衣,两人洗漱后躺在床上,久违的聊了聊天。
陈晏初给叶然讲了最近的事情,叶然一直笑眯眯的听着,时不时的做出回应,气氛好不温馨。
叶然最近被分去了徐文厚大夫的医馆,徐大夫本就擅长养生,在医大代课讲解黄帝内经。
虽然现在草药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的,但徐老爷子毕竟也是京市有名的圣手,之前陈晏初的中医访谈还请他去讲解过几回。
因此和其他毫无人气的药铺相比,徐家医馆算是稍微好一点。
叶然本来就在药厂负责补药部分的研发,去了徐家医馆可谓是受益匪浅,最近又忙碌的见不到人。
不过,陈晏初看着自家对象窝在自己怀里,眼睛亮亮的讲述自己看病后被徐老爷子夸奖,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
“然然,给人看病和在药厂做研发相比,你更喜欢哪个?”陈晏初摩挲着他的耳垂问道。
叶然思考了一下:“各有各的好,我都喜欢。”
“一开始学习医术,我只是想有个挣钱的本事傍身,后来在村里看病,才慢慢从治病救人中获得成就和快乐。”
“再后来有了药厂,一开始其实没觉得有什么,只是单纯觉得钻研药方的配比也挺有意思的,直到开学那天,学弟学妹们的那番话也同样让人很兴奋。”
“我觉得,不论是研究还是看病,只要能帮助到,影响到更多的人,让中药继续发扬下去,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陈晏初紧了紧搂着叶然窄腰的手,侧头亲了亲他的耳垂:“等以后药厂稳定了,我给你开个医馆,你想看病就看病,想研究就研究。”
叶然朝他笑了笑,脸上的酒窝显现,勾着陈晏初着迷的吻了过去,两人也好久没亲热了,这一吻,彼此都有了感觉。
随后灯一关,两人就沉浸在鱼水交融的欢乐中。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冬天也渐渐到了。
原本已经有些出芽的草药,有些被寒风一吹,就变得有些蔫了。
陈晏初立刻找人把部分草药上空扯了个大棚,来抵御风寒。
天麻、玄参这种耐热、耐寒能力都较强,而姜黄、猫爪草等则喜温暖无寒冷的环境。
有的需要建个温室,有的则更喜欢外面的酷寒,幸好他一开始做足了功课,耐寒,耐热程度不一样的草药没种在一起。
不过,建了大棚后,陈晏初发现有些草药还是有些蔫,刘岳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
他心里有些担忧,就在脑海里打开面板,准备查阅一下有没有种植草药的相关的书籍可以看,结果用意识打开面板的时候,无意间点到了之前购买的百科全书功能。
自从他不用去山上摘草药以后,这功能他就鲜少打开过了。
打开后,正当陈晏初准备关掉的时候,目光扫过药田,无意间看到面板上,不光显示着种植的药草都是什么。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标示着这些草药长势如何,多久能摘,以及目前出现了什么问题。
这下误打误撞,倒真是帮上他大忙了,陈晏初在心里猜测,估计是之前升级空间后,又一次提升了这些功能。
这个发现让他喜不自胜,接着他开着面板在药田里全部转了一圈,发现那些有些蔫的草药是需要除虫了。
种植之前,应该先喷洒点农药把地下的害虫都清理一遍,但奈何陈晏初和刘岳两人都没有经验,没人想到这些。
现在害虫在草药成长起来后,闻着味就来了。
幸好之前他为了以防万一,每个月喷洒过一到两次稀释后的灵泉水,算是给足了草药一定的防护。
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陈晏初就派人去买些速灭沙丁回来,稀释到一定比例后,灌溉到草药根部。
每天灌溉2-3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死一部分害虫。
与此同时,他还嘱咐郑成找人,每日深耕翻土来破坏害虫的生存和越冬环境,减少次年虫口密度。
就这么又过了一个月之后,这些草药终于长势比以前好了不少,这下陈晏初总算是放心了不少。
有了这个升级的百科全书,陈晏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开围着药田转一圈,边转边记录这些草药的长势,以及发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措施。
接着就把记录的东西交给郑成,他根据上面的内容安排下去。
比起完全依赖商城的这些功能,陈晏初更希望他们可以从中学习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来应付以后遇到的任何问题。
第222章 模仿不出
随着仁心药厂宣布暂时停产所有药物,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不是没有人想抓住这个市场空缺,抢占商机生产类似的补药,但要么就是高价购买草药,从而使成本大大提升,卖出来的药品自然便宜不到哪去。
要么价格和原先差不多,但药效确实相差太远。
有的人就认准了仁心的功效,对这种“仿制品”看都不看,有的人尝试着买了,但使用下来,效果甚微。
即使把仁心药厂的药从配方上,成分上,包装上以及形状味道上模仿个八成像,但最终在效果上都会落败。
这让很多药厂很是费解,都是同样的药材,到底差在哪里?
就比如最近新兴的一个药厂,京心堂。
价格公道,药材相同,连包装都有模仿仁心之嫌,但最终上市风靡半个月不到,销量又逐渐开始下滑。
如果没有仁心,大家吃他家补药或许觉得还行,但有了仁心这个珠玉在前,任何功效一般的药品,都显得像个赝品。
京心堂的老板魏振海既费解,又焦虑,不为别的,只因投资人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原本说要给他半年的时间,看看他是否能把京心堂做起来。
结果没多久,半年就变成了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没办法把名声打起来,他不仅要卷铺盖滚蛋,还要把自家的药方赔出去。
现在别说三个月了,这连半个月都没有,销量已经不如从前了。
他整日着急上火的,想了各种办法,打广告,甚至搞活动都无济于事。
不到一个月,投资人就找上门来了。
“关于销量,你要不要解释解释?”
魏振海一听,冒了一头冷汗:“先生,这配方......是您给我的,我都是让他们按照您给我的配方来生产的呀?”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给的药方有问题喽?”
魏振海连连摆手:“不是不是,我没有这个意思,那药方我看了,确实有些难度,但想要模仿出八成像,也不是什么问题,可......”
“可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按理说就算是八成像,效果也该有个五六分像才对,结果成品每次生产出来,却只有仁心的一两分。”
“你不要跟我说这个,我只看结果,你太让我失望了,魏,为了能让京心堂突出重围,我甚至找人花了大价钱抬高药价来阻击仁心药厂,为你铺了这么多路,最后你却只能做到这样?”
魏振海满心苦涩,他是不想吗?他是做不到啊。
99/127 首页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