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件事上,张祺的执行力很强,说干就立马开干。他不是干建筑这行的,脑子里回忆着小时候家旁边放柴的柴棚,心里大致有了张草图,接下来的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首先最重要的依然是地基,照样还是用粘黄土来堆砌地基,不过这次张祺在黄土中加入了草木灰和河岸上捡的碎石子。
棚基和围栏的地基不同,围栏基座只需要稳固住一米长左右的竹竿就行,但大棚的基座得维持住四根四米以上的竹子和遮光的棚顶,除了稳固,还得能负重才行。
这倒也好办,加高加厚就能实现。
张祺实验了几番,齐腰高、一尺厚已经十分稳固,因此就决定筑造左右后三面齐腰高的土墙,前边自然是空着,作为夫诸进出的门。
若是现代社会,这只是一个小工程,找两工人,至多一天就能搞定。可在这雚谷,就是一个大工程。
尽管张祺奋发图强,还是用了八天的时间才将遮雨棚的基座给弄好,不过效果很不错,辛苦也值得。
当然,这一周以来张祺也不是尽把时间耗在筑造大鹏上面,除了每日寻找食物,他还往小河下游更远的地方走了走,进行一番探索,不过并没有什么巨大收获。
河水的下游水流更加湍急,谷地愈加狭窄,两岸愈发陡峭,两岸的山脉、峭壁形成了明显的“V”字形剖面。
下游没什么发现,张祺又往小河的上游寻觅,除了深山密林、悬崖峭壁,依旧没有什么收获。而且越往上走,浓雾就越深,即便是晴好天气,也四处浓雾弥漫,令人心中惴惴。
张祺内心是希望能找到一条离开雚谷的路,但显然正如《山海大荒记》所说的一样,崇日并没有找到一条离开的路,他自然也不可能找得到。
不过这几天里,倒也有些意外之喜,先是无忧找到了一片果林,足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长着七八种张祺从未见过的果树,每棵树都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以后水果就不用愁了。张祺摘了好些果子回家,晾在太阳下,晒成了果干,有的用来吃,有的用来煮果茶,也算是为忙碌的生活添加一些趣味。
其次便是夫诸逮到了一只小野猪,张祺又吃上了肉。
总之,小日子过得还不赖。
在开始筑造棚基的时候,张祺已经去竹园精心挑选了十几根和小绵羊手臂差不多粗的竹子,他让夫诸拔出竹子,用牙齿咬断根部和顶部,截成五米左右的竹竿,然后扎入棚基里。
接下来便是搭建棚顶,张祺弄来一些冷箭竹,横着摆几根,竖着摆几根,然后用藤蔓将像连结初都扎起来,编成了一张粗糙的竹子网。
张祺坐在夫诸的背上,又在无忧的帮助下,将竹子网搭在此前固定在地基上的几根竹子上,依然用藤蔓捆扎固定起来。
而后,他弄来晒干的竹枝、树枝、粉黛草等东西,一层层地铺在上面,遮盖的严严实实。最后,他有用韧性很好的竹枝编了一张网似的大铺盖,整个盖了上去。
又是一周的时间溜走,至此,棚顶弄好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粗糙大棚终于完工。
第32章 烧制陶器
张祺本想弄成六米高的大棚,方便泰山进出,但现实却是很难实现,因为竹子都是底部粗,越往上越细,六米长的竹子,顶端已经很细,根本不足以支撑起棚顶。而且六米的高度,他也没法把棚顶架上去。
因此成品的高度只有五米,泰山得屈腿低头慢慢挪进去,不过胜在宽敞,它很喜欢。
大棚筑成,张祺的野外生存技能直线提升,肱二头肌都发达起来。虽然手上腿上被刮出不少伤口,手掌也因为连日里和泥巴而开裂,但看着围栏和大棚,他十分有成就感。
舒坦地歇了两天,到了第三天张祺便有些躺不住了,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没个着落。这半个月来,他的目标就是完成泰山的凉棚,每天一睁眼就开始琢磨今天要挖多少泥,每天闭眼前想的是明天该砍多少根竹子,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十分有干劲。
陡然闲下来,竟感到了茫然无趣。
“不行!”张祺猛然坐起,“这样不行!”
他这一惊一乍的样子吓坏了旁边的无忧和小绵羊,不约而同地投来茫然又惊恐的眼睛。
张祺掐着小绵羊软绵绵的后脖颈,说:“咱们不能这样颓废度日,得找点事情做。”
无忧和小绵羊哪知道该找什么事情做,不过它们是觉悟很高的跟屁虫,看到张祺起身,立马就起身跟了上去。
张祺顺着藤蔓爬到崖底,在额前搭起凉棚,往远处看了许久,突然道:“走,咱们挖土去。”
“哎哟。”
“嘤!”
“呜——”
三个崽子三道声音,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疑惑:怎么又要挖土啊?
张祺挑挑眉梢,捋了一把一个月没有剪已经长至眉毛的头发,说:“咱们用土弄个好东西。”
他故意卖弄玄虚,脑子里却是好几天前就有了想法——他想用黄土尝试着烧几件陶器。
那天他正准备搭棚顶了,崴了一下摔了一跤,整个人趴在了黄土地基墙上。那时还没完全干透,他怕让自己给弄坏了,赶紧起身检查一番,坏自然是没坏,他还发现晒干的黄土十分坚硬,用手一掰竟然纹丝不动。
当时他就有了想法,这黄土粘性这么高,能不能烧两只陶器出来?
玩泥巴张祺敢说擅长,可烧制陶器完完全全就是知识盲点了,这辈子都没接触过。所以当时也只是一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就继续忙着搭棚子的事了。
如今闲下来,倒不如一试。
泰山从棚子里爬出来,蹲了下来,朝后背甩起头。张祺会意,毫不客气地爬了上去,由泰山扛着,又去小河的下游刨黄土去了。
将黄土带回家,张祺把它倒在一块平坦的岩石上,开始细细的捡拾出里面的石子、杂物。和堆地基不同,用来烧制陶器的黄土得越精细越好,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否则烧出来的陶器都是杂质,仅仅是美观这一点就不过关了。
要是有筛子便不用这么麻烦,只消筛两遍即可,这里没有,就只能徒手挑了。
挑完了石子,张祺又把黄土掬进大叶子里,双手拖住叶子的底部,摊平,用簸的方式再筛选了一遍,把没挑干净的石子给簸出来。
此一番之后,张祺才开始用水和土。这和土和和面是一个道理,少量多次加水,揉到不沾手,就可以开始捏型了。
张祺想先做一个喝水的杯子试试,抠了一团湿土便开始捏,无奈脑中构想地很好,实现起来却很难。湿土软趴趴的,捏好了杯底,杯壁却根本立不起来。
无忧和小绵羊看了好一会儿,也没整明白张祺在干什么,只当他是在玩,它们便也抠了一团黏土把玩起来,捏圆搓扁,玩得不亦乐乎。
泰山则趴在一旁,一脸宠溺地看着它们玩。
一团泥团被搓得半干,张祺突然一拍大腿——主意来了!
他把手中半干的泥团子扔了,又抠出一团,将它揉成球,然后放在平坦的岩石之上,搓成一根细细的长条。搓完之后,他将长条像蚊香那样盘起来,做成了杯子的圆形底座。而后,他用手将缝隙处抹平,以免出现豁口。
底座做好之后,他又如法炮制,将泥团搓成条,然后压在底座之上,一圈圈往上盘。这种方法果然十分行得通,湿润的泥土不再软趴趴的,十分听话的盘亘起来。
不过张祺不敢盘太高,过高定然会影响稳定性,反正现在只是实验阶段,随便捏两个出来烧制,看看效果就行。
一只歪七扭八不大美观的杯子捏好,张祺又捏了一只烧大一点的“碗”,将它们放在阴凉处风干。
到了傍晚,张祺引火开灶,弄好了晚饭后,将晾到半干的杯子和碗丢进石头灶,任它煅烧。
张祺也不知道具体要烧几个小时,但印象中至少几个小时以上,他便也坐在石头灶旁边耐心等着,时不时添几根柴。
身后半人高的一堆柴火渐渐烧完,天也彻底黑透了,张祺仰在岩石上,守着灶火赏星星。
自打泰山来了之后,他仰仗着有一座“大山”镇压着,胆子大了起来,不会再像之前一样,天一黑就爬进洞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泰山不能进洞穴,他想多陪陪泰山。
然而时间已经太晚了,小绵羊和无忧已经靠着泰山昏睡过去,胸膛一起一伏,呼吸特别均匀。泰山歪着头,也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张祺估摸着,应该已经是晚上的十二点左右了,石头灶烧了也该有五六个小时了,他想了想,便没再添柴,抱起小绵羊叫醒无忧,又和泰山道了声晚安,爬上了洞穴。
安顿好两只小崽子,张祺没有立刻睡觉,坐在洞穴口守着炉灶,看到最后一根柴火燃尽这才回洞穴躺下,心里期待着明天从炉灶里掏出邦邦硬的两只陶器。
遗憾的是,现实总是和理想大相径庭。
一大清早,张祺让尿给憋醒,第一件事不是去上厕所,而是去掏炉灶。结果手弄得黑乎乎,只掏出来了一堆陶片。
张祺本来就没想过一次性就能成功,所以这事在预料之中,倒也没那么令人失望。而且烧制的陶器虽然裂了,但烧过的陶片十分坚硬,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只是某些地方出了错,才导致陶器在烧制过程中裂开。
虽然浪费了最近一半库存的柴火,但张祺的积极性很高,那些烧裂的陶片也舍不得丢掉,收集起来放进了“仓库”。
接下来的时间,张祺除了找吃的就是每天挖土捡柴,然后捏陶器烧陶器。期间烧坏了八个被子,六只碗,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但张祺不气馁,不断寻找失误,进而不断进行改进。比如,他发现在黄土中加入适量的细沙,烧制的陶器就裂的没有那么厉害。
在此期间,张祺还用黄土垒了一个专门用来烧制陶器的土窑,用这个土窑省了他不少柴火。
半个月的时间匆匆溜走,这天早晨,张祺照样早早起床,山涧边洗完脸漱了口,才去打开那土窑查看。
原本以为又会收获几块碎陶片,可把手伸进去,却掏出来一个歪七扭八但完完整整的杯子。
“我操!”因为太过于惊讶,张祺忍不住飚了一句脏,“我操我操我操!”
无忧最先被声音吸引,赶忙跑过去,吊着张祺的手臂去打量,当看到他手中的杯子时,也惊呼起来:“哎哟!”这段时间以来,无忧早就弄明白了张祺的意图,看着张祺每日里忙活,它心中也甚是着急。
第33章 探险
如今终于烧制出一个完整的杯子,无忧比张祺还高兴,高举双臂呼喊起来:“哎哟哎哟!”
小绵羊从不错过任何一次热闹,从泰山的背上滑下来,踏着小碎步朝土窑奔去,急吼吼地喊着:“嘤!嘤!”
泰山紧随其后钻出草棚,也去凑热闹。
张祺拿着杯子,在三只没见过世面的崽子面前晃了两圈,尽情地炫耀。炫够了才小心翼翼地捧着走到山涧边,装了满满一杯水,虽然被子歪七扭八,上边还有他的指纹,但不晃不漏,十分结实,可以拿来当水杯。
张祺又回去掏土窑,掏出了一只似盘似碗的陶器,遗憾的是这一只烧裂了,缺了一块。不过庆幸的是,裂开的地方在边沿,仍然可以拿来当盘子使用。
张祺爱不释手,好好清洗了一番,早上就用新的杯子喝水,新的盘子来装水果,吃喝都特别有仪式感。直至此刻,他才觉得在雚谷终于活得有个人样了。
杯子盘子首次烧制成功,大大鼓舞了张祺,此后一得空就去挖土、捡柴,为之后的大工程做足准备。除了日常的器皿,张祺打算等技术成熟了,再烧一些大器具,比如盆、桶、缸之类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再烧制几个杯子才是迫在眉睫的事。
接下来的几天,张祺一直在和泥巴打交道,得空了就筛土、和土、捏土,忙得不亦乐乎。忙碌自然也有回报,他掌握的技巧越来越多,技术也愈发纯熟,成功地烧制了十几只杯子和七八只碗。
其中三套杯、碗是给他自己还有无忧、小绵羊给准备的,按照各自的食量定做的大小,到了准备给泰山烧制陶器时,张祺犯了难。因为泰山只吃树叶,一般是到了饭点自己钻进林子,吃饱了再回来,偶尔它也会叼一些树枝回来当加餐。
不过即便是加餐,泰山的食量也是惊人的,可不是一个碗或者一个盆能盛下的,起码须得一个槽才行。
张祺努力了一番,甚至新搭了一个土窑,但还是没能烧出足够大的食盆。因为体积太大不好捏,而且一烧制就开裂,最后他烧出一个大海碗,勉强能拿来给泰山当做喝水的水碗使用。
泰山很知足,明明不渴,还是起劲的喝水,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碗的喜爱。
有了杯碗,那必须还得有筷子,张祺用牛角刀削了几双粗细不太均匀的筷子,又用石头垒了一张餐桌。他教无忧坐在餐桌前,用手拿着筷子吃饭,吃完饭还要漱口、擦嘴。
无忧学得有模有样,不过两天,就学会了使用筷子。
张祺又开始琢磨着烧个桶,用来装东西,可惜天公不作美,开始下起雨来。起初他觉得挺好的,每天日头那么晒,人都黑了几个度,可连着下了三天雨之后,他心里开始发毛。
因为这几天来,雚谷就像他刚穿越过来那天一样,被浓雾包裹着,能见度不足三米。
虽然雨下得不是很大,但雨天路滑加上雾气重,根本没办法出去找食物。张祺只敢去不远处的竹林,给小绵羊弄些竹子和竹笋,自己则和无忧一直吃着库存的食物。
滋味比不上新鲜食物不说,重要的是雨连下了五天,而且后两天下起了暴雨,根本连下崖底上个厕所都要淋得湿透,就更别说出门找食物了。
在洞穴里躺了五天,张祺一天比一天焦虑,就在即将“弹尽粮绝”之际,浓雾悄悄散去,天空终于放晴了。
张祺坐在洞穴口,眯着眼,看着波光粼粼哗哗流淌的山涧静静发呆。无忧总是能第一时间感知到他的情绪变化,走过去坐在旁边,忧心忡忡地“哎哟”一声。
张祺没扭头,但抬起手臂揽住了无忧,哥俩好地并排坐在一起。
“嘤!”小绵羊丢下竹子,也去凑热闹,拱进了张祺的腋下。泰山听到动静,从草棚里钻出来,走到洞穴旁,仰起头来,用鼻子去蹭张祺的膝盖,也在邀宠似的。
张祺任三崽子们对他又拱又蹭,也丝毫不为所动,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一拍大腿,沉声道:“不行,我不能偏安一隅,不能没有危机感。”
17/50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