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好友(古代架空)——饭山太瘦生

时间:2024-02-25 19:52:57  作者:饭山太瘦生
  “崔琬不懂郡王这句话的意思。”
  “我朝已暂停科举多年,江表门阀互相举荐,建业有不少官员都出自门阀之家。有才者被困于下,尸位素餐者居于上位——伯玉兄,这不是好事。不出意外,将来你会成为崔家的主人,你如果想要江表门阀永享荣光,你会怎么做?”
  荀靖之的问题问得有些尖锐,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处理过不少政务,手握一州之权。或许崔琬没有想到,荀靖之已经离孑然一身、无所凭赖的“奉玄”如此遥远了,他姓荀,云平荀氏的荀,是一位皇室子孙,如今恰恰是崔琬的长官。崔琬犹豫了,说:“我……”
  荀靖之说:“崔大人,如果我能在会稽郡找到一只很好的鸽子,我会把它送给你。你记得给它起名为‘初心’。我希望它是一只能享高寿的鸽子。”
  崔琬反应过来之后,行叉手礼道:“下官提前谢过郡王的心意。”
  荀靖之伸手,示意崔琬免礼,他说:“崔大人,我以前捡过麦穗,后来捡过稻穗。”
  崔琬说:“捡……吗?在路上捡的?”马拉着成捆的麦子去麦场,路上会有麦子掉下来?
  荀靖之摇了一下头,说:“如果崔大人为百姓着想,早晚会知道的。”
  崔琬会知道的——门阀田连阡陌,不缺几粒稻米,如果崔琬见过村镇边的农田里的秋收,他就会知道荀靖之说的捡麦穗、稻穗发生在哪里了。
  不发生在路上,发生在田地间。秋收之后,田里会有在收割时被遗落的麦穗和稻穗。田间的路上很少有马,因为大部分人家供养不起一匹马。
  荀靖之没有过过真正的穷苦日子,但他隐约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日子。或许整个许朝的宗室中,只有他和长公主、长公主的儿女知道弯腰捡拾稻穗的滋味。
  荀靖之尚在隐机观时,每年都见师兄和师姐一起去山下帮人捡麦穗,后来他能下山了,他便和师姐一起去捡麦穗,这才知道捡麦穗很累——要一直低着头弯着腰在地里找东西,时间久了脖子疼腰也疼。
  麦茬扎脚,穷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从远处一亩地一亩地捡过来,草鞋被麦茬扎破。他们一根一根收集遗落的麦穗,只为了多打下一些麦粒,凑合着度过冬天。
  郢州种稻子,于是郢州有捡稻穗的人。
  荀靖之在郢州时,每逢收稻,都会抽出一天去田地中捡稻穗,人们称赞他是好郡王、好刺史,他不觉得自己有多好,因为他只是做了很多人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他在第一次捡过稻穗后,收到了姨母写给他的信,长公主担心自己的外甥在郢州过得不好,又处理不好公务,写信问他最近做了些什么,荀靖之提到了捡稻穗。长公主回信说他该每次都去捡,弯腰会让人学会敬畏土地。
  郢州有些官员在听说荀靖之会去田地间之后,自己也去下地,惺惺作态,装作自己也在田间地头体恤百姓——恰好和他们的长官荀靖之偶遇了。荀靖之一开始以为他们都有好心,但是后来他发现,和人打交道很疲惫,众人都有太多的心思。
  尝到种地的苦头,有些人会变得谦卑,这种人不多。有些人会变得更加傲慢——他们转而憎恶种地的人,觉得这种辛苦是对种地的人的惩罚,而他们的高贵恰恰使他们免于遭受这种惩罚。
  崔琬呢?荀靖之希望出身非同一般的崔琬是前者。官员可以不那么体恤百姓,但是至少不要变得更加傲慢。
  六月初十,崔琬路过会稽和吴宁之间的大片稻田,到达了吴宁郡。他期待着自己能看到一次真实的秋收,荀靖之也期待崔琬能看到一次秋收。
  十一那天,荀靖之收到了第五岐写来的信,信的结尾是“顺颂夏安”。荀靖之独自待在会稽郡,和荀靖之一同南下到越州的崔琬走了,但是有第五岐的信来,荀靖之拿着信,倒也没有生出落单的感受。
  十四日,荀靖之意外地收到了周鸾的来信,周鸾在信中说在六月十二那天,有一株葫芦藤开花了——周鸾还记得荀靖之问过他葫芦几月开花,他在信中说自己本来以为他们都会在建业,荀靖之那样问他时,他还想过,等他建业家中的葫芦开花后,他就将白色的葫芦花放在点了金粉的折扇上,给荀靖之送过去看一看,没想到他们谁都没在建业。
  周鸾,周鸾自嘲鸾乃凤友,不是真凤凰,他觉得自己实在不够优秀,他退离了建业,对不起夫人裴昙。他也对自己的哥哥冒犯了荀靖之感到抱歉。一朵葫芦花不能抹去他的无能,但他只能借此表达自己的歉意。
  荀靖之收到周鸾的信,想起了贞和四年的二月的事情。四个月之前,高平郡王府的白梅怒放,荀靖之、裴昙、周鸾、崔琬、崔涤等人约定来年再于梅树之下相聚。不料短短几个月过去,众人已经分散开了。
  第五岐失而复还,众人聚而散开。
  越州是从明州划出的新州,六月剩下的日子里,荀靖之一直忙着处理明州时期遗留的事务,偶尔闲下来了,便给第五岐等人回信。时间随着一封封书信的来往流走,第五岐写给荀靖之的信的结尾,从“顺颂夏安”变成了“顺颂秋绥”。孟秋七月已至,秋收将至,越州也要准备征兵了。
  八月的影子隐约出现,时间已离九月不远。
  作者有话说:
  楼上的崔琬:其实也没有很想跟你们两个相处,笑死,我有自己的朋友。
 
 
第195章 囚鸟2
  捏~捏~脸~
  荀靖之向陈公绥请教许朝的百姓会如何看待荀家,陈公绥说:“如仙人。”荀靖之问何谓“如仙人”?陈公绥回答说,对绝大多数百姓而言,地上的禁宫与云间的仙宫的差别不大,都只存在于他们的听闻中,是他们去不到的地方,因此,住在宫中的天家人“如仙人”——百姓知道荀家人的名讳、知道他们存在,对一些幻想中的模糊身影投以仰望的目光,然而无缘相见。
  陈公绥说,门阀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门阀高官可以出入禁宫,来往与天家与下民之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禁宫的“禁”字。与下民和普通官吏相比,只要门阀高官想,他们就可以接触到天家人,对他们而言,天家人不是仙人,只是比他们握有更多权力的凡人,因此他们不会像下民一般崇敬天家的神圣光晕,在受到天家的赏赐时,也不会像其他官吏和下民一般,生出一腔惊恐而欣喜的赤诚。
  不论荀靖之本人怎么看待“天潢贵胄”这个词——不论他接不接受这个词——在百姓的眼里,他就是天潢贵胄。陈公绥建议荀靖之多抽出一些时间去看望百姓:百姓遇到传说中的神仙,会更加信仰神仙;百姓见到一位身体里流淌着荀家的血的长官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关心自己,会更加爱戴荀家。
  七月,越州开始收割水稻,荀靖之听从了陈公绥的建议,每隔六七天,便抽出两天来,去访问一处会稽郡的辖县,亲自看望农户、问候长者,为孤儿寡妇送去布匹和新米,如果有人拦路伸冤,免去拦路的“不敬”之责,有冤必责令县令、县长重新审案。越州共有八郡,陈公绥乃是越州司马,兼理会稽郡郡务,他愿意尽力帮助帮高平郡王在会稽郡立起威名,为其余七郡树起榜样。
  荀靖之肯采纳陈公绥的建议,他对陈公绥很客气,陈公绥在感激之余,也对这位郡王抱有深深的敬意。陈公绥初次见到荀靖之时,荀靖之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修士,出身似乎平平无奇,然而乾佑末年的一场变乱,使他暴得高位。暴得高位者,身边忽然出现了溜须拍马之人,最容易变心。不过荀靖之不是很看重自己的郡王身份,待人接物时,眉眼之间从无盛气凌人的傲慢神色。
  陈公绥为官三十载,见证了许朝朝中从庄宗一朝到如今风气的变迁。如果要陈公绥来说些什么,他会说风气的变迁与录公有关,庐江卢家的卢鸿烈太聪明了:许朝南下,流民涌入南方,均田制崩坏,录公提出两税法,重新安定天下,他确实有足够的聪明才智。
  哀太子在位时,卢鸿烈藏锋多年,保全了自身,哀太子死了,他成了录公,这次他想要的太多了,他要保全整个门阀体系:南下不久后,录公提出的几项计策中,有一条死死扼住了科举制。暂停科举、压下寒门子弟和庶人的机会,录公一招制敌,让庄宗、孝仁皇太女甚至哀太子打压累代士族的努力化为了灰烬——扼住科举便是保住了门阀士族,南朝风气重临。
  录公是个聪明人,他的计策达到了目的。如今朝中再次以门阀子弟为贵,门阀子弟崇尚清贵风雅,不愿意亲自处理繁琐事务,将之斥为“浊务”,清浊风气自南朝结束后又一次弥漫开来。陈公绥认为录公实在太聪明了,他的聪明使得他的贪心得以成功,而他的贪心敲碎了寒士们的梦想。陈公绥尊重荀靖之,也因为作为高贵的高平郡王,荀靖之从来不避讳处理“浊务”、不轻视寒门子弟和庶人,他不肯以门阀之贵为贵,走得了土路也下得了田地。
  陈公绥最初担心荀靖之来越州任职,只是做做样子,心里没有百姓。贞和元年,陈公绥曾和崮原郡王一同在黔州任职,陈公绥说黔州附近几郡发生了旱灾,建议崮原郡王上表朝廷,为几郡减税,崮原郡王听了陈公绥的话,天真地回他说:“旱吗?不旱呀。你看官署里的树不是长得挺好的吗?”
  崮原郡王是个不错的人,但是他不愿意处理政务,也懒得关心百姓,他有天真气,但是这种天真出现在公务中时意味着无知,这不是一件好事。和崮原郡王共事的经历使得陈公绥再面对宗室子弟时,心里总有几分没底。不过,高平郡王确实是做事的人,陈公绥随同荀靖之出去了两次后,就不再怀疑高平郡王的心意了。
  七月十三,荀靖之去会稽郡外拜访几位长命老人和乡贤文士,陈公绥留在城中处理公务,没有同去,高平郡王独自外出,要是他有一百颗心,能放下九十八颗心。
  许朝人言:“落纸如漆韦诞墨”,荀靖之看望乡贤文士,除了送布米之外,还送一块韦诞墨。寒门文士久沉下僚,韦诞墨不是易得之物,荀靖之以此墨表示自己对文士的重视。
  荀靖之离开会稽郡到郡外来,不曾惊动任何人,衣服也只是穿他自己的衣服,不穿官服。他自从在卢州一个叫西同的村子里听说过男子杀妻藏尸、诬陷妻子偷汉子逃跑的事情之后,就再也不把乡村当作不生机心的桃源了。乡村之中,家族聚居,人情有时候更加复杂。
  荀靖之到村中时,轻易不会召见村里的长官,长官们有时候会有私心,他们可能会藏起贤士,转而把自己的亲戚推荐给一位郡王。荀靖之要求手下先为他打听出乡村中的贤士,等他出行后,行到村边时,便以迷路做借口,请路人为自己推荐乡里有德的识字之人。如果村人推荐的人中,有他从手下那里听说的贤士,那他会去拜访那位贤士。
  陈公绥以“遇仙”比喻宗室子弟的乡间出行,既然是“遇仙”,那就是一场意外——荀靖之禁止手下提前给乡贤文士透露风声,遇到他的人在遇到他之前,不必提前做什么准备。他需要的不是一场徒有虚名的形式。
  荀靖之看望了一位郡外的文士,他家的院墙是土墙,葫芦顺着土墙攀爬而上。葫芦果真开花了,在一片绿意中,荀靖之看见了白色的葫芦花,忽然想起了周鸾。周鸾是个像葫芦花一般的人,不算惹眼、不够强健,葫芦花没有毒,周鸾没什么坏心思。
  车马停在路上,荀靖之敲响了文士家的院门。乡村中少有车马,文士在听见车轮声时,已经走出了屋子,荀靖之敲门,对方问他是谁,他说是问路的人。荀靖之穿华贵的衣衫,像江表贵士一般穿大袖袍,腰佩白玉,乘丝帷马车,怎么看都不会是强盗——
  他的穿着气度不像是会出现在泥墙土路间的人,把他认成在大白天出现的贵公子孙冤死鬼,都比认成强盗更合理。
  对方开门,请他到自己家中小坐。
  荀靖之留了马夫在外,和侍从赵弥走进了文士家中。赵弥是刘四郎安排在荀靖之身边的人,天下无事时,他替刘四郎窥探第五岐的踪迹,若是风云变幻,他会替刘四郎处理掉一位离皇位只有几步之遥的郡王。假房安世案案发后,陛下不希望赵弥活着,荀靖之没让赵弥死。
  赵弥被下狱后,不肯指认刘四郎是自己背后的主使,他拿出来自己藏着的匕首,决定自杀。荀靖之在听说这件事后,到牢中收了赵弥的匕首,对赵弥说赵弥待自己不错,而自己敬重他对房安世的忠心,以及他肯慷慨赴死的士人节气,他问赵弥自己待他如何。
  高平郡王待人如何,赵弥以为高平郡王是仁人君子。荀靖之从赵弥手里夺过匕首时,手被匕首割破……高平郡王的手在滴血,但是赵弥没有听他说过一句重话。殷红的血似乎一滴一滴滴在了赵弥的心上,烫得吓人,赵弥忽然生出了一种悲怆感,他觉得自己对不起高平郡王。赵弥请荀靖之将匕首还给自己。假房安世死前,赵弥不吃不喝,假房安世死了,赵弥以匕首割发代首,以发祭奠前主人,对荀靖之三跪立誓,发誓再无二心,此后依旧留在荀靖之身边。
  赵弥请荀靖之先进文士家中,自己带剑跟在荀靖之后面。文士家里养了两只鸡,荀靖之进门后,文士说他既然迷路了,一定饿了,请妻子杀一只鸡款待客人。荀靖之说自己茹素,不必杀生。进屋之后,文士取出自家漉过的新酒,请荀靖之上座饮酒。
  荀靖之说自己姓王,家住建业,到会稽访友,离开郡城后迷路了。他借此身份和文士闲聊,问对方对农事、北伐事的看法,告诉对方自己若是回到建业,可以将对方的看法说给建业的官员听。文士热心回答。
  荀靖之和文士在屋中说话,文士家的院外渐渐聚起了人——他家门外停了车马,邻里以为他家来了富亲戚,纷纷来围观他那富亲戚的高头大马、七宝香车了。人群越聚越多,赵弥见状,主动去门外疏散人群去了。
  赵弥疏散了人群,从车上拿下了粮米和布匹,交给了文士家中的老仆。文士的儿子替父亲去请乡中长者一起来见荀靖之,陪荀靖之坐了小半个下午。荀靖之称自己路过会稽,拜访了大禹陵,见到禹陵十分破败,又路过附近的马坞山,见山下的谷子长得很好,他问诸位长者和文士,在马坞山下田连阡陌者是谁,对方可是乡中人么,可愿意重修大禹陵?大禹乃至圣贤王、解厄水官,重修大禹陵,功在千秋,若是对方愿意重修大禹陵,他也愿意出资。
  长者与文士一一回答荀靖之的问题,与他畅谈会稽郡的风土人情,告诉他不必指望马坞山下田地的主人。太阳偏西,诸位长者先离开,荀靖之和文士说完了话,也打算离开了。文士以为荀靖之是要赶路回建业的人,不方便留他,也就不再留客了。荀靖之送了文士一块韦诞墨,表示了自己的身份。
  文士转头就要跪他,他把人扶了起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