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大将军的小神医(穿越重生)——初吻江湖

时间:2024-03-11 09:06:06  作者:初吻江湖
  也就是说,只要大晋不倒台,这本书的作用就不会消失。
  “我知道了,多谢掌柜的。”古羽觉得这本书,买的太值了。
  这等于是拿到了一本律师证啊!
  划算的很,美滋滋的付了银子。
  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么一走好几天,坏了好多人的事儿。
  首先就是金家跟李家,都想跟他借用一下小驴车。
  无奈的是,他走了,还把小驴车赶走了,本来两家还在较劲,谁能先借到小驴车。
  这下子也不用争了,人根本就不在家,小驴车也不在家。
  其次是两家的五个女孩儿。
  本来都有点想法,就付之行动,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结果那个少年却去了县城,没在村子里,打扮的那么好给谁看?
  倒是张家妯娌俩,莫名其妙的看着这几个姑娘。
  尤其是张虎媳妇儿:“这是怎么了?换婚而已,至于这么高兴吗?”
  换婚好说不好听,前些日子,这五个闺女,可不是这样的,这两天却开始收拾自己了。
  “谁知道呢!”张龙媳妇儿看了看她们几个:“这几天,她们轮流来了一次,我就说竹屋是古羽托付我们照顾的,不是主人家,可不敢放人进去,她们没办法,看看竹屋就走了。”
  张虎媳妇儿倒是有些猜测:“难道她们想要偷东西?”
 
 
第42章 抄书归来
  这里就五户人家,生活条件最好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古羽啊。
  其次是张氏兄弟两家人,毕竟是猎户,家里有孩子,偶尔吃上一顿荤腥,这在当下看来是不错的生活了。
  李家和金家就不一样了。
  他们两家都是纯粹的农户,刚搬来这里才多久啊?
  养的家禽家畜还没长成,既不能下蛋也不能杀了吃肉。
  古羽有钱,自己会购买腊肉,鸡鸭等物吃一吃,且他吃得清淡,也守的住清贫,过日子嘛,不就是这样?
  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自然是比较方便自由了。
  可李家和金家,原来也是在老家,吃香的喝辣的之富户。
  现在让他们吃糠咽菜,那日子别提多难熬了。
  而古羽家偏偏在厨房的房檐下,挂着一大块腊肉,每天晃晃荡荡的别提多惹眼了。
  也难怪张虎媳妇儿会这么猜测。
  都是流民过来的,跋涉千里,到了这里,在路上,什么事情没见过啊?
  别说吃肉了,还有易子而食的惨剧发生。
  偷东西而已,小意思;都有明目张胆抢劫的呢。
  “不能吧?”张龙媳妇儿都吃惊了:“这里一共就五户人家。”
  人数这么少,谁家干了点什么,都会全知道,而且知道的一清二楚。
  就说前天,她家那口子抓了一个活的揣了崽子的母兔子,这会儿就养在家里,兔子长得快,只需要喂点草就行了,将来下了小兔子,可以拿去县城里卖掉,小兔子可爱,很多富贵人家的小孩儿都会喜欢。
  价格也不比大兔子差多少。
  还有,古羽置办了小驴车,瞬间就让这里的人,都知道了。
  这样的地方,要是丢了一根绣花针,估计都能猜到是谁拿了的,何况是别的东西。
  古羽的竹屋,可是新盖起来的,东西都是新的不说,还都挺少。
  比如说针线,他也置办了,可惜他不知道这里头的一些讲究,一个男人还置办了纤巧的绣花针,以及肉色的丝线,这玩意儿都是绣花用的不说,那肉色的丝线,用的也少啊。
  古羽这个亏,是吃定了。
  而且其他人家,没有肉色的丝线,也没那么细的绣花针。
  “谁知道这几个小丫头是怎么想的?”张虎媳妇儿道:“我们看好自家,还有古羽的竹屋,可别让她们钻了空子。如果丢了东西,我们俩可就说不清楚了。”
  毕竟古羽是托付她们俩照看屋子的,丢了东西,她们俩真的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啦。
  于是从那之后,妯娌俩更加打起精神来,对谁都跟防贼似的,看的五个各有心思的小姑娘们,一个二个都有些心虚,又有些心烦。
  “这两个女人守的倒是严。”李大花气得够呛:“这两天看我的眼神,跟看贼偷似的。”
  “别说你了,那金家的两个不要脸的,也打扮的不错,在竹屋门前绕圈子。”李二花也愤恨的很。
  毕竟这是唯一摆脱换亲命运的机会,亲姐妹都不能相让,何况是未来的小姑子们了。
  “我看她们跟我们一样。”李三花立刻就肯定的道:“都在打古羽的主意。”
  三姐妹突然发现,古羽成了香饽饽,五个人都惦记上了。
  而被她们惦记的古羽,已经收拾了行囊,带着抄写好的书籍,以及属于他的笔墨纸砚,驾着小驴车,开始往城外走了。
  因为抄书的关系,他连端午节,都是在书铺里度过的,一心抄书的他,差点忘记了端午节,还是客栈的小二,给他送了一个粽子,才知道过节了。
  虽然第一个端午节过得稀里糊涂,但是收获不少,起码他现在不用两眼一抹黑了。
  古羽退了房间,赶着小驴车,先去了市集。
  在那里买了一圈儿的东西,烧鸡来几只,肉也切了一刀,还有油炸的麻花也来几个……。
  又采购了一些盐巴,这里的盐巴有点苦,还有点沙子,他打算拿回去自己重新熬制一下,后头有青竹山,他还想搞点竹盐吃一吃。
 
 
第43章 春末夏初的日子
  竹盐不是直接从竹子里提取出来的,是将日晒盐装入三年生的楠竹中,两端以天然黄土封口,以松树为燃料,经一千度以上的高温煅烧后提炼出来的物质。
  在他那个时代,竹盐可是好东西,传说在东晋后期,天花泛滥,疟疾横行。
  小仙翁抱朴子,一个叫葛洪的人,在赤壁的葛仙山上就地取材,以丹炉为器,以松木为柴,以鲜竹、食盐、艾蒿为料,昼夜炼制丹药,救治黎民百姓,挽救了周边无数人的生命,而竹盐由此诞生。
  虽然是个传说,但实际上,竹盐的确是蕴含很多微量元素,对身体好。
  古羽现在吃的盐巴,只是粗糙提炼出来的盐,还有点苦涩的味道,并不好。
  所以他打算自己重新炼制一下,起码吃着不要苦涩。
  但是在回去桃花坞之前,他得去桃溪镇,看看姚伟大叔他们一家子。
  小驴车到了老姚家的时候,还没到吃午饭的时间,但是也该准备做了。
  姚大婶看到古羽来了,就笑着道:“你要不是不来,我就给你送去了。”
  “送什么?”古羽把小驴车赶进了大门,停在了院子里。
  顺便把车子上的东西,拿下来一些。
  “你要的鸡雏鸭仔儿,还有五只小鹅子,都准备好了。”姚大婶是受古羽所托,给他寻了二十只鸡雏,十只鸭仔儿和五只小鹅子。
  猪啊,牛的古羽是养不了的,他没那个时间伺候,也伺候不好,一头小驴子就够他使用的了。
  但是养一些家禽,用来下蛋或者自己吃,还是可以哒,尤其是竹林走地鸡,竹林鸡蛋什么的,他家就他一个人,完全可以有。
  “哦,那我来的好巧呀。”古羽一笑,露出一口小白牙,顺便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了姚大婶:“给囡囡和姚伟大叔买点东西,今儿中午就在您这里蹭一顿饭了。”
  “行!”太熟悉了,姚大婶也不跟他客气。
  古羽也没买什么贵重的东西,两包云片糕,说是给囡囡吃,估计家里女眷都能尝到;一只现成的烧鸡,一包可以用来下酒的五香豆干。
  没买油炸花生米,是因为他知道,老姚家有花生米,想吃的话,自己家就可以炒一盘。
  还给囡囡买了两朵小巧可爱的头花,是染布的边角料扎成的,不名贵但是很鲜艳,适合小姑娘们戴。
  他刚来没一会儿,姚大婶才给他倒了一碗水,姚伟大叔他们就回来了。
  看到院子里的小驴车,就大声的道:“是不是古羽来了?”
  “是我,是我!”古玉的笑着应声:“还在想大叔什么时候回来呢。”
  “今天回来得早一些。”姚伟大叔带着两个儿子,一人挑了一旦的柴,一家人在农闲的时候,就会上山打柴,虽然能赚到的钱不多,但总归会有一点进项。
  古羽看了一眼,都是很粗的那种柴,看样子爷三个是去放枯树了。
  应该是事先看好了地方,然后今天去放了枯树,这会儿挑回来,他猜测,明天该拿去县城卖掉了。
  这个时候,南方的雨水多了起来,这样的枯树柴最受欢迎了,因为够干燥,好烧火还大。
  “你这几天,去哪儿了?”姚伟大叔一回来,洗了一把脸,就坐在那里等饭,顺便问一问古羽:“我听说你去了县城好几天?”
  “去县城看看书。”古羽特意指了指自己带回来的书籍:“书铺可以借阅抄写,我就去抄了几本书。”
  一听说古羽是去抄书了,姚伟大叔肃然起敬:“是好事儿。”
  读书人就是厉害啊。
  “这次抄书获益匪浅。”古羽很满足,尤其是《大晋律》,书铺才进了三套,他就拿到了手里,是新的呢。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你总得识法,不然犯了法都不知道。
  “啊?”姚伟大叔没咋听懂。
  “哦,我是说,这次抄书,学到了很多东西。”古羽立刻改成了大白话:“对了,是不是锄草完事了?”
  “是完事了,但是马上就要入梅啦!”姚伟大叔道:“多准备点柴火,衣服洗了不容易干。”
  古羽点头:“知道了。”
  梅雨是指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其实是每年大约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五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
  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
  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六月中旬到下旬“入梅”,七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四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古羽也是因此,推算这里是江南地区的,这会儿已经是五月了。
  因为在北方,根本没有这个季节,北方都是干干爽爽的,潮湿的时候太少了。
  春末夏初的时节,杏花落桃花开过了,如今百花绽放,眼看着盛夏就要来啦。
  “你那边家里还好吧?有什么事情,来找我。”姚伟大叔看着他:“你一个人,无亲无故的,千万别被人欺负。”
  这孩子善良,还知道感恩,那四户人家,他看着可不是啥善茬儿。
  “我挺好的,大叔不要担心。”古羽笑的可清朗了。
  “傻孩子,你不懂。”姚伟大叔却摇了摇头:“那四户人家,可跟你不一样,他们没有跟人去杂兴村安置,而是来了桃花坞,除了跟你一样,不知道桃花坞的过去,还有就是他们不合群,或者是被人防备,不乐意跟他们一个村儿,谁知道呢,你多当心一些,当初我们给你暖屋,就是让他们知道,你在本地是有认识人的。”
  暖屋热灶,就是那次去帮忙搬家兼吃饭的时候。
  “我看张家兄弟俩挺好的。”古羽对张家兄弟还是挺亲近的,起码猎户么,有胆量一些。
  “两个张家是不错,那金家和李家,你自己当心点。”姚伟大叔叮嘱他:“尤其是他们两家要换亲了,你可当心,上次我听说,老李家想把三姑娘说给你。”
  “不可能!”古羽第一时间就反对了:“她那么小。”
  李家三女儿,好像还没十五岁吧?
  就算是及笄了,古语也不能要啊!
  在他心里,小于二十五岁的女孩子,都是妹妹好么。
  “不小了,过了十五岁就能许配人家了,有的十四岁就订了亲。”姚伟大叔道:“你可当心一些,李家一看就人多势众,不好惹,不然咋能落在桃花坞呢。”
  古羽半天没说话,还是姚大婶喊他们吃饭了,这才跟姚伟大叔一起去了堂屋。
  吃饭的时候,说的都是庄稼和农事,古羽不懂这些,但是也认真听了一点儿。
  吃过了饭,古羽就赶着小驴车回了桃花坞。
  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两个张家,感谢两位张家嫂子对他那小屋子的照顾,送了两人两包彩色的丝线,以及两包桂花糖,这是因为家里都有小孩儿。
  一家留了三根麻花,一只烧鸡,算是谢礼了。
  古羽这么热情又有礼貌,两个张家嫂子很开心,尤其是张虎嫂子,她跟古羽告状了,说了金家和李家五个小姑娘的异常举动:“也不知道她们要做什么,你多留心点儿。”
  “我知道,一群小姑娘,能有什么坏心思?何况我这也要早出晚归了。”古羽心里有了盘算,留下了东西又道谢,这才赶着小驴车回到了家里。
  家里被照顾得很好,窗明几净的,看来两位嫂子还给他收拾了一下卫生。
  他的那些礼物没白送,太值得感谢了。
  这次带回来的东西也挺多,首先就是好几个小笼子,里头就是他这次带回来的家禽。
  他这里倒是有圈养家禽的地方,也不太大,但是古羽喜欢啊,他开心的把鸡雏们都放进了竹篱笆围起来的鸡圈里。
  小鸭仔儿和小鹅子放到了一起。
  又急急忙忙的弄了一些水喂给它们,切了一点野菜,还给拌了一些米糠,这些它们都能吃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