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昔昭一听,疑惑的问:“那他派谁去了?”
“礼部侍郎,鸿胪寺卿。”
孟昔昭笑起来:“派他俩去不是正好么,一个有经验,一个官职高,而且还都适合跟匈奴打交道。殿下放心,陆逢秋与我关系不错,只要匈奴不动兵刃,陆逢秋就能把这事漂亮的办成了。”
崔冶:“我以为你会想让我去。”
孟昔昭不懂:“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崔冶顿了顿,才说道:“你不是一直都希望我能多做一些事吗?”
孟昔昭:“……”
感觉这样的姿势说话有点别扭,孟昔昭也坐了起来,把枕头放在后面垫着,还把被衾往上提了提,厚厚实实的盖住自己以后,他瞅瞅什么都没盖的崔冶,把他身边那条被衾也抖开了,然后主动盖到了他身上。
崔冶:“……”
感受着腿上传来的温暖,他正不知该说什么好时,孟昔昭却精神奕奕的开口了:“我是这么希望,可也要分什么事呀,上一次去匈奴,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人人都知道,真正的功劳是送亲队伍立下的,这一次再去,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连我都不稀得要这点功劳了,我当然也不希望殿下去,殿下是太子殿下,尊贵得很,怎么可以几次三番的跑去别的地方呢。”
崔冶点点头:“好,那我就不去了。”
孟昔昭:“……”
本来你想去也去不了吧,不是说天寿帝已经拒绝你了吗。
默了默,孟昔昭又道:“况且,万事开头难,殿下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一次失败没关系,多试几次,总有成功的时候。”
崔冶突然扭头,看向他:“可有些事,只能尝试一次。”
孟昔昭愣了一下,然后才说:“那就蛰伏起来,等待最好的时机,然后再使用这唯一的机会。”
崔冶听完,淡淡的笑了一下,“好。”
“已经很晚了,快些睡吧。”
孟昔昭没再说别的,他们一起躺下,盖着不同的被衾,两人中间还有半肘的距离,崔冶躺的十分规矩,很快就闭上了眼,反而是孟昔昭不太老实,先闭上眼,过了一会儿,又睁开眼。
转过头,听着崔冶绵长的呼吸,他忍不住的拧起眉,看了他好长时间。
最后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他翻过身,背对着崔冶,轻轻的叹了口气。
而崔冶听到这一声短叹,他也缓缓的睁开眼睛。
孟昔昭就在身侧,伸手即触的地方。
然而他的手继续规规矩矩的放在身上,明明两天都没合眼了,他却还是没什么睡意。
最后,连什么时候睡着的,他都忘记了。
*
第二日,孟昔昭也用了崔冶惯用的手段,直接说自己病了,要休息一日,有事的话,全去找谢原。
还有,谁敢来打扰他养病,他就撤谁的职。
谢原:“…………”
他有一肚子的话想去问孟昔昭,然而最后,他还是只能全部憋下来,然后捂着胸口,带着一夜都没想通的内伤,去都厅继续办公了。
而孟昔昭,在安排了庆福守门以后,溜溜达达的就带着崔冶出去逛隆兴府了。
当然,是坐在马车里悄悄逛的,这边百姓不认识当朝太子,却认识这个新来的孟知府,他要是露脸,立刻就能造成交通堵塞。
隆兴府是各种意义上孟昔昭拥有的第一块正式地盘,坐在马车里,他兴奋的跟太子介绍外面的情况,例如这里的酒楼是开了很多年的,那里的施工队又是在修缮什么东西,新城门他准备建成什么规模,还有城门边上的纪念碑,他又打算请哪个大儒来提笔书写。
终于,出城了,城内城外简直两个天下,外面几乎没人,尤其是远离农田,接近山脉的地方,更是杳无人烟。
到了一处景色不错的位置,孟昔昭让张侍卫停车,他和崔冶一起下来,然后他指着不远处波光粼粼的长河:“从这可以看到浔阳江。”
孟昔昭之前就来过这里,对这特别的喜爱,看着这景色,他忍不住的笑:“多美啊,我如今总算是明白,为何前人被贬谪,却还能一首接一首的作诗,若每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色,连我这种学问不精的,都有种诗兴大发的冲动。”
崔冶点点头:“此处风景,确实比应天府更美。”
孟昔昭:“其实应天府的景色也很好……只是人太多了,复杂的事情也多,这种繁华的地方,只适合在年轻的时候,用作打拼,等年老了,想过平静的日子了,还是这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住处,更得我心。”
崔冶这才明白,孟昔昭不是带他出来散心的,而是借着散心,向他表达一些想法的。
崔冶转过头,神色不明的看着他:“你以后是想离开应天府的?”
孟昔昭也转过头,对着他嗯了一声:“我不想当一辈子的官,此时努力,是为了以后能过得随心所欲,既然都已经随心所欲了,我自然会按照本心来做事。”
说完,他又看向远处的青山绿水,连声音里都添上了几分憧憬:“我的理想,是做官到三十五岁,届时内忧外患已除,天下太平,然后我便上书祈休,找一处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地方,财大气粗的买一块地,然后在那地皮上,只盖一座宅邸,我的丫鬟小厮,那时应该都已经成家了,若他们愿意继续跟着我,那我就带他们一起走,若不愿意,我就去当地,再雇一些人手,替我打理宅邸。而我自己,每日吃吃喝喝,钓鱼看书,睡到日上三竿,也没人管。”
停顿一下,孟昔昭发出十分真诚的感叹:“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
崔冶的神色却有些怔忪。
孟昔昭三十五岁的时候,他三十七岁。
恰好,就是那个神医所说的“十几年”。
这时间如此恰当,崔冶本应露出一个终于放心的微笑,然而事实是,他一点都笑不出来。
甚至神色越发的僵硬。
知道自己无法和孟昔昭走到最后是一码事,但听他真的描述出那样悠然惬意的未来,而那未来中却没有自己的身影,崔冶所能感觉到的,只有不断升腾的怒意。
以及浓浓的不甘。
连平静的呼吸都有些不稳了,崔冶快速垂眸,将握起的拳头渐渐松开,然后,尽量不动声色的开口:“待到那一日,二郎理想中的我,又在哪里呢?”
孟昔昭扭过头,看了他一会儿。接着,他又把整个身子都转了过来。
“只问理想的情况吗?”
崔冶点点头。
孟昔昭轻笑一声,微微的低下头:“在我的理想中,我爹身子骨依然硬朗,我娘还是那么彪悍,头发花白了,也能抬手打人;我大哥大嫂在应天府里子孙满堂,每年他们的孩子都会来看我;我妹妹和她的夫君感情很好,有空余的时间,她便会带着孩子一起来我这里小住。”
“纵使我离开了朝堂,朝中的人也没有忘记我,朝廷里后继有人,即使我离开,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届时,我便是传说一样的人物了,人人都会提起我,而人人都不会见到我。”
稍稍的停顿一下,孟昔昭把头抬起来,看着嘴角已经垂下去,一点情绪都看不透的太子。
“所有人都在歌颂我的事迹,而我最大的事迹,不是做到了多高的官,也不是做出了多厉害的政绩,而是,我和我的陛下,始终相知相和,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感情,日后世人再提君臣典范,排在首位的不是李世民和魏征,而是殿下你,和我。”
崔冶的唇抿成了一条线,他的心绪十分不宁。
“可你还是没有说,你希望我那时候在哪里。”
孟昔昭停顿片刻,然后才张口说道:“我希望那时候你已经禅位了。”
崔冶顿时怔住。
附近无人,而且既然已经开了头,那就全都说出来好了,日后,恐怕也没有这种实话实说的机会和胆量了。
“我知道,你其实不喜欢争权夺利,不是所有人生来都适合做皇帝,或许太祖皇帝是真做错了,也或许是你们崔家天生的就……总之,自由来去的生活更适合你,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1】,这才是属于你的生活。走到今日这个地步,是我强逼你、也是我引诱你,我知道这些,却又不能在此时,松手让你离开。”
崔冶愣愣的看着他,而孟昔昭抿了抿唇,像是有些愧疚的笑了一下:“所以在我的理想当中,我希望那时候海晏河清,这天下不需要我,也不需要你了,我在那边钓鱼的时候,你在一旁读书,我睡到日上三竿起,你则推开我的房门,免得我直接睡到黄昏去。”
说到这,孟昔昭又强调了一遍:“理想中,是这样的。”
然而这世上有多少理想可以实现呢。
梦想是虚无缥缈的,理想是有迹可循的,看起来后者比前者简单,但真正达成的概率,二者是相同的。
都很难啊。
孟昔昭右手拉着左手的手指,他垂头捏着自己的指腹,有点不敢看崔冶的神情。
虽然只是他的理想,可他在自己的脑海中,规划好了不止自己一人,还有崔冶的人生。
凭什么?
他们非亲非故的,就算是至交好友,也没有这样不见外的。
以前孟昔昭也没发现过,自己居然还是这么一个控制狂,虽说,只是想象中的控制,还没落在实处上。
等了好长时间,都没等到崔冶的回应,孟昔昭觉得太煎熬,实在忍不住,他抬起头,想让崔冶赶紧说句话,别再折磨他了。
然而他刚把头抬起来,崔冶突然上前,用双臂紧紧环住了他,力度之大,压的他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孟昔昭傻了。
这……
这再怎么看,都像一个拥抱。
仅仅一瞬,崔冶就放开了他,孟昔昭呆呆的抬头,而崔冶抬起手,手指在离他眼尾一寸远的地方停住,然后,又放了下去。
孟昔昭眼睛睁得圆溜溜,目光呆滞的追着崔冶那只手。
而这时,崔冶说话了,唤回了他的意识:“没人能逼迫我做任何事,若我做了,那便是心甘情愿的。”
“二郎的理想很好,或许它也能成为我的理想,你我二人一起,说不定就有实现的那一天。”
说完,他笑了笑,临走之前,他驻足片刻,还是没有忍住,抬起手,轻触了一下孟昔昭的鬓角。
然后,他转身大步离开,后面的张硕恭见状,立刻跟上去。
……
崔冶本来打算黄昏再回应天府,此时他突然说想要提前回去,孟昔昭没有任何意见,因为他还在吓傻的状态中。
把孟昔昭送回府衙,他跟张硕恭便走了。
张硕恭不明白崔冶为什么这么急,直到都出城了,保证没有人跟踪也没有人在附近,张硕恭才开口询问:“殿下,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崔冶摇摇头。
张硕恭以为这就是他的回应,便把头转了回来,而这时,他听到崔冶的声音。
“回去以后,你往外多多的派人手,将这天下名医,全都给我找来。”
一个不行,便换一个。
只要生死簿还没撕下有他的那一页,那他,就绝不认命。
第66章 献祭
关于所谓的“理想”, 孟昔昭说的都是实话。
但他没有把所有实话都说出来。
想让崔冶禅位,是因为他不信任他。
再怎么英明神武的皇帝,到了晚年, 也依然晚节不保,脑袋一抽, 就容易像匈奴的老单于一样, 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且遗臭万年的行为来。
更早一点的,可能刚到更年期, 人的性格就变了,而这是无法避免的, 毕竟人的生理结构就是这个样子, 这也不是崔冶的错。
大臣性格突变,上面还有皇帝管着他, 可皇帝性格突变,那就没人能管了。
他不想看到这样温柔的太子到那时候变成一个暴戾恣睢的昏君,也不想让这近乎完美的“历史”, 就这样增添了一个瑕疵。
崔冶是他的朋友, 是他在这个世界上除家人以外关系最亲密的人,也因为这个, 他对崔冶有种几近执拗的控制欲。
——你必须当皇帝, 而且必须当一个好皇帝,如果有一天你当不了了, 那你就退下来,把皇位交给别人。
至于皇位到了别人手中,这天下会不会立刻被糟蹋的一干二净, 孟昔昭没想过。
也就是说,他只想让皇位在崔冶手中的时候, 是干净又美好的,对于别人,他就没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控制欲了。
至于理想中的他会和崔冶当一对退休的邻居……
孟昔昭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不都说了是理想中了吗,谁的理想不是和自己的姐妹或者兄弟老了就住对门,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多开心啊。
所以说,要是下午崔冶没有突然来这么一手,给了孟昔昭一个高度敏感的拥抱,今天回到府衙以后,他八成就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总是想要插手崔冶的生活了。
孟昔昭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但他自己对自己的理解,是他这个人,有点霸道。
平时不怎么看得出来,是因为平时跟他见面的那些人,还没有被他划分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如果被他划分进来了,那他就会暗中着手,一点一滴的改变对方的人生,让对方在自己划定的圈里发展。
最典型的例子,他大哥,还有他小妹。
为他们好是真的,没有跟他们商量过一句话也是真的,甚至还因此让他们担惊受怕、伤心难过,而孟昔昭打的也是做好事不留名,一辈子都不告诉他们真相的主意。
从上帝视角来看,他的行为似乎没什么问题,可若从大哥和娇娇的视角,若他们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恐怕会比得知五皇子对自己家人见死不救的时候还要伤心。
因为人生不是短短几行字,三秒钟就能读完的日夜交替,在他们眼中却是真真实实日复一日的过程,自己的弟弟/哥哥不打一声招呼,就替自己决定了一切,现代人受不了,古代人也受不了。
就不提他们了,哪怕换位思考,假如是孟昔昭遭遇了什么他不知道的危机,而孟昔昂背地里替他解决了,还不告诉他这件事,等孟昔昭自己发现以后,怕是会直接气炸了。
109/217 首页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