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保护我方反派剧本(穿越重生)——你的荣光

时间:2024-03-14 09:17:00  作者:你的荣光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谁也没心思吃饭,更无法入睡,原本他们还待在各自的房间中,后来实在是待不下去了,干脆全都聚到一楼的前堂,默默的坐着,不说话。
  公主的情绪是这群人当中起伏最大的,又一直都在哭,午时前,她哭晕过去了,随行的大夫一共有三人,其中一个是跟着公主一起去了新宫,如今怎么样,这些人也不知道,另一个是随行太医,专门给太子和官员看病,最后一个就是孟昔昭带来的滕康宁了,如今他跟其他随侍们挤在一起,正焦灼的等待着外面的消息。
  听说公主晕了,孟昔昭赶紧让人去把那个太医请过来,谁知道,那个太医心理素质还没陆逢秋好,一听说单于昨晚死了,他直接就犯了心疾,差点没随着老单于一起上路,还是滕康宁给他扎了两针,这才保住了太医的命。
  得知这件事,孟昔昭有些无语,只好让他们把滕康宁叫来。
  滕康宁这一路除了给孟昔昭诊脉,就是独自一人坐着,摆弄草药,众人对他的印象只有一个,即社交能力为零的怪胎大夫。
  此时此刻,大家心里都着急,也没人在乎滕康宁会做什么,他跟着随侍来到前面,没有跟坐在一楼的众位官员们打个招呼,直接就上了二楼,给楚国公主治病去了。
  孟昔昭随意的瞥了一眼他的身影,然后又把视线投向驿馆的大门。
  从纸糊的窗户里,可以隐隐约约见到外面那些全副武装的匈奴人。
  垂下眸,他又开始推算起这些日子不知道推算了多少遍的东西。
  匈奴的势力,分为四方,第一个是老单于的铁杆支持者,也就是大都尉等等常驻单于庭的将领,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反叛的心思,老单于支持谁,他们就支持谁,不过很可惜,老单于在上了年纪以后,就不怎么信任自己的儿子们了,也从来不显露自己到底想让哪个儿子继位的心思。他不表态,这些人自然也不表态,算是如今的中立势力。
  第二个是以大阏氏为首的匈奴贵族们,大阏氏并非老单于原配,而是在老单于势力成长起来以后,眼看着未来就要继承单于之位了才娶的,所以这位大阏氏出身十分高贵,在贵族当中也是如鱼得水。二王子就是她生的,单于女儿多,儿子少,其中有没有这位大阏氏的手笔,还很难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大阏氏性格强势,哪怕年纪大了不受宠,在匈奴也依然有自己的话语权。
  第三个自然就是大王子和右贤王的姻亲势力了,也是所有势力当中最强的,大王子的武力,再加上右贤王的智力,看起来确实是势不可挡,然而有一个问题。
  右贤王的人缘,不太好。
  右贤王在匈奴的地位,就跟甘太师在大齐差不多,作为单于的儿时玩伴,他天生就拥有单于的好感,而且人又会说话,总把单于哄得高高兴兴的,这些年他也凭着自己的口舌,给自己揽了不少的好处。
  可是,别忘了,这里是匈奴,匈奴人天生就不喜欢只会耍嘴皮子的人。
  跟心胸坦荡、时不时就玩一把天使投资的左贤王比起来,右贤王简直可以用奸佞来形容,他经常的蛊惑单于,利用单于排除那些得罪过自己的人,一次两次的,大家发现不了,次数多了,自然也就知道他是个阴险小人了。
  单于在的时候,他是右贤王,大家不敢得罪他,可现在单于不是不在了吗?单于一换,左右贤王也要跟着换,稍微有点本事的,都会想要搏一搏新的从龙之功,然而大王子身边有这么一号人物,就会让这些匈奴人犯嘀咕。
  右贤王佛坎是大王子的岳丈,两人关系又很亲密,会不会等大王子当了单于,右贤王的位置,还是给佛坎?
  而大王子这么信任他,接下来的单于庭,会不会还是他佛坎的一言堂?
  人一嘀咕,就做不了决定,而一旦做不了决定,就需要别人来推他一把。
  比如在原书里面,大王子就不是正经继位的,而是在老单于暴毙以后,先花时间把单于庭收拾了一遍,才坐上单于之位。
  书里从没提过右贤王佛坎的名字,而像他这种如此有表现欲望的人,如果他还在匈奴的权力中心,肯定是要上蹿下跳,几乎哪里都有他掺和一脚。既然没提过他,那就只能说明,他被大王子丢弃了。
  狡兔死、走狗烹,日后大王子的种种行为都有佛坎的影子,而佛坎本人,怕是已经化作黄土一抔了。
  这并非是孟昔昭危言耸听。
  左贤王尚能在匈奴的权力更迭中活下来,最凄凉的情况,大概就是被派去守边疆,而右贤王,在单于死后,他已经没用了,甚至还阻挡了大王子吸纳贤才,再加上他地位高、是长辈,给他一段时间发展,他就有可能会变成桎梏大王子的那个人。
  大王子又不笨,他肯定能意识到这一点。假如大王子是个念旧情的,右贤王或许还能多活一段时间,很可惜,大王子是个爹刚死就能一秒钟不耽搁的发动兵变的人,想让他念旧情,下辈子吧。
  书里老单于是暴毙,如今,老单于还是暴毙,大王子也依然是书里的那个大王子,所以孟昔昭才说,他一定会很快的就发动兵变。
  大都尉们没有动作,他们还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当中,这时候,讲究的就是两个字——先机。
  谁能第一个控制王庭,谁就是下一任单于,没有任何悬念,也不会再有翻盘的可能,因为匈奴跟齐国不一样,除了右贤王基因变异了,长了一脑袋的九转大肠,其他人其实在品性上都没什么问题,都有符合匈奴特色的是非观、都有一个好身体、都地位崇高、都知道赏罚分明的道理。
  也就是说,谁上位,结果都差不多,至于大王子特能打,是个天生的将领,然而现在又没机会让他展示,匈奴人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不管谁当单于,自己的日子都是一样的过。
  原本,左贤王也应当属于第一势力,即中立范围。
  但现在,孟昔昭不遗余力的给他洗脑了整整两个月,再加上有齐国和匈奴的战事一触即发这件事的刺激,除非这个左贤王是金蝉子转世,佛的不能再佛了,不然,他肯定会迈步走进匈奴第四势力的范畴,决定做点什么。
  毕竟,这不仅仅是孟昔昭等人的生死存亡之际,也是匈奴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刚遭灾没多久,百姓们还没缓过来,如果由着大王子的性子来,这就打仗,打赢了还好,皆大欢喜,可一旦输了,在粮食不够、齐国大军压境、女真趁机燃起战火、月氏偷偷搞事的多重压力之下,匈奴,搞不好就这么没了。
  左贤王对匈奴还是非常尽心的,孟昔昭相信,他不会坐视匈奴陷入险境而不理。
  但问题是,他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还有,金都尉回去以后,到底能对左贤王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所以说,孟昔昭其实并不担心送亲队伍出什么事,匈奴没有真的笨蛋,哪怕是那个大王子,现在也属于是被气疯了的状态,如果让他缓过来,他也会发现,这顶杀害单于的帽子,还是不扣给齐国比较好。最起码,不能现在扣。
  反正单于已经死了,死去的人不会说话,而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吃饭啊。
  ……
  坐着坐着,孟昔昭突然起身,回了楼上。
  其余人看他一眼,也没说什么,都只是默默的想着自己的事情。
  推开自己的房门,孟昔昭看见太子坐在自己的床上,正习惯性的闭目养神。
  大约是身体不好的缘故,太子的日常行为总是很平静,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养生一般,孟昔昭在椅子上坐下,然后双手做了个开花的造型,托着自己的脸。
  安静的看着太子闭目的模样,孟昔昭用力的叹了口气,像是怕太子听不到一样。
  崔冶:“……”
  阖着的双眸睁开了一条缝,狭长的眼睛微微转动,看向又在无意识的凹造型的孟少卿。
  默了默,崔冶问:“何故叹气?”
  孟昔昭眨巴眨巴眼睛,没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起他来:“你说,呼日恰登上单于之位的可能,有几成?”
  崔冶听了,静静思考片刻,然后说道:“五成。”
  孟昔昭挑眉:“只有五成吗?”
  崔冶淡笑了一声:“若他今日没有在驿馆之前,暴露出自己对齐国的深仇大恨,或许还能再加两成。”
  “但他太过刚愎自用了,一时之间,竟将私仇放到了正事之前,错失良机,不可挽回。”
  孟昔昭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过了一会儿,才说道:“是呀,但是,即使只有五成,也是齐国承担不起的五成……”
  说到这,他不禁笑了笑:“若他继位,我就是齐国的千古罪人了。”
  崔冶转过头,定定的看了一会儿孟昔昭,然后,他走下床,坐在一旁的凳子上,两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即使崔冶的声音很低,也能淌进孟昔昭的心房里。
  “匈奴和大齐,早晚都有一战,父皇的死敌是南诏,而大齐的死敌,一向都是匈奴。二郎从来都不是罪人,只是一个想尽办法,为大齐避免战事的为官之人。”
  慢慢的,孟昔昭把自己的胳膊放了下来,他坐的更直了一些,“殿下知道我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崔冶朝他笑了一下,并没有回答。
  孟昔昭:“……”
  这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不过,这个问题好像也不是那么的重要。
  反正崔冶相信他,这就够了。
  两人又坐着说了一会儿话,突然,外面传来骚乱的声音。
  孟昔昭和崔冶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起身,快步往外走去。
  站在二楼的栏杆上,孟昔昭朝下望了一眼,发现丁醇他们全都围在门口,一个个十分紧张的模样,而一个陌生的匈奴人穿着甲胄,站在门口,也没看这些人,他的目光在这些齐人面前巡过,然后锁定在二楼的孟昔昭身上。
  他的雅言有严重的匈奴口音,但大家还是听懂了他在说什么。
  “齐国的鸿胪寺少卿,左贤王殿下有请。”
  孟昔昭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心里只有两个字。
  ——成了。
  *
  左贤王只请孟昔昭一个人,然而齐国人不答应,这种时候,独自一人去面对匈奴,那不就是九死一生吗?连陆逢秋都站在人群当中,使劲的摇头,不同意让孟昔昭单独出去。
  还是孟昔昭把他们挥开,对他们说了句:“无妨,我相信左贤王殿下。”
  说完,他就带着一脸淡定的模样跟着那个匈奴人走出了驿馆,看得后面的人们既五体投地、又眼泪汪汪。
  孟少卿,你真是好样的!
  你是咱们大齐的楷模,可一定要活着回来啊!
  ……
  孟昔昭出了驿馆,发现外面的守卫依然那么多,一时之间,他也拿不准左贤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跟着对方离开。
  而走出去不过几十丈,孟昔昭就发现,这不是去左贤王府的路,而是去王宫的路。
  顿了顿,孟昔昭保持好自己的表情,一路上,一声都没吭过。
  来到了王宫,左贤王见他的地方并不是单于以前经常待着的宫殿,而是一个偏殿,门口有两个匈奴的守卫,见了他,都是一脸的虎视眈眈,但到底没有难为他,而是让他进去了。
  孟昔昭意识到一个事。
  金都尉不在。
  沉默一秒,孟昔昭推开门。
  这偏殿里点了火盆,然而并没多大用处,依然很冷。
  王宫里只有主殿和后宫是有地龙的,别的地方,都烧炕,这个偏殿更惨,没炕,只能烧火盆。
  火盆前面就是独自一人坐着的左贤王,从孟昔昭进来开始,他就一直盯着孟昔昭看。
  孟昔昭心里感觉很奇妙。
  两个月,不,已经两个多月了,按理说他和左贤王应该很熟了才对,但其实,这是他们两人第一次面对面的坐下。
  孟昔昭甚至有种很骄傲的感觉,呵呵,你以前看不起我对吧?可现在怎么样,被打脸了吧。
  这么一想,他顿时就淡定了,施施然的坐到左贤王对面,然后开口问候:“见过左贤王殿下,不知道左贤王是否已经查明单于的死因了?”
  左贤王看着他这个一点不害怕的模样,慢慢的开口:“二十个大夫,都说单于是突发急症,在睡梦中殡天的。”
  孟昔昭听了,点点头,“这样一来,我们的公主也能洗清嫌疑了。”
  左贤王却盯着他的眼睛,问他:“孟昔昭,你真觉得这件事与你们的公主一点干系都没有吗?”
  孟昔昭抬起眼睛,左贤王气场强大,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可孟昔昭跟他对视,丝毫没有闪躲的意思。
  他微微笑了一下,回答的铿锵有力:“对,我就是这样认为,我们的公主,大齐的公主,绝对不可能做出伤害两国友谊的事情,她不敢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
  说到最后十二个字,孟昔昭看着左贤王的目光都有些慑人了。
  左贤王被他暗暗的威胁了一下,心里却顿时放松了许多,因为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看来,孟昔昭也不知道,昨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送亲的一路,左贤王都在,他能看出来,齐国公主跟太子就仿佛两个陌生人,不止跟太子,哪怕跟那些随侍,他们也没有任何情谊,只有几个侍女,跟这位公主能稍微的说上话。
  性子独,城府深,还爱看书,这样的公主,是有可能做出离经叛道之事的,但她肯定不会告诉别人,因为只要齐人不傻,就绝不可能配合她的计划。
  齐人可能无辜,可那公主……
  单于的尸首里没有中毒的迹象,也没有外伤,那些大夫看了,全都一个说法,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所有大夫都被收买了吧,而且这些大夫,都是匈奴人,不可能全听齐国人的话。
  种种迹象都表明,单于是自然病故的,可左贤王就是觉得,没这么简单。
  然而,“觉得”做不了证据,况且,有了证据,也不是什么好事。
  沉默片刻,左贤王看向孟昔昭:“希望你能始终保持这样的底气,也希望你们公主的手脚,真的像你说的这样干净。”
  孟昔昭没被他吓住,只是轻轻笑了一下:“有底气,是因为我们光明正大,黑的变不成白的,白的也变不成黑的,希望左贤王殿下也能记住这个道理。”
  到了这种时候,孟昔昭还是这么嚣张,左贤王顿时觉得,看他更加不顺眼了。
  但有些话,该说的还是要说:“先单于会在十日后下葬,新单于的继位大典,也在同一日进行。等到新单于继位之后,我们会向各国帝王发出书信,到时候,你们的皇帝也就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