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得这样的详尽准确,显然是深度参与其中。搞不好大半的谋划,还出自林长史的手笔。不过,林貌口口声声,对东瀛百姓“大有好处”,倒也不是虚言。就他们的规划来说,等红拂、虬髯客控制住皇宫要害之后,便会以“万古逆贼”的罪名处死敢于抵抗的公卿豪族,废黜他们的姓氏,剥夺他们的庄园,将土地与财产分予部民,允许永久保留。这样的德政,想必能令农人大为欢悦,不会有什么反抗的心思。
林貌又道:“剑仙法力超群,但恐怕双拳难敌四手。毕竟,东瀛号称‘八百万鬼神’,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小岛之上,处处都是怪异的灵物……”
猴哥想了一想,又稍稍摇头:“咱老孙的消息也算灵通,没听说过东边海上有什么了不得的大妖怪。”
所谓八百万鬼神,大多也就是个聊斋中物异、冤鬼一类的货色罢了,基本威胁不大。但其中一二角色,却又未必没有跟脚。林貌小声道:“大圣知道玉藻前么?”
大圣愣了一愣:“什么?”
“据说,玉藻前美艳无比,是白面金毛的九尾妖狐,赫赫有名的大妖怪……”
玉藻前,魅惑众生,妩媚不可名状的妖狐;虽然传说仅仅流传于东瀛一带,却似乎隐约有九尾狐妲己的影子。若传闻真有其依据,那这位妖狐恐怕还颇难对付。如果没有顶级的大能出手庇护,他们怕不是得去娲皇宫痛哭流涕,非得请出娘娘的手谕不可。
大圣也显然听明白了这个暗示。他沉吟片刻,还是点一点头:
“好吧,要是情形不对,我也去东瀛一趟!”
林貌长长松气,一颗心终于放下——东瀛计划是他主抓的项目,自然要尽善尽美,不露纰漏才好;而今猴哥慨然允诺,当真是让他眉开眼笑,喜悦不胜:
“感激不尽,感激不尽,那就多亏大圣了!”
第140章 后世谈(五)
六月三十日, 皇帝驻跸于太原,派人检视山西的河工,清点账簿、整理吏治, 与专家组的负责人——负责猫讨论后续事务, 听取汇报;当天下午, 安放在行辕的电台送来了一条极为简短的消息,仅有四个字:
“樱花已得。”
这是林貌与红拂约定过的暗号,表示登岛的方案一切顺利, 已经控制住朝廷中的要人;苦心经营的计划,已然成功大半。即使先前筹划详密,这样顺利的喜讯, 仍令大手子欢欣鼓舞,心潮澎湃, 几乎在御前失态, 乃至于呆愣在地,一时言语不得;还是皇帝陛下见多识广,及时反应了过来:
“这样的大事,似乎不能瞒着另一边,要不要拟个稿子, 先给那边发过去?”
林貌条件反射式的俯首称是,但话一出口, 却又不觉微微犹豫。皇帝抬一抬眉:
“怎么?”
“以臣的意思,这篇稿子似乎可以拖一拖,七月七号的时候再发过去。”林貌小声道:“就算是好消息, 也要讲究时机嘛……陛下不是有很多琐屑的请求, 不太好向组织开口么?到时候可以拟个附件, 与这篇稿子一起发出, 组织绝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皇帝愣了一愣,显然是大大的意想不到:
“还可以这样?”
“要解放思想嘛,不能这么死板。”林貌道:“其实吧,如果红拂他们能在九月之前取得大的进展,那朝廷拿这个东西去谈,一定还可以从组织的手上拿到意想不到的优惠条件来。”
他停了一停,又道:
“毕竟吧,谈判这种东西,固然是利益的彼此交换,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要被人类强烈的主观情感所左右啊……”
·
人类很难预料没有经历过的往事共情,对于现代世界那念兹在兹,永远不能忘怀的激烈情感,皇帝是真正所知甚少,绝难体会了。他索性将事情尽数放权给林貌,让他统筹规划,不必请示。
蒙受这样超规格的信任,林貌自然是感激不尽,尽心尽力的规划。他特意给红拂发去消息,请她调整东瀛攻略的时间线,争取在七月、九月、十二月各取得一个足以向现代世界献礼的重大成就,将来由林貌统一整理汇报,绝对有莫大的好处——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永远是无法压抑的;七月七日、九月十八日外加十二月公祭日,在这三个日子送上攻略东瀛的喜悦,才是直抵心扉、锥心刺骨,所谓“初闻涕泪满衣裳”,足以令现代谈判小组瞬间破防,情不自禁也要松口让利的武器。
这样的交换,不比锱铢必较的争夺文字要高明得多?
林貌很为自己的这个方略得意,所以忙前忙后,力求要办得妥妥当当。到七月三日,他又签发了一份公文,要求江、浙沿海,将扫灭的淫祀邪祭一一清点,选出罪行不大,被裹挟的小鬼小妖,整顿之后分批装船,第一批先送到送到东瀛流放。
妖怪也是要地盘,要物资的,这些外来的小妖怪人生地不熟,急于立足圈地,登陆后刚好与东瀛“八百万鬼神”斗上一斗;大家扯头花争番位挠个满脸花,也就不会有心思关注红拂与虬髯客的战略了嘛。
七月六日,李先生结束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单独审查,重新履行职务。与古神合作的事体毕竟太大,组织上尚未作出正式结论,但已经在口头上同意了李先生的构想,批准他在大唐世界试点新的路线,尝试着与娲皇宫沟通,先搞出一套方案来——现代世界与神秘隔绝实在太久,过去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必要的借鉴与参考,是极为宝贵的经验。
然后吧,李先生刚刚恢复工作,就在七月七号,被林貌按头来了一发大的。
大手子所言不错,在正确的时间送上这一份正确的消息,的确有非同寻常的破防效果。实际上,李先仅仅生翻了一回,便立刻绷不住了,从办公椅上一跃而起来回数次,心绪依旧不能平息。他大为失态的朝空中猛一挥拳,而后才按动按钮,吩咐秘书将电文送发给各个办公室。
“辛苦一趟,最好今天就能圈阅了送来!”
秘书颇为惊愕,不由看了上级一眼。显然,这个要求是大大违背常理的。组织的规矩是分工合作,每个领导各自有自己的分管区域,除了重大事务要到工作会议上公开表决,一般的小事只要知会同事一声即可,忙起来连同部门送去的通知都不会多看。如今特意要请各个办公室圈阅,那不等于大张旗鼓、公开的向组织内部炫耀了吗?
这样的高调、激烈,实在是行政中不大不小的忌讳。李主任娴熟公务,不该不知道这个规矩呀。
但李先生只是点一点头,再不说话。秘书满腹疑窦,也只有接过电文去送信。李先生又来回数次,到饮水机边接了一杯冰水,一饮而尽,那种沸腾如擂鼓的心跳,才勉强能够平息——庄子云“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来血气翻涌的时候,那种不可抑制的内热,竟也是这样难当!
他从鼻孔中长长出气,然后抓起电话,拨通了往另一个世界的语音讯息。
对面的林貌仅仅喂了一声,李先生就铺天盖地的喝问了一句:
“是你送来的消息?”
“差不多吧。”林貌羞答答的承认:“这不也是向组织献礼嘛……”
“我不能代表组织。但组织应该是绝对的满意。”李先生直接了当的说:“那么,你到底想要什么?”
林貌立刻辩解:“这是献礼!献礼的事情,能说得这么俗气么……”
“所以你不想要什么了?”
“好吧。”林貌妥协了:“我们是对合作协议有一些想法,期望做一点微小的改正……”
实际上,这个改动未必“微小”,但正如林貌的预料,在这样意义特殊的时刻、面对这样意义特殊的喜讯,李先生是不会扫兴的。他果断开口,以前所未有的爽快答应下了所有的条款,并无纠结瓜葛,还特意问道:
“只有这些了吗?陛下的那边事情办得如何?”
林貌将九月与十二月的事情在心中转了一转,觉得还是该保持一点神秘,留有期待才好。他很含蓄的说:
“陛下那边也没有什么大事,现在正在审沿途的妖邪淫祀呢,想必过几日就能料理清楚。”
“在料理妖邪?”李先生沉吟片刻,抬了抬眉:“那倒正好,我也有些与神秘侧相关的事要与陛下商议呢,就一同料理了吧。”
第141章 后世谈(六)
虽然只是说要“见一面”开个小会, 但双方会面的规格却很高,要见的人也很多。皇帝收到消息之后,还是特意推了几项行程, 难得的抽出一日空闲, 再次穿越两界, 抵达他忠诚的郊外小院。
抵达之后,上午与长孙皇后会面,一诉别肠, 顺带检查几个子女的作业,并就教育问题发表重要指示(当然,鉴于皇帝对自然科学委实一窍不通, 这些指示基本泛泛而谈,绝无执行的意义)。下午一点, 皇帝夫妇屏退闲杂人等, 彼此交换意见,最后确定了谈判的提纲;下午三点,皇帝夫妇由林貌陪同,步行入小院外临时搭建的帐篷。
帐篷内空空荡荡,中间只摆着一张长桌, 桌后由李先生领头,坐着五六个衣着一致的中年男女。等到陛下携皇后步入, 这五六位干部同时起立,一齐鼓掌。
往日组织上的官员也曾面见过皇帝,但似乎从没有这样隆重的态度。特别是掌声之热烈响亮, 令陛下都有茫然的诧异感, 只能下意识挥手回礼。不过这异样的答案很快揭晓了, 与皇帝夫妇一一见过之后, 李先生为林貌介绍起诸位不相识的上级:
“这位是后勤办公室的徐局长,负责统筹安排跨越‘门’的物资……”
“您就是那位发电文来的林先生?”徐局长立刻抢先一步,主动握住林貌的右手,用力摇晃:“幸会幸会,荣幸之至——”
他仅仅寒暄了几句,等在身侧的某位女士便悄没声息的站了过来,几乎是无缝衔接的抓过了林貌的手。李先生赶紧介绍:
“这是文史办公室的张主任,负责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林先生,你的电文写得好啊!”张主任高声道:“痛快,痛快!要不是今日有公务,我昨晚都应该约人喝一点酒。林先生,我们文史办公室竭诚为你们一线工作人员服务,坚决拥护组织的决定。我本人的祖籍就是南京的嘛!”
林貌目瞪口呆,蒙逼之至,一时居然不知道该怎么样回复这样的热情。不过也不用他回复什么,室内的人立刻鼓着掌聚了过来,争先恐后的与他们三人握手,应接不暇,根本没有转动脑子的空闲。等到林貌糊里糊涂的转过一轮,右手已经被握得发热汗湿,通红一片了。
李先生将他引到长桌另一边的座位,这才低声开口:
“我把电文转给几位同事了,他们的反应可能大了点……不过这对会议很有好处,你小心应付就可以了。”
林貌坐上靠椅,才终于回过神来:
这只是“反应大了一点”而已吗?
·
正如李先生所说,会议是在一片祥和而喜悦的气氛中召开的。在谈开始的几件小事时,皇帝试探着提出了一点要求;而无论是增大援助力度、降低贷款利息,还是加快运输速度,扩大留学生规模,几位组织代表都是慨然答应,绝无难色。甚至在谈判的间隙,还玩笑式的询问皇帝,是否还有别的需要?可以一并提出。
“九个办公室来了六个,已经够开工作会议的人数啦。”张主任笑道:“陛下有什么要求,我们现场就可以开会解决。也省得后面再忙。”
皇帝心情甚好,也还以微笑:“所获既丰,怎敢得陇望蜀?只是多谢诸位的深情厚谊了。”
“一点举手之劳而已,怎么当得起一个‘谢’字?”张主任道:“倒是我们能稍解心中块垒,要多谢陛下才是。毕竟,‘意难平’三个字,还是很沉重的啊……”
她微微叹息,回头看了林貌一眼,却又展颜微笑,一扫阴霾。
人终将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国家也是一样。纵使一百年后天翻地覆,纵使工业强盛国力发达再非往昔,到底还是,意难平。
·
谈过一轮,气氛非常之好。李先生示意工作人员倒茶,而后又送上来一份新的文件。坐在两侧的代表只瞥了一眼标题,眉毛便稍稍抬了起来。
显然,在漫长的铺垫之后,戏肉终于来了。
这份文件也很简单。考虑到现代世界有接触神秘侧的需求,需要借鉴大唐世界的应对经验。而大唐现在清剿邪祟、流放鬼神的“经验”,无疑便是借鉴中的重点。
诸位代表数日前就已经收到过报告,但现在仍然要当面确认数字。李先生翻一翻文件,很客气的问道:
“我看到陛下签发的旨意里,仅仅关中一地,被清剿、处决的淫祀便达数千,至于预定要流放新罗、东瀛的,更有上万之多,请问这个数字是否属实?”
皇帝稍稍回忆,点一点头:“差不多吧。”
坐在李先生右侧的徐局长扶了扶眼镜:“如果以此计算,则关中一道,要经办的案子便成千上万,设若扩张至整个天下,要清理的鬼神又有多少呢?”
皇帝道:“天下十二道,大约不过十余万吧,朕的预想,是花个七八年水磨工夫,慢慢的也能做成了它。”
长桌边一时寂静,无人应答,直到坐在左后方的张主任轻声开口:
“恕我冒昧,陛下的这个估计,可能是稍微乐观了一点。关中毗邻帝都,淫祀、祭神的风气,还不算太甚,偏远如浙、闽、粤一带,才是重点,鬼神数量也要大大超越关中。不能简单的用已有经验套用。”
她顿了一顿,低头翻阅资料:
“……以我们查阅的部分典籍来看,天下需要清理的邪祟,少说在五六十万以上。”
会议室又安静了下来,皇帝不觉回头与皇后对视,神色隐约惊讶。显然,这个数量级大大超出了他决策前的考虑,并将给整个清理行动带来不可预测的变故——超出几万还好,而今数量级猛然翻了五六倍,那大多数的预备都要被严重透支了。
125/128 首页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