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越之夫郎孩子热炕头(穿越重生)——我喜欢你也喜欢我

时间:2024-03-27 08:41:13  作者:我喜欢你也喜欢我
  白谨点点头,转过头,又去看院子里那株荷花。他道:“夫君,你看那株荷花的叶子,雨水打下来,在上面圆溜溜的打两个滚,在另一滴雨水打下来的时候就掉了,好不好玩。”
  陈随安仔细看了一会儿,道:“确实很有意思,先喝一点汤吧。待会儿冷了就不好喝了。”
  白谨在他怀里点点头,道:“好。”
  陈随安站起身,去端起两碗羹汤,走过来,放在一边的小桌子上面。
  白谨端起白瓷碗装着的莲子百合羹,用勺子舀了一口,放进嘴里,甜滋滋的,有着莲子的清香和百合的香味,甜而不腻,很好喝。
  他又喝了两口,道:“好喝,还要多谢谢主人家了,不然我们也喝不到这么好喝的莲子百合羹。”
  陈随安点点头,赞同道:“确实,老人家很好。等过两天我们走的时候,给他买点东西吧,房租他也没收多少钱。”
  白谨也点点头,道:“这样行,我看那老人家一个人独自居住,想来是家中亲人时常不在身边,我们在这里住这几天,可以多找他说说话。”
  陈随安道:“好,听你的。”
  吃完了碗中的莲子百合羹,陈随安收拾了碗筷,洗干净了,送过去给主人家,白泽也跟出来,他也是出来拿碗还回去的,看见两人一起并肩行走,也跟着凑了上去。
  陈随安三人一路走到了主人家的房门口,陈随安抬手敲了敲门,道:“周爷爷,我们来还碗了。”
  “门没有关严实,进来吧。”里面传出来一道有些苍老的声音。
  陈随安推门而入,看见了周爷爷正坐在他的躺椅上面,手里摇着扇子,看见三人进来了,就招呼三人落座。
  陈随安三人坐下了,就和周爷爷一起聊起天来。
  周爷爷名叫周行止,年轻的时候,也是这牡丹镇最美丽的一朵牡丹花,家庭美满,父母恩爱,且只有他一个孩子,所以疼爱得紧。
  也把他养的娇纵了一些,有一次,城外的鸣山寺下来了一个和尚,从他家门口路过,进来讨口水喝,周行止看那和尚面容俊郎,虽然剃了一个光头,按了戒疤,但人还是好看的,他就喜欢上了,时时刻刻的缠着那和尚,和尚入了佛门,本应该青灯古佛,度此余生的,奈何遇上了周行止这样一个热情奔放的哥儿,动了凡心。
  山中的住持知道了两人的事情,只是捻着佛珠道,二人是前世的伴侣,所以今生注定是要在一起的,便放了那和尚下山。
  周行止的爹娘对他的行为虽然不太满意,但多年的疼爱也让他们舍不得下手去教训儿子。便任由两人在一起了。
  两人在一起后,牡丹镇的人虽有微词,但也不敢到正主儿面前来说道。周行止和和尚在一起了,没办喜事,一年后有了一个女儿,周行止原以为会一直这样幸福下去,直到有一天,和尚在外出务工的时候,被人打死了,那个人是周行止的追求者,他因为憎恨和尚娶了周行止做老婆,所以在一个巷子里,打死了和尚。
  那个人后来被周行止送进了监牢,一命偿一命了。周行止忍着悲伤,继续抚养年幼的女儿长大,可是好景不长,女儿在两岁的时候发高烧,去了,那年正逢牡丹镇暴雨连连,很多人家都被水淹了,女儿也没有及时得到救治。
  再后来,暴雨过后,疫病发生,周行止的父母也病逝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本来他也得了疫病,快要死了,结果来了一个神医,救助了所有的病人,他也被治好了。
  既然救活了,他就不想着死了,靠着爹娘留给他的银钱,还有和尚攒下来的积蓄,他活到了今天,也没有再成亲。
  说着,周爷爷笑了一下,道:“之前我说此生我只见过两次并蒂莲花,第一次就是在我和和尚在一起那年。第二次就是现在。”
  陈随安听完,心有戚戚然然,下意识握住了白谨的手,道:“周爷爷放心,我和阿谨,一定会白头偕老的。”
  周爷爷慈祥的笑了笑,道:“哎,我知道的,你们两个小年轻,感情好的不得了,真是羡慕死我这个老头子了。”
  白谨也笑了一下。
  周爷爷又道:“鸣山寺的祈愿好像还挺灵验的,我家那个和尚,说他想要与我在一起,佛祖就答应他了,你们要不要去看看,求一下什么,我领着你们过去,那地我熟。”
  陈随安道:“好,如此,那我们就过去看看吧。”
  周爷爷答应道:“好。”
  说着,他找出了几把雨伞,自已打着一把伞,道:“走吧,我们去看看,天黑之前能回来的。”
  陈随安带着夫郎和白泽,跟着周爷爷出了门,一路上,周爷爷的脚步都很轻快,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他打着伞,一蹦一跳的去找和尚的时候。
  走了一个时辰的山路,山路是青石板铺着的,下了雨,走起来有些滑,陈随安扶着白谨,白泽跑上前,去扶周爷爷了。
  周爷爷笑着道:“没事,这条山路我走过很多年,从来没有摔倒过,小娃,你慢慢走,不要着急。”
  陈随安抬眼看去,山间雾蒙蒙的,像是笼罩了一层纱,叶子被雨水洗的干净透亮,水润润的。
  三人又往山上走了两刻钟,终于到了鸣山寺。鸣山寺看起来很大,从正门进去,几座雄伟的寺宇出现在眼前,周爷爷驾轻就熟的走进了正殿,和这些打坐的僧人打了一个招呼,说自已带了新认识的几个朋友过来,并招呼着陈随安几人过去上香祈愿。
  陈随安和白谨走过去,接过了三炷香,跪在佛像面前,看着庄严的佛像,陈随安闭上眼睛慢慢祈愿。
  惟愿我与夫郎,长长久久,幸福安康。
  在心中默默念完,便把香插在了面前的香炉里,转过头去看,白谨还闭着眼睛,默默祈愿。
  陈随安也不出声,只等待着白谨祈愿好之后扶他起来。
  白谨睁开眼睛,像是许了一个美好的愿望,眼睛里都是温柔笑意。把香插进了香炉里面,陈随安扶着白谨站起来,白泽也许了愿,他今年已经十三岁了,许愿找一个如意郎君,许愿哥哥早日有一个孩子,许愿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之后,三人便跟随着周爷爷去看和尚还在的时候敲过的钟,住过的禅房,打坐用的蒲团……
  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当初,那个眉目俊郎的和尚,坐在蒲团上,朝着周行止微微一笑,脸上还带着一点红晕。
  山上的景色也不错,从这里去看牡丹镇,更像是一幅水墨画了,美不胜收,陈随安偷偷的用相机拍了一张照。
  之后几人便下了山,周爷爷回忆起往昔,嘴里更加无止休的说起来,陈随安几人皆是静静地听着,偶尔说一两句话回应着。
  这段青石板路上,飘荡着如此多的往事。
  回了小院,天色也差不多要黑下来了,周爷爷道:“谢谢你们今天愿意听我讲这些话,我已经好多年没和别人说过了,原本以为我忘记了,没想到居然还记得如此清晰。”
  白谨温和的笑了笑,道:“周爷爷,今日早点休息吧,走这么久,累了吧?”
  周爷爷点点头,道:“是有一段累,以前我走这么些路,都不带喘的,我果然是老喽。”
  白谨和陈随安照顾着周爷爷休息下了,这才回到房间里,休息了。
  接下来的几天,陈随安三人跟着周爷爷走遍了牡丹镇,在哪里和和尚发生过哪些事情,周爷爷都记得清清楚楚。有的人离开了,却永远的活在了一些人的记忆里,有的人还活着,心却已经随着那些故人离开了。
  牡丹镇不是一个热闹的地方,它的美,在于宁静,房檐下操着软语和孩子说话的大人,雾蒙蒙的天气,连绵的阴雨,黑色的瓦和白色的墙,乌篷船停留在水面,雨水顺着船上的稻草跌入河水里。
  烟雨中,河水静静地流淌着。那些故事也在上演着,而陈随安的故事,正是最幸福的时刻,往后的所有日子,都会是这般的幸福。
  在牡丹镇待了五天之后,陈随安几人向周爷爷辞行。周爷爷道:“路上注意安全,以后路过牡丹镇,记得来看看我。”
  白谨道:“会的,谢谢周爷爷这几天的照顾,我们就先走了。”
  “嗯,去吧。”周爷爷点点头,目送着陈随安驾着马车走远。
  回到院子里,他正准备去收拾收拾几人住过的房间,突然发现桌子上放着几件崭新的衣衫,和他平日里穿的那几件衣服差不多,颜色也差不多,这么显眼的地方,显然不是陈随安几人不小心落下的,倒像是故意为之。
  周爷爷再出门去看时 街上哪里还有马车的身影,人早就走远了。
  周爷爷笑了笑,脸上堆起了很多褶子,依稀可以看见他年轻时的风华。
  陈随安驾着马车,离开了这和如画一般的地方,车轮滚滚向前,白谨从马车里出来,坐在车辕上,和陈随安说着话。
  马车两旁的青山绿水正在渐渐地往后退去,继续待在了这幅水墨画里。
 
 
第151章 陈家村的故事 1
  陈随安一家出了远门,估计要两三个月才回来,这是村子里众所周知的事情。
  陈随安家里的地交给了陈保国一家来照顾,因着今年的天气好,所以家里所有的地都要种上,一时半会儿怕忙不过来,耽误了陈随安地里的活计,陈保国就把这事交给了陈喜,连同陈随安拿来的钱,一起给了陈喜。
  陈喜推拒着:“父亲,我不用,帮随安的地浇水这些事我能做,这个钱就留给家里吧,家里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陈保国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摩挲着那二两碎银子,道:“喜儿,父亲知道你的,你是个勤快能干的孩子,随安家里那点地,你自然能照顾好,父亲是想着,你还有三个孩子,以后家里恐怕拿不出这么多钱给小金小银娶媳妇夫郎,还有给小宁的嫁妆,你这个做爹爹的就要多为孩子们想想,父亲和你娘都老了,你哥哥也有自已的家庭要养活,你还是得为自已以后的生活谋一个出路,知道不?”
  陈喜眼眶有些红,他道:“父亲……”
  陈保国继续道:“咱家虽然不富裕,但对孩子,都是掏心掏肺的好的,亏不了孩子,但是,在这个家里,还是得为自已做打算的,你大哥去的早,等到父亲百年之后,这房子,土地之类的,都是你二哥的,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怎样,这钱你就收着,留着给自已。”
  陈喜摇摇头,道:“父亲,我知道您说的是对的,但是这钱我真不能要,当时我满身伤痕的被接回来,都是随安拿了白米和鸡蛋过来给我吃,再加上家里为了让我回来,给了何三木不少的粮食,我对家里,本来就是亏欠的,这钱,我就更不能拿了,为家里做事是我的分类之事。”
  陈保国眼里泛起一个慈祥的笑容,他道:“好孩子,你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爹娘的心头肉,只要你好好儿的,家里不管怎么样都会带你脱离苦海的,更别提什么亏欠不亏欠的了,咱们是一家人,合该齐心协力过日子的,但是三个孩子都还小,这只是父亲给你铺的一条后路,知道吗?”
  陈喜仰起头,清丽的脸上泪痕斑驳。他道:“我知道了,父亲。”
  说罢,陈喜从陈保国手里接过银子,陈保国这才松了一口气,摸摸陈喜的头发,父子两半晌默默无言。
  陈喜收了钱,对于陈随安家里的地更加尽心了,五天拔一次草,天热的时候还经常挑水去浇菜,每天带着三个孩子去菜地里给蔬菜捉虫,十分的卖力认真。
  陈宁还小,也不懂得怎样去给蔬菜捉虫,陈小银就带着陈宁在菜园外边玩,不让陈宁打扰爹爹干活,大一点的陈小金带着一个小草帽,跟着爹爹一起蹲在地上给面前的一朵蔬菜捉虫。
  这蔬菜长得好,嫩生生的,颜色翠绿翠绿的,闻着都有一股子清香的味道。
  陈喜抬手擦擦额头上淌下来的汗珠,抬眼看了看远处地里劳作的家人,他加快手里的进度,在下午的时候赶过去帮忙做家里的活。
 
 
第152章 陈家村的故事 2
  关于陈毅的婚事,陈毅今年就已经要二十岁了,眼看着陈毅的年龄越来越大,赵氏坐不住了,她每天变着法子的打探陈毅有没有喜欢的女孩子或者小哥儿,如果有,那就该操办喜事了,这么大的汉子了,还不成亲,在村子里是要闹笑话的。
  于是在饭桌上,赵氏给陈毅打了一碗汤,貌似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小毅今年该有二十岁了吧?”
  陈毅埋头扒饭的动作一顿,莫名其妙的抬起头来看他娘,道:“娘,您连我多少岁都不知道了吗?我今年六月底就二十岁了。”
  桌上吃饭的众人也看了一眼赵氏,陈禄道:“孩儿他娘,你问这个做什么?”
  赵氏白了一眼只顾吃饭的丈夫,对着陈毅道:“儿子,你都二十岁了,你看看,村子里有没有中意的姑娘或者哥儿,有的话,娘给你去说亲,保管给你说成。”
  陈毅听闻原来是这件事,黑黑的脸有一瞬间的红,随即他想起了什么似的,在村子里的时候,有一次他和陈丰一起去砍柴,那个叫住他们要和他们一起去砍柴的哥儿,哥儿面色红润,眉宇间神采飞扬,一股子青春活泼的气息,主要是,巴掌大的小脸,看着就很可人……
  陈毅赶紧停住了想象,低头扒拉了一口饭。赵氏一看儿子这样,就知道有戏了,她道:“说说呗,是哪家姑娘还是哥儿,说出来,娘给你把人说成。”
  陈禄也好奇的看着陈毅,他儿子居然有心上人了?不容易啊,还以为自已儿子这么木讷的人不会有心上人呢,没想到居然是他小瞧了陈毅。
  陈丰在一旁拱火,道:“哥,是不是上次咱们遇到的那个哥儿?”
  “什么哥儿?哪家哥儿,在哪里遇到的?小丰你仔细说说。”赵氏一把问向陈丰。
  陈毅赶紧在桌子底下踹了陈丰一脚,瞪了他一眼。陈丰笑嘻嘻的,完全不为所动,他道:“上次,我和哥哥一起去附近的山林里面砍柴,胡大头家里的那个二儿子恰好也跟着去了那里砍柴,我哥可是看了人家好几眼呢,砍柴都心不在焉的。”
  眼看事情已经暴露了,陈毅也觉得没有再隐瞒的必要了,他脸色爆红,低下头使劲刨着碗里剩下的汤汁。
  “胡大头家里的二儿子,哦,就是那个脸蛋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那个?叫胡清河还是叫什么来着?”赵氏道。
  “胡清和,和气的和。就是他。”陈禄在一边补充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