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来看看这些药,先熟悉熟悉它们,之后也好方便用。”
医疗站的药,况叶这边提供了不少。因为药效出众,且价格也不贵,看诊的队员们一般会优先选择。
至于陈祥富三人学过一些制药的事,陈繁仪是知道的,虽然她没有去培训班上课,但这几个月也不是对培训班的事一无所知。
不过之后三人后边制不制药,得打个问号。所以现在,还是先熟悉一下况叶制售的药品,以及医疗站的其它药再说。
“这是消暑丸?和我们学的藿香正气丸不一样呢!”
陈祥富拿着一瓶消暑丸,就翻看其瓶身上的说明书,看着上面明星不一样的药材配方,有些感叹道。
消暑类的药品,《赤脚医生手册》上记载了好几种,不过况叶和徐医生他们商量了一番,决定精简掉一些药品,消暑类的药品只教了藿香正气丸的制作方法。
而其他几种消暑类药品的药物组成,陈祥富只知道书上记载的那几个药材,至于更详细的就不得而知了。
没想到他用过不少的消暑丸的说明书上的药物组成,竟然和一些书上记载另一种消暑类药有些相似。
在没进入培训班之前,他其实更加熟悉消暑丸,毕竟自从况叶自开始销售这款药的时候,九大队的每家每户都基本上用过。
一般当地从四月开始,气温就会逐步攀升,有时候还会出现异常的高温。而地里的农活可不管太阳有多晒人,顶着烈日干活,很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
所以从初夏开始,况叶制售的消暑丸就成了防暑的必备药品。
不过消暑丸用了不少,陈祥富在之前却也没怎么关注过它的药材配方,后边这药况叶也不再向私人出售,相关的药物组成他就更难看到了。
现在经历过半年的培训,又跟着况叶学习了两个月制药相关的知识,知道了藿香正气丸的制作方法,如今在看消暑丸,就不由的关注起药物组成的事。
“还有这个肠胃舒,效用要更广一些。”旁边的陈繁兴也看了看肠胃舒的说明书,也发现了一些不同。
他们之前学的关于肠胃方面的中成药,效用相对少一些。
“培训班也就半年,你们学的那三瓜两枣,制作不了太复杂的药,这个不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还要有天赋才行。”
听着两人的对话,陈繁仪心中摇了摇头,制药的事哪有那么简单。她跟着家中长辈学了这么多年医,也就开方看诊还行,制药的话比起况叶要差不少。
“我们会好好学的,不过想要和况老师一样,怕是有些困难。”对于陈繁仪的话,陈祥富三人也认同。
两个月的时间,跟着况叶学了不少制药相关的知识,那二十来种的中成药,他们虽然学习了怎么制作,但想要制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需要看笔记才行。
而这二十来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其实已经是精简了不少,这一点他们是从徐医生父子两那知道的。
况叶授课的时候,徐医生父子两也有关注,自然也注意到他交给学员们的一些手法,和之前他们提供的制药手法有些不一样。
有些操作更加简单,但药效却没有降低。
这在两人眼中,是一件非常值得说道的一件事,因而在给学员们上课的时候也提到过这其中的差距。
“先把药清点了再说吧,待会儿给你们开了瓶的看。”陈繁仪看了一眼从提篮中拿出来的药摆了一桌,三人甚至想倒出来细细再看,连忙制止。
这个季节天气炎热,虽然知道药品的保质期基本上都在两年,但为了以防万一,药品都是在使用的时候才开封。
“哦,好的。”见此,三人也乖乖的清点药品,期间只是仔细的看了看外面的说明书。
......
“我和况知青要去仓库取药材,祥富你留在这,有人来看诊的话先接待着,繁兴和小琴跟我过去熟悉熟悉仓库。”
清点完药品之后,陈繁仪和况叶准备,按照以往的惯例去仓库那边取些药材,用以抵扣这次药品的货款。
离开医疗站的屋子时,陈繁仪也安排好了三人。
现在有了三人,医疗站内什么时候也可以留一人了,不怕队员们来看诊的时候找不到人。
而仓库中存放的药材,以往是陈繁仪一个人在管,现在胡琴他们也来医疗站了,这事就可以放手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得让三人熟悉熟悉仓库的药材和管理才行。
......
从仓库出来,况叶兑换了不少药材,看着医疗站这边再次忙起来,他也就没有久留。
顶着烈日回到家中,休息了一会儿,就接着处理兑换来的药材,为之后的制药做准备。
手上忙活的时候,心中的思绪也相当的活跃。
陈祥富他们三人结束培训,正式加入了队里的医疗站,那么九大队就有四名医务人员。
而其他的学员回到各自的生产大队,各个生产大队的医疗站也早早的准备好,等待这他们的入驻。
这样一来,丰水公社底下的生产大队,基本都有了医务人员。
虽然这只是接受了半年培训的赤脚医生,但况叶相信,这会给农村带来不小的改变。
他也是培训班的教学队伍的一员,这些学员到底学了些什么,是相当的清楚的。
虽然半年掌握不了太多东西,但这半年学到的东西,对现在的农村来说,还真能起到不少作用。
先不说这一批学员们掌握了多上治病看诊的知识,就是培训期间给他们上的卫生防治相关的知识,就有很大的用处。
这其中有关于饮水卫生的,如何保护饮用水源、饮用水消毒这些都有教。
虽然从建国之后,国家就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爱国卫生运动,但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却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就比如喝热水这件事,虽然不断的宣传,但因为种种原因,农村地区的农民却有不少还是习惯生水。
毕竟喝生水比起喝热水方便许多,特别是在夏天这样的季节,回家到家就能从水缸里或者水井中取水,清凉又带着一丝甘甜,比起还要废柴费时烧的热水更让人喜欢。而且保温瓶在这个时代是稀缺货,并不是家家户户都用得起的。
但饮用生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学员们学到的相关知识,能让这些安全隐患减少不少。
除了饮水卫生,卫生防治相关的课程中,还有粪便管理、灭蚊虫、灭鼠、防治寄生虫等,以及一些化肥农药的中毒防御知识。
化肥队里用得少,但不代表没有,而安琼县的化肥厂今年也建成了,化肥之后必然会越来越多。至于农药,这东西一直都有。
他们的保管、使用禁忌、防止误用误食等,要是不做好宣传讲解,还真容易发生意外。
这些知识,在况叶看来,就能给农村带来不小的改变。
更何况,培训班的学员们还掌握了简单的医疗知识,以及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也能解决很多老乡看病难的问题。
不过半年的培训时间的确太短了,其他学员中的大部分人没有陈祥富三人这般幸运,后续还能跟着医术不错的陈繁仪继续学习。
要是不精进学习,那么他们也就止步于此了,各个生产大队能获得的便利也有限。
对于这一点,公社的乔书记和徐医生他们也早就想到了这点。
为此,还会安排这一批学员继续培训。
今天上午参加结业典礼的时候,况叶也从乔书记他们那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么早告诉他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想邀请他继续参与下一次培训的教学。
之前他教授了两门课程,作用不小,也减轻了徐医生等人的工作量。
培训班还要再开,徐医生他们自然想再次邀请他。
这个邀请况叶思考一番后,也应下来了,毕竟下一次培训的时间不算长,课程也是继续教学员们制药相关的知识。
至于什么时候培训班再开,据徐医生那边说,也就是今年年底的时候,冬季农闲也方便学员们来上课。
就在心底思绪乱跑的时候,况叶手上的活也忙得差不多,而这个时候外面的太阳已经西斜。
但夏季天黑的晚,他准备趁着凉快一点出门采些药材,尽快凑齐这个月需要的原材料。
第170章
太阳西斜, 况叶出门采药,走在田间地头还能看见在地里忙活的队员。
七月午后的太阳太烈,为了避免过多的人中暑,上工的安排就调整了一些。
早上趁着温度还没有升太高, 队员们早早的出门上工, 等到气温升得较高后便下工, 这个时候上午已经过半, 队员们也在地里干了四个来小时。
上午的的时候上工早, 下工早;下午的的时候,考虑到烈日当空, 会晚一些上工,下工自然也要晚些。
况叶看了一下空间中放着的手表,此时时间五点左右,这些天队员们下工的时间一般在七点半左右。
这个时候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也不耽误队员们傍晚前的活动。
而他这个时候出门, 也还有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利用。
想到一味药材最近可以采摘了,他准备先去这味药材生长的地方。
目前这味药材生长的地点只有一个地方有,得往丰禾碑那边走才行。
为了尽快采摘到这味药材,前往目的地的途中遇到的一些药材都没有采摘,准备回来有时间再说。
走了近二十分钟, 况叶继续沿着山坡上的小道往更高处走。
今天想要采摘的这味药材,生长在比较高的山坡上。
在爬坡的时候,况叶就琢磨了一番, 决定这次看看其周围有没有幼苗,准备移栽一些, 或者折些枝条进行扦插。
这味药最好的药用部位,一年能采摘的时间也就是七月到十月, 却是他制作肠胃舒的一味药材,一年到头都要用到。
特别是在夏季这段时间用得更多。
之前他没有想着繁育。
一是这处生长点也是去年才发现的,当时的时候还有些不对,不是采摘的季节。当时还没完全确定这味药材是否是他想的那种,毕竟他以往用到的都是它炮制后的药材。
二是,每次乔书记那边还能帮他凑齐,也没有必要移栽。
现在考虑繁育,也是他前不久确认了这的确是他想的那味药材;再加上大量的赤脚医生到岗,之后的一些药材,乔书记那边也不一定能给他凑齐。
爬到坡顶,况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再沿着一条小路,朝着山坡的另一面往下走了一小段,才真正的抵达目的地。
这里有一处较平坦的长条形岩石,但岩石外延就是比较陡峭的斜坡,岩石的面积不大,仅能容纳两个成人并排站立。
而他要采摘的一味药材,就是从这处岩石的底下斜着长出的一株小乔木。
尽管生长在这个位置,这株小乔木却长得很茂盛,原因得益于这里的阳光还不错。
这个位置很少有人光顾,这也是况叶这么就才发现它的原因。
此时这株小乔木上面挂满了青色的小果,这正是他要采摘的东西。
小心的下到岩石顶部,之后从背篓中拿出一副劳保手套和一把剪刀,才小心翼翼的开始采摘。
这是一株野生的枸橘,也是橘生淮北则为枳中的那个“枳”。植株遍布尖刺,甚至叶片都是有小锯齿的,所以采摘果实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枸橘未成熟的果实,采摘下来炮制一番后,就是中药材中的枸橘李,效用是利气、健胃、通便。
况叶这些年也就发现了这么一株,今天也是第一次来采摘。
不过它如今能好好的生长在这,除了地点比较偏僻以外,味道不好也是一个原因。
要知道农村的小孩,哪一个不是满山偏野的跑,满山偏野能吃的东西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只有那些味道不好的才能好好的留着。
枸橘果哪怕是长得像小柑橘,成熟后也会转色,但味道却是又酸又苦,个头还非常的小,几乎没有小孩会吃它。
带着防护的劳保手套和剪刀,采摘倒也不怎么麻烦,树上的果实结得更是不少,况叶花了半个小时就采摘了小半背篓的枸橘果。
此时他便收手,虽然树上的果实还有,但都还太小,得等上一段时间才行。
不过来之前他就计划自己繁育枸橘,就再剪了些嫩枝条放进空间准备扦插。
尽管有空间这以作弊器,扦插繁育的成功率应该会很高,但他也想弄些实生苗。
所以他还准备看看岩石的下方有没有实生苗,准备挖几株回去。
不过下方的山坡比较陡峭,下去的时候的小心注意。
观察了一番,况叶尽量选了一条比较好走的道,缓缓的朝着岩石下方的山坡往下去。
在下到这株枸橘下方三米左右的时候,况叶往上看了一眼,枸橘树的树根盘在岩石的底部,下方空间很大一块都没有其他的植物,更别说实生苗了。
看来要找实生苗,还得继续往下走才行。
好在再往下一段距离后,山坡变得要平缓不少,他也很快的发下了一些实生的小苗。
按理岩石下方的那株枸橘长得这么大,下边应该有不少和它差不了多少的枸橘才对,但放眼望去却只有一些嫩枝大小的小苗。
再仔细的在周围看了一圈,看着身边一颗枝干下方被剃得很干净柏树,况叶也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这处地儿的草木还算茂盛,落下来的枸橘果能发芽生长的本就不多,再加上这还是一块柴山地,每年都会有队员来割草砍柴。生长在这块地里的枸橘苗,也没有长大的机会。
就算长大了,它的味道也不会让人想要把这树留下。直接砍了拿回去当柴火,还不用担心长大后的尖刺。
而况叶现在看到的小苗,应该是还没来得及被割的。
虽然只有三株,但也够用了,他准备全部挖走。不过这三株小苗长得有些分散,特别是一株还得往跟下边走才行。
先挖了上边的两颗,他才继续往更低处走去。
就在快要接近这株小苗的时候,况叶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动静。
声音很微弱,他不由得停下脚步,集中注意力去分辨这个声音。
嘤嘤~
好像是小动物的叫声,声音很是微弱,还带着焦急惶恐。
判断出这是动物的声音后,他就先把挖小苗的事暂时放到了一遍,决定先朝着声音的来源处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走了好长一段距离,来到一处杂草有些茂盛的水渠边,他确认了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叫声。
116/160 首页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