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近代现代)——诸事皆芜

时间:2024-03-30 08:25:24  作者:诸事皆芜
  此时屋外除了雨声,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动静,正是好眠的时候,他盖着薄被很快就再次入睡。
  这一觉直接睡到天明,屋外的亮光透过狭小的窗口照进来。
  感觉到亮光,况叶猛地睁开眼睛,今天他又起晚了!
  清醒过来后,屋外的雨声还在继续,让他起床的动作迟缓了许多。
  起身收拾好床铺,再才看一下昨天晚上放置的两个搪瓷盆和陶碗,三个容器以及积了不少水,看来昨晚上雨势应该没怎么变化。
  “今天不上工吗?”在厨房中找到煮饭的简修文两人,况叶问了一声。
  “这雨比较大,队里今天应该不上工。”起床的时候,简修文两人特意看了一下屋外的雨势。
  这样的大小,上工是不可能的。
  果然在三人正在吃饭的时候,小队长通知了各家,今天不上工。
  如此况叶他们今天就闲下来。
  早饭过后,三人检查了一下其他房间的漏雨情况,该接水的接水,也顺便把自己房间盆碗中的水倒掉。
  今天虽然不上工,但三人还是为自己找了些事做。
  之前况叶领的口粮,都是没有加工过的稻谷、小麦、玉米粒,正好趁着有时间,三人准备把他们弄到磨坊中加工一下。
  在出发之前,简修文先去离他们最近的一家队员中借了一套蓑衣和斗笠,三人才各自背上一些粮食,往磨坊方向去。
  磨坊的位置也在二小队,在泥泞的路上走了二十多分钟,三人才来到磨坊。
  抵达磨坊的时候,况叶发现人并不多。
  想来也是,除了他们这样的知青,很少有空暇时间,其他的队员平时总能抽出人来一趟磨坊。
  一百来斤的粮食加工,还是废了点时间,原因在于如今的工具。
  这个时代机器加工并没有普及,农村想要加工粮食,如今大部分使用的还是石碾、石磨这些。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九大队这边的加工用的畜力。
  加工的时候,况叶他们除了倒腾粮食需要出点力,倒费不了多大的劲。
  粮食加工好,三人也没有多留。
  又在泥泞的道路上走了约半个小时,三人回到住处。
  在简修文去换蓑衣和斗笠时,况叶和刘康民仔细的查看加工好的粮食。
  怕被雨淋湿,背篓被包裹的很严实,因此加工好的粮食没有被打湿一点。
  磨好的面粉呈淡淡的灰色,这是因为没有去除麦麸,用手指搓揉一下,比况叶记忆中的面粉粗糙许多。
  玉米面也一样,比记忆中的要粗糙。
  不过这都是上好的粮食,看了一眼,况叶和刘康民就把两种粮食收捡好,放到一个陶制的大瓮中盖好。
  而加工好的大米,则需要再清理一下。
  把一部分大米倒进一个圆形的米筛中,因为加工的方式,完整的米粒不多,大多比较细碎,其中还夹杂一些糠壳。
  刘康民摇晃米筛一会儿,比较轻的糠壳逐渐浮在米粒上面,把这些糠壳清理出去后,再用手刨一刨米粒,检查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杂质。
  比如小石子之类的东西。
  清理完这些,米筛中的米再装袋,之后继续倒入未清理的大米。
  这项工作比较繁琐,主要是每一次倒在米筛中的米不能太多。等到简修文回来,三人不时换人,三十多斤的大米清理好花了不少时间。
  五十斤的稻谷,碾好后大约只有三十五斤的大米,剩余的都是米糠。
  对于这些米糠,一般队员家会自己留下,在困难时期这也是能拿来充饥的东西。
  其他时候也可以用来喂养家禽。
  而况叶三人则没有留下,十几斤的米糠,一部分用来抵扣加工粮食的费用,一部分用来换取公分。
  大队上收来的米糠,主要是用于牲畜。
  如今队员们只能养养鸡鸭这些家禽,数量还有限制。像猪、牛、驴子这些都是大队上集体养的,它们要消耗的饲料也不少,米糠就是其中之一。
  把清理干净的大米收捡好,时间也已经接近正午,三人简单的吃了一个午饭,休息了一阵后又开始忙活起来。
  虽然下着雨,但屋子旁边的自留地还可以打理。
  三人清理了一下菜园,把诸如四季豆、豇豆、苦瓜、黄瓜,一些老掉枯萎的藤蔓清理掉。
  摘下已经可以食用的蔬果,甚至有些已经老掉的。
  之后三人把这是蔬果清洗干净,放到一旁沥干水分,也筛选一些种子出来,作为明年的种子。
  就在几人忙活的时候,小院外传来一道人声。
  “况知青,在家不?”
  听声音应该是个年轻的小子,况叶印象中并没有听过。
  他直接从堂屋出来,看到一个身影正朝着他们这走来。
  “在的,你是?”随着人走进,况叶不由的问道,他并不认识来人。
  “我是陈繁岁,齐幺婶是我娘,我给你送草鞋过来。”来人是齐幺婶的二儿子,看模样只有十三、四岁左右。
  他表明自己的身份后,直接走近把鞋子往况叶怀里塞。
  “草鞋?这么快啊。”两双草鞋被塞进怀里,况叶大致扫了一眼,质量没话说,不由得有些惊叹。
  “嘿,主要是今天下雨,我娘他们正好有空。”听到惊叹,陈繁岁摸着头笑着回了一句。
  “进去坐会儿?”听到解释,对于这么快就拿到草鞋,况叶也不再多问,而是邀请小孩进去坐坐,毕竟帮忙送鞋过来。
  “不了,我先回去了!”对于这个邀请,陈繁岁显然没兴趣,直接拒绝。生怕被留下来,连堂屋的大门都没进,直接往院坝外走。
  对此况叶也没强留,送小孩出院坝就回去了。
  从被叫到,到拿着草鞋回堂屋,也就花了一两分钟。
  简修文两人,在屋内都没来得及出来,看着况叶拿着草鞋进来,倒也不怎么意外。
  “齐幺婶家做的?”刘康民看到况叶回来,问了一句。
  “嗯,之前赶集的时候,看到她家的手艺不错。”况叶找根凳子坐下来,准备试一试草鞋合脚不。
  此时他脚上还是穿的布鞋,今天下雨上面的泥不少,甚至有点湿。
  如今这草鞋送过来,正好解决他的需要。
  两双草鞋都很合适,况叶干脆先穿着一双,至于换下来的布鞋,他正好趁此洗干净。
 
 
第18章 
  下午屋外的雨一直没有停的趋势,况叶三人便早早的准备起了晚饭。
  因为时间充足,三人一致决定今天晚上弄面食。
  商量一番后,三人决定烙馅饼。况叶也跟在两人身边,学习如何制作其他的面食。
  和面的时候,看着简修文用滚烫的开水烫面,第一次知道这样可以是面皮更加的宣软。
  也跟着刘康民学习,如何调制蔬菜馅的馅料。
  虽然因为缺少调味料和食用油,烙出来的馅饼,比况叶原来时代的少了些滋味,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非常不错的食物。
  三人吃得非常的香。
  好在三人有一定自制力,并没有敞开肚子吃。
  要不然这为明天准备的量,怕是都会进了他们的肚子。
  雨天黑得早,三人也就早早的休息。
  况叶关好房门后,仔细确认一番,就进入了空间。
  外界下着雨,空间内部却是一片和煦,完全没有那种雨天的湿闷感。
  今天时间充裕,加上体力也没怎么消耗,空间中的农活就干得多一些。
  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把绿豆全部种完。
  七八两的绿豆种完,就占据了140平米左右的田地,这工作量和前几天加起来差不多了。
  干完活,给自己加完餐,最后也不忘喝二两青蕴酒,况叶就回到房间休息。
  第二天他是在一阵阵鸟鸣中醒过来的。
  听见外面的鸟鸣声,显然昨天晚上雨已近停了,看来今天得继续上工。
  想到这,况叶也没有懒床,麻利的从床上起来。
  今天上工的活计仍然是清理玉米根茎,却比之前干着要费劲些。
  下了一天多的雨,让地里的泥土浸润的差不多,踩在上面翻土手脚都得再适应一番。
  好在雨后的几天,天气都相当的不错,清理玉米根茎的活计也换成了另外的。
  随着天气变得晴朗,况叶三人除了上工,还多了另外一项活计。
  那就是收集茅草,以及翻晒它们。
  前面那场不算多大的雨,三人住的屋子,漏雨的地方就有多处,这些收集来的茅草,自然是用来检修屋顶的。
  至于稻草,他们也有一些,但也不多。
  如今九大队的房屋大部分都是茅草制成的,砖瓦房在这里都只是少数。
  为了每年修整屋顶,稻草自然是供不应求。
  他们三人能够分到些稻草,这已经是九大队的队长陈庆国处事公正。
  这几天一旦有空,况叶三人就到处收集茅草,同时也遇到不少收集的队员。
  好在九大队这边的山坡多,茅草也足够,倒也没有起冲突。
  看着队员们也跟着收集茅草,仿佛在赶时间似的,况叶不禁问了一番原由。
  通过两位知青和队员,也总算明白了众人为何如此积极的原由,因为观市这边每年的秋雨应该要来了。
  这边的夏季都没有这么麻烦,夏季的雨势可能非常的大,但至少持续的时间短。
  观市这边的秋雨,一旦下起来,基本上会连绵许久,长的话甚至能连绵三个月。
  秋雨除了带来降雨外,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它一般只在晚上下,不影响白天队员们上工。
  他们得赶在这之前,尽快检修自家的屋顶,要不然到时候漏雨就非常的麻烦。
  听到这个原由,况叶仔细的回想了一下。
  上一世他的老家好像和观市这边差不多,一到秋天雨特别的多。
  不过那个时代,人们住的房屋漏雨的几乎少见,也就没有每年都修整屋顶的需要。
  就这样忙活了四五天,况叶他们才停止收集茅草。
  这些收集来的茅草被翻晒干燥,就被三人收捡进柴房中,等到时候用来检修屋顶。
  而况叶除了白天在外面忙碌,空间中的活也没有停歇下来。
  花了几晚上的时间,他终于把剩余的作物都种植了一遍。
  七八两的豌豆,种植了约20平米的地。剩下的四种蔬菜,他也每样都种植了约10平米。
  这四种蔬菜,白菜、萝卜、四季豆、豇豆,他都是采取直播的方式种植的。
  除了豇豆和四季豆,每个种植穴中只点了3~4粒种子,剩余的白菜和萝卜,每个种植穴中都有一小撮种子。
  主要是它们的种子比较细小,和菜籽的大小差不多。
  等到每个种植穴的种子发芽后,他就会时不时间苗,留下最为健壮的苗株,让它们长大。
  间出来的苗,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它们应该会很嫩,到时候无论是做汤还是凉拌,都会十分的可口。
  种植完这些作物,况叶晚上依然没有闲下来。
  之前埋的红薯已经开始长藤蔓,育苗的辣椒、玉米等已经开始发芽,这些移栽时都需要新翻的土。
  特别是其中的辣椒,到时候需要的地可能不少。
  因为开始种植,有些头脑发热,约二十克的种子全部进行了育苗。
  育苗床的情况他观察了一下,辣椒的发芽率特别的高。
  可以说这真不愧是低等灵植种植空间,随便买的干辣椒中取出来的种子,发芽率竟然接近百分之百。
  这样一来辣椒苗就比较多,到时候全部种植完,如果间距再稍微宽一点,占据一亩地都是有可能的。
  要知道他前期育苗播种,也才占据了堪堪半亩的地。
  更别说还有红薯、玉米、稻谷这些作物。
  ......
  “况知青,待会儿我把你订的竹编送过来。”这天下工的时候,陈繁勋找上况叶,开口就道明来意。
  “勋大哥,竹编这么快就做好了?”听到送竹编过来,况叶有些惊讶。
  定制竹编是20号下午,今天也才27号,这竹编就做好了。
  他还以为要再等几天呢。
  主要是他见过简修文他们房间中摆放的那几个竹编的柜子,虽然简洁但要做的话,应该要花不少功夫。
  陈繁勋他们平时也要上工,制作竹编的话,也只能抽出空闲的时间,时间自然要久一点。
  “做好了。”况叶定制的这几个竹编,虽然要麻烦一点,但对于陈繁勋这样的篾匠来说,做起来还是很顺手的。
  更何况家中还有他父亲陈庆应,以及兄弟儿子搭把手。
  见此况叶自然十分高兴,这几天行李放在床上,无论是睡觉,还是要拿取一些东西都有些麻烦。
  为了早点见到制作好的竹编,他邀上同住的简修文两人,在还完工具后,干脆和陈繁勋一起直接往其家走。
  打算到时候由他们三个人把东西搬回来就行,不过这个打算最终没有成功。
  看到摆在阶沿上的柜子和床头柜,况叶第一眼就非常的喜欢。
  样式的图纸虽然是他自己画的,但那只是就粗糙的模样。最后还根据陈庆应的建议修改过,但没相到成品这么令人惊艳。
  这些竹编触手摸着一点也不扎手,一些地方还处理的非常的光滑。
  因为刚做好,重量其实也不算轻,但一个年轻小伙还是比较容易搬动,最后之所以三人没法全部带走,还是因为其尺寸,以及其中的零散物件。
  为了方便拿取东西,况叶专门设计了几个可抽取的竹篮。
  这些竹篮要搬动的话,最好先取出来。
  所以最后陈繁勋家还是出动了一个人,帮忙把竹编运回况叶他们的住处。
  这个人正是陈庆应的大孙子,十五岁的陈祥富。
  况叶也没有推辞,正好到时候把定制的尾款,让陈祥富带回去。
  四人花了些功夫把竹编运到,直接先放进况叶的屋子,置于摆放的问题后面再说。
  简修文两人拉着陈祥富在堂屋说话的空隙,况叶把竹编的尾款准备好,然后交给陈祥富。
  之后再留了陈祥富一会儿,喝了点水才把人送走。
  接着况叶和简修文他们,先把晚饭解决了,才早一点回到房间,处理竹编摆放的问题。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