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近代现代)——诸事皆芜

时间:2024-03-30 08:25:24  作者:诸事皆芜
  就在关注此事的同时,时间也缓缓的流逝,六七月一过,时间来到八月份,看着玉米杆上鼓囊囊的玉米棒子,九大队的队员们心中期盼今年能是个丰年。
  但事情就是那么轴,一场兼旬的大雨给让所有人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八月中旬初的时候,况叶和队员们正一挑挑的收玉米棒子时,一场大雨落下。
  一开始队员们还以为只是寻常的大雨,下一段时间就会停,也就没怎么注意。
  玉米的收获因此中断,倒也没有心焦。
  但随着雨势持续,水渠河沟积聚的雨水越来愈多,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不对。
  “繁荣哥,这是?”况叶听到铜锣的声音,和小队长在一小队的高声喊话,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感到平时集合的库房这边。
  此时库房这边已经挤满不少人,看到人到了的差不多,陈繁荣也没啰嗦,连忙开口道。
  “这雨下了三天了,看样子还得下,但这地里的玉米棒子可等不得了,在这么淋下去,今年的收成就难了。庆国叔和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趁着雨势变小,把地里能收的玉米棒子掰回来,怎么也能减少点损失。”
  听完这话,聚在库房中的队员们“嗡~”的一下就和身边的人聊了起来。
  “收收收!必须得收,这几天我看着这雨心头焦得不行!”
  “再淋两天,这玉米得生芽了,冒雨收不算啥,赶紧收回来好。”
  “就是,家里人全都去,地里剩的那些,两三天功夫应该能掰完。”
  “可这掰回来放哪,这淋了雨的玉米棒子不能堆在一起,要不然得发霉。”
  “没事,棒子叶不摘,回来把玉米棒子串到一起,直接挂起来晾着。”
  “这样行吗?”
  “行,肯定行!”
  ......
  况叶在旁边听着队员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心里也是赞成趁着雨势小,把玉米先收回来。
  这三天下雨,大多时候雨势都比较大,但也不是没有变小的时候,甚至还会有短暂的停歇。
  之前他和队员们会趁着这个间隙出门,去检查各个水渠和排水口,尽量的保持这些地方的通畅,减少田地中的积水。
  但目前天上的乌云仍然没有散去,况叶也感知到周围的水汽仍然很重,这雨应该还得下。
  但地里的玉米,本来就到了收获时候,这个时候最是不能被淋雨的。
  要是不及时处理,准得发芽或者霉变,这半年的忙活就得白费。
  玉米减产,关乎队员们的口粮问题,谁也不想有损失。
  库房中的商讨没一会儿,面对这样的情况,小队长陈繁荣的安排,大家也觉得行。
  事情一商定好,况叶和队员们就行动起来。
  除了一小队,其他的六个生产小队也一样,都准备冒雨抢收玉米。
  一时间,家家户户能出动的人都出动了,或背着背篓或挑着担子,踩着泥泞的小路,顶着雨水往各个玉米地去。
  而行动不那么方便的队员也没有闲着,他们大都集中到库房,准备把收回来的玉米棒子串起来,方便之后的控水晾干。
  冒雨抢收,进行的也并不是一番风顺,雨势过大的时候,这事必须的停歇。
  虽然是八月的天,但连下了三天雨,气温本身就不上高,再加上过强的雨势,很容易造成失温,为了队员们的健康安全,这样的情况下劳作不可能持续太久。
  考虑到就算是夏天淋雨太久也容易造成感冒等问题,大队上为此次抢收还准备了相关的后勤。
  为此,医疗站的陈繁荣几人也没闲着。
  各个生产小队,都用大锅熬煮这预防的汤药,冒雨干活的队员们都得喝上。
  相关的药材,九大队倒是不缺。况叶教队员们认识草药后,能换工分的草药,队员们采摘还是很积极的。
  除了医疗站和况叶消耗的,仓库中还存放有不少,每年九大队都能靠着这些草药多一笔不算小的收入。
  为了能持续采摘这些草药,队员们还在况叶的建议下,有意识的进行了野播。
  陈繁荣几人也随时待命,一旦有队员情况不对,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就这样,忙活了近四天,地里的玉米棒子才基本上掰完。
  忙了四天,已经是队员们拼尽了全力,尽管有医疗站等人的后勤保障,还是有不少队员着了凉。
  好在陈繁仪几人处理及时,生病的队员们情况都还好。
  玉米棒子掰回来,事情却还没有结束,况叶和队员们还花了一天的时间,把玉米棒子晾晒起来。
  “这雨得下到什么时候啊?”况叶接过编好的一串玉米,便听着旁边的陈祥军抱怨道。
  “不知道,不过现在停不了,唉...”把玉米挂到新做的架子上,况叶看了一眼屋外的天空,也叹了一口气。
  从第一天算起,这雨下了八天了,但天上的云却还是没散开。
  现在九大队这边好多水田中已经灌满了水,甚至一些地势低洼的旱地也积水很多,小河渠更是满满的。
  他和队员们虽然把玉米棒子掰回来了,但地里的作物可不止这一样,红薯、大豆、水稻这些都还没到收获的时候,但离收获的日子也不算多远了。
  如今这连绵的雨势,人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这段时间,他还从队员们那听到了一些其他公社的情况。
  安琼县这段时间大部分地区都一样,大雨持续时间长,一时间河水暴涨,一些沿河的公社情况相当的不妙。
  这其中还有一些公社的雨势比周边的要大,就况叶听到的消息,圆坝公社隔壁的一个公社比起丰水这边情况严重许多。
  和圆坝公社一样,这个名叫东盘公社地方,也是临河的,他是安溪河上游的另一条支流,这次降雨据说比周边的都要大。
  因为暴涨的河水,临河的生产大队,冲垮的房屋不少,田地就更不用说,甚至还有队员溺毙。
  而因为长时间的大雨,一些地势比较高的公社,还出现了山洪滑坡等灾情,造成的损失同样不小。
  比起这些受灾相当严重的地区,况叶所在的九大队情况都能说的上不错。
  这里只有一条小河渠,周围的山坡不高,虽然有不少积水,但因为小河渠连接这安溪河,也能泄掉不少。
  因此目前,除了地里的作物受损比较严重,房屋和人员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希望快点停吧。”旁边的陈祥军也和况叶一样,望着外面的天空,脸色有些难看,他只希望这雨赶紧停。
  所有人都盼着这雨赶紧停,但等到队员们把掰回来的玉米棒子晾好,这雨还在下。
  一直到八月下旬,雨势才逐渐停歇,直到八月二十三号这天下午,许久不见的太阳才露出了身影。
  随着雨停,这场水灾留下的一片狼藉,也让况叶和队员们忙碌不已。
  秋收的季节,遭遇了这么一场灾害,今年的秋粮产量再次受到了影响。
  就是况叶他们冒雨收获的玉米,也有不少因为水分的关系出现了发芽的症状。
  但这一场抢收也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玉米虽然有减产,但队里最后统计出来,大约减产不到两成。
  水稻也因为水淹的问题,有减产的情况,不过因为倒伏较少的关系,损失都还在队员们的承受范围内。
  至于地里的红薯,积水退去之后,藤蔓疯涨是常见的情况,甚至还有被水泡坏的。好在队员们也接受过农业指导员的指点,知道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
  水灾过后,况叶和队员们忙着抢救地里的作物和秋收,但一些关于此次水灾的后续情况他也是了解了一些。
  这次受灾的地方不仅仅是安琼县,相邻的几个县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灾。
  而关于此次受灾的情况,安琼县在后续也进行了相关的报道。
  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这次连绵一旬左右的降雨,整个县城的平均降水量有三百三十多毫升,其中雨势最大的东盘公社降水甚至超过了四百。
  而安庆县的年降水量,况叶通过此次报道有所了解,大约是六百毫升到九百毫升。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降水量,抵达上安琼县年平均降水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从数据上来看,就知道这次降雨,是一次多么严重的灾害。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降水量是一旬左右的降雨,没有太过集中,要不然造成的损失更严重。
  当然这次的造成的损失也不小,房屋被冲毁近两千多间,沿河的作物更是被冲毁近万亩,水淹的更是不少,期间还有多人溺毙、受伤。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灾情也逐渐不再被人提及,事实已定,所有人都得往前看。
  九大队经过队员们的忙活,灾后的狼藉也被清理干净,况叶和队员们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带队干部刘洪安他们又给知青们带来一则招工的信息,一时间九大队的朱静等人把目光转到了此事上。
  况叶也属于符合招工的对象,虽然不想参与竞争,但还是把注意力分过去了一些。
  这次招工的听带队干部刘洪安说,是一家新建的汽轮机厂招工,丰水公社这边有三个名额。
  听到这,况叶就知道这次的竞争情况了。
  目前丰水公社的知青已经过百,除了今年和去年下乡的知青不在招工范围内,符合标准的都有近百。三个名额,近百人争夺,这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经过一个月的竞争,十一月的时候结果也出来了。
  九大队的朱静等人,这次仍然没有被选上。
  这次朱静的情绪倒是没有崩,但另外的罗佳和刘月兰倒是心态有些崩。
  哪怕是有石丽华这边做思想建设,以及朱静等同住的知青安慰,两人也没有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况叶这段时间,也遇到过两人,但因为性别得避嫌的关系,最多也就聊两句开导,也做不了太多。
  这件事只能两人自己想开,或者其他的途径解决。
  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算得上机会的事出现了。
  早在高等院校恢复招生的时候,就传言要在生产大队建设学校的事,终于有了明确的消息。
  随着动荡开始,学校停课又复课,但去学校上课其实也学不到太多多东西。
  为了顺应时局,学校的课程大部分都被改成思想教育等相关的。
  甚至是工农兵大学生,入学都不需要进行文化考核。再加上大量的知识分子被下放,一时间队员们对上学这事其实没什么热情。
  但随着“十大”过后,一些时局的变动,其中也有些在逐渐朝着好的方向走。
  而这几年的在知青中招工的事,也让队员们看到上学其实也是有必要的。
  从七二年开始,被选上的知青,除了政治审查过关,以及平时的表现良好,甚至也有些是学历上的优势。
  被选中的,基本上都是初高中毕业的知青。
  虽然知青中大都是这样的学历,但其实也不乏只有小学毕业的,但这些小学毕业的知青,在招工中几乎都没有竞争的优势。
  而这些年,其实县城这边也有在农村招工的情况,虽然数量极少,但其门槛就是学历。
  没个初中毕业,连个机会都没有。
  为此,家中适龄孩子上学这事就成了一个问题。
  首先就是公社的教学资源不够的问题。
  除了场镇上的学校,现目前各个生产大队都没有学校,想要上学就得去场镇。
  但场镇上的学校先不说接受不了如此多的学生,就是上学距离也是一个大问题。
  就比如九大队这样里的远的生产大队,去上学来回得走四个小时,要是遇到冬天白昼比较短,起早贪黑是必然的。
  而这样一来,上学途中的安全就是一个问题。
  之前打击人贩子活动中,有一些被拐卖的受害者,其实并不是没有警惕心,而是摸黑赶路或者远离了人家被人趁机绑走。
  考虑到这些,之前一直说要在各个生产大队建学校的事,终于在十一月的时候有了眉目。
  听到这个消息的朱静等知青,以及一些学历不算低的队员,此时也都行动起来。
  这学校建起来,授课老师总是要的。
  教学生和干农活比起来,至少是体力上没那么大的消耗,对于朱静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不过这授课老师这个岗位也是要争取的。
  先不说朱静他们总共有七人,就是九大队也有好些个学历不算的低的队员。
  大队上要建学校,授课老师也不可能全部都选知青。
  一时间,找大队长陈庆国知青和队员都不少,都是希望能争取到授课老师这个岗位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队上还因此开了个小会。
  况叶作为知青中的一员,也参与了此次小会。
  “学校下个月就要动工,队上计划五个年纪各安排一个授课老师,我知道想要这个岗位的人不少,但只有五个名额,今天找你们来也是为这事。”等参与的人到得差不多,大队长陈庆国就开口道,同时也向下方扫了一眼。
  此时他面前坐着近二十多人,除了况叶和周光旭他们加起来的八名知青,其余的都是九大队的队员。
  而队员中,除了和知青数量差不多想要竞争这个岗位的年轻人,其余都是队上的说得上话的小队长等。
  “庆国叔,这事队上具体什么安排?”大队长话音一落,坐在下方的一个年轻小伙就开口道。
  况叶看了一眼开口说话的人。
  这人他认识,是四小队的陈家人,和陈繁仪他们一辈的,年龄也有二十出头了。
  之前不知道他的学历,最近也从关注此事的队员们口中听说了,在动荡开始这人就完成了初中的学业,高中正好赶上动荡开始,就没再去学校。
  “队里商量一番决定给你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想要当授课老师的人找我这边报名,之后队里会安排一场考试,直接取前五名的人担任授课老师。”
  陈庆国直接说道。
  之前他和人商量的时候,其实还有另外一趟方案,但考虑到只有五个名额,知青和队里的小年轻不好分,干脆就采取了考试的方法。
  “考试?这题谁出啊?”听到这,知青中的龚振江问道。
  他下乡也将近有两年了,知道九大队的干部处事算是比较公正的,但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这关乎切身的利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