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近代现代)——诸事皆芜

时间:2024-03-30 08:25:24  作者:诸事皆芜
  况家的几个兄弟姐妹如今都已经成家,况叶给他们准备的礼物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每家一包茶叶、一包糖、一包果干和观市当地的特色糕点。
  看着多,其实这四样加起来还不到四斤,其中茶叶和果干都还是他自己空间中的产出。
  当然家里的八个小辈,他是单独准备了礼物的,除了每人一小包自制的红薯糖。
  在已经上小学学的四个小孩,每人一个笔记本;还没上小学两个五六岁的子侄,是两本小人书;至于两个两岁左右的小家伙,和上次一样各一块柔软的棉布。
  知道礼物好坏的六个小孩,都高兴的不得了,叽叽喳喳的围着况叶说话。
  还是况家大哥看不下去,六人闹腾了一会儿,就让他们自己去玩。
  正好况叶给的两本小人书,也比较吸引人,堂屋中倒是清净了不少。
  至于两个还走不太稳的小家伙,就由况母和况家小妹带着,两个小家伙年龄接近,也能玩到一块去。
  之后堂屋中就是况叶和况父他们在聊天,十年未见,有很多事都可以聊。
  况父等人对他这些年在九大队的生活也很好奇,况叶对于潭城这些年的变化也有些好奇,况家人的近况也一样。
  家常的唠嗑,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看着两个小孩脑袋一点一点困倦的模样,况家大哥抬头看了一眼旁边摆放的钟表,发现已经九点半了。
  “爸,时间不早了,我和罗敏带着几个小的先回去了。”明天还得上班,回去还得花点时间,再洗漱一番睡下的时间再晚就不行了,况家大哥提出了告辞。
  “爸,我这边也是。”
  ……
  旁边坐着的况家大姐和小妹也一样,他们明天也一样得上班。
  今天之所以聚得这么齐,也是因为况叶今天回来,正好聚一聚。
  况家大哥夫妻俩工作了这么些年,前几年申请到了宽敞些的宿舍,孩子也都不算小了,平时除了周末回况家小院,上班的时间只是偶尔过来。
  况家大姐和小妹则又不一样,她们回来的还算勤快,但毕竟成家后得顾着夫家,相对比况家大哥还要少些。
  至于况家小弟夫妻俩,一个月能回来两次次都已经算的上不错了。
  况父况母知道几个儿女的情况,也没有挽留。
  不过况家大哥几人帮着把堂屋收拾了一番才离开。
  看着呼啦啦离开的一行人,况叶回望了一下况家小院,比起之前的热闹冷清了不少。
  关好院门,况母带着团团洗漱好就准备先哄睡小家伙。
  “老三,做了这么久的车,你今天先好好休息。”洗漱间,况叶察觉况父似乎有话想要说,但最后却只听到这么一句话。
  “好的。”见此,他也没多问,简单的洗漱一番后,就回了房间。
  床铺都是准备好了的,况叶脱去外套躺进被窝就可以直接入睡。不过闻着有些肥皂味的床单被套,他却有些精神,一时间有些难以入睡。
  十年后,再见到况家人,他心中的感触很多。
  况家几个兄弟姐妹倒还好,况家父母的变化挺大,特别是两人头上的白发,无不显示着两人已经朝着暮年走去。
  他代替了原身,和况家父母虽然有些隔阂,但有些事还是得做。
  不过也因为这层隔阂,他也自然的想和他们保持一些距离。
  “那件事,你和老三说了没?”
  “没,老三不是刚回来嘛,先让他睡个好觉再说吧。”
  “……行吧,要不明天找给时间,我来说?”
  “也可以……算了,我明天下班和老三说。”
  ……
  就在这胡思乱想间,况家父母在房间中的小声谈话,也传到了况叶的耳中,让他知道之前况父有话要说并没有看错。
  后边况家父母的谈话也渐歇,整个况家小院陷入了一片寂静中。
  这个时候况叶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快接近十一点,但他还很精神。于是就锁好了房门,准备进空间看一看。
  嘤嘤嘤~
  进入空间后,就被豆豆察觉,很快跑到他身边嘤嘤嘤的撒娇。
  这次回家探亲,他把豆豆放到了空间中,为此还特地准备了方便的狗粮,方便解决喂食问题。
  对于能待在空间中,还每天能见到一会儿自家主人,豆豆倒是没有因为空间没有乡野宽敞而抑郁,反倒是相当的高兴。
  和豆豆玩了一会儿,况叶也没有去田地间忙碌,而是在书房中找了些书来看。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了些睡意,他才回到房间休息,看了一眼时间差不多是凌晨两点左右了。
  这一躺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直到清晨小院中有了动静,他才从睡梦中醒来。
  穿好衣物,看到厨房中亮起的灯光,走进去一看,是况母正在准备早饭。
  见此,他也帮忙打打下手。
  不久后,况父起来正是早饭快好的时候,这个时候两岁的团团也醒了。
  照顾小家伙,吃完早饭,时间也不早了,况父上班的时间也到了。
  送况父离开后,小院中就剩下了况母、团团和况叶自己。
  “妈,我们今天上午干啥?”打扫了小院,况叶竟然找不到事做,就不由的问了问况母。
  “跟我去买些东西。”况母把团团放到竹制的小推车中,让况叶拿上装东西的背篓就准备出门。
  接近年关,虽然现在春节不放假,但年还是得过,今年老三也回来了,更得好好的过一过。
  这过年要买的东西,自然得在除夕前准备好。
  如此,况叶就背着背篓和况母出了门,开始在附近的商店和集市逛了起来。
  直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况叶才背着分量不轻的背篓回到况家小院。
  而下午,况母带着团团睡了一会儿,再处理一下今天上午买回来的东西,就带着团团出了门。
  况母已经办了退休,日子也过得相对清闲起来,家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是带团团,下午的时间一般是她和周围的邻居老太太们带着孙辈小聚。
  出门的时候,况母还问了一下况叶,要不要和她一起去。
  对于这个提议,况叶摇头拒绝了。
  他都不用想,就知道他这么一个大龄单身男青年,在一堆老太太面前,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上午和况母买东西的时候,况母对他的个人问题都已经旁敲侧击了不少。
  他可不想今天下午还被更多的人问道。
  见况叶不去,况母也不勉强他,带着团团就除了门。留在家中的况叶,一时间也没什么事做,干脆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也出去了。
  正好趁着这个时候,他好好的逛一逛潭城。
  十年时间,潭城的变化也不小,不知道当初那些黑市街道如今又是什么模样。
  当然,为了自身的安全问题,况叶这天下午并没有去那几处黑市街道,而是在潭城的街道中穿梭,大体感受一下潭城的变化。
  直到时间渐晚,他才带着闲逛期间买的吃食回到了况家小院。
  等他到家不久,况父也下班回来了。
  晚饭简单的解决了,况父就让他泡了两杯茶水,准备继续昨上的谈话。
  “老三,你下乡也有十二年了吧。”喝了一口茶,况父叹了一口气,有些怅然的开口道。
  想到这事,况父心头有些不是滋味,他这五个儿女,其他四个他都可以说是问心无愧,但对老三却不是。
  “算起来,是的。”况叶点头。
  十二年,从六三年秋,到现在已经过了这么久了啊。他来到这个时代竟然这么长时间了,这些年他也变了不少。
  原来那个时代,有些疲懒的况叶,面貌都有些模糊了。
  “这几年,知青可以招工回城,你有这个相法没?”这些年,和自家老三的通信未断,对于他的下乡生活况父有一点的了解,但却也不多。
  对于插队知青在当地的生活,也更多是从周围邻居的口中,甚至回家探亲的知青口中得知的。
  况叶每次回信,其中写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抱怨,更多的是聊聊家常。
  虽然知道自家老三有一门制药的手艺,但农村的生活,在况父看来和城镇比起来条件差了很多。
  更何况,这十二年间,况叶插队的地方太过遥远,回来都不怎么方便。
  他不在自己身边,况父和况母难免担心。
  而且,作为家里的老三,却是五个儿女中唯一没有成婚的,这更是令人心焦。
  要是况叶能回城,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爸,招工这事挺难的,而且我现在过的也不错。”况叶没明着说他这几年没参加过招工竞争,他是知道况家父母心底还是希望他不留在农村的。
  实际情况是,他目前没有回城打算,而是准备等到七七年高考恢复,他还想完成高考,进入学校完成学业,到时候也自然回了城。
  而且在九大队,他靠着制药的手艺,以及乔书记等人的庇护,实际过的是真的不错。
  通过招工回城,这样的生活还不一定能有呢。
  “招工难这事我知道,不过不是还有一个办法吗?……我再干两年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了,索性早点办,到时候你接班怎么样,这样也能回城。”
  况父说道另外一个办法的时候,稍稍停顿了一下,况叶也很快反应过来,况父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他的猜测。
  从七一年开始,从知青中招工、招生、招兵之后,后面也出现了一种另类的回城方式。
  这个方式就是家中有长辈退休,子女可以接班进入单位另行分配工种。
  这也算是招工的另一种方式。
  从七四年开始,况叶也零星的听到一些知青,靠着这样的方式回了城。
  但他没想到,况父这边竟然准备让他以这种方式回城。
  “……爸,这件事有点突然,你让我想想怎么样?”况父突然给了一个这样回城的机会,况叶一时间有些纠结,他不能第一时间给出答案。
  “这有啥好想的,能回城是多少人盼着的……”见自家老三竟然还犹豫,况父都有些急。
  这么多知青都想回城,结果这机会摆在自家老三面前,他竟然没一口答应,况父原本笃定的事竟然有了变动。
  “爸,这事我真得好好想想,过完年我肯定给你答复。”况叶还是坚持,毕竟这和他原本打算相悖。
  “……行吧。”见自家老三的表情坚决,况父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应了下来。
  虽然这事应下,他这心底怎么都有些不踏实,唉!
 
 
第194章 
  和况父谈话后, 况叶暂时没有给出答复。
  之后的两天况父这边,也只是偶尔提醒他好好考虑考虑,因为要上班也就早晚能见着面。
  倒是已经退休在家带孙子的况母,后面这两天倒是时不时旁敲侧击一番。
  对此况叶的回答, 也和最初一样, 准备过年后再给个准话。
  倒也不是没想好, 其实在况父说完接班的那个晚上, 他回房间后就好好的考虑了一番。
  经过一番思量, 他还是不打算接况父的班。
  他在九大队的生活,除了没有城市方便以外, 其实生活水平并不差。
  每个月制售药品的收入比一般的工人也高不少。再加上时不时供给刘医生他们的回生丸,还有另外一笔进项,算是解决了票证难的问题。
  可以说对大部分知青都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回城,目前对他来说吸引力不大。
  而且,一旦他接了况父的班回城, 那么即将面临的事可不会少。
  首先就是婚姻问题。
  这次回来况叶可是深有感触,回潭城也就三天的时间,况家父母虽然没有强硬的态度,但说话间很多时候就会提到此事。
  要是他靠着接况父的班回城,这个问题到时候肯定会令人头疼不已。
  他本身没有结婚的打算, 但这样的观念,在这个时代并不是那没让人容易接受的。
  而他接受了况父的条件,再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难免会气短。
  再有就是, 他毕竟不是原身,还是想和况家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回潭城, 频繁的接触下,很多将打破他原本的计划。
  不过有了这个决定, 却不能第一时间直接拒绝,得好好考虑如何和况家父母说,才不至于伤人。
  好在,况家父母看他明确表示过完年在说,就安耐住了情绪,没有再多问。
  此时已经临近除夕,他和况母每天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当然空闲的时间也不算少。
  下午的时候基本上没事,他会到潭城各处去逛逛。
  这期间,每路过书店或者旧货市场,都会进去看看,购买一些他感兴趣的杂书,以及初高中的教材。
  他当时在安琼县凑齐的三套教材,但感觉还是有些不够。
  遇上了,正好再凑些,以防万一。
  除了再潭城闲逛,他还挑了个时间,去拜访了况家堂叔。
  毕竟这是况父唯一还在世的堂兄弟,两家也走得比较近,他十年没回来了,怎么也得上门去拜访一下。
  况家堂叔比况父要小,但也有五个子女,最小的小儿子年龄比况家小妹还要小三岁。
  因为这几年知青下乡的动员力度比较大,况家堂叔的几个子女中也有两个下了乡。
  下乡的是老三和老幺。
  这次拜访堂叔家,况叶在带了常规的礼物外,还带上了专门准备的一套初高中教材。
  “幺叔,这个到时候给小弟他们寄过去,让他们多看看。下乡的生活我知道,有时候挺无聊的。”况叶把这套教材交给况家堂叔的时候,并没有明着说什么。
  高考恢复这件事,要到明年去了,这个时候不好多说。
  但要是书是况家堂叔寄过去的,两个下乡的堂弟,也会好好的保存,到时候哪怕是临时抱佛脚也有书可看。
  好在两兄弟下乡在一个地方,准备一套教材就可以了。
  “我就替老三他们谢过了,到时候一定寄过去。”接过这一套教材,况家堂叔简单的看了一眼,知道是教材倒也收下了。
  这东西如今倒也不犯忌讳,寄给家里下乡的两个小孩也好。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