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鲁省的,也下乡了近十年。”苏继军开口道,那有些特殊的口音,况叶一听就知道大致是来自哪个地方。
“我是冀省的,之前也下乡了两年。况同学和苏大哥你们都下乡了十来年,那岂不是都是老三届?”田宜也笑着开口,后边又有些惊奇的问道。
苏继军看着三十出头,手上的老茧和眼角的风霜,不会让人怀疑他的年龄。
但况叶看着却有些不一样,整个人的精气神和苏继军一比较,年轻太多。
在田宜看来,况叶应该和他年龄差不多,但他却说自己下乡已经十来年。
“我的确是,六八年冬去插的队,想想都是这么久的事了~”说起老三届,苏继军想到下乡这些年,心中感叹不已。
“我比老三届还早点,六三年就下了乡,算起来差不多有十四年多了。”对于这个问题,况叶倒是笑着摇摇头。
他是知青中比较早的那一批,当初六六年的时候,很多知青都自行回城了,最后再回来的人不多。
“六三年!?”田宜有些不敢相信。
六三年下乡的知青,他下乡的时候,基本上就没见到过,现在竟然有一个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
而且,六三年就下乡了,年龄到现在怎么也三十岁了,况叶的模样也不符合啊。
“况...况大哥你今年多大了?”旁边的苏继军也有些惊讶,他还以为况叶比自己要小,但事实可能和他的猜测有出入。
“快三十二了,我当年下乡的时候正好十七岁。”被问起年龄,况叶心下还愣了一下,主要是这些年他自己一个人过,再加上原身的年龄实际要比他小些,这一时间还在心中细算了一下,才把年龄对上。
“三十二......,况大哥你这看着和我差不多啊,我今年才二十三呢。”知道况叶的年龄后,田宜用不可思议的目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三人站在一起,况叶的个子最高,苏继军稍矮一些,田宜更矮些只有一米七出头。
田宜为此还稍稍退后了一步,才更加方便且仔细的打量况叶。
一圈看下来,虽然皮肤有些黝黑,但怎么看都没三十二岁,这让田宜都有些好奇这些年况叶下乡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了。
下乡插队的生活他自己深有体会,哪怕是在每年口粮不下四百斤的村子,下乡生活的汉子这么看都比实际年龄要大些。
繁重的农活和物资的匮乏是最主要的原因。
“叫你声大哥还这没错,我今年二十九,况大哥你这是怎么保养的?”一旁的苏继军也一脸感慨的说道,当然也想问问况叶这个年龄看着还像二十多岁小伙的原因。
“我懂点制药的手艺,算是懂点医,应该是这个原因吧。”况叶没做过多的解释,而是稍稍提了一下自己有手艺傍身。
其实在后世,比实际年龄年轻是非常常见的事,但那是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而这个时代能有这个条件的显然很少。
况叶之所以能有现在的状态,有不缺物资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他修炼的原因,这两样都不是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东西。
“是这样啊,看来况大哥的手艺应该相当不错。”苏继军听完也没有再追问太多,况叶的解释其实也算是解答他的一些疑惑。
下乡知青中,有特长的,插队生活都基本上不错。特别是想况叶这种会制药的,在农村可是相当受欢迎的。
他下乡这些年,见过不少缺医少药造成的悲剧。
哪怕是后面有赤脚医生,药品依然是紧缺的东西,一些赤脚医生走乡治病,药箱中也就那么几样药,远远满足不了治病救人的需求。
不过况叶能有如今的状态,不是一句生活不错能解释的,想来其制药的手艺应该相当不错,甚至可能有保养的方子。
这也难怪他会报考京市中医药大学。
“况大哥你会制药,那专业是制药专业的吗?”田宜听完解释,到也信了,不过很快就想到况叶的专业。
刚刚他和苏继军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虽然是一个寝室的,但专业却不一样。
田宜自己是药学类的药理学专业,而苏继军是预防医学类的卫生检验专业。
“我是中药制药专业,你们是?”况叶点头,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专业,就问起田宜两人的专业。
他知道一个寝室内,不一定都是本专业的学生。
田宜和苏继军道出自己的专业后,况叶心下道了声果然。
现在到的三人,还真都不是一个专业的,也不知道后面来的新舍友有几人和他是同专业的。
继续和两人聊了会儿天,相互间有了更多的了解。
比如苏继军已经结婚,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不过他考上大学和亲人暂时分别。
但从他的言语中,知道他和伴侣感情不错,准备好好奋斗一番,以后一家人团聚。
田宜倒没有结婚,下乡两年的他,其实之前已经通过招工离开了农村,有了固定的工作。
但高考的消息传来,他自己也想拼一把,结果还真成了,所以干脆离岗来京市上学。
聊天间,田宜和苏继军把床铺和行李收拾好了,况叶也趁着这个时候把火炉子生了起来。
下午去回收站买了些引火的废纸和木柴,上午送过来的煤球有一部分是可以直接烧得,这火倒是不难生。
第一个煤球燃起来之后,况叶拎着新买的烧水壶,向苏继军和田宜问了问。
“我去打些水,你们要不要一起去?”
火炉子是升起来了,但水还是得打些才行。
“一起去。”两人倒没拒绝,他们也需要打些热水洗漱,虽然现在没有热水壶,脸盆却是有的。
洗漱的同时,也正好把厕所上了。
如今的宿舍可是没有单独的厕所的,一个楼层的厕所这些都是共用的。
一番忙活,三人回到宿舍,外面已经是完全黑下来了。
况叶看了看火炉子中的煤球,感觉状态可以了,就再用火钳填了两块,然后把烧水壶放上去,最后把底部的阀门扣上留一个小眼通气。
烧水壶中的水慢慢的烧,这样的小火一晚上基本不用担心水壶烧干,想用热水的时候又随时能有。
随着夜幕的降临,宿舍外的风仿佛越刮越大,况叶和苏继军两人闲聊的时候,火炉子也渐渐的带来了一些温度。
第一次见面,三人仿佛有聊不完的话题,最后还是况叶看两人神情疲惫提议休息,宿舍中才渐渐安静下来。
苏继军两人也的确很疲惫,没一会儿况叶就听见两人均匀的呼吸声。
两人入睡后,况叶也躺倒了自己的床上,先用意识查看了一下里面的情况,知道豆豆的情况不错就不再关注空间。
此时的时间已经不早,他也很快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刚亮起,况叶就从睡梦中醒来。
收拾一番,看了一眼炉子上的烧水壶,里面的水已经少半,剩下的却已经足够他使用。
一番动作闹出的动静,让寝室内的另外两人也醒来。
都是这个时间点起惯了的人,两人醒来后也没有耽误,迅速的收拾一番。
况叶重新换了一壶水的同时,苏继军两人也已经收拾整齐。
抬手看表,时间也才堪堪七点。
三人如今都还不能在学校的食堂吃饭,只能往学校外面走。
由况叶领路,在附近解决了早饭,再转道他昨天去的百货商场,周继军和田宜各自添置了些东西,回到学校的时候也才八点半左右。
之后况叶带着两人,和昨天张学长一样,把报道相关的手续都办妥,三人才歇了下来。
虽说是歇了下来,但三人也不是没事干。
况叶前天到的京市,一圈忙活下来,还没给亲友报信呢。
简修文他们、张志为等人、况家父母和兄弟姐妹,这些加起来要写的信件可不少。
宿舍经过如今已经收拾干净,书桌上的灰尘早已擦干净,况叶和苏继军、田宜都拿出纸笔刷刷的写起来。
三人都一样,得给亲友保平安。
就在三人写信的时候,宿舍的门被敲响,新的室友到了。
一名不认识的学长,领着三人过来。
经过介绍,三人分被是石文,二十六岁,来自云省,中医学专业;赵中华,二十三岁,来自桂省,中药制药专业;王保,二十二岁,来自闽省,药理学专业。
见到三人,况叶三人自然是热情的欢迎。
不过没有交谈多久,三人行李放好之后,学长带着三人去把报道的相关手续办理了。
等到傍晚的时候,三人才回到宿舍。
现在宿舍六人,都来自不同地方,口音各不相同,一聊起天倒是热闹非常。
三人来的晚,况叶和苏继军、田宜也领着三人一起行动起来,目前相处还算愉快。
十六号就这么一晃而过,通知书上报道的最后一天也来临。
十七号上午,况叶和宿舍的另外五人在外面逛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就发现剩余的两位室友已经到了。
最后来的两人,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叫陈阅的小伙儿,十九岁,就来自隔壁市,专业是中医学;另外一个更小,只有十八岁,叫周卫方,本地人,专业是药理学。
这下整个宿舍满员,年龄差别很大,就是专业也有四个,和况叶同专业的也就赵中华。
相互认识后,大家性子都还不错,相处起来也比较融洽。
除了况叶他们这个宿舍,其他宿舍也逐渐热闹起来,随着报道的新生逐渐到位,整个学校也更加的热闹起来。
下午的时候,况叶一行人就受到了通知,晚上的时候各个专业的辅导员要开班会。
晚饭过后,况叶就和赵中华一起前往他们专业开班会的教室。
尽管两人提前到的,但已经有人比他们更早的来。
此时教室里面以及熙熙攘攘的坐着近十人,两人进入教室后,被热情的同学拉过去,之后就相互介绍了各自的姓名。
在和新同学聊天的时候,又有人陆续的到来。
“咳,同学们好,我姓蔡,蔡云生,是你们这四年的辅导员,你们可以叫我蔡老师。”随着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辅导员也来到教室。
等到通知的时间一到,辅导员就走上了讲台。
蔡云生应该四十出头,一脸笑容让人生不出恶感。
随着他开始讲话,教室里也逐渐安静下来。
之后就是班会的时间,先是同学们各自起身自我介绍一番。况叶也在这个时候,数了一下他们专业的人数有多少。
二十三人,男十三人,女十人。年龄也个不相同,小的十七岁,大的甚至比况叶还要大一岁。
之后就是班干部的选拔,以方便之后的大学生活。
这个时代的人都很积极,对于参选班干部这事,都积极参与选拔,况叶却没去凑这个热闹。
尽管他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几年,但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还是没多少改变,比如对于某些事的疲懒。
确定了班干部之后,蔡老师就讲解了一下后面一些事情的安排。
特别是同学们关注的粮食关系这件事,这可关乎到他们的吃饭问题。
报道结束前的这几天,大多数人还能勉强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但却坚持不了太久。
这个时代上大学,待遇相当的不错。
就拿况叶他们学校来说,本科生的每个月的生活补贴一般是二十元;口粮供应二十七斤细粮,蔬菜保证每人每天一斤供应。
而学校的食堂一毛钱的主食加一份菜基本上能让人吃饱,而食堂的菜便宜的素菜一份五分钱,贵点的荤菜一份两毛钱。
只要不是顿顿都是荤菜,这二十元足够一个月的饭食花销。
甚至节省些的,还能省下来几块钱。
这个随后会由选出来的班干部办好,尽可能快的让每个人拿到生活补助和票证。
除了这,就是课程的安排。
十八号之后,况叶他们第一时间不会开课,还得经过半个月的军训,才会正式开课。
对于这个安排,整个班上的人都不意外。
这个时代和后世不一样,军事训练的项目,大部人都接触过。
这些年在九大队每年民兵团会组织相关的训练,况叶自然也是参加过的。
原身在上学的时候,学校也是组织过相关的训练的。
班会结束之后,况叶和赵中华回到宿舍,洗漱忙活一番后,就收拾起东西来。
他们军训的地点不在学校,而是要去另外的场所,为此得准备相应的生活用品。
第二天中午,学校门口就来了几年军绿色的汽车,况叶和宿舍的另外七人,提着打包好的被褥等物坐了上去。
军训的生活,自是不用说。
半个月的时间,不仅让况叶和同班的同学熟悉了起来,更让整个专业的学生精气神都挺拔了些。
离开半个月,再次回到校园不久,况叶他们也正式开课。
况叶看了看自己专业的课表,上面的课程,诸如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这类的专业课程,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知识。
想要学好他这门专业,就算是他也不能大意。
课堂上教授的知识有限,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在课外查阅相关的书籍,随着教授们列出来的一份份书单,况叶也陷入了和张志为差不多的情况。
每天空闲的时间非常的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阅览室,吃饭都只能匆匆忙忙。
就在他忙得像个陀螺的时候,几封信件寄到了他的手上。
这其中除了亲友的回信,还有一份来自刘医生的信件。
亲友的回信中,简修文等人讲述了他们这段时间大学的生活,也恭喜况叶考入理想的大学。
况家那边的来信,倒是有一件事让况叶比较注意。
况家小弟、小妹都参加了去年年底的高考,之前况家小妹已经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况家小弟却一直没有消息。
上次给况家父母寄信的时候,他隐晦的问了问,这次况家父母这边也给说了相关的消息。
到目前为止,况家小弟还是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如今已经四月中旬,差不多已经能彻底死心。
况家小弟目前的情况到底如何,况家父母没有明确的给他讲,但况家小弟的回信正好也一起到了。
况家小弟给他的信件中,倒是仔细的讲了讲他之后的打算。
150/160 首页 上一页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