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的威胁,镇国公府在场的人面色一变。世子冷笑一声,不顾镇国公的阻拦道:“既如此,那就请王爷上书。王爷位高权重才敢如此,我们家小业小,并不敢违旨。”
长史官并不理会嘴上厉害的世子,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手中的茶水,起身道:“那某便先行告辞,再会。”
他走出镇国公府时看到上面的牌匾,呸的一声唾在地上。没了兵权的勋贵就是没有牙的猛兽,也只是个样子货而已。
镇国公府一片惨淡,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半晌,牛继宗才道:“没想到南安郡王如此不守信用,简直欺人太甚。”
说着眼泪也滚落下来,唬得众人围上去安慰。
牛继宗哭道:“完了,全完了!咱们牛家现在的爵位不过是一等伯,又没了兵权,以后的下场恐怕比抄家还惨啊!又得罪了陛下,都怪我猪油蒙了心!”
众人皆想起先前京中勋贵死的死散的散,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一时间也心有戚戚。西北军中虽说仍有他们的人,可现在镇国公府的子弟怕是一步也别想踏出京城。
关键时刻,世子咬咬牙道:“老爷,咱们在国库欠的钱还有多少?”
牛继宗哭得一塌糊涂,他的夫人闻言有些迷糊的看向长媳,显然已经忘了这回事了。
世子夫人忙道:“还有一百五十万两。要是都拿出来,公中剩的钱也不多了。”
世子一叹,道:“老爷,咱们现在赶紧把这些欠银还上,也算是讨好陛下。这些日子陛下的动静不小,恐怕手里正缺钱。”
众人的目光都聚在牛继宗身上,他有些迟疑道:“但这可行吗,可陛下应该也打定主意清算我们,还不如悄悄...”
还未等他说完,二子便道:“老爷慎言!”
他和大哥对视一眼,心中均有些无力。这样的事再怎么说也要在书房密谋,怎么能光天化日之下就这样嚷嚷,让人听见可怎么好。倒是父亲,从前仗着兵权在手行事素无忌惮,就是在陛下跟前也敢顶一顶,如今俨然被吓破胆子一样。
世子长叹一声,他作为长子这会儿必然要做出决定。只是他们镇国公府就没有聪明人,从前手里有些兵还能随意,日后若能侥幸活着,怕也要夹着尾巴过活了。
他环顾四周道:“不管陛下要不要原谅,这份家产也必须得呈上去。若侥幸如史家一般,日后在兵部混口饭也就算了。若...”
牛继宗见长子主持大局,此时也渐渐缓过神,打断道:“别说那么多废话,快快点齐银两送到户部去。”
世子:“...”
作者有话说:
牛继宗:大声密谋转移财产
被打断的世子:你清高,不是你哭的那会儿了
感谢在2022-07-21 01:04:33~2022-07-22 01:18: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洛知晓 4瓶;半山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8章
因为上午赵钰那一封圣旨, 不少闲着的官员都聚在一起闲聊,户部也不例外。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原先的户部尚书入了内阁,苏益也要给老上司个面子, 因此只照着旧例行事。故户部虽有变动, 但诸人并不忙乱,还有功夫唠嗑。
时下最新鲜的事除了陛下推迟点卯时间, 就是三王一同被召回京。众人谈兴正浓时, 外头忽然一阵喧哗, 不一会儿便有小吏敲门道:“尚书大人,外头镇国公府来人, 抬着几大箱东西,说要还上国库的欠银。”
苏益与一旁的侍郎和几个郎中被打断,面面相觑。管着账本的郎中道:“当初陛下刚登基时追缴欠银,镇国公府当时只还了一半, 还剩一百五十万两呢。”
“啧, 不愧是老牌勋贵,家底就是比别人强。”
众人闻言面上都有几分笑意, 倒是苏益道:“不是说镇国公府要和南安王府结亲, 怎么反倒要还欠银了?”
镇国公府的人在寻常人中倒也算不上愚笨,但朝中一大半都是千辛万苦科举考上来的, 就是武将也是考武举出来的。那些靠着祖辈余荫立在朝上的人,自然就被比下去了。
按着牛家人一惯的逻辑, 攀附上王府后该更轻狂才对, 怎么还想着还欠银了?
一个郎中笑道:“管他是想干嘛呢, 说不定是婚事黄了, 这会儿是赶着给皇上表忠心呢。不过咱们国库正缺钱, 这来得正好。”
这话一说,右侍郎有些迟疑道:“可圣旨已下,陛下金口玉言如何能反悔?”
众人皆已起身,苏益边走边道:“有南安郡王在,退婚的理由还不好找吗?行了,这些日子你们也琢磨着造船厂的事,有了银子也能大展拳脚,嗯?”
这话的暗示性极强,下面郎中们也都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面上均是乐呵呵的一同去看热闹。
镇国公世子亲自压着银两过来,刚风尘仆仆回京也没能好生休养,这会儿看着很是憔悴。见他这样,周围不着痕迹看热闹的人心里都纳罕。
牛大郎见户部一群人都过来看,面上也有些僵硬。他拱手道:“苏尚书,小子回京后听说府里还欠着国库的银两,这些日子也能周转开,便连忙点齐了送来。”
苏益笑道:“也好,欠债还钱,是这个理。如今还欠着国库银两的似乎就只剩你们一家,这回王郎中也不用对着账册子成日唉声叹气了。”
说着便示意他们上前清点银两,又招来一个小吏低声道:“去把这个消息报给陛下。”
这里头是一定有蹊跷的,不过这也用不着他操心。苏益眯了眯眼,看着在太阳光底下闪闪发亮的银两,似有似无的笑了一声。
南安郡王的动向赵钰是一直注意着的,因此他那边一有动作他便知道了。就是没想到镇国公世子还有这魄力,南安郡王那边刚提了退亲这边就要讨好自己。
柳安在一旁帮着批折子,听户部的人来报,笑道:“这倒是奇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怎么还当成正经事来说。”
那小吏从未进过宣政殿,但也知道批折子是皇帝才能批,见柳侍郎坐在这儿心里惊讶的很。不过又想到内阁里的大人们也能批折子,貌似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事。
小吏不知该怎么说,赵钰便接话道:“这节骨眼,就算不让人念好,也不能让咱们挑刺儿。光看这兄弟俩的战术也就平平,没想到还有这脑子。”
说完又看向小吏道:“行了,朕知道了,你回去告诉你家大人别少了,也别多了。”
“是,小的这就去。”
赵钰见人离开,笑道:“不管如何,有这一百五十万两的进账,别说造船厂了,就是立时从西洋买两艘回来研制也成。”
可...柳安面上有些犹豫,说道:“现今凭着人多,咱们也还有一些时间。可若是花大价钱从西洋买,传出去岂不是示敌以弱?昭毅将军传信过来,刚刚募集六千余人,还未开始训练呢。”
赵钰知道柳安说得有理,若非必要他也不想这般。但时间不等人,况且神机营那边被源源不断银两砸下去后总算出了不少成果,就算真来一次海战,新火器加上压倒性的人数,乾朝也是稳赢的。
柳安见赵钰已然下定决心也不好阻拦,便道:“既然买船是为了出海,那也不必与寻常商人来往,不如直接以陛下的名义致信荷兰。战舰即便有更新的,大致骨架却差不离。”
他也明白,战舰对于荷兰这个国度来说过于重要,他们定然不会老老实实把最新的战舰卖给他们。即便要给,也会是前几年甚至前十几年早就被淘汰掉的战舰。
赵钰抿抿唇道:“再看吧,若他们狮子大开口,咱们也不必非要贴着他们买。何况只要咱们近海处,咱们的船也能应付得了。”说着看向刘康,“待午时后传六部尚书以及内阁学士议事。”
这件事还是值得集议商量的,毕竟也不能独独让自己和景明头疼。
刘康连忙应下,稍后便派了腿脚快的提前去通知。那些大人们用午膳的时间并不一样,万一来之前没用午膳,集议耽搁的时间再长些,就怕他们要饿着。
柳安批着折子,忽然道:“柳家那边传话好几次,我都没有过去。父亲说让我想个办法帮他和二弟谋个差事,我还没给回话。”
赵钰手一顿,看了眼柳安的神色道:“若你不愿,回去跟他们说我不允就是了,这有什么犯难的。”
柳安摇摇头,无奈道:“毕竟是我的生父,哪怕我说了你日后会给我赐婚,婚事不用他操心,但他也能恶心人。上次我一个没看住,他直接让贾夫人往我府上送通房,幸而刘叔给拒了,不然等人入府了也不好退回去。”
他想到这事眉宇间拧了个疙瘩,有些恶心道:“还说什么现在没法娶妻,放个房里人也好照顾我,一个通房而已旁人也不会在意。”
赵钰有些明白柳安的意思,转而问道:“你那二弟上次捅了个大篓子,旧勋贵残存的势力也没生吞了他?”
柳安想到这个面上也浮现出一丝笑意,道:“你不知道,刚开始那三个月他的手脚就没有齐全过。就算把人拘在家里,也有那半夜过来偷东西的毛贼,不小心砸了手脚什么的。”
那三个月家里简直鸡飞狗跳的,继母对自己那样狠心,但对儿子却真是掏心掏肺。可惜自己那好二弟不领情,对着继母也是冷言冷语。动辄大吵大闹,府里一刻也不得安宁。不过他也早就搬出柳家,倒不与他们掺和。
至于柳芳,贾夫人好歹姓贾,虽是宁国府出来的,却也与荣国府沾亲带故。如今荣国府虽然没了,但贾家比起完全落寞的柳家还是强得多,柳芳待贾夫人也多有忍让。
赵钰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这事你不要沾手,我吩咐旁人去做。”
要想法子把这父子俩打发得远远的,得让他们吃足苦头才行。可不管到了哪儿,这父子俩有个官身都能压榨百姓,一时间赵钰也有些犯难。
柳安见赵钰有别的想法也不再多言,只叮嘱一句:“可别外放了,这父子俩放在眼皮底下还能把控,若放出去就怕借着我的名义做些什么。”
赵钰颔首应下,忽然想到什么,笑道:“父皇的皇陵还没修好,我险些都忘了。既如此让他们俩到皇陵当个九品的小官,就说是感念父皇恩德也就是了。”
父皇的皇陵还在修缮,等好了后就能正式将他的灵柩移入皇陵。自己的也正在修建,到时候这父子俩升任八品还能接着修。那边都是自己的人,周围有没什么人家,自己吩咐冷待这父子二人也就是了,不怕他们坏事。
柳安闻言一笑,说道:“那也好,九品的小官也是官,想来父亲和二弟定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我也先行替父亲谢过陛下费心。”
两人用过午膳后,柳安便带着圣旨出宫,要亲口告诉这父子俩这个好消息。
赵钰也没来得及午睡,就被提前赶到的重臣们围在宣政殿。
原来,赵钰一句话也没多说,就只吩咐他们前去集议。这些人耳目不少,可愣是半点也没听到近来有大事发生的消息,用了午膳后便坐不住,干脆一同往宣政殿去。
赵钰见他们提前过来也不好责备,便只好让他们两侧坐下,一同商议从西洋诸国购买战舰的事。众人一听,便知是今日户部才进账的一百五十万两让陛下动了心思。
王治仪是个擅长和稀泥的老好人,性情温和。他听到买战舰的事便试探着问道:“陛下,论理要扫除海寇,咱们大乾的战船已然足够,何必再买什么西洋战舰呢。”
当初赵钰要求组建海军,给出的名头便是清除海寇,众人也都深信不疑。
毕竟大乾的国土对他们而言已经很是完整,南方与大乾接壤、海上的那些蛮人所占据的土地在他们看来并非大乾的国土。因此海军的作用也就是清除在海岸作乱的流寇,以及威慑意图从海岸侵犯的敌军,除此之外并无他用。
他们也从未想过要乘船去侵略海的另一边的未知的土地,一则离他们太远打下来也没用,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二则他们大乾的土地还有绝大多数可用的耕地无人耕种,现在最想让百姓们多多繁衍生息,哪里有精力去管外面的事。
赵钰没想到王治仪这样敏锐,随即道:“咱们的战舰在近海处无人能敌,但那些西洋人的船甚至跨越千里来到我朝,若日后再发展下去,朕担忧咱们会落后于人。况且日后若与海上诸国建交,咱们也要派船队宣扬国威,远航的战舰必不可少。”
兵部尚书一听这话有些来劲,眼前一亮道:“陛下所言极是。”
户部尚书犹豫一番,含蓄道:“那些洋人在江南采买物资后以船运走,想来也知其中差价定然有十倍到百倍。若咱们有自己的远航船只,国库也能丰裕些。”
他当初听到陛下要组建海军、开造船厂时便有这样的想法。原本从陆地上往欧洲的运送丝绸瓷器的道路因为关税太高,又有戎狄骚扰,慢慢也荒废了。
后来见洋人们改换路线,他也有了放开海禁造船远航做生意的想法。但当时他只是户部的郎中而已,机缘巧合管着税务的事,说出的话也无人在意。
这会儿见赵钰有这个心思,少不得也趁机进言。
作者有话说:
晚安宝贝们~
第159章
苏益此言一出, 便有人出言反驳道:“造远航船只于国有益,宣扬我朝国威势在必行。可若开海禁,苏大人作为户部尚书岂不知晓,那些洋人的东西与我们并无大用, 何必千里迢迢出海。国朝威严之重, 怎能带头经商。”
赵钰正想夸赞苏益,就听礼部尚书这样说, 忙正色道:“谢卿家, 话不是这样说的。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朝廷没钱也办不成事啊。况且造战舰还不知要抛费多少银两,有些进项也能填补一二。”
言毕又赞道:“苏爱卿说得有理, 毕竟咱们大乾的东西不愁卖。若你们认为不可,朕自行组建出海也就是了。”
见他这样说,苏益忙道:“陛下,不论如何, 建造战舰是必然的。但臣以为与其同荷兰等国致信, 不如直接买下来乾的商船。战舰与商船虽有极大不同,可既然能远航道理应是差不多的。”
众人还未反应过来, 没想到这两人已经颇为投机的聊上如何买船了。王常鸣也曾听苏益提过放开海禁, 只是当时他不以为意,没想到苏益如此异想天开, 现在都还没忘。
113/146 首页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