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没想鹬蚌相争,竟两两而亡,钟徒明莫名捡了个便宜,即便先皇再不满意,也只剩下那么一个儿子。
为了稳住钟徒明的皇位,先皇甚至搁下脸和赵家提亲,许诺百年富贵平安,换来赵家最聪慧的嫡长女下嫁皇家。
能让先皇如此劳神费力,便可见钟徒明这人的无能,后头先皇后早早离世,其实也与为朝政思虑过重有关。
皇后离世后,朝廷便几经动摇,之前梁国还隐隐胜过楚国,经他手后,便逐渐输于楚国,民间议论层出不穷,若不是他见钟觉予有能力,将女儿带入朝廷之上,估计再过两年就要有人闹着起义了。
因此他疑心重又善嫉,一边依靠着女儿的才能一边又忌惮着她的能力,更偏爱于和自己最像的无能太子。
钟徒明重重吐出一口浊气,再看向太子,便道:“既然她想在里头待着,那就再多待些时日吧。”
钟觉仁面色一喜,又说:“那洛家……”
他表情突然沉下去,斥:“你急什么?!你和她有婚约在身,钟觉予再怎么折腾也无用。”
“可洛家家主不是一直不同意吗?”钟觉仁回道。
提到这儿,钟徒明停顿了下,说:“之前洛家不愿,朕本打算给你另择婚事,可他们一边装出清高模样,一边又让洛月卿与钟觉予交好……”
钟觉仁立马骂道:“这明摆着就是看不起我父子二人。”
钟徒明冷哼一下,冷森道:“他洛家要拖着的,那就给他们拖着,我看是他家女儿拖得起,还是皇家寻不到太子妃。”
钟觉仁点头称是,话音一转提到楚国的皇子:“他今早就带人离开了京城,按照父皇吩咐,儿臣宽慰了他一路,许诺日后有机会,梁楚还能再结姻亲之好。”
他们之前也犹豫过,是否同意这门婚事,但钟觉予的才能众人皆知,若是嫁给那皇子,她反手对付大梁怎么办?
钟徒明两父子犹豫再三,还是没能同意。
钟徒明面色稍缓,说道:“这次和谈虽有失,但却换得梁楚百年和平。”
“是父皇仁慈,舍小利换大梁百姓平安,”钟觉仁立马附和,又说:“皇妹等人目光短浅,岂会知父皇苦心。”
原来这合约是皇帝授意,尽量让利,换取楚国百年不攻打的条件,钟觉仁只是执行者而已。
钟徒明被取悦,忍不住笑了下:“觉予年纪还是小了些,眼里只有那一点儿战功,不曾将黎民百姓放在眼中。”
钟觉仁连忙称是,又扯了些关于钟觉予坊间传言,上了点眼药才离开。
再看另一边。
被雨帘笼罩的玄妙观,藏于青山与白雾之中,灰瓦屋檐下的铜铃摇晃,发出清脆响声。
青衣道士打伞而过,无意窥向另一边院子,继而又极快收回眼,快步离开。
而院子里头,长公主殿下与清月道长又偷得半日闲,并排坐在台阶上,看向远山雨景。
“你靠过来些,”长公主殿下一如既往地担忧,抬手揽住对方的腰,宽大袍袖将对方遮挡,企图用这种方式为对方取暖。
另一人还算听话,懒懒往钟觉予肩头靠,嘀咕了句:“现在又不冷。”
即便下了小雨,也是夏暑时节,闷热难消,只有雨丝滴落在身上时,才能偷得半点清凉。
可钟觉予像个老古板似的,当她是个风一吹就要倒的林妹妹,非要在台阶上垫层软垫,将她往自己怀里藏。
习武的人耳聪目明,即便洛月卿说得再小声,也听的清清楚楚,不由皱了皱眉,好像真的在反省自己管的太多一样。
洛月卿便往她怀里倒,眉眼带着轻佻笑意,说:“现在又不冷,谨言想抱我就直接说,拐弯抹角的做什么?”
这人无赖,说错话还不解释,反而倒打一耙。
钟觉予先是一愣,然后就作势要推开她,斥怪道:“我哪里想抱你了?”
洛月卿连忙环抱她腰,紧紧抱住后,连声道:“是我是我,是我想抱谨言了。”
她仰头露出讨好的笑:“是我。”
这家伙就是欠嗖嗖的,非要闹腾一下。
但钟觉予好哄,这才两句话就没了气,再一次将对方抬手抱住。
她两都穿着浅色的道袍,木簪扎起发髻,看似一模一样,可在细节处却大不一样,以至于给人不同的感觉。
比如洛月卿,她性格略微散漫,扎起的发髻便松垮,留了两边鬓发,道袍用腰带松松垮垮绑起,衣领便敞开大半,幸好她容貌姣好,一双杏眼清亮而澄澈,不仅不觉得邋遢,反而随性自然。
而钟觉予则仪态端正,发髻整齐、衣袍规矩,腰带上还挂着个白玉佩,脊背挺直如松竹,五官深邃,艳而矜贵,一双凤眼自带贵气。
两个气质感觉完全不同的人,偏就如此地融洽地粘在一块。
钟觉予拿她没办法,将人揽在怀中,低声道:“你不是闹着要看雨吗?”
现在偏头在她怀中,哪能瞧见半点雨丝。
“现在不想看了,”洛月卿立马回道。
“不看就回去,”钟觉予接话,外头风雨大,洛月卿身子薄弱,总让人担心不已。
洛月卿却不肯,抱着对方耍无赖,哼哼道:“再抱一会。”
钟觉予不吃这一套:“屋里也可以。”
洛月卿便仰头瞧她,嘀咕道:“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钟觉予疑惑。
还没有等她反应过来,这人就勾住她脖颈,仰起下颚,吻住她薄唇,低声道:“亲起来的感觉不一样。”
钟觉予猝不及防,却下意识配合,抬手覆住对方的后脑勺,以防这人太累。
旁边的屋檐挂着铜制莲花雨帘,积水随着链子落下,在铜莲花中停顿,开出白浪似的花,落下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响,院里的积水淹出一指的高度,将掉落的衣袍浸湿。
台阶上的两人并未察觉,勾着脖颈上的手越来越紧,拉扯的衣袍露出纤细手腕,随着热度上升,指尖便被熏红。
钟觉予不耐,偏头想躲到另一边,却被另一人紧追不舍,咬着唇瓣以示惩罚。
洛月卿平日看着懒散好欺,在这事上却霸道,撬开唇齿后就往里头探,仗着这人纵容,占领每一处。
“唔……”钟觉予闷哼一声,拽住她衣衫,宽松的腰带很轻易就被扯开,露出仅着白色单衣的肩颈,侧边处有一红痕,是两人胡闹之下的产物。
另一人向来不肯吃亏,既被钟觉予扯下衣服,就报复地咬住对方舌尖,同时,手往下滑落,熟练地往衣领里钻。
她轻笑,声音暗哑道:“手冷,殿下帮我捂捂。”
“还在外面,”钟觉予低声斥道,拽住她手腕,不准往里。
忽有风起,将雨丝吹得七零八落,飘在两人发间、脸颊处,染上零零碎碎的水珠,不过很快就抚过去的手给碾碎,只剩下淡淡一片水痕。
不知过了多久,屋外忽有青衣人打伞走来,因白日的缘故,房门未全部合上,留着巴掌大的缝隙。
那人刚走到门口,还没有来得及抬手,就瞧见里头场景,表情一怔,继而连忙退后一步躲到一边,踩破的水花顿时沾湿衣角。
屋里人听到动静,只能停下。
须臾,钟觉予哑声喊道:“进来。”
阮鹤这才推门而入。
这两人已站起身来,虽极力掩饰,可贴在一处的宽大衣袍,还是将她们牵在一块的手暴露。
阮鹤垂眼,抱拳行礼道:“殿下。”
钟觉予挥了挥手,旁边的洛月卿恰时开口:“我先回去了。”
阮鹤比李时归稳重,此刻冒雨而来,必然是有什么事,她还是避开得好。
钟觉予没强留下她,只是对阮鹤招了招手,拿过她手里的糕点,递给洛月卿,又嘱咐道:“少吃些。”
上回小道士一天吃太多,晚上积食,翻来覆去睡不着。
洛月卿得了甜食,便笑盈盈点头,也不管自己会不会听,总之先答应下来再说。
钟觉予看出她所想,无奈道:“我等会过来检查。”
洛月卿就知逃不掉了,表情一下子变得苦兮兮的,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
拿起的纸伞换了人,钟觉予眼看着洛月卿走出庭院,才扭头看向阮鹤,说:“如何?”
语气骤然肃穆,除了过分红润的唇外,再难窥见之前的温情缠绵模样。
阮鹤将下山之后的事一一回复,便总结道:“之前跟随殿下攻打楚国的人都发下誓言,必会归随殿下左右,而文臣那边,我和时归按照殿下给的名单拜访,只有三分之二的大人同意,剩下的……”
“连门都不肯开,”阮鹤冷声接道。
钟觉予对此结果早有预料,摆了摆手,轻笑道:“你和时归已做得很好了。”
阮鹤只能收起情绪,又问:“殿下,那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昨日豪情还在心头,夜里又受到一群人的支持,阮鹤虽沉稳,却也忍不住雀跃,着急进行下一步。
钟觉予却镇定,只说了一字:“等。”
“等?”
钟觉予未先解释,反而问道:“楚国国君性情如何?”
阮鹤脱口而出:“睚眦必报。”
两军交战多年,阮鹤对楚国国君自然十分了解,那人虽为皇帝,心眼却极小。
当年她们对楚军穷追不舍,也是因为了解楚皇不会轻易吃下战败的亏,所以才出兵追赶,因这个特点,她们既受到了楚国无穷无尽的报复,也利用这个特点,让楚几次掉入大坑。
阮鹤眼睛珠子一转便说:“殿下是觉得……”
钟觉予勾了勾唇:“你觉得那楚国皇子能活着回去吗?”
她挥了挥手,又说:“即便楚国不动手,我们也该……”
阮鹤立马道:“我现在就带人追上去。”
钟觉予嘱咐:“最好是让楚国动手,明白吗?”
“是,”阮鹤当即答应,正准备转身要走,却突然停顿住,扭头看向长公主,问:“下次回来,殿下还需要我带些什么吗?”
钟觉予一愣,下意识道:“再带一些糕点来吧,她喜欢。”
阮鹤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反倒露出一丝复杂纠结,再说:“还有呢?”
“嗯?”钟觉予有点疑惑。
阮鹤语气艰难:“比如一些特殊的画本……”
她一鼓作气,彻底说完:“比如两个女子在一起的春宫图,殿下不会想输给清月道长吧?”
话音落下,小院寂静无声。
钟觉予眨了眨眼,想说些什么又骤然停住,抬手又放下,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这事哪有输赢?”
“可是小道长弱不禁风的,总不能让她服侍殿下吧……”阮鹤顿时改了口,只是语气一如既往地复杂。
钟觉予张了张嘴,深吸了一口气,声音不自觉地变低:“那、那就买一本……”
“万一一本不够呢?”阮鹤豁出去了。
钟觉予愣了下,呐呐道:“那就多几本。”
阮鹤一脸严肃,宛如接受了什么极重要的任务,立马沉声道:“是!”
第一百二十章
不日, 外头便传来的楚国二皇子遇刺身亡的消息。
这事闹得极大,钟徒明、钟觉仁想封锁消息都来不及,一下午就传遍了京城, 连来玄妙观上香的香客都议论纷纷。
不少人拍手叫好,之前因为和谈合约受到了屈辱感, 这下终于出了口恶气。
坊间都在传是陛下与太子为了长公主殿下动的手, 割地赔偿可以, 但是不能惦记我们大梁的长公主,一时间民众兴奋不已, 觉得皇位上的人终于硬气了一回。
连早朝上, 钟徒明、钟觉仁十分气愤、大骂着要找到凶手的模样, 都变成皇帝与太子在演戏给楚国看。
唯有少些知情人明白其中原因,比如钟觉予……
“阮鹤与时归被我派出、离开京城,其他人都是武将出身, 想不到那么细。”
钟觉予将毛笔置于笔枕上, 双手拿起宣纸, 细细瞧着上头的笔迹。
想起自己那群手下, 便觉得异常头疼。
大梁原本是武将为先, 以军功封侯的人都有六位, 大小家族数不胜数,这也是洛家等世家看不上大梁的原因。
但当年先皇两位皇子相争, 武将通通下场, 各自择主跟随, 以至于爆发了后面的郊外之战——两位皇子带领麾下将士进行私斗,最后两两殒命, 各家族的武侯、嫡子也有不少折在里头。
因此事,先皇怒极, 撤去原本的武侯封赐,连斩数百人,并开始了两朝的抑武重文,尤其是亲眼见证过武将乱国的钟徒明,对武将的打压几乎到了极致,以至于出现后头无人可用,需要长公主亲自带兵的局面。
109/141 首页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