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也只是想想,李文和断然不敢开口多问柯鸿雪一句。
原因很简单,那人就在他书桌上“坐”着。
——以一具白骨的姿态。
或者说,连“具”这样的描述也不够切实,因为那仅仅是一只头骨。
白骨森森,静默凝望。
李文和偷摸看了一眼,又小心收回视线,状似不经意般跟柯鸿雪聊着天:“你那日在山下动静也太大了些,这些天都多少拨人来看你了。”
柯鸿雪笑了一笑,神态一贯的温柔,说出口的话却有些刺耳:“我是什么观景园里的猴子吗,任由谁来都给他观上一观?”
李文和哽了一下,到底没有反驳,那日山下饮酒,也是他多喝了几盅酒,才经不起激,踩进了柯大少爷的圈套里,而今清醒着,自然不把他这些刻薄的话放到心里去。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唤了他的表字,说起另一件新鲜事:“寒英,听说今年招进来了一位学生,是院中夫子的孩子。”
话音落下,半晌没听到回音,李文和自己便又神神秘秘地加了一句:“据传文采斐然、貌比潘安,夫子们已经围炉品了好几次他的文章,每次都赞不绝口。”
春光恰好,山间鸟雀生灵呼朋引伴,柯鸿雪端坐书桌后,低着头作画,极尽细心地在那袭红衣上绘好最后一点描金的花纹,才放下画笔,抬头看向李文和。
“听说、据传……”他低低地溢出一声笑,眼眸中是洞察一切的清明:“李兄若感兴趣,去看一看便是,何苦来我这里耗费时间?”
心事被戳穿,李文和倒也不恼,只是挠了挠脑袋,稍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倒想去,只是……”
柯鸿雪挑了下眉,等他下文。
“只是人太多了,我方才来你院子的时候远远看了一眼,沐学兄门口候着的人,已经排到了三里地开外。”
这话多少有点夸张成分,柯鸿雪了然:“所以你想邀我陪你一起去看?”
李文和眼睛一亮,期待地问:“可以吗?”
教书者有教无类,不分贵贱,但学子之间总有些有形或无形的圈层高低。
寻常人过去必要排队的地儿,若是柯鸿雪去了,便是他愿意乖乖在最后面等着,也必然会有前面的人心甘情愿、层出不穷地要跟他换位置。
李文和眼中期待过甚,柯鸿雪对他弯了弯眼眸,露出一个相当好看的笑。
正当李小公子以为这事成了的时候,却听这人悠悠地吐出三个字来:“不可以。”
李文和脸上表情甚至都还没来得及收回去,柯鸿雪便已起了身,小心地将刚作好的画拿起放到一边晾干,漫不经心地道:“猴子看猴子,不过山间野兽、趋炎附势尔。”
日光散落山林,学府静谧宁和,李文和懵了很久,直到走出院子才意识到他这句话说的似乎不仅仅是他们。
——他连自己也一起嘲讽了进去。
李文和呆了片刻,站在几所舍院交叉的路口,向东是新生入学的住处,向西是他刚走出来的地方。
山路不时有人经过,或手捧书卷、或自备礼品,或东或西,或去看一看新入学的沐学兄,或来拜一拜人尽皆知的柯寒英。
某一瞬间,李文和恍然发现,柯鸿雪说的确有三分形象。
真像是山间生长的野猴,似乎存在这里的意义,也不过只是供人观赏结交,做他人前路上的一块敲门砖。
日暮西山,早开的桃落了几片花瓣,李文和站在原地,愣愣地看了一会花瓣落到地面,又被经过的蚂蚁反反复复踏进泥土,形成新的养分。
是春天,却也是凋零的季节。
风声穿过时,满山的花叶都来作和,经由它吹落,又任它卷起,从北方吹到南方,又从西边送去东边。
院门开了一天,天色将晚,门前聚着的人终于结伴散去。
有人想邀新人去饭堂用餐,更有人想做东,宴请这位刚入学府就成为夫子们眼中香饽饽的学兄。心思不一而足,但到底在那一声声压抑的闷咳中做了罢。
——沐学兄身体不是很好。
这是这些天照面打下来的直观认知,哪怕是在阳春三月,屋子里也备着炭炉。谈话的书房最好不要开窗,迎来送往间,房门开合,暖风吹进,都容易激起他一阵阵闷咳。
本该是副痨病鬼的样子,可又偏偏生了一副绝无仅有的好相貌。肤白胜雪、眉清目明,交谈温雅、举止得体,举手投足间都是肉眼可见的端方持正,清冷得像是高山寒雪、天边新月,却又长了双生来就会蛊惑人心的桃花招子。
这几日来,打着谈论学问旗号来的那些人里,真想谈儒论道的没几个,更多的都是想看一看这位清冷学兄笑起来时,那双眸子里流出的潋滟光彩。
只可惜,既有闲工夫来排着队看猴子,文采大多一般,很少有谁真能说出一两句惊艳的言词,令他开一开笑颜。
而今院门关起,书房内只余两人,白衣公子听罢身前人说出的话,手中的笔停驻空中,锦绣文章有了句读,他抬起眉眼,微微绽开一个几乎快要隐入阴影中的笑意。
“他说我是山猴?”
“好大的胆子。”
第3章
柯鸿雪的胆子大不大,寻常人向来是不敢评论的,也从来无人在他面前置喙过一二。
是以这句轻笑着的论述,顺着书房内袅袅升起的烟雾,散进山间树梢,被光线一照,便彻底消弭在了和煦微风中,再无人听闻。
李文和到底还是跟着狐朋狗友去看了一眼那位传说中的沐学兄真颜,回来后端详柯鸿雪许久,默默说:“寒英,沐学兄跟你刚入学府的时候很像。”
柯鸿雪当时正在山下杨花楼里喝酒,听着花魁的曲乐声,闻言连丝毫停顿也没有,笑着弯了弯眼睛:“是吗,我都不记得我当时是什么样了。”
李文和便借着月光和花楼里暧昧的灯光打量他,眉目如画兮、笑语若歌兮,确实看不见一点与沐学兄相似的地方。
可他喝了酒,没忍住小声嘀咕:“冷冰冰的。”
——说的也不知是如今的沐学兄,还是曾经的柯鸿雪。
柯鸿雪没问,也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杨花楼里的曲儿还是前年江南传来的词,他听着那早已过了时的调,就着月色饮下一杯桃花酿,凉夜开始升温。
新鲜劲儿不过就那一会儿,学府内新来了一位学兄,门庭热闹了几天,结伴而来,最后便又各自散开了。
众人有自己的学业和要踅摸的前途,没道理在一个看起来就不好接近的人身上耗费太多时间。
久而久之,对这位学兄的名姓中,评论里便自然而然地带了几分诋毁和不悦。说他清冷、说他恃才傲物、说他目中无人……
柯鸿雪一概不管,而他又一次听见沐学兄的名字,是在学府春月小考之后。
临渊学府每年两次大考,四次小考,每次考完之后都会张贴红榜公示排名。
这类似于科举后贡院外张贴的榜单,没有人会掉以轻心,便连柯鸿雪那种轻浮的人,考试前夕也不会应邀下山。
但真等考完了之后,他其实也不会过多关注排名。
——反正他一向是甲等。
只是这一次,柯大少爷用过午餐,从饭堂回舍院的路上,经过红榜,看见榜下聚着一批人,三三两两窃窃私语,自以为小声,但话语中却有几分藏不住的怀疑和污蔑。
“真叫他得了第一?”
“乡下地方来的,学识再好能好得过柯寒英?莫不是先生提前泄了题?”
“打住!这话可不能乱说!怎好凭空污人品行?”
“……”
分明是让人住口,却又自己提了音量,像是怕别人没听到他们这边的猜测一般。柯鸿雪皱了皱眉,抬步向那边走去。
围观的众人本就是在这边等热闹看,见他来了,不约而同地散出一条路,一眨不眨地看着他走到榜下。
学府考学评分很是严苛,夫子们向来不会手下留情,这红榜也不会将所有人的排名都写上去。
大虞三年一考,学府中共有三个级段,每段又各有三个班级。红榜上只会有三个级段中的各前十名,共三十人,为此次小考中的甲等。
柯鸿雪抬眼一看,赫然瞧见自己的名字上头多了一个。
这倒是新鲜事,他挑了挑眉,看清那个姓名。
——沐景序。
柯鸿雪偏过头问李文和:“那位沐学兄叫什么名字?”
李文和眼睛正在红榜上搜索有没有自己,闻言稍愣了愣,反问:“你竟不知吗?景序,沐景序。”
景序,意为好时节。人间四月,春光明媚,恰是景序时节。
柯鸿雪不知想到什么,缓缓勾起唇角,低低地笑了一声,而后转身离去,任由榜下众人一脸希冀落空,瞧不清他心里究竟什么想法。
什么想法?大抵是有趣。
庆正二年始,一连四年,从未有人在考学中跑到过他前面,而今有人甫一入学便考了甲等,排名在他之上,怎么不算新鲜呢?
只是……
“既是同一级段,为何称呼学兄?”
山间雀鸟鸣啼,偶有白兔逡巡,午后日光落下,李文和看了看叶片缝隙中散落的光影,又想了想,轻声喃喃:“好看啊。”
“嗯?”柯鸿雪一瞬间居然没有听明白。
李文和:“沐学兄好好看啊……说话好听,长得也漂亮,看见他就想亲近,却又隔着山月霜雾,亲近不了,所以自然而然就唤学兄了。”
兄者,长者也。见到漂亮的事物想要亲近,却又是对花草小宠的亵玩情愫。
他这番话说得颠三倒四,柯鸿雪还是听懂了,脸上笑意浅了几分,凉凉地看了李文和一眼,没有回声。
舍院西边空了许久,几乎成为一种默许下的理所当然,因此哪怕沐景序考了第一,柯鸿雪也没想过掌院先生会往他的院子里安排一位舍友。
时节一天比一天好,柯鸿雪白日上课,放学下山。或去酒肆饭馆赴一场约,又或勾栏瓦肆听一首曲儿。
日暮时分走下山路,月色当空再回学府,放榜那日亦是如此。
柯鸿雪带着山下清浅的醉意和几分露水湿气推开院门,惊动桃花落了几瓣,窗上软烟罗轻颤,微光透过薄纱,在月夜下突兀又沉默,恍似温柔。
柯鸿雪步子顿了一下,下意识眨了眨眼睛,确认这是自己的院子。
西厢房搬来了人。
那位沐学兄。
几乎一瞬间,他便有了这个认知。
烛火浅浅一笼,不过透过窗棱一点,安静极了,柯鸿雪便也下意识放轻了脚步,生恐惊扰了新舍友。
可等他借着月色烛光推开自己的房门,关门的刹那不经意抬眸,视线落向对面,却见那一点萤火般的微光正好被人吹灭。
说不清这该怎么描述,可大概是春光太好,夜色也温柔,竟不自觉让人生出那是一盏等着自己归家的灯笼般的错觉。
柯鸿雪微怔,并不清楚自己怎么会有这般轻浮自大的念头钻出了脑袋。
他摇了摇头,关上房门,并未再看对面一眼。
两人课程不同,班级不同,同住一个院子,却一整个月都没见过一面。
柯鸿雪倒是乐得清闲自在,以前怎么住着,如今照旧怎样住着。沐景序安静得厉害,清早出门时他还睡着,晚上他从山下回来,这人也睡了。
只夜间偶尔传过来的几声闷咳,和隔三差五亮着的灯光,会让柯鸿雪有一种他院子里真的住进来了另一个人的真实感。
李文和旁敲侧击地问过好多次,他对沐景序太好奇了,几乎日日贴在柯鸿雪身边打听这位如仙人一般的学兄,是不是对同住的舍友也那般冷淡不近人情。
柯鸿雪听得好笑,便也开玩笑地回:“你家那位仙人学兄,住在云上,不曾垂眸看过我一眼。”
“啊?”李文和怔住,愣愣地说:“我还以为对你总该不一样的。”
柯鸿雪很有自知之明:“我凭什么?”
他问的太过直白,李文和一时间竟然没有接上话,支支吾吾了半晌,憋出一句:“直觉。”
柯鸿雪笑了:“他学识既不逊于我,也无需要伏小做低拜托我的事情,缘何要对我不一样?”
柯鸿雪嘴上没说,可新舍友这一点其实挺对他胃口。
外人总觉得他风流浪荡、多情阔绰,是个喜欢热闹的性子,但实际上真不是那么回事。
他没有那么喜欢热闹熙攘,也不喜有人闯进他的私人领域。
这还是第一次,院子里搬进来σw.zλ.一个人,既没有迫不及待地敲开他房门自报家门,也没有殷勤恳切,日日想着与他一起上下学,在外以柯寒英舍友自居,标榜自己跟他关系不一般。
沐景序的冷清反倒正好,同住一个屋檐下不被打扰也正好,至少两厢都自在。
李文和见他表情不是说假话,遗憾了许久,终究还是收了心思,转而又兴致勃勃地跟他聊别的:“杨花楼里新来了一位舞姬,从京城来的,赵二他们去瞧过,都说身姿曼妙舞姿灵动,柯少爷赏脸,一起下山看看去?”
怕他不应,李文和又添了一句:“放心,只是听曲赏舞,别的什么也没有,我不准他们乱安排。”
跟柯鸿雪玩的这些人,面上看去风流纨绔,但实际上谁也不敢当着他面乱来。
所谓轻浮浪荡,真叫花丛流连的登徒子看了,怕是会反过来耻笑他们胆小。
曾有人刚来学府不知柯鸿雪心性,辗转组了个局托人请了柯寒英下山,酒过三巡说天色太晚不便回山,在山下替众人安排了住处休憩。
结果半夜里有人摸进柯鸿雪的房间,好巧不巧,柯大少爷恰好醒着。
问清那姑娘受谁指使,因何而来,冷着一张脸便让人回了去。
第二天掌院先生便亲自开除了那位学子,连铺盖行李都收拾妥帖扔出了山门。
自那后,旁人再邀柯鸿雪下山饮酒,总要掂量几分。
但李文和与他相识良久,知道分寸,柯鸿雪一般不会拒绝他。
杨花楼里纱幔烛火都暧昧得很,月色透过天窗,落进挂满红绸的舞台上,柯鸿雪饮着酒观舞,面上微笑,心里却清明,眸光澄澈得似楼外月光。
2/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