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时机差不多,便准备攻打那个年轻人说的黑老大。
他心里自然是有打算的,黑老大是最难打的一个土匪。都因他人数多,很多人也手里有兵器,马匹。
这么难打的仗,若是死几个官兵,那不是很正常的吗?
刺史带着谢余和官兵,在城外在带着大队人马走的时候。突然听到了马蹄声,人数还不少。
刺史马上带着人后撤,那些人就便对着谢余冲过来。
官兵中有人喊了一句,“是土匪!”
说着那些官兵就和那些土匪混战到了一块,此时刺史给旁边的几个人偷偷使了个眼色。
那几个人就往谢余旁边跑去,和他身边的土匪打在一处。如今这些土匪,被刺史逼上了绝路,个个都杀红眼了。
本来这些人,也都是亡命徒,此刻更是不管不顾了。
慕容清派去保护谢余的人,也在砍土匪,但一边还分出精力,看着谢余。
刺史派的那几个人,装作和土匪混战不小心的样子,砍了谢余一刀。
谢余也不是傻子,一看这种情况,就知道刺史又要借刀杀人了。毕竟他也是读书人,虽然知道刺史阴狠,但也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对自己下手。
杀朝廷命官,可是不是小罪,但这,偏偏就发生了。
正当他苦笑自己连命都保不住的时候,突然有两个人冲到他身边,拉着他往后退。
虽然土匪人多,但是官兵也不少。慕容清要保谢余的命,自然派出去的也是好手。
那另外两个人一边杀土匪,一边护着谢余,“谢大人,快随我们走,先保命要紧。”
另外的两个人,把土匪引了一部分到刺史旁边。一边高喊着保护大人,一边靠穿着官兵的衣服,靠到了刺史旁边。
趁周围人一个不留神,一刀捅死刺史后,也逃遁了。
眼看着身后那片混乱离的越来越远,谢余才松了口气。
驾着马车,便往府衙的方向走去。突然,那马痛苦的哀嚎一声,猛然像疯了一样。
四个暗卫一见,赶紧护着谢余跳下了马车。
暗卫顺着夜色,看向前方,原来是有人在此设置了绊马索。
两个人心中暗道不好,那刺史竟然还安排了后招,真是死了也不让人安生。
既然已经死了,这边提前安排的人,也收不到撤退的命令。看来今天要有一场恶仗了。
突然两侧的箭雨漫天而来,四个暗卫其中三个拿刀挡箭,另外一个护着谢余。
好一个刺史,真是把算盘打的哗哗响啊。打着剿匪的旗号,还想把他铲除了。可恨他死了,也只能归结于被土匪杀了。
谢余心里暗恨自己,怎么如此大意,落了他的圈套。自己这几年,对他什么事都不闻不问。
上了折子,也从未见到回音。这大越,是要完了啊。完了啊。
谢余满脸的灰败,神情恹恹。
四个暗卫吃力的保护着谢余,虽然四个人都是好手。对付三四十个人不在话下,可架不住对方一直放箭。
突然,一些火把亮起。谢余心下更是绝望。
顷刻间,一阵轻笑响起来,“这惠州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若是这份心思,能用到百姓身上,该是多好。”
这声音?!
几个暗卫心中大呼有救了,还是主子来得及时啊!自己给主子丢脸了。
那些藏在暗处的那些人,见到火把点燃后,更是心中不屑。夜里点火把,岂不是更有利于他们射杀。
只不过还没等他们继续拉弓射箭,便觉得脖子那里一阵凉,接着便瘫倒在地。
听到了扑通扑通的声音后,谢余的心才放了下来。
谢余收了收心思,理理身上的衣服,对慕容清和沈钰行了一礼说道,“多谢二位仗义相救。”
慕容清看着谢余,暗暗点头,此人倒还不错,临危不惧。
只见谢余又十分焦急的说道,“请恕下官有个不情之请,下官的家人可能也落到了刺史手上。
不知能否麻烦二位恩人相救?下官死了无妨,但是不能连累老母和妻儿。”
“先换个地方说话吧。”沈钰说道,“此地不可久待。”
底下的人扶着谢余重新上了马,一行人打马而去。
慕容清和沈钰,带着谢余到了阿忠那些人藏身的山洞里。
阿忠见到慕容清和沈钰也来了 ,不禁十分的热情。一听这是惠州长史,更是殷勤的不得了。
生了火,给谢余了一些吃食。谢余记挂家里人,一点也吃不下。
徐朗见状说道,“谢大人不必担忧,主子已将你的家人安排妥当。”
谢余听后,当场又对慕容清和沈钰行了一个大礼,“二位恩人大恩,谢余无以为报。”
慕容清摆摆手说道,“谢大人乃难得的清官,不知谢大人接下来有何打算?”
这谢余是她看中的人,若是不能为自己所用,就太可惜了。
“想必二位恩人也看到了,惠州穷困不堪。百姓连年受到匈奴劫掠,苛捐杂税也极重,甚至比京城都重。我到这里两三年,什么也做不了。
他们笃定山高皇帝远,在这里肆意妄为。如今甚至连四品朝廷命官都敢杀,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
本地百姓别说能吃到朝廷的救济粮了,能少交点税,已然是奢望了。刺史府,富丽堂皇。百姓们,衣不蔽体。
官匪勾结,甚至倒卖私盐,买卖人口。在这里,几乎成了法外之地。我几次上折子,都石沉大海。
这大越。。。。。”
谢余说到这里长叹了一声,“我已心灰意冷,此次更是差点连累家人。这次回去,我打算辞官了。”
慕容清轻笑了一声说道,“谢大人十年寒窗,如今终于能让父母妻儿日子好过一些,就要辞官?那这治下百姓该当如何?
多年心血,岂能因为一时之挫折,就放弃?若是你就此辞官,惠州百姓,岂不是无人能救?更是如了那刺史的心愿。”
第155章 唯殿下之命是从
“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谢大人无需如此颓丧,这样做可不是明智之举。”
“二位恩人!”谢余眼里带了一些泪,“今天二位大人能救了我,明天,后天呢?倒不是谢某怕死,怕的是谢某死了。这惠州,也变不了天。
还有谢某的老母亲,寡居多年抚养我长大。不能因我一人,让寡母因我而死。那样,谢某就算死了也无颜去见父亲和谢氏族人啊。”
沈钰闻言点头,“谢大人此言有理,不过谢大人放心,你的母亲和妻儿都平安无事。不过是若是我们晚一步,可就不好说了。”
沈钰悄悄看了一眼慕容清,意思是,不能把人逼狠了。无论大越和后世,都得对父母尽孝啊。
何况在大越,孝道更是重于天。
慕容清示意护卫隔开那些人,带着谢余往里面走了十来步,笑了笑接着说道
“若是我可让让谢大人,可以在惠州站稳脚跟,升为惠州刺史。谢大人,可愿听我差遣?”
谢余听到这话,有些疑惑,“但不知二位恩人,是京里哪个贵人?谢某只想为百姓做点事情,不愿意掺和进储位之争。”
谢余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四皇子或者五皇子的人。毕竟二皇子,三皇子,现在都不在了。
慕容清嗤笑了一声说道,“本宫,可不是老四和老五。”
谢余听到本宫这个称呼,瞬间明白了,这是封地在琼州和昭华长公主。那她身边这位,想必就是驸马爷沈钰了。
思及此,他跪下说道,“微臣见过殿下和驸马爷。”
慕容清摆摆手说道,“这是在外面,谢大人不必多礼。”
谢余面上仍旧犹豫,传闻昭华长公主病弱多年,这看着怎么一点也不像?
她要地方官唯她马首是瞻要做什么?难道,是为了前太子?
可她一介女子,也不可能登上大宝啊。难道是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扶植五皇子,到时候摄政?
这顷刻间,他心里已经闪过很多想法。
沈钰和慕容清看着他在那里犹豫,也不着急。毕竟要是对方一口答应下来,她们还不敢用呢。
“谢大人,时间紧急。你如今算是失踪的状态,天亮总归要回府衙的。”沈钰说道,
“谢大人是要辞官归去,还在在殿下这里为百姓做点事情,我和殿下都尊重谢大人的选择。绝不会逼迫大人。
至于到底效忠谁,大人是个为民的好官。只要谁心里装着百姓多一些,不就应该是谁吗?
大人十年寒窗,母亲抚养不易,妻儿也要靠大人撑着。谢大人是你们府里的顶梁柱,不为自己考虑,也得多为家里人考虑一下。”
谢余想了想已经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和读书都找不到好先生的儿子,咬咬牙说道,“下官愿意听长公主殿下差遣。”
“如此甚好。”慕容清笑着说道,“惠州,可是交到谢大人手里 了,若是谢大人有何困难,可都写信给琼州的公主府。自会有人处理。”
谢余犹豫了一下又问道,“下官有一事,还请殿下赐教。”
“讲。”
“下官听闻边镇几州,最近都换了刺史。可是?”谢余没有言明,但是话里的意思很明显。
慕容清点点头,“本宫到琼州后,到边镇几州都看了看,百姓实在太苦了。
大越,不该如此。如今惠州也落定了,还都靠谢大人打理。这边还有矿,谢大人可要替本宫看紧了。”
谢余听了又大吃一惊,“这刺史竟敢私下采矿?”
“本宫会命人送来一些粮草,先给谢大人应急。”慕容清说道,“外面这些几十个人,是本宫的人,充作刺史府捕快便可。
晚几天本宫会让天门关守军,抽调两千人给谢大人,暂时驻守在惠州。等吏部的任命下来,谢大人站稳脚跟后,再让他们回去。”
“下官替惠州百姓,多谢殿下了。”谢余又施了一礼说道。心里却是暗自心惊,没想到天门关也在长公主殿下手里了。
看着外面已经隐隐有了一丝光亮,沈钰说道,“这边的事情办的差不多了,不如进城吧?
刺史既然没了,如今惠州城里,就该谢大人说了算。先把剿匪的撤了,让这几十个人跟着你。
等大人成了刺史,这惠州的贪官污吏,全都好好查查。等抄家的时候,估计惠州就不缺钱粮了。”
谢余听了眼睛一亮说道,“多谢驸马爷指点。”
说的没错啊,若是惠州的这些贪官都被查抄了,这惠州的府库里,堆满不成问题。
几个人叹完后,走到前面,慕容清示意徐朗去和阿忠说一下这边的事情。
阿忠听了以后,对着慕容清和沈钰还有谢余拜了又拜。能从土匪变成刺史府的捕快,简直是祖坟冒了青烟。
他此时自然也明白,沈钰和慕容清的身份不简单。可能是京城里的贵人也说不定。
惠州之行,本意是想摸一摸匈奴和女真的底儿,没想到却得了银矿和铁矿。这两座矿在手里,边镇明年一年,便可不征税,让本地百姓休养生息一年。
如今让那些流民全部去修城墙,修路,修桥。这些人熬到明年夏收也没问题。
慕容清和沈钰的心里,总算是轻松了一些。
只不过这西北道和西南道连着,这二十多州的百姓,如今只有部分能慢慢的过好日子了。
其余的,依旧是很难啊。沈钰暗暗叹了口气,其余的州,也只能徐徐图之了。
沈钰和慕容清一行到了城内,谢余带阿忠那几十个人回了府衙,自去办事。
慕容清和沈钰休整了两天,采买了一些干粮后,决定再去外城。
到惠州的东北方向,匈奴和女真常出没的地方,一探究竟。
沈钰出发前,想着这野外的条件,不禁又摇摇头。要是有帐篷就好了。
大越,北金和匈奴的交界处。
太阳快落山了,这条山路并不宽,本来是山里的野兽出来找水喝的。
又经过这附近的山民来回的踩踏,所以才形成了一条小路,只容两匹马通过。
第156章 围杀匈奴轻骑
一边是低矮的山坡,一边是低矮的灌木丛。
这属于惠州外城以外,北金刚从匈奴的控制下脱离出来。十二部落的生存也异常的艰难,在夹缝中求生。
此时对于大越的汉人来说,最痛恨的仍旧是匈奴。
沈钰和慕容清一行人,隐藏在这低矮的山坡上的时候,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些土炸药,一定得做出来。
把匈奴打的七零八落,再也不用受这些苦。
话说回来,她思考了半天,古代的匈奴统治地区,好像是现代的内蒙古,陕西,宁夏那一带。
放到现代,那边也不是不搞农业啊。只不过古代靠天吃饭,灌溉系统不完善。若要是改变这恶劣的环境,只能是全国搞水利。
这放在大越,基本不可能。她默默的叹口气,还是打仗吧,把匈奴打怕。到时候再通商。
到时候边镇全部开放通商,再仿效后世的公安局和派出所。每个片区,都屯一些兵力。到时候街面上再来回巡逻,想必出不了大的乱子。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真是希望能在自己媳妇手里出现啊。沈钰在心里默默许下了这个愿望。
一行人听从了沈钰的建议,挖了一条沟,上面盖上了草。众人头上全都戴上了树枝编制的草环,都趴在沟里,静静的等着。
这等伪装,饶是跟着慕容清鬼面军,依旧很难看出来,这几乎一眼就能看出去十几米的平坦地势,竟然能埋伏了人。
趴在这里的人里面,有些是和匈奴长期打交道的。对于沈钰的埋伏,都不禁心里暗暗佩服。
若是外行看来,这个埋伏,恐怕是不行。他们在平地埋伏,匈奴人是骑马而来,若是对他们射箭,岂不是居高临下,他们十分危险。
但是作为和匈奴人长期打交道的那些人来说,他们却明白,这个埋伏十分巧妙。
这些匈奴人的前锋,也都是高明的斥候。若是埋伏在山间,很容易被发现。
只有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又离不远处容易被伏击的山谷,容易放松警惕。
69/99 首页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