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哭喊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他终于在声音消失前到达了事发地,停下脚步的一瞬间才反应过来,自己身上早已被汗水浸透了。
被凉风一吹便更冷了。
“有人吗?”余昭里喊了起来。
声音清亮极具穿透性,奈何呼啸的风声实在是太大了,余昭里甚至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太清楚。
他接连喊了好几声,终于听到一声细弱的回应。
他猛地弹了起来,连连向后退去了好几步,俯身将面前的积雪刨走大半——原来这竟是一处被大雪压塌了的房子!!
有人被埋在了房子下!
余昭里脑子一片空白,这种时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左右看看,抬手将他宝贵的要命的琴放到了一旁,几步跑到声音传来的那片区域挖了起来。
“你坚持一下!再等等、等等,马上就没事了!”
余昭里大声喊着。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积雪的厚度可想而知,好在现在的雪还没被彻底冻实冻硬,挖起来也没有想象中困难。雪下的呼救声越来越微弱,余昭里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连睫毛上都凝上了一层薄霜。
这只是外域中的一处毫不起眼的小村落,他所在的位置应当是村落中的边缘地区,平时若是无事鲜少会有人过来,独居在此的老人也因此遭了这一难。
房子是最简单的木质结构,破破烂烂丝毫抵御不了风雪,余昭里手臂用力将一截大梁抬起甩到一旁,他擦了擦头上的汗,忽地听到身后有脚步匆匆传来。
“哎呦天,这是怎么回事?”
余昭里回头,勉强在模糊的大雪中辨认出几个人影。
“雪将房子压塌了,有人被埋在下面。”他直接道。
几人大惊,其中一人立刻推了身边人一把:“你脚程快,快回村里喊人!”
话音未落,被推的人已经跑了出去,余下几人也到了余昭里的身边,快手快脚地同他一起清理起来。
有了村里人的帮忙,救援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被埋在房子下面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妻,平日在这里独居,雪是半夜开始下的,等村民们纷纷被冻醒时大雪已经积起厚厚一层了。村民忙着抱柴生火取暖清路,大伙忙完各自的事在村里集合统计受灾人家时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村口还有这么一家老夫妻。
多亏余昭里先人一步赶了过来,他已经清理出了不少东西,很快便有更多的壮年汉子跑到这里,在众人的努力之下终于将两位老人救出险境。
直到这时余昭里才终于松了口气,卸了全身的力气猛地跌坐在雪里,四周因着他的动作激起大片纷扬雪花。有人被他吓了一跳,伸出一手想要拉他起来,余昭里却使不上半点力气,只能坐在地上冲人摇了摇头。
他实在是太累了。
于是那人了然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径自到一旁帮忙干活了,余昭里气还没喘匀又俯身在周围找了起来——他明明将自己的琴放到了这里啊?!
他的手在刚刚挖掘老人时就已经冻的一片青紫,可余昭里却恍然不觉,手在雪地里划过时似乎触碰到了什么东西,继而满地的白雪上骤然绽开了道鲜红的痕迹。
是积雪下面藏着的一块尖锐石块,在他摸索琴的时候划伤了他。
他后知后觉地察觉到了疼痛,但余昭里却看都没看一眼,仍旧顽固地寻找着,倒是一旁的村民余光扫到吓了一跳,又急急忙忙叫了几个人帮着找了起来。
仅在他挖掘老人的这一会儿功夫里,他那不离身的琴就已经被覆盖在重重积雪下了。
好在余昭里终于找到了它。
村民要安置两位受伤的老人,自然也不会忘记余昭里这个“恩人”,他被一同请到了村长的院子,面前被端上了杯还冒着氤氲热气的白水。
这种村落是喝不起茶的,这样的极端天气下炭火也格外珍贵,能喝上一口热水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事情了,余昭里朝村长道了声谢。
村长夫人心疼地看着他的手,起身到里屋里找了只瓷瓶出来,“你叔前几天还说今年天气有点怪,家里的药膏还没备下,让我有空多准备些放着。左右前几天我没事做,抽了个下午在家熬了一大堆,没想到今儿就派上用场了。”
直到这时余昭里的手中还握着他的那把琴,村长婶婶抓过他的手将药瓶塞到他的手心:“你这手……唉,估摸会有些痒,千万不要乱抓乱挠,等熬过这段日子就好了。”
“这可是农家代代传下来的治疗冻伤的方子熬成的药膏,每天早晚一定要涂抹上两遍,连着涂上十几日,保证你手恢复的和先前一样。”
余昭里点头,看着已经被包扎好的不再流血的伤口:“多谢您,我知道了。”
村子不大,十里八乡总共只有一位郎中,正在里屋诊治那对从雪下挖出来的老夫妻。外面还有不少村民在门口候着,都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生怕因为这骤变天气让家人染病的,亦或是其他一些在雪灾中受伤的人家,焦急地想着请老郎中到自家看看。
村长没在屋里坐上太久,太多的事情要他去忙,屋里很快便只留下了余昭里和村长夫人两个。
“好孩子,小余,还是要谢谢你,你救了我们村子的两条性命。”村长夫人看着余昭里的脸,说话的声音都不自觉地柔了几分。
这孩子看年纪应当也不是很大,很容易让她联想到自己最小的儿子,只是她家那孩子和混世魔王一样,哪有小余看着听话懂事。
余昭里身形高挑身姿挺拔,即便是坐在这破旧的村落屋房中也依旧挺直着脊背,也不知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不像她那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没个正形的儿子,如果说她儿子是颗东倒西歪的趴趴草,余昭里就是株坚韧顽强的小树苗。
但这“小树苗”多少有些沉默寡言,安静地坐在一旁不言不语,她问一句他才肯答上一句,倒是很有礼貌,话虽然少回答的每一句却都毫不敷衍格外认真。
这也让村长夫人更喜欢了。
她是个很自来熟的性格,且又很会说话,余昭里在她的带动下竟似乎也开朗了一些,村长夫人三言两语就问出了不少信息。
这片大陆被用“外域”和“中州”两个称呼划分开来,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资源物产,外域方方面面都远不及中州。稍有些能力和本事的人都会离开外域前往中州,传说在外域千金难求的矿石草药在中州遍地都是、传说那里四季如春舒适宜居、传说……传说中的那位神明就陨落在此处,祂的躯体和灵魂融入了山川江河,庇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条生命。
村长夫人没问出他的具体来历,但得知了他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现状,一听说他先前在山上的废旧神殿住了半个晚上后更是心疼极了,当即拍板让余昭里临时住在村中一间空置着的房子里。
“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啊。”她想。
这年代想生存下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村子还算稍好些的,仗着村后有座巍峨大山可以从中获取一些资源到周边镇子里售卖,但村里人的能力有限,山里又危险重重,赚来的那点东西也就只能勉强糊口,连改善一下日常的生活环境都是妄想。
余昭里就这样在村中暂居了下来。
他就算想走也走不了了。
——大雪接连下了数日,若不是每日都有村民组队出去清雪,怕是整座村子都要被雪给掩埋盖住了。
仅仅一个晚上积雪的厚度就到了余昭里的大腿,不间断地下了那么多天……可想而知外界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村里的气氛也随着寒冷的温度逐渐凝结。
食物方面倒还好,他们村子本就有屯粮的习惯,这场大雪又下的突然,秋收的粮食甚至还没怎么来得及往外面售卖,大部分家庭都存了不少吃的。
真正让人担忧的是炭火。
有些家庭早有准备,譬如村长家,后院柴房堆了满满一屋子的炭火木材,但像他家这样的终究还是少数,没人知道大雪究竟还会下上多久,只好尽可能地节约着用,眼睁睁地看着高摞着的柴火堆一点点地减少。
老夫妻的房子早被大雪深埋不能住人了,余昭里这个外来的人又没有提前储存过冬物资,村长想了想,干脆将老夫妻也送到了余昭里住的这间民房里,又安排了村里几个壮年冒着风雪将老夫妻储存的炭火粮食搬了过来供他们使用。
“你这孩子……咳咳,不要多想。”
“你救了我们两个的命,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就安心在这儿住着吧。”老婆婆抓着他的手,轻声安慰道。
多亏余昭里发现的及时,村里的郎中又用了保命的药材,夫妻两个都勉强捡回了条性命,婆婆的状况还好,只是昏迷了几日便清醒了过来,另一位却至今仍在睡着,郎中也给不出个准确的清醒时间。
“就算醒来人也废了,还不如就这样睡着。”婆婆长叹了声,替床上的人掩了掩被子。@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先是我在的屋子被雪压塌了,他听到声音想来救我,结果、结果……”,她擦了擦眼睛,“头顶的大梁也砸了下来,直直砸到他的腿上,又在雪地里冻了那么久……他这么大年纪了,就算醒了这条腿也救不回来了。”
余昭里抱着怀里的琴。
是啊,老夫妻的年龄实在是太大了。
外域资源贫瘠又时有斗争发生,随便一场争斗都可能剥夺了无数人的性命,老夫妻能活到这个年纪任谁见了都要说上一句有福气,谁能想到晚年还有这样一劫在这儿等着。
“这都是命啊。”
她明明在看床上的人,余昭里却知道她的目光其实并没有落在实处,她只是虚虚地盯着面前的场景,浑浊的眸子里透着股死气暗沉的光。
“生下来是命,活下去也是命,山崩地裂洪水雪灾,全都是我们自出生的那刻起就注定要经历的东西,是被写在命运里的注定好的东西。”
“命中注定我们有此一劫,也注定了你会来救我们,现在你被大雪困在这座村子里,这也是命运的指示。”
老婆婆的手上满是褶皱,干瘪的皮覆在余昭里的手背:“现在谁都出不去,先安心在村里住下吧,有什么事等雪化再说。”
第一百七十九章 始于终焉
余昭里在村中住了五日。
第六日的清晨, 飘扬大雪终于停歇。
村长即刻组织起人开始清理村中的积雪,这五日内村里又有几座房子被大雪压塌,不过有了老夫妻的先例在前,村中人都时刻警惕着类似灾难, 这才没能造成太大损失。
这几日内, 余昭里也逐渐与村人熟络起来。
他并不是会主动与人说话的性格, 常是别人问一句他才答上一句, 外面天气太冷大家都不愿意出门, 除了日日诊脉的老郎中外就只有另外两家常与他们接触。
一家是村长家的亲戚,帮着村长做些跑腿传讯一类的杂活, 另一家……则是两个年纪不大的小娃娃。
“他们爹娘都去外面做工了,带着孩子太不方便,就将他们留在了村子里。”婆婆解释道。
老夫妻当然也有子女在,不过这几年天灾频发,几个儿女都不幸夭折了, 只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如今和这两个小孩的爹娘一样在外赚钱,上次回来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余昭里点了点头。
村子民风淳朴,又因为邻里多少都有点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在,谁家空闲了就将两个孩子接过去照顾几日, 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余昭里看向他们时总是能想到小时候的自己。
两个孩子相差两年,老大七岁老二五岁,五岁的弟弟格外喜欢黏着余昭里。可能是村里的小孩太少小家伙除了哥哥没有别的玩伴、冷不丁多了个外人心里好奇, 也可能是小孩子天性直觉敏锐,潜意识里能察觉出余昭里并不讨厌他们。
——小朋友们什么都好, 就是有些太过活泼了。
“小余哥哥!我能看看你的琴吗?”弟弟努力伸出小手扒着余昭里的大腿,眨着眼睛想往他的身上爬。
余昭里想抱起孩子的手停顿在了半空。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垂下眼, 声音平淡如常,却带了丝不容置疑的味道。
“不可以。”
气氛一时间有些沉滞。
弟弟年纪还小,还是个纯真稚嫩的天真孩童,哥哥却已经颇为成熟会看眼色了,眼看着自家弟弟仍踮着脚想触摸余昭里背在身后的琴,哥哥忙将他的手抓了回来。
“小虎乖,你不是觉得冷吗?趁着天亮哥哥带你去村东头弄点柴火,我们回来再和小余哥哥玩。”
小虎不太想走,但他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最终还是被哥哥强硬地拉走了,只是临出门前还恋恋不舍地盯着余昭里的琴看。
余昭里静静坐了一会儿,将那把琴平放在了腿上。
这是一把赤红色的琴,乍一看有些类似于琵琶,却比琵琶要长上一寸多。琴上共有七根琴弦,琴身圆润倾向于阮,上面多了很多无意义的纹路,发出的声音也要比琵琶低沉厚重上一些。
185/200 首页 上一页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