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男配他不走剧情[快穿]——乔行之

时间:2024-05-02 07:03:22  作者:乔行之
  林中书令苦苦劝道。
  他原本就不支持陛下立病弱的大皇子为太子,可奈何陛下坚持。
  太子已立,陛下又命他当这个太傅,他自然要尽心辅导,让太子德才兼备,将来成为明君。
  然而,他这个太傅当得如此憋屈,毫无用武之地。
  听了林中书令这样掏心掏肺的话,嘉乐帝虽没多少动容,却也只好开口保证道“过两日便是祭礼,以免出什么差池,且放太子两日假,过后,朕必不纵着太子,随太傅教导。”
  林中书令觉得嘉乐帝这保证没什么可信度,但皇上都这么说了,他只能暂时作罢。
  贺明隽并不知道嘉乐帝与林中书令的交锋。
  这两日不用上课,对他来说是好消息,虽然只是暂时的。
  林中书令被气得拂袖而去之后,贺明隽的困意已经散了大半,就是有点头疼。
  他这几天的作息已经乱了,担心下午睡了晚上再难以入眠形成恶性循环,他就喝了杯稍浓的茶,又抹了点提神的薄荷脑油。
  之后贺明隽倒没有做什么劳心费神的事,只是粗略地翻看了一下晒过的农书,定下要细看的顺序,也是了解有相关问题该看哪一本书。
  他又写了两张大字,就到了晚膳的时间。
  饭后消食,又处理了点东宫事务,他便沐浴更衣,又来一遍养生套餐。
  一夜安眠。
  贺明隽过了两天清净日子。
  到了祭土地神那天,贺明隽穿上太子朝服,根据礼部的安排参加祭礼。
  这是贺明隽第一次出现在百官面前,他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得自己像个参加典礼的吉祥物。
  不过,一些站得离贺明隽近的大臣倒发觉太子似乎有了几分储君的气度和威严。
  嘉乐帝见太子在微凉的春风下愈发显得面白如纸,就一直吊着一颗心。
  等祭礼结束,嘉乐帝便立即命太医来请脉,得知太子无恙才勉强放下半颗心来,却依旧让东宫的人注意照料,不可掉以轻心。
  贺明隽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他身体已经比以前好了许多,他自己心里有数。
  而且,若是身体一些小小的不舒服就吃药的话,不利于增强抵抗力。
  但这时他只能听安排。
  贺明隽喝了一碗姜汤后,就听嘉乐帝欣慰地说“你这身子确实调养得不错,年幼时体弱本是寻常,不必太介怀,且放宽心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贺明隽身体好了,就没有理由不上课了。
  嘉乐帝甚至还展望起了未来,说他再过些时日也该开始学着处理政事了,又提醒他春暖花开之际,不妨办些诗会、赏花宴等。
  贺明隽知道嘉乐帝这是要他开始拉拢人才,打出名声。
  只不过
  诗会
  他一个高中作文只能写议论文、并且最爱正反举例对比论证以及引用名言才能凑够八百字的理科生,韵脚平仄都不懂,别提作诗了,恐怕就连评鉴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赏花
  那还不如去种菜呢。
  若不是太折腾,他只想把东宫的梅林都砍了,换成果树。
  什么寒梅傲雪这只是它的花期到了而已,哪来的什么气节
  他和那些文人才子肯定是话不投机。
  纯纯浪费时间还让自己受折磨的事,他不想做。
  于是,贺明隽并没有如嘉乐帝所预想的那样露出欣喜的表情,而是略皱着眉为难道“我没有那些才情和逸致。”
  嘉乐帝有些猜不透他的心思,盯着他看了半晌,见他脸上一丝忐忑的表情也没有,就泄气般地沉声道“你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身为太子,他若不想做诗的话,还有谁能逼他吗
  这不过是个由头而已。
  贺明隽“儿臣确实不善此道,比起结交文人雅士,我更喜欢做些实务。”
  东宫里的事是瞒不过嘉乐帝的,更何况贺明隽还要向工部借人。
  听了他的这句话,嘉乐帝的脸色好看了一点,但还是说“可舆论终究掌握在文士手中。”
  贺明隽道“可民为邦本,便是文人士大夫,也不能逆民意而为。”
  嘉乐帝反问“民意你可知这两个字有多厚重需要付出多少”
  他语气中带着点不以为意,似乎是觉得贺明隽的想法太过天真,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贺明隽点点头,坚定道“我自然是明白的。”
  他不想要民意和好名声,这只是一个借口。
  嘉乐帝依旧不赞同“你这般小打小闹,未必会有什么成效。且你的身体就算好转许多,也依旧是受不了苦的。朕已经为你铺好了路,你又何必任性回去跟着太傅们好好学习,除了治国谋略,诗词歌赋也学一些。”
  他加重了语气“不许在太傅授课时睡觉了堂堂太子,像什么样子”
  若是御史知道了,又要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叨叨,烦人得很。
  况且
  “林太傅年纪也不小了,若是再被你气出个好歹来。他教授的内容或许高深了些,朕已经让他因材施教了咳,即便你听不进去,也不能睡觉啊。”
  嘉乐帝说到后面,声音不自觉放小了点,显然他也是有些心虚的。
  听到嘉乐帝这番话,贺明隽除了意外,还有点难以理解。
  古代的世家大族,对子弟要求大都是极为严格的,就连纨绔子弟都是有门槛的。
  再怎么说,快乐教育也不适用于太子。
  就不怕教出一个昏君吗
  而嘉乐帝本人堪称勤勉,算是个明君。
  所以,贺明隽想,不怪他根据太子的经历得出嘉乐帝没把太子当储君培养的猜测。
  贺明隽摸了下鼻尖,应下了。
  上次睡着只是个意外。
  他确实不想上那种他没有兴趣的课,但他会用别的方式。
  至于嘉乐帝说的要他按照安排好的路走,贺明隽没有辩驳。
  现在坦白自己的打算,恐怕会被当成脑子不清醒。
  况且,他还没有见过二皇子和皇子,更不清楚嘉乐帝为什么会厌恶二皇子贺峻。
  现在二皇子和皇子年纪不算大,还没有出宫建府,结党、拉拢对他们来说比较有难度。
  他不必太着急,还是把一切都摸清楚再说。
  贺明隽点头认错的模样太有迷惑性,加上他又刚参加完祭礼,嘉乐帝就没再多说什么,放他回去休息了。
  之后贺明隽的下午课堂又开始了。
  只是考虑到他的身体,以及嘉乐帝放过话,要老师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他每天只用上一个多时辰的课。
  几个老师中,只有林中书令最为严格古板,其余人都比较顺着贺明隽,通常上课不是照本宣科、讲解经义策论等,而是为他解答问题。
  他们教的是贺明隽感兴趣的,他自然不觉得枯燥、浪费时间。
  这个时代有没有电视可以看新闻,邸报上的信息有限,贺明隽又不上朝,他便通过这些老师了解时事和嘉乐帝。
  剧情中并没有提到嘉乐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但如今这个世界把相关的背景补全了。
  嘉乐帝原本就是一个闲散王爷,封号为“瑞”
  瑞王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相看王妃,最终定下了安远伯二房的秦姑娘,也就是现在的皇后。
  秦姑娘样貌不俗,但她还有个不太好的名声没学女红。
  虽说女子成了当家主母后可能不必刺绣,但若完全不会,就显得不贤惠了。
  谁能想到她竟能嫁入皇家。
  据说当时有人暗地嘲笑瑞王太看重好颜色。
  更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两人在成婚的第二年,先太子病逝,之后几个有竞争力的王爷为了那个位子斗得不可开交,最终是瑞王在二十岁那年被立为太子,年后登基。
  嘉乐帝被立为太子后几乎是夙兴夜寐,登基后也是励精图治,今年是他继位第六年,朝堂已经算是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所以在政务上他就轻松许多,平时也不会像刚登基时那般如履薄冰、殚精竭虑,而是随心了些,偶尔会露出几分当王爷时的不着调。
  而后宫方面,当年的瑞王妃成了如今的皇后,除此外,品级较高的王府老人就只剩下育有大公主的淑妃和一个没有生育、认养了二公主的昭容。
  二皇子的生母据说是难产而死,他现在记在一个低位嫔妃名下。
  皇子的生母是在嘉乐帝登基那一年病逝的,因新皇初立,她的葬礼有些简陋。
  嘉乐帝登基后也没有大肆充盈后宫,新纳的几个妃子家世都不算显赫。
  这六年间宫里又添了公主和四皇子。
  朝堂之事以及夺嫡的信息来源于太傅等人,而有些王府旧事和后宫私隐,贺明隽则是听赵青山说的。
  赵青山到东宫后,办事颇为尽心,也很有分寸。
  贺明隽知道赵青山或许未将自己知情的内容都和盘托出,但他在言语间暗示过皇后在做瑞王妃时孕期中毒,是二皇子生母做的。
  贺明隽没打算细查。
  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证据估计难以找到,且他若要查的话,势必会惊动嘉乐帝和皇后。
  不过仅从现有的局面来看,似乎皇后很不简单。
  贺明隽的这个念头,在看到嘉乐帝跟前伺候的人不是冯保诚之后,更强了一点。
  若真是如此的话,他似乎不用操心对付男主,可以安心种地了。
 
 
第62章 古穿文(09)
  愈是了解,贺明隽就愈能发现嘉乐帝和皇后为太子费了多少心思。
  就拿东宫的职官来说,看着平平无奇,其实嘉乐帝会选那些人,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如果给太子选的人过于有主张,太子压不住,甚至可能被撺掇,做出错事。
  目前太子不需要有什么突出政绩,只要稳稳当当就好。
  这两年间门,东宫没有出什么纰漏,也是因为有嘉乐帝派亲信盯着,不时过问。
  此外,嘉乐帝这么早立太子,确实会让太子成为众矢之的,但也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最看重的就是太子,让百官少生些别的心思。
  太子独居东宫,作为一宫之主,不管是出门还是邀人相聚都方便得多,利于太子拉拢人才。
  对比其他皇子,这简直是让太子提前开跑。
  而太子能以病弱之身、在才情不显的情况下被早早立为太子,并且在嘉乐帝那里地位十分稳固,只怕其中少不了皇后的谋划。
  有这样的父母,最终登基的却是三皇子,只能说主角光环太强了。
  谁也没想到,安远伯皇后的大伯,这个明眼人一看就是太子党的人其实是支持三皇子的。
  安远伯府虽是勋贵之家,但勋贵与勋贵之间门的差别可不小。
  原本安远伯府已经开始走向没落了,安远伯的爵位并不是世袭罔替的,而是伯爵承袭三年,之后降等继承,降无可降,自然就成为平民了。
  到上一任安远伯,也就是皇后的祖父,就是最后一任伯爵。
  偏偏这时秦家二房出了个皇后,还是得皇上爱重的皇后。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外如是。
  安远伯的爵位保住了,老安远伯去世后,由其嫡长子继承。
  而皇后的生父,原本的秦二爷则是被封了侯,还在礼部得了个闲职。
  大抵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吧,又或许是嫉妒毫无作为的弟弟只因为生了个好女儿就平步青云,爵位比自己还高,安远伯也想长房中再出个皇后。
  秦家的姑娘会不时到中宫给皇后的请安,三皇子又是记在皇后名下的,总是免不了见面的。
  比起太子这个比女子更娇贵的表兄弟,三皇子样貌俊朗、文武双全,不仅更容易和男孩子打成一片,也更讨女孩子欢心。
  更重要的是,皇后连自己的亲外甥女都看不上,更何况隔了一房的安远伯府的姑娘
  她提醒过安远伯夫人早日给孙女相看人家。
  或许这也是安远伯府转而三皇子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倒是三皇子定下安远伯府的五姑娘,名叫秦娇。
  当然,他们是可不能成婚的。
  待女主到都城发展后,秦娇见与自己有了婚约的三皇子对一个农家女另眼相待,就屡次找女主麻烦,还用了不入流的手段,然后不出意外地被炮灰掉,她和三皇子的婚约也作废了。
  可是在这之前,安远伯府给
  了三皇子颇多助力,甚至族内有人贪赃,都被嘉乐帝当成他们是在为太子图谋而网开一面。
  殊不知,他们占着太子亲戚的身份,想要效忠的却另有其人呢。
  剧情中并未提到皇后对这些事是什么看法,想来她也猜不到自己亲戚会是这么一群空有野心却没脑子的蠢货吧。
  至于三皇子或许等她发现三皇子的狼子野心时已经有些迟了,又或许是对太子失望,她到后来竟没再为太子筹谋什么,等太子去世,她就在宫里吃斋念佛、不问俗事。
  如今三皇子才八岁,还不到定皇子妃的年纪,只是他和安远伯府的同龄小辈关系都不错。
  有贺明隽在,他自然不会看着原剧情发生。
  一切麻烦还是扼杀于萌芽比较省事。
  三月二十二日是安远伯五十大寿,伯府给东宫递了帖子。
  现任安远伯是太子的堂外祖父,不管是按照礼节,还是邀买人心,贺明隽都应该参加寿宴。
  作为太子,他只需要露个脸祝个寿,而入席却是不必的,一是因为太子身份尊贵,若是留下了他比寿星还大,二是他饮食上讲究颇多,几乎不会在外面用餐。
  但贺明隽没有出席,只让人送了礼,甚至那礼物也只是中规中矩。
  第二天,皇后就召贺明隽入宫了。
  这是在贺明隽意料之中的,他并没有任何忐忑。
  贺明隽到时,皇后正在接见张昭仪。
  皇后没有让贺明隽等,他进去便听到皇后对张昭仪劝慰道“春日本就疾病多发,郝太医医术精湛,又擅长此道。你且放宽心,好好照料四皇子便是。”
  张昭仪就是四皇子的生母,她是来向皇后谢恩的,前两日四皇子生病,皇后将在东宫照料太子、擅长小儿一科的太医请来了,还赐了药。
  贺明隽向皇后行了礼,又向张昭仪问候了一下四皇子的情况。
  张昭仪再次道谢,回答后就识趣地告辞了。
  贺明隽转头对紫苏吩咐道“回去命人给四皇子送些用得上的药材。”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