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小夫郎是赚钱能手(古代架空)——西瓜啵啵柚

时间:2024-05-04 08:26:05  作者:西瓜啵啵柚
  “小河弯弯唉,木船儿水上走……”
  月笙只听端午时花船上的伶人们唱过曲儿,他不知道怎样的曲和词才算得上。
  他只觉得李轻舟的声音很温柔,让他忍不住闭上了眼睛静静地去聆听。
  竟然就这样窝在李轻舟怀里缓缓进入了梦乡,梦里是他和李轻舟坐在小木船上,顺着水流穿过了一座又一座青山……
  --------------------
 
 
第37章 
  ==================
  之前上山捡板栗的时候, 月笙就看见了柿子树,一个挨一个挂在枝头,看起来沉甸甸的。不过那时候柿子大多还没开始黄皮, 涩得很, 月笙只摘了些回来, 用坛子泡了些脆柿子。绿皮柿子放进大坛子里,倒入清水, 在最上面塞一层辣蓼子草和茅草,盖上盖子泡个四五天就能吃, 又脆又甜, 一点儿也不涩。
  等板栗饼生意做完, 山上的柿子也差不多都变红了。李轻舟搬了梯子,拿了用竹竿做的叉子,去山上摘了几背篓回来晒柿子片和柿饼。
  晒柿子片和柿饼的柿子不能选太软的, 皮全黄了, 但还捏不破的那种最好。柿子削了皮去了蒂, 切成片后摆在簸箕上, 太阳好,晒个一两天就差不多。柿饼子不用去蒂, 削了皮之后晒着就好, 晒软之后每天压一压。不过月笙他们没敢做太多柿饼,因为柿饼子做成需要的时间长, 若是遇上几天阴雨就容易发霉。
  好在这次运气好, 中间虽然下了雨, 但都只是下了一会儿就停了, 柿饼晒得还算成功。晒好的柿子片和柿饼都被塞进了坛子里封好, 过段时日就会上霜, 到了腊月间吃起来正好,甜滋滋的又能降火除燥。
  日子一晃就进了十月,天气越发冷了,有时早上起来地上还有一层白霜。街上有那畏寒的已经穿上了棉衣,不少人都缩着脖子,双手拢进袖子里。
  “今天多割点儿肉吧,回去多做些包子、馅饼带着在路上吃。现在天气凉了,放个一两天也不容易坏。再炒些榨辣椒,到时候用热米饭拌一拌就能吃,油多点也能放挺久。”一阵冷风吹来,月笙瑟缩了一下。
  “行,那我们先去肉铺。”大街上不好牵手搂抱,李轻舟只能离月笙更近了些,帮着挡一挡侧边的风,“天越来越冷了,你在家多注意些,买的棉花棉布都还有,给自己多做几身厚衣裳,不要着凉了。”
  “再多买几个坛子,大的小的都买些,做泡菜、咸蛋都好使。”
  “好,完了再去看看有没有汤婆子。娘和嫣嫣有个旧的能用,给你买个新的。天冷了,晚上灌个汤婆子,被窝里就能暖和些。”李轻舟早发现了月笙有些畏寒,一入冬那手脚更是冰冰凉凉的,他每天夜里都要帮他捂上许久才能慢慢转热。但他马上要出门,夜里就月笙一个人睡,可不得弄个汤婆子暖被窝。
  风虽然冷,但月笙心里却暖洋洋的。
  两人先去了肉铺里,江大柱夫妇早就知道李轻舟明早就要再次出发,拉着他是千叮咛万嘱咐,还给他塞了些家里带来的灌香肠。
  二人先在肉铺割了五斤五花肉,就直接去了卖汤婆子的铺子。
  天一冷,卖汤婆子的铺子生意就好了。月笙他们进去的时候,里面有好几个客人正在看,瞧着都像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小厮,小二们跟在旁边十分殷勤地做着介绍,掌柜的算盘打得飞快。
  月笙他们等了一会儿,才有小二才得了空来招呼。出来摆摊撑船,两人穿的都是耐脏、方便活动的衣裳,看着不像是有钱的样子。但小二还是堆了笑,“二位久等了,我们这儿汤婆子和手炉都有,两位是要看什么?”
  “我们想买个汤婆子。”
  “汤婆子好啊,天冷了往被窝里一塞,暖和。”小二领着两人到了摆汤婆子的架子前,伸手拿了一个下来展示给月笙他们看,“我们店里的汤婆子都是黄铜的,做工精细,拿着不重,也不用担心水会撒出来。这个是最简单的样式,没有雕花,若是想要好看些的,我们也有各种花样的,不过价钱要贵些。”
  “月笙,你看看你想要个什么花样的?”
  “不要雕花的,就拿个最简单的就成。”月笙摇了摇头,左右只是拿来暖被窝的,不好看也不碍事儿,没必要多花钱。
  “那就给我们拿个你手上这样的,多少钱?”
  “您给六百文就好,我们这儿还有外面的布套子可以选,两位也可以看看。”
  “不用了,我们就要个汤婆子就行。”
  “好嘞,我这就给您拿去灌上热水试试,二位在这儿等一会儿,稍后再去找掌柜的结账。”做了一桩生意,小二兴冲冲地就拿了汤婆子去灌热水了。
  灌了热水的汤婆子果然暖和,月笙拿着晃了晃,也不见有水溢出来。李轻舟看月笙抱着汤婆子爱不释手,笑得眉眼弯弯的样子,就也觉得高兴,自己掏了钱袋子爽快地付了钱。
  “你怎么付钱了呀?”出了铺子,月笙才问李轻舟。
  “我还有钱,就顺手付了,你每天给我的钱都没处花呢。”虽然家里的账都归月笙管,但他也并不捏得紧,每天都会给其他人一些钱零用,李轻舟的是最多的,每天有二十文,他用钱的地儿并不多,慢慢就攒了些。
  “那我回去再给你拿些,出远门还是要带些银钱傍身。”
  之后两人又去买了一大三小四个坛子。
  一回到坛子上,李乔就发现了月笙捧着的汤婆子。
  “哇,堂嫂,你买汤婆子了!”李乔惊呼。
  一个汤婆子最简单的都要六百文,一般人家都不太舍得买,夜里实在冷了和家里人挤挤就是。陈秀云用得那个旧的还是有一年冬天嫣嫣冻出了病之后,李轻舟做工攒了钱给买的,已经用了好几年。不过陈秀云很仔细,这么多年了,只是看着有些旧,还没一点损坏。
  小二装的热水没倒出来,汤婆子现在还是热的。月笙把汤婆子递给李乔,“嗯,你堂哥给买的。在外面站了这么久,你和重山也暖暖手。”
  李乔也没客气,一把就接了过来,不过也没忘记让李重山也把手搭起上来。
  “好暖!堂嫂,这一个汤婆子要多少钱啊?”李乔想买个汤婆子好久了,家里就他一个小哥儿,跟谁挤在一张床上都不合适,而他爹娘一向把钱看得紧,自是不会给他买汤婆子的。夜里再冷也只能一个人睡,用被子把自己裹成一个蚕蛹也不见得能暖到哪里去。
  “我们这个是最便宜的,要六百个铜板。”
  “啊?六百个,好贵。”李乔一下就有些泄气,但摸着手里的汤婆子又实在喜欢的紧,有些婴儿肥的小圆脸上表情变来变去的。
  月笙一见李乔那样子就知道他在纠结什么呢,但他是知道李乔帮忙摆摊儿赚的钱是没有全部交公的,手里买汤婆子的钱应该是有的,便说了句:“虽说是贵了些,不过仔细着些,一个汤婆子可以用好多年呢。我娘家那个还是我七八岁的时候买的,到现在还能用。”就是成亲的时候已经不冷了,就忘了带过来。
  “那我明天也去买一个!”李乔虽然还是有些肉疼,但还是对汤婆子的渴望占了上风。反正他现在还跟着摆摊儿,每天都能有进账,平时也节俭,多攒些时日就又回来了。
  “我和重山再去山上砍些柴、割些草回来。冬天水冰,你们在家也别舍不得烧柴,洗衣做饭什么的都用热水。万一冻伤了还得花钱,不值当。”简单吃了午饭,李轻舟就去套了牛车准备去山上。虽说这些日子断断续续捡了不少树枝、劈了许多木柴,但冬日长,烧得柴火也多,多备些总没错。
  “成,你们去吧,我和娘就在家给你备些吃食。”
  兄弟俩出门后,月笙就和陈秀云开始和面蒸包子。
  “轻舟说上次烙的饼好吃,娘你再多和一份面,烙几个饼子给他带上。”月笙正在把五花肉切成小丁。
  “行,这下天儿冷了,放个几天也不担心坏,多做些也好。”
  这时侯种的萝卜、菘菜什么的都还不能吃,月笙只能泡了干豆角、割了韭菜剁馅儿。两个人忙活了半天,蒸了一笼大包子,烙了十多饼,又炸了刁几十条刁子鱼,全部放在灶房晾着,明天早上再用油纸包好装进包袱里。榨辣椒则用肉油炒过之后,装进罐子里,拿油布把口封好。
  第二日一早,李轻舟就带着行囊出发了。
  月笙的汤婆子也派上了用场,他寻了碎布头,拼着缝了个布套子,把汤婆子裹了起来。
  到了夜里,多烧些热水。洗漱完了之后,就把汤婆子灌满,往被窝里一塞,没多久就能暖烘烘的,一直到第二天起床还有余温。有了汤婆子,哪怕没有李轻舟抱着捂手捂脚,月笙晚上也不觉得冻,能一觉睡到天明。
  --------------------
 
 
第38章 
  ==================
  这天早上醒来, 月笙就觉得格外冷,在床上磨蹭了一会儿才敢掀开被子。
  一出门,外面果然下雪了。入眼到处都是白茫茫的, 呼出的气也是白的, 屋檐上还结了一排尖尖的小冰棍。脚踩在地上松松软软, 隐约还能听见沙沙声。
  李重山一向是家里起得最早的,这会儿已经在院子里杀鱼了。
  “外边儿冷, 怎么不去灶房里弄?”月笙站在屋檐下问到。
  李重山转过头,“我不冷, 在屋里弄了不好打扫, 味儿也重。”
  月笙见李重山确实不像冻着了的样子, 而且鱼腥味也着实容易散,就没再劝,点了点头说:“那成, 若是冷了就到灶门口烤烤。”说完就去了灶房打水洗漱。
  灶里火还没灭, 锅里的水也热着, 他往灶里添了把柴。这时陈秀云也搓着手、哈着气进了灶房 , “下雪了呀,我说今儿怎么这么冷呢。”
  “是挺冷的, ”月笙答了话, 又见跟在陈秀云身旁的嫣嫣裹得像个团子,一张小脸却还是冻得红扑扑的, 赶紧拉了她在灶门口前的小板凳上坐下, “嫣嫣快坐这儿烤烤, 这脸都冻红了。”
  嫣嫣便在灶门口前坐下, 伸出双手翻着面儿的烤火, 火光映得脸色更加红润。
  月笙从墙角的麻袋里摸了几个番薯出来扔进灶洞里, 拿钳子扒拉了热灰盖住,才用木桶提了水和陈秀云去了院儿里。没一会儿又端了木盆,拿着柳枝进来让嫣嫣洗漱。
  一番收拾妥当后,李乔和他爹也过来帮忙了。
  “二婶,堂嫂。”李乔一来就直奔灶房,简单和月笙他们打了招呼,就挤在嫣嫣旁边蹲下,搓着手烤火,“外边儿可真冷,就走这么一截路,脸都快冻僵了。还好雪积的不厚,不然鞋子都湿完了。”
  月笙给李乔倒了碗热茶,“喏,喝点热的暖暖身子。大伯怎么不进来烤烤?”
  “我叫他了,他说他不冷,等会儿打鱼肉就发热了。”
  月笙端了热茶出去,果然见李成林和李重山已经撸起袖子开始打鱼肉了,没一会儿功夫两人就把套在外面的夹袄给脱了。
  正在和面的陈秀云见月笙一个人回了灶房,就笑了,“他们都和轻舟一样,火气旺着呢,随他们去弄好了。”
  月笙点点头,问陈秀云:“这是要擀面条?”
  “嗯,天儿冷,吃点带汤的热乎,等会儿再煮几个鱼丸搁里面就成。”
  李乔和李成林都是在家吃了才过来的,所以早饭也就月笙他们四个人吃。软糯香甜的烤番薯,热气腾腾的鱼丸面,还有灶洞里橘红的火光,寒气也散了不少……
  地上虽有积雪,天上却没继续飘雪,月笙他们还是坚持去了镇上摆摊儿。
  只是运气不怎么好,摆了有一个多时辰,就开始下雪了,且越来越大,来摊子上的客人也越来越少,几人便干脆收了东西回家了。
  “小兔崽子,还不赶紧进屋烤烤!”
  “那么大的雪,你也不嫌冻得慌。”
  “啊!娘,娘,娘,别揪我耳朵,我不去外边儿了!”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没多久地上的积雪就厚了几分。
  家家户户都关着房门,窝在屋里烤火取暖。调皮的小孩们却不怕冷,在雪地里你追我赶,哪怕小手冻得发红发紫也舍不得丢掉手里的雪坨子。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家里的大人扯着嗓子大骂,又或是拧着耳朵训斥,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伙伴回到屋里。
  ———————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外面雪下得那么大,我还怕你们要等在那儿卖完了才回来呢。”陈秀云帮着接下月笙的背篓,在外面走了这么久,连背篓里都落了一层雪。
  月笙站在门槛外边抖了抖兜帽,“一下雪就没什么人来摊子上,早上也没带斗笠和蓑衣,怕雪下得太大,干脆就回来了。就是还剩了好些东西没卖出去,我给乔乔分了点儿带回去了。”
  “不打紧,就留着自家吃也挺好。”
  —————
  雪依然在下,月笙他们便也关了房门在屋里烤火。堂屋里燃了一个小泥炉,上面的瓦罐咕噜噜做响,米香味渐渐浓郁。泥炉旁放着钳子,谁想起来了就拿钳子翻一翻泥炉里贴着边沿放的一圈番薯和土豆。
  月笙和陈秀云在做针线活,前些日子月笙低价从黎哥儿手里买了些兔皮,用来做靴子正好,暖和又不易湿。
  李重山则和嫣嫣抱着块木板,用木炭在上面写字,月笙时不时地在一旁指点一二。
  木柴在泥炉里噼里啪啦作响,伴随着低低的说话声……
  大雪一直到申时才停,地上的积雪已经能没过脚踝。院外的树木也见不着一点其他颜色,只剩下白了,小孩子的吵闹欢呼声此起彼伏。
  “你小心着点!”月笙帮着李重山扶住梯子,看着他爬上屋顶,拿扫帚扫去上面的积雪。这是老房子,雪积的太厚了怕把房梁压塌了,得及时清理才行。
  陈秀云也拿了扫把在院子里开了一条道到院门口。
  “还有牛棚上的雪也得扫扫才行。”月笙对着从梯子上下来的李重山说。
  “这会儿就过去吧。”
  两人就又搬了梯子去牛棚那边,月笙还去提了桶用水泡发的麦麸和番薯藤。冬天难找到青草料,只能给大黑喂些储好的干草、麦麸、谷糠之类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