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小夫郎是赚钱能手(古代架空)——西瓜啵啵柚

时间:2024-05-04 08:26:05  作者:西瓜啵啵柚
  “称个七八斤吧,稍微多做些,到时候炸豆腐丸子,再做些霉豆腐。”
  “要不要留豆腐脑?”
  “唔,留个几小碗就行,那个只能吃个鲜,放久了就不好吃了。”
  吃了午饭,李轻舟就去称了七斤黄豆,送到了吴婶娘家。
  “吴婶娘说了,要明天下午才能去拿豆腐。”豆腐作坊果然忙得很,李轻舟去时,吴婶娘一家人还在忙着推磨磨豆子,屋檐下靠墙摆了好几个麻袋,估计都是装的黄豆。
  瓦罐里麦芽和糯米从上午到下午,一共发酵了三个多时辰,已经出了许多水,能够准备熬糖了。
  几人用干净的棉布把麦芽水全部挤出来,残渣则留着喂鸡鸭。
  麦芽水在瓦罐里“咕嘟咕嘟”开着,月笙拿着木铲子顺着一个方向不停搅拌。麦芽水越来越粘稠,直到瓦罐里冒出许多泡泡,月笙才把瓦罐端下来。
  他倒了一小部分糖浆装进小瓦罐里,等晾凉了就可以拿筷子搅着吃。
  剩下的则趁着还热时,不停地拉扯,直到发白变硬。然后就可以切成小块,裹上炒熟的糯米粉,做成麦芽糖块。
  第二天下午,李轻舟就去吴婶娘家把豆腐背了回来。七斤豆腐,最后拿回来十六块豆腐,一罐子豆腐脑,还有些豆渣。
  豆腐脑虽然已经凉了,但直接吃滋味也不错。家里除了李轻舟兄弟俩喜欢吃咸豆腐脑,其他人都偏爱甜的。
  当天月笙就取了四块豆腐,上锅蒸了一小会儿后,全部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摆在竹筐子里,拿棉布盖上,放在了角落阴凉处。等过个三四天,豆腐块就会长一层白毛,到时候在用白酒、盐、胡椒粉调碗汁儿,沾湿豆腐后裹上一层辣椒面就可以装进坛子里。霉豆腐配稀饭馒头或者拌饭吃正好,放几个月都没问题。
  之后月笙又拿了几块豆腐剁碎了,混着肉末和面粉,炸了许多丸子。至于剩下的豆腐,则用竹篮子装了,吊在土灶上方,这样就不容易酸。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年三十越来越近,家里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为过年做准备。
  炒瓜子、炒花生、打年糕、剪窗花、大扫除、杀鸡……每天都有不同的事儿做。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
  一大早,家里人就都起来了,忙着把院门贴上新的桃符,每个窗子都贴上各式各样的窗花,走廊上也挂起大红灯笼。
  今天的重头戏是晚上的团圆饭,早中两顿便都吃的简单。
  过了中午就要开始准备团圆饭了。
  最先准备的就是包饺子,和面的、擀皮儿的、包饺子的,一家五口人都围在桌子前忙活,连嫣嫣都做的像模像样。因着过年,饺子馅儿也准备的比较丰富,有韭菜鸡蛋、猪肉大葱、猪肉白菜、韭菜猪肉的。
  陈秀云洗了个铜板包进面皮里,“我今儿也包个铜板,讨个彩头,就看你们谁运气好了。”
  “那我今儿可要多吃点饺子,说不定就能碰着了。”月笙打趣道。
  李轻舟笑了笑, “那你肯定没有我和重山吃得多。”
  “吃得多也不如正正好。”
  ———————
  月上树梢时,团圆饭终于备好了。这是这么多年以来,李轻舟他们吃的最丰盛的一次团圆饭。饭菜摆了满满一桌子,最中间是一钵黄豆炖猪脚和一条清蒸鱼,除此之外,还有珍珠丸子、粉蒸肉、炸酥肉、白切鸡、凉拌猪耳和白菜豆腐,主食则是大白米饭和饺子。
  烧纸焚香,祭过祖先之后,李轻舟去院里燃了炮竹,一家人才上桌吃饭。
  每人面前都是一碗饺子,煮过的饺子长的都差不多,从外表看根本看不出哪个里面有铜板。
  月笙一碗饺子快见了底,也没见着铜板。他夹起最后一个饺子喂进嘴里,咬了一口就发现了不对。拿出来一看,果然是个铜板,上面还裹着猪肉白菜,只露了一半在外面。
  “呀,还是我们月笙运气好,这就吃到铜板了!明年定能财源滚滚,好运连连了。”哪怕不是自己吃到了,陈秀云依然十分高兴。
  “嫂嫂真厉害!”
  “那我可要沾沾月笙的光,也争取多赚些钱。”
  “都好都好,我们一家人都要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肉喝酒,说说笑笑,这顿饭吃得就格外久……
  吃了团圆饭,就该发压岁钱了。重山和嫣嫣都收了三份压岁钱,月笙没想到李轻舟和陈秀云还给他也准备了压岁钱,虽然不多,但这种被人珍视的感觉更难得。
  大年三十,除旧迎新,按照习俗今夜要守岁,以期祛除邪祟、家人安康、父母长寿,是不能早睡的。
  屋里屋外都点着灯,堂屋里燃了泥炉,上面温着热水,旁边的凳子上放着瓜子、花生、柿子片、柿饼、麦芽糖等各种小零嘴。
  汤圆在院子里时不时地吠叫,有小孩子们吵吵嚷嚷的人。守岁时小孩子们都不太能静下来,便会成群结队地上各家敲门,说上几句吉利话,讨些零嘴吃。这样的日子,哪怕平日里再小气的人家,也不会吝啬,或多或少都会给一些。
  嫣嫣也被李萍萍和几个小伙伴叫了出去,在外面跑了一阵儿,才兜着各种各样的干果炒货回了家。
  嫣嫣到底年纪小,在外面跑了一圈儿就累了,回来没多久就歪在陈秀云怀里睡着了。立香燃了几根,天已经不早了,陈秀云和李重山j都被劝回房休息了,只留了月笙和轻舟两人继续守岁。
  “坐过来点儿,靠着我要舒服些。”李轻舟拍了拍自己的肩。
  坐了这么久,月笙确实觉得脖子有些酸了,也没矫情,就把椅子挪过去,歪头靠在了李轻舟肩上。
  “累不累,要不要也去睡会儿。”李轻舟把月笙的手抓在手里揉了揉。
  “有点儿累,”从早上起床就一直在忙,不可能不累,“但我想陪着你一起守岁。”
  李轻舟把月笙的手抓得更紧了些, “好,我们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泥炉里的柴火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堂屋里隐隐传来低低的说笑声,直到第一声鸡鸣响起……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又是新的一年开始。
  --------------------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李世民《守岁》
 
 
第41章 (捉虫)
  ==========================
  天渐渐大亮, 四面八方传来炮竹声,十分热闹。
  李轻舟去开了院门,也拎了一串炮竹到院子里, 用火折子点燃了, 就快速跑到屋檐下。月笙早就捂住了耳朵, 炮竹声噼里啪啦地响起,大红碎纸四处飞扬。
  陈秀云等人也陆陆续续起床, 今日都穿上了过年前做的新衣裳,颜色鲜艳, 衬着满面笑容, 瞧着喜气洋洋的。
  正月初, 家家户户都要四处走亲访友去拜年。初一,月笙就和李轻舟回了青山村,给他爹娘、大伯还有李轻舟舅家拜年。
  清河村里有来往的也不多, 就只去了张黎家和李成林家, 初三又去镇上给宋宴清拜了年。
  之后就一直窝在家里待客。往年他们家是没什么人来拜年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村里人人都知道他们家要有钱了, 加上他们又时常在村里收山货、买鸡蛋,村人都有心想和李轻舟他们打好关系。于是来李家拜年的人就多了起来, 每天都有人上门。
  事实上, 不止清河村的人知道李轻舟家的事儿,邻近的几个村子都有所耳闻。村子离得近, 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 不管什么消息都能传开。
  正月初六, 杨柳村杨发贵家。
  “娘, 我们真要去给李家拜年吗?”杨平有些表情很不情愿。
  “当然要去, 人家可是我们的大恩人。”张菊花给杨小玲梳了个发髻, 又拿出自己一直没舍得用的胭脂给杨小玲抹上,“哎呀,还是我们小玲长得俊,这样一打扮还不得把那些个毛头小子迷了眼。”
  杨小玲才十三岁出头,浓眉杏眼的,五官确实长得还行。但肤色暗黄,身形瘦小,脸上也没什么肉,张菊花拿来的胭脂颜色艳红,而且也不够细腻,有些抹不开,涂在两颊上就显得有些滑稽。
  但杨小玲和张菊花一样,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听了张菊花的夸赞娇羞一笑:“娘!你说什么呢。”
  “哎哟,有什么好害羞的,你这个年纪正是好时候。”张菊花摸了摸杨小玲的发髻,“我都打听好了,那李家二小子跟你年纪相仿,还没开始说亲呢。你长得好,我们多来往着,没准儿就成了。他大哥待他和那个小妹是极好的,有什么好的都想着他们,他大嫂也是个好相与的……”
  杨平看着那母女俩就这么兴奋地讨论起李家,仿佛嫁入李家已经是板上钉钉,而他爹坐在一旁半眯着眼,嘴角微微翘起,听得也很是入迷。
  “可是当年我们那样子,这么多年也没来往,那李家能……”杨平终究还是没忍住开了口,只是有些事儿连他自己也羞于开口,话说得有些不清不楚。
  屋子里的其他人却都听清了,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张菊花的笑一下就僵在了脸上,眼神闪躲,有些心虚。但她想着年前她在镇上见到的李轻舟一家子,再想着打听到的鱼丸摊、大水牛、走商等等关于李家的消息,还是心中的贪念占了上风。
  “当年我们那不也是没办法吗,这些年我们也是一直记着他家恩情的,只是家里实在穷,没法子报答。现在你二姐三姐都成了家,家里好过了些,可不得去好好答谢。这当爹的仁义,他的儿女应当也不会差,不会怪罪我们的。”张菊花一口气说了不少,只是声音不似之前大,明显有些底气不足。
  杨平还想再说些什么,杨发贵却发了话:“行了,这事儿听你娘的。你也跟着去,嘴甜点儿,好好跟人家道个谢。”
  “知道了,爹。”家里人都同意了,杨平也不好再唱反调,只能应了。
  没一会儿,张菊花就带着兄妹两出了门,向着清河村李轻舟家去了。
  ——————————
  “那是谁?好像没见过,不是我们村儿的吧?”张菊花三人一进清河村就有人注意到了。
  “应当不是我们村儿的,不过我看着有点儿眼熟。”
  “那不是杨柳村杨发贵家的嘛。”认识张菊花的大娘见旁边的人还是一脸迷惑,又补充道:“你们忘了?就李成峰救的那男娃家。”
  “哦,原来是他们呀。我说呢,那么眼熟,那小伙子就是当年那娃娃吧,都长这么大了呀。”
  “当年就八九岁了,这都过去有七年了,不就是这么大么。看着这方向,他们是去轻舟小子家吧?这么多年都没来,今年怎么想起来过来了。”
  “这还用猜?八成是听说轻舟家好过了,来套近乎了。”
  “那脸皮儿也真够厚的,成峰当年为了救他家小子可是连命都丢了,转头连丧葬费都不愿出,还说什么是人自己要救的。”
  那年李成峰救人的事儿闹得很大,村里人都是知晓的,提起这事儿都是一脸鄙夷。
  张菊花也不是没听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但她若是要脸,也不至于这么多年都没来感谢过。杨小玲当年还小,对这些不甚清楚,也没什么感觉。只有杨平,作为被救的那个人,听到其他人的指指点点,他只觉得如芒在背,恨不得把头低进地里。
  好在很快就到了李轻舟家门口。
  汤圆在院子里叫起来的时候,月笙他们一家人正在堂屋里商量开铺子的事儿。李轻舟这次走商带了十五两多银子,月笙卖板栗饼赚了有五六两,不算月笙的嫁妆,家里的存钱也有三十多近四十两。李轻舟计划着再出去跑一趟,回来就盘个铺子,但开铺子不像摆摊儿那样简单,铺子要多大的、在哪里、卖什么都要提前考虑好。
  “好像有客人来了,我出去看看。”月笙听到汤圆的叫声就站起身向院子里走去。
  这几人白天院门都没有关,月笙一出房门就看到了被汤圆堵在门外的三人,杨小玲的妆容实在过于滑稽,月笙没忍住盯着看了好几眼,才开口唤回了汤圆。
  而门外的三人在月笙出来的时候就齐齐望了过去。月笙今日穿了件藕粉色的夹袄,头上插着李轻舟送的簪子,虽未施粉黛,却也是好看至极的。
  在月笙看过来的时候,杨平心虚地躲到了张菊花身后,杨小玲有些不自在地扯了扯衣角,只有张菊花在短暂的怔愣过后笑得更开心了些。
  “你就是轻舟的夫郎,月笙吧?长得可真是标致。”张菊花自是早就听说李轻舟娶了江屠户家的小哥儿,不过先时也跟大多数人一样,等着看两人笑话。
  月笙正想开口邀几人进屋坐,李轻舟就出来了,“你们来做什么?”语气尽是嫌恶。
  张菊花没想到李轻舟上来就这么不客气,有些尴尬地扯了扯嘴角,“这是轻舟吧?都这么大了呀。那时见你才跟我们平小子差不多大呢,一晃眼都成家了。”
  “少跟我套近乎,我家不欢迎你们,赶紧给我滚出去。”
  “我知道你还在怨我们,可我们这不也是没办法嘛,你爹救了我家小子的命,我们怎……”张菊花说着说着就抬手抹起了眼泪。
  李轻舟根本不想看她装模作样,直接厉声打断,“别提我爹,你们不走是吧,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言罢就去拿了扫把赶人。
  月笙虽然还不太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也听出家里人都厌恶这几人,而且那小女娘的目光一直黏在李轻舟身上,让他不喜。便也帮着李轻舟赶人,顺便唤了汤圆帮忙咬人。
  张菊花三人只能狼狈地躲闪后退,根本没有开口的机会。直到“嘭”的一声响起,被彻底关在了院门外,任凭怎么敲门叫喊都没人回应,反倒是引来了越来越多看热闹的人,才灰溜溜地离开了清河村。
  张菊花这么一闹,家里的气氛就有些沉闷。虽然李轻舟很快就开口安慰其他人,像没什么事儿发生一样,但月笙还是感觉到他在难过。不过家里人都没有主动说起,月笙也就不会贸然去问,只能尽量去逗李轻舟开心。
  晚上月笙洗漱完回到床上,就被李轻舟一把搂进怀里。
  “对不起,月笙,让你担心了。”李轻舟把头埋在月笙颈间,声音有些闷闷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