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近代现代)——白色的木

时间:2024-05-04 08:32:40  作者:白色的木
  大将军和谢洛水探头去看,只见画卷上,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身材壮硕的老人肩上扛着四股叉,脚下一堆刚挖出来还粘着泥的土豆,麻衫长裤,皮肤黑红,牙齿雪白,笑容灿烂。
  整幅画都透露着一股丰收的喜悦。
  谢洛水和大将军异口同声:“这个画得好看!”
  他们特别能欣赏得来这种。
  老皇帝哈哈大笑:“好看是好看,就是老喽,才种小半亩地就快累垮了。你们别看画上我很精神,这几个月下蒸上晒的,我现在腰酸手皮痛。”
  但是,土豆能种出来就好。
  土豆种出来了,就有更多的种子,就能让这些老农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种土豆。
  不必特意推广,只要农人发现他们那个去了京师的邻居回到家乡后,种了新的作物,能当主粮,管饱,亩产高,山地也能种,他们自然就会好奇,就会去询问种子。
  这比官府主动推广还有用。
  不过,现在红薯还没收获完,倒也不急于一时。
  *
  许烟杪把火鸡肉切碎放进锅里,伴着香菇片和洋葱丁一起炒,最后放入菠菜。各种调味料也在做菜过程中洒入,不一会儿,一份大杂烩就出锅了。
  刚端到桌上,正靠着冰盆消暑的狮猫“扑”地一下跳到许烟杪膝盖上,睁着一双大眼睛对着他。许烟杪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摩它的背。
  ——毛又凉又滑,养得可好了。
  一边凝重地说:“不行,乖崽,这是我要吃的。”
  随后,虔诚地拿起筷子,将火鸡肉夹到嘴里,咀嚼。
  “……”
  咀嚼……
  “……”
  许烟杪面无表情地把火鸡肉强行咽下去。
  内心尖叫:【怎么会有肉比鸡胸肉还柴!!!】
  【跟吃卫生纸似的。】
  许烟杪盯着这盘子菜看了半天。
  【不能浪费粮食……】
  【可是它真的很难吃……】
  【但是浪费粮食也是真的可耻……】
  【等等!我知道了!】
  许郎脑门上亮起灯泡。他迅速用筷子把火鸡肉挑出来放到空碟子里,端到隔壁:“婆婆!婆婆!帮个忙!”
  隔壁的婆婆拉开房门,用温和的嗓音问:“什么忙啊?”
  许烟杪举起碟子:“婆婆能不能帮我把它捣成糊糊。”
  ——他家那个厨子这个时间点已经回家了,只能求助别人。
  捣成糊糊,应该就好入口了吧?
  婆婆乐呵呵道:“可以啊,你一刻钟后来拿。”
  “谢谢婆婆!”
  “哎!”
  *
  婆婆转身把这碟子火鸡肉放到厨房里,然后去翻自己捣肉的工具。
  人刚转身,左军都督佥事偷偷探头,伸出手,迅速调换了一块肉。
  放进碟子里的是一块鸡肉,还是鸡腿肉,他夹走了火鸡肉。并且跑到离厨房很远的角落里。
  ‘让我看看,这肉到底有多难……’
  “呕——”
  ……
  永昌侯翻墙进院,偷偷夹走一块火鸡肉。再放下一块鸭肉。
  内心嘀咕:真有那么难吃吗!
  “呕——”
  ……
  ‘俺不信,还会有肉像吃纸一样!’
  前军都督佥事放下一块兔肉,迅速夹走一块火鸡肉。
  “呕——”
  ……
  “总算找到了。”
  婆婆抱着捣肉的工具回到厨房,看到那碟子肉时愣了一下。
  她怎么感觉……好像这些肉有哪里不对?
  随后又觉得是自己多想了,将肉倒进洗好的捣肉工具里,捣成了糊糊,重新倒进碟子里。一刻钟后,许烟杪准时到达:“谢谢婆婆!”
  婆婆脸上都笑开了花:“不用谢,不用谢。”
  许烟杪带着“火鸡肉”回家,眼一闭心一横,吃了一勺。
  【咦?】
  【怎么感觉好像变好吃了?难道真的是任何东西变成糊糊都不难吃?】
  【好耶!】
  他真机智!
  许烟杪高高兴兴吃完一碗“火鸡肉糊糊”,不过剩下的肉他不打算再吃了。
  “乖崽,快来吃!”
  许烟杪把火鸡肉放进锅里加水煮,不加任何调味地煮熟,撕进猫碗里。
  “这肉爸爸不吃,都给你吃啊。”
  小猫发出没见过世面的呜呜声,一脑袋扎食盘里。
  然后。
  迅速抬起头,蹿到一边,离那盘火鸡肉远远的。
  *
  【说起来,土豆成熟了,我要不要去找太子要几个土豆,研究一下薯条怎么炸啊?】
  第二天上朝时,许烟杪第一句心声就是这个。
  太子正在走神,突然听到自己的称谓,回过神来,回忆了一下刚才许烟杪在说什么后,顿时精神大震。
  薯条……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说到太子……】许烟杪的思维很跳跃:【说起来,我老是觉得那个老皇帝把人流放云贵,等太子登基再将人捞回来施恩这个做法很眼熟,我肯定在哪里见过来着……在哪儿呢?】
  许烟杪又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走神得特别明显,上到皇帝下到御史,全当没看见。
  然后,默契地趁此机会谈一下正事。
  老皇帝:“高华春,你出来说一下你昨天上的奏章。为何要把税收以实物为主换成税收以白银为主?”
  朝堂上,一些官员还愣了一下,回忆高华春是谁。
  直到万寿公主走出来,他们才想起来这是万寿公主的闺名。
  万寿公主拱手行礼:“陛下,如今太仓银库有三千余万两白银……”
  老皇帝:“多少?!”
  万寿公主:“三千余万两白银。”
  老皇帝:“哪来这么多白银?”
  万寿公主:“陛下,以往我们银库,银子贮量除了来源于国内银矿的开采,便是来源于他国上供,倭国、交趾、缅甸、高丽……岁贡银不过三十万两。现如今,倭岛银矿尽在我大夏手中,每岁开采之矿至少五百万两白银。又因着海上贸易……”
  万寿公主委婉委婉又委婉。
  说是海上贸易,实际上,就是把舍利子制品销往国外。
  但这事虽然做了,但不能放在明面上说。毕竟出去的人直接把舍利子制品伪装成了珍惜物品,大赚特赚。这事不太符合礼仪之邦,天朝上国的形象。
  ——括弧,鸡骨头做的舍利子制品,括弧完毕。
  “哦哦。”老皇帝恍然大悟:“你继续。”
  万寿公主:“银库中白银堆积如山,可若不能换成粮食布匹,终究是废铁。”
  万寿公主:“臣认为,倘若将税收变成以银为主,使朝野皆用银,租、役、贡皆征银,国库中的三千万两白银就能动起来。”
  便有官员出来,责问:“白银存放在银库中又不会跑,如何需要动起来?反倒是税收以银为主,百姓需要先将米麦兑换成白银,再把白银缴纳给官府,这其中门道便能增多,以往多少百姓是因此倾家荡产,不知公主是何居心!”
  万寿公主平静地说:“以银为税物,比实物为税物更便于百姓运送。何况,我并未说田赋全部以银缴纳,百姓依旧可以按照需求与需要,缴纳粮食、生丝、原棉以及织物。”
  万寿公主对着老皇帝再次拱拱手,决定用一个很直观的数字来表达为什么粮税变成银税,能够方便运输,减少徭役——因为运送税收,那也是要征百姓来运送的。
  “此次江南漕粮四百万石,若折成白银,只需运送百万两白银即可。”
  作者有话说:
  结尾参考明朝正统年间“金花银”事件。
  *
  顺便,只要去看明清的税收单子,就会发现,明清以银纳税,但是同样也有粮食、生丝、原棉、织物这些税收记录,这就证明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所以我文里,公主对此的用词是“以银为主”,而不是“只以银纳税”。
  *
  本章所有和白银税收有关内容,全是参考了明清税收的情况。
  并且由于大夏有足够的银矿(主要是打下了倭国),反而比历史上更容易发展银本位。历史上由于大量白银是来自国外,华夏本土银矿不足,导致脖子被卡,一旦跟国外的白银贸易有问题,华夏就会银荒,然后就经济萧条。
  (也就是,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白银来源是海上贸易,明清政府失去了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权。从而导致在对西方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再直白一点,那段时间里,明清经济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全来源于西方卡不卡我们的白银)
  *
 
 
第176章 陛下,你也不想偷偷削武官底薪的事情,被发现吧?
  数字是最直观的东西,四百万石粮食和百万两白银这个差别一出来,大部分官员面上表情都变得若有所思。就连出来反驳万寿公主的那个官员,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万寿公主更进一步拿出自己的数据:“过往税收,是由官府指定粮仓,百姓将粮食运送到此仓,而中途的粮食损耗由百姓自己承担。”
  其中就包括了,路途颠簸粮食散落的数量,还有百姓中途吃饭吃掉的数量。
  “曾经就出现过一次解运距离过远,三车漕粮,运输之人吃掉一车半的情形。也就是,实际上,百姓看似只需要交税交足三车粮,实际上却是要交四车半。”
  万寿公主给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但倘若征收白银,百姓运送白银,只需在运输路途中,于当地直接买粮食食用,损耗便会少很多。”
  她这么思索很有道理。
  但一项政策出来,必然是要经历质疑。
  又有官员走出来,语气很好的询问:“郎中此举确是欲为百姓牟利,可倘若有官员恶意在夏税秋税期间,抬高银价,这又要如何应对呢?”
  ——这是一个从县令升上来的官员,对基层的情况很是了解。
  万寿公主沉吟两息,道:“万变不离其宗,此事可以按灾时,商人恶意抬高粮价的对策来处理。”
  也就是,税收期间由朝廷根据各个地区的情况,定好各个地区的银价,不允许私自涨价。
  然后由御史及锦衣卫监视天下,严惩恶意抬价的官员和商人,一旦发现有人藉机抬高银价,不仅要追回其非法所得,还要给予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
  这些在万寿公主呈上的奏章里都有写。
  那个官员流露出赞同的目光,点了点头,又对着老皇帝拱手:“如此,臣无异议了。”
  户部右侍郎魏仁出列:“陛下,臣认为此举应当先选几个府实行,确定其可用,再将之推行。”
  老皇帝点点头:“确实需要……”
  【哦豁!试点啊!】
  大夏君臣:“!!!”
  许烟杪你怎么这么快就回神了!不再多看一眼到底是什么让你眼熟吗!
  你这样,等会儿我们还得分心去听你带来的热闹,一心二用好辛苦的!
  老皇帝坚强地把剩下的话说完:“确实需要选几个府实行,卿家可有想法?”
  户部右侍郎轻轻松松就甩出了几个数据:“如今大夏一岁之田赋,最多不超过两千九百五十万石,其中,一千二百万石由地方支配,余下一千七百五十万石中,四百万石来自南方,一千三百五十万石来自北方,但,其中七百五十万是军费,也就是说……”
  他抛出最后的答案:“需要运输到京师的粮食,南方是四百万石,北方是六百万石,南少北多,应当在北方选两个运输粮食不便的州府实行此政,再在南方选一个同样运输不便的州府,实行此政。”
  【哇!】许郎在心里鼓掌:【这些数据都是平时记下来的吗!】
  户部右侍郎整个人简直像吃了仙丹似的精神焕发。
  甚至恨不得昭告天下。
  他!魏仁!今天被白泽夸奖了!今天必然福星高照,运气斐然!
  ——重度迷信患者。
  没忍住,又炫了一下自己对于数字的敏感:“说到税收分配,往年全体武官俸禄折成银约莫是十余万两,今岁提到近二十万两了,陛下隆恩浩荡,如此宽惠厚爱,臣虽为文官,却也为之感怀。”
  上首,老皇帝愣了一下,咳嗽一声,语气一转:“这事不必特意拿出来说。武官为朕出生入死,提一下薪水,是应该的。”
  “陛下!!!”
  全体武官热泪盈眶。
  老皇帝:“咳咳,继续说税收之事,些许小事往后不必再提。”
  【因为偷偷扣了武官的俸禄,怕提多了被发现?】
  沉默,是今天的武官们。
  有文官好友悄悄摸摸地,在御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问一句:“你还好吗?”
  那武官干巴巴道:“有点晕。”
  文官好友拍了拍他的肩膀,同情地说:“节哀。”
  而户部右侍郎人已经傻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捅出这个事情来。
  他知道了!
  户部右侍郎面带焦色。
  看来是他今天运道特别不好,说不定会碰到丢官或者砍头的大事。但因为小白泽的福气护佑,变成了这种不涉及性命的祸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