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1liu2056:是的,每天都更新(有事会挂请假条)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其三)》
*
【齐桓公的时空:公元前651年】
《管子·封禅》:“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
葵丘之盟,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
秦穆公(任好)在位:前659年-前621年
《史记·秦本纪》(秦穆公)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
【楚庄王的时空:公元前606年】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鲁宣公三年,即公元前606年。
《史记·秦本纪》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雒,问周鼎。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即这一年,秦国是秦共公(稻)
【楚王受九鼎(划掉,这不是真的)】
“受”字,来自《墨子·耕柱》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这里讲的是九鼎。
【关于“六合”】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贾谊新书·过秦》有“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山海经·海外南经》也有“六合之间,四海之内”。虽没有确切为东周时期的文献,但在理解上应该问题不大。其中《山海经》也大约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作品。
【宋襄公的时空:公元前638年】
《史记·宋微子世家》(宋襄公)八年……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宋师大败,襄公伤股。
《史记·楚世家》三十三年,宋襄公欲为盟会,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遂行,至盂,遂执辱宋公,已而归之。三十四年,郑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败之泓,射伤宋襄公,襄公遂病创死。
*
《史记·楚世家》[1]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2]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3]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4]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曰“楚王易取”,邓侯不许也。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十一年,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
[5]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
[6]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许,许君肉袒谢,乃释之。二十二年,伐黄。二十六年,灭英。
[7]穆王立,以其太子宫予潘崇,使为太师,掌国事。穆王三年,灭江。四年,灭六、蓼。六、蓼,皋陶之后。八年,伐陈。十二年,卒。子庄王侣立。
《左传·僖公》[1]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2]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第3章 秦王扫六合3
秦王政十年,吕不韦连坐嫪毐之罪,免去了相国一职。嬴政自十三岁登基,委国事于大臣,到如今铲除嫪毐,罢免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权。
在天际出现异象之前,嬴政正在读韩非的《孤愤》《五蠹》等著作,并对李斯说:
“嗟乎!寡人要是能够见到此人,并且与他交往,死也不遗憾了!”
李斯说:“这是韩非所著之书。”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爱好刑名法术之学,其学说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黄帝与老子。
他与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
先前,因为韩国间谍一事,秦国之内大规模地搜捕、驱逐从诸侯国来的宾客。李斯上书劝说,嬴政便废除了这项驱逐宾客的命令。
当是时,李斯又趁机劝说,可以先攻取韩国,以恐他国。
他们商议完攻打韩国之事,便来到殿外,恰好看见天幕之上风起云涌,金宫银阙,凌空横亘于流云之间,巍然耸立。紧接着,天幕出现“秦王扫六合”五个篆体大字。
饶是未来的秦始皇,也是暗暗吃了一惊。
嬴政与李斯不约而同地停驻下来,凝眉举目看向碧空之中。那五个流转着光华的大字,及其左上角“春秋战国系列”的小字,刹那间盈视而又骇瞩。周围早有人对着天空顶礼膜拜。
嬴政微微昂首,表面不动声色。
只待片刻,忽然惊风飘白日,那些令世人惊诧万分的几个文字,又在弹指一挥间消失不见。
旋即,高空之上回荡起阵阵天音,伴随着恢弘大气的曲调,声声皆传入世人的耳内。
【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诗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其中,秦王扫六合,也即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便是我们本期将要讲述的主题。】
【秦始皇,是本期的重要人物。】
原本应当是响彻云霄的音量,但在传至每一块大地之时,却又神奇而又令人难以置信地恰到好处。
咸阳宫内,李斯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不管是之前的“秦王扫六合”,或是那首李白所写的诗文。天幕之上,所示天下的文字,竟然与他们秦国的文字十分相像。天人之语,虽非平时所用的语言,却也可以听懂许多。
李斯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之下,成功解读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顿时心生欢喜。
他原本是楚国人,跟随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之后,考虑到他们本国的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再加上六国的国势都已经衰弱,没有一个是可以为其建功立业的。
而秦国不同——
自秦孝公以来,东周王室的形势与地位衰微,诸侯之间相互兼并,关东化为六国,而秦国则乘胜征服了诸侯!现如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好像郡县一般!以秦国的强大、秦王的威能,应当足以扫平诸侯,成就帝业,实现天下一统!
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这恰好是他们这些布衣出身的游说者,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
李斯于是向荀子辞别,西行入秦!
当是时,李斯看见天幕所言所现,不由得有些心潮澎湃。他当初的选择!可太正确了!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这不正是他们现在所图谋的事情吗!现如今,这就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时机!
如若等到诸侯复又强盛起来,相聚在一起订立合纵的盟约,到那个时候,即使有类似于黄帝般的贤能,可就也已经不能再吞并它们了!
李斯心里的大局展开,由此诞生一个合乎情理的想法与猜测,这与嬴政也不谋而合……
“秦始皇,当是寡人!”
如今的秦王、未来的秦始皇,昂首看着天幕之异象,倒要看看天人是如何评说他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春秋战国的大势。】
嬴政:……好,寡人等着你说。
秦始皇,必是寡人。
李斯:……
怎么突然话锋一转?先好好听。
【公元前722年起,至公元前481年止,凡二百四十二年,孔子因鲁史修《春秋》,后人遂称为春秋时代。】
【其后第二年,至公元前222年秦灭六国的前一年,共二百五十九年,称为战国时代。】
无怪乎宫商羽是一个扑街up主,视频开头没有爆点,内容也毫无趣味可言。
只是按照自有的一套逻辑。
常常自得其乐。
没错,宫商羽之所以做视频,仅仅是为了自我欣赏、整理之用。
从没想过,自己要有多少播放量。
然而,在宫商羽丝毫没发觉的情况下,《春秋战国系列:秦王扫六合》的在线观看人数,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疯狂增长!!
霸主们:分析大势?我爱看!
如今天人现世之用意还未可知,听取大势之分析,搞不好可以逆天改命!!虽然绝大多数人的心里,对上天的安排有些惶恐而不敢违逆,但他们也几乎没有不往那个方向想的!!
天命之外,事在人为!!
万一在窥见一丝天机之后,可以扭转乾坤,或至少、可以保全自己的国家与后代呢!谁知道,天人的用意,是否便是如此!谁说没有机会,与秦国争霸、争天下呢!
诸国的国君们。
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些。
而未来将会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却是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极为不起眼的关键词。
后人。
他暂且按下心中的疑虑,继续听天幕说下去。
除了嬴政与诸国君之外,春秋战国还有另外一批人,他们的关注点与前二者都不同。
这些人,有着第三种关注点。
——孔子???
——鲁史??春秋???
孔子因鲁史修《春秋》,遂称为春秋时代??
诸子百家之中,认识孔丘、孔仲尼的,不乏有许多人都大为震惊了。
因鲁史修《春秋》……
除了鲁国的孔仲尼,还能是谁??
他、他竟然可以得到上天的点名??竟然用他编撰的《春秋》,作为一整个时代的名字??
诸子百家:不是,凭什么啊!
不服!!!!!!
孔子正在鲁国,根据鲁国的史书而作《春秋》,听到这里,啪地一下竹简掉了。
他的弟子,也纷纷惊叹、赞美他的牛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齐国,晏子大为震撼。
自从大贤之息,周王室已经衰落,礼崩乐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孔子还在讲究什么仪容服饰,把礼节搞得很繁琐,愣是规定那些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
那些乱七八糟的繁文缛节,几代人都学不完!从幼年到老年,也不能穷尽他所谓的礼乐!
不仅如此,儒者们能言善辩、言辞流利,又倨傲任性、自以为是,崇尚那些丧事的礼仪、竭尽哀情,甚至可以为了葬礼的隆重而不惜倾家荡产!还有什么四处游说、乞求官禄,就不说了。
晏婴:怎会如此啊!!!
可恶!
是谁都不能是孔丘啊!
晏婴还曾经劝他们国君:不要听孔丘的!不要听孔丘的!不要听孔丘的!
晏婴:……难道他错了??
邹国,孟子大为震撼。
孟轲曾经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子思,就是孔伋,孔子的嫡孙、孔鲤的儿子。
孟轲学业精通后,去游说了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然后又去了魏国,梁惠王非但不认可他的主张,还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际……
唉!其实说来也是。
在孟轲的时空里,各国都在实行变革。
秦国任用商鞅,富国强兵;楚国、魏国,也都曾任用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与宣王则任用孙膑、田忌等人,使诸侯国来朝拜。
天下都在致力于搞“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能。在这种时候,他称述尧舜及夏商周的德政……
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了。
当孟轲发现天幕似乎在颂扬孔子,以孔子修鲁史作《春秋》而命名这一个时代——
孟轲:!!!!!
他们儒家,就是坠棒的!!!
天不弃我!!
孟轲决定回去整理诗书,阐述孔仲尼的思想学说,还要写自己的《孟子》!!
孟轲:回家乡去了!!
墨子……
墨子也十分震惊。
他曾经学习过儒家的学说,也曾受孔子之术。
不过,墨子觉得。
孔子的礼节实在是太繁琐了!!厚葬死者会浪费好多钱,让百姓变得贫困。长期服丧,也完全没必要,反而伤生害事……
像是夏禹治水的时候,亲自拿着畚箕和木锹去疏通黄河,烧火的余烬没来得及排除、衣服弄湿了没来得及擦拭,死在山陵、就葬在山陵,死在胡泽、就葬在胡泽。
像是这样,节财、薄葬——
那多好啊!!!
所以说,上天为什么选择了孔子?!
“节用”、“节葬”,难道不应该吗?废除那些划分等级的礼乐,难道不应该吗?
墨子:我不懂,但大为震撼。
墨子:气到昏厥.jpg
除了繁琐的礼仪之外,他们墨家,还觉得孔子“述而不作”。他们要,“述而且作”!!!
还有,人与人是平等的!不要等级!人与人之间“兼相爱”、“交相利”,难道不应该吗??
墨子:好,什么天命?
都给我爬吧。
我墨翟,不认天命!!!!!
墨子怒而写下:非、命。
其实,在这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谁也没想到,孔丘还有儒家——
将来,居然会那么出息!!
什么因为孔子编撰《春秋》而将之命名为春秋时代,这绝对只是凑巧吧?绝对是凑巧吧???
4/8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