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历史同人)——北山小石

时间:2024-05-13 10:01:16  作者:北山小石
  在这个时候,光幕里的动画忽然放大,给了筒车的运转一个清晰的特写——
  只见那筒车的大转轮,直立于河水之中,大转轮的周身,斜斜地装有一些竹木制的小长筒。
  湍急的水流,推动了大转轮。而转轮轮周的小竹筒,则次第入水。
  竹筒自动在河里舀满了水,又随着大转轮而转动,直到转到顶处,水又流到木槽里。
  最后,由木槽导向渠田。
  【凡是在河滨有使用筒车的,就要在水边筑一个水坝来阻挡水流,让水流绕于筒车的下方,冲击筒车的水轮、令其旋转,同时装水进入筒里。如此一来,这些一筒筒的水,就会倒入引水槽,紧接着导流进入田亩之中。】
  伴随着波澜不惊的语调介绍,穹宇光幕的画面也展开一些轻微的变化。
  在筒车的水轮、竹筒、轮轴、水槽等各个部位都出现了一条延伸出去的黑线。
  黑线的末端处,则是介绍筒车的每一个部分。
  秦朝,嬴政看着天幕展现出来的后世“筒车”的结构图,连连称赞:善!!
  这种精巧的结构,只需要凭借天然的水流,便可以达到浇灌农田的效果。
  省去了多少人力!!
  如此一来,百姓减轻负担不说,多余的劳动力还可以用来发展其他的行业。
  嬴政已经跨越时间,看见他们欣欣向荣的大秦了。
  这一次,定要千秋万代!
  因为是相对有些复杂的工具,所以天音在叙述的时候,加上非常多动画辅助说明。
  从而也就变得十分清晰、直观、简单。
  即便是那些来往于农田之间的布衣百姓,在看久了、听久了以后,也对这个神奇的来自于后世不知多少年的“筒车”,有了大致的基本了解。
  春秋战国时空的诸国历代国君,全部都喜不自胜地命人一定要细细抄录。
  他们要将“筒车”推广到全国!
  让所有的百姓都来学!!!
  但是如果田地旁边没有河流、湖泊、池塘……算了那就再说吧!先推广出去!
  他们在内心祈祷着,天幕能多讲就多讲。
  最好事无巨细地给他们传授一遍,让他们看完天幕就可以直接去操作。
  众:想躺平,当一个伸手党!
  _(:_」∠)_
  至于墨子、鲁班,他们这些习惯于做木工的领先于时代的人物!!
  则是没多久就看懂了。
  因为天幕的动画短片已经非常直观了,从筒车的结构,到运作方式都十分清晰。
  不过,墨子与鲁班也没有轻心大意。
  还是那句话,东西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一定有这么容易。
  他们俩抬头望天,看天幕会不会讲一些什么特别的。
  特别有用的。
  只听那苍茫的天地之间,有声传来:
  【筒车的车身,长的有两丈,短的有一丈。筒车里面,则是用龙骨连接一块块的串板,笼住一格格的水,让它向上逆行。】
  【像是这样昼夜不息地引水浇灌,即使是要灌溉上百亩田地,也没问题。如果是不需要浇水的时候,可以用木栓卡住水轮,这样水轮就不会转动,也就不会自动灌溉农田了。】
  战国时期,许行狂笑不止。
  这种农具居然可以昼夜不息地运转,即便是灌溉上百亩田地也不成问题!
  这也太牛了吧!!!
  只要一开始费力制造一个“筒车”出来,接下来只要放在那里,让它跟着流水转就行。
  这不是白嫖是什么!!
  后世的农业技术,实在是太先进了!
  许行不得不佩服“筒车”的发明者,居然能想出来这种巧妙绝伦的方法!
  当然,他对后世的更多农业技术,也更加地期待了!
  之前有舂米的水碓,现在有浇灌的筒车。再往后还会有什么?自动耕田?自动采摘?
  到最后,整个流程都是自动化的?!
  许行想也不敢想。
  嗐,这咋可能嘛!许行脚踏实地看天幕,只要有这么一两个先进的工具,帮助已经是巨大了。
  【至于如何制作筒车——】
  【我们首先要制造一个大转轮,然后在大转轮上面装一些竹筒。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竹筒的筒口,需要朝向转轮前进的方向。】
  【竹筒与筒车的轴,也要保持大概四十五度的角度。这是为了让竹筒里的水,能够成功地倒向筒车的旁侧,便于水槽接水。】
  【做好大转轮与竹筒并连接之后,将它们放入水里,大概不到一米的深度。最后便是在筒车轴心往后大概一米的地方,放置一个流水槽。】
  这时候,天幕出现十分详尽的示意图。
  包括如何设计“大转轮”与“轮轴”“竹筒”“流水槽”以及他们的位置等等,还有各种角度的标记。
  至于所谓的四十五度、一米等等。
  尽管各个时期、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与后世的截然不同,但他们也可以从“筒车”的吃水程度与构造之间的比例来大致判断。
  所以一米具体是多深?不重要。
  四十五度,具体是什么角度?这也统统都不重要。
  总之,他们大概是掌握“筒车”的制造方法了!
  【需要说明的是,筒车本身的效率并不高,它的好处在于,我们只需要凭借天然的水流所提供的能量,让它运转,而无需自己供给动力。】
  众:诶?!效率不高吗?竟然是这样吗!
  包括秦始皇、汉武帝,他们各个时空的观众们俱是微微一怔,都有些没绕过来。
  他们还默认以为,后世“筒车”的效率,肯定会比现在所用的“桔槔”之类的高很多。
  毕竟他们已经有些产生固定思维了,觉得后世的技术一般是胜过他们现在的。
  各位皇帝、君臣、诸子百家,纷纷在脑海里构建了一下“筒车”接连不断地浇灌的画面。
  仔细一想,好像确实不太高效,至少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高效。
  ……没关系。
  问题不大!“筒车”它无需自己供给动力啊!这就已经足够了!这还不香吗!!
  刘彻立于高台之上,他之前注意到天幕说“筒车”是古代的产物,距离“现代”还有一千多年。
  那他们“现代”,又是用何种灌溉工具?是否能够超过“筒车”,兼具“自动”与“高效”呢?
  他按捺住心中疑问,仰面而望向迢遥天际。
  【如果是没有流动河水的地方,比如平静的湖边、池塘边,可以用牛力来拉动转盘,从而带动筒车的运转。也可以几个人一起踩踏,以此来转动筒车。大概一个人终其一天的力气,可以灌溉五亩的田地,牛力则可以高出一倍。】
  那些正在为“没有水怎么办”而忧虑的国君、百姓们,听见这里也不由得眼前一亮。
  是啊!还可以用牛!!
  ——其实并不懂原理与为什么可以用“牛”来替换“水力”的大多数人。
  他们是真的不太听得懂原理,但是他们看得懂操作!这就完全足够了!
  只见天幕上出现一头牛,牵拉着“筒车”的转盘,给大家表演如何带动“筒车”的运转。
  以及如何几个人一起配合踩踏,以此来带动筒车的运转。
  各时空的百姓:好耶!!!
  紧接着,他们看见天幕上的“筒车”缓缓地慢下来、慢下来,仿佛卡住了一般。
  正当众人不解其意的时候,天音说——
  【如果筒车的旋转速度太慢,或是完全提不起水,要怎么办呢?】
  【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在筒车上面装一些木板或者是竹板,让筒车可以从水里获得更多的动能。再或者,我们也可以把筒车更深地浸入水里,如此也能令它获得更多的能量。】
  【在水流的流速比较缓慢的时候,我们在筒车上放置的竹筒,也需要相对地小一点。不然筒车从水里获得的动能不足,难以克服“被提起的水”对筒车的势能。】
  墨子与鲁班欣慰地点点头,天幕的后世之人连这些都为他们考虑好了。
  这将在他们实验的时候,免去很多弯路。
  他们俩思考着“为什么要装木板或竹板”“为什么要把筒车放进更深的水里”等等原理,如获至宝。
  还有动能、势能,这些都是何意?
  子贡与邓析看完天幕,频频点赞不止,他们决定以后不安利“桔槔”了,就安利“筒车”吧!
  不过,各时空里大家估计都已经学会“筒车”了。
  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等人,也是抱着国富民强的万般期待,将这些宝贵的资料一一记录下来。
  这都是后人宝贵的经验啊!!!
  ……好像有哪里不对。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庄子》《说苑》《天工开物》等
  张时伟《我国最早的灌溉方法——桔槔》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顾时安 3瓶;流沙 1瓶
 
 
第52章 古代农业:曲辕犁1
  【自古以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农具的发明创造,对我们来说,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 曲辕犁的广泛使用,让我们在耕作、农具方面, 达到了鼎盛时期,技术方面足足领先欧洲近两千年。】
  碧空的光幕之中, 后世之人讲述完“筒车”过后便续上了另一种工具。
  曲、辕、犁。
  这三个流光溢彩的篆体大字,从虚空里骤然旋转而出, 横亘在天际之间。
  战国时期, 嬴渠梁正在与商鞅议论“奖励耕战”之事,便听天幕说起“农业”的重要性。
  天幕说得不错。
  农业的发展、农具的发明创造, 的确是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嬴渠梁微微蹙眉沉思, 细细咀嚼琢磨着“领先欧洲近两千年”这一句。
  欧洲, 是一个地方?
  不论如何,天幕说“曲辕犁”使得耕作、农具方面达到了鼎盛时期。
  这“曲辕犁”,绝对是个好东西。
  嬴渠梁看着天幕, 心想这个曲辕犁, 甚至可能比先前的水碓、筒车, 更加厉害!
  春秋时期, 齐桓公与管仲也在讨论农业之事。
  管仲身为法家的先驱、华夏第一相, 同样注重农业的发展。
  正所谓,国多财则远者来, 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注重经济、农业。
  他看见天幕正要讲述一种, 令后世达到耕农之鼎盛时期的农具, 亦是欣喜若狂。
  根据先前记载的天幕资料,推算可得,唐朝距离他们这里,至少有千余年。
  但他们却能,在千余年前的春秋时期。
  用上唐朝发明的高级农具了!!!
  管仲与齐桓公喜不自胜,两人欣喜之色溢于言表,就差两个人手拉手原地转圈圈了。
  这样算一算,得领先欧洲多少年啊!!
  ——并不知道所谓“欧洲”究竟是什么的春秋时期古人如是想。
  【今天要说的曲辕犁,是我国古代结构最为合理的一种耕犁。因为它的辕是弯曲的,所以称为曲辕犁。区别于直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由于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使用、流行于江东,所以曲辕犁也被叫做江东犁。】
  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等人,排排坐在高台之上,他们疑惑地望向苍穹的光幕。
  刘彻问:“你们觉得,所谓的曲辕犁,为何要将犁的辕改成曲的?”
  他们这一时代,已经拥有了一种长直辕犁。
  相比起早期的耕作农具,这种长直辕犁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但也算比较先进了。
  卫青与霍去病闻言一怔,面面相觑。
  他们在这方面,确实不太懂。
  秦王政也在看天幕,他绝不会错过每一次天幕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任何画面。
  嬴政的身边,是韩非与李斯。
  他们这里的耕作农具,发展得还不如汉代,但也可以理解天幕所说的“犁”。
  总之,这是一种耕作的农具。
  而所谓的曲辕犁,应该就是由他们现在的“犁”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最终成果。
  是一种很厉害的耕作农具!
  天幕说这曲辕犁,是“我国古代结构最为合理的一种耕犁”,“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光是这样的评价,就让无数人热血沸腾!
  尤其是战国时代的许行,他才决定要倾身于一整个时空的农业发展——
  这就给他送上来一份大礼!
  要知道,他战国时期也在铁犁牛耕。
  如果能让百姓们都用上这种厉害的曲辕犁,进行耕作,那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许行:各朝各代、各国的君主们,也来一起快乐地耕田种地吧!君民并耕.jpg
  秦始皇、汉武帝,说的就是你俩!
  秦皇汉武:勿cue!
  【在说曲辕犁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犁”。】
  【犁,是我们早期用来耕地的一种农具。大概从商朝开始,就已经用耕牛来拉犁。当时的犁是木身石铧。直到战国时代,由于冶铁技术的普及,诞生了铁犁铧。】
  春秋末期,越国的铸剑大师欧冶子。
  他听闻“战国时代”“冶铁技术的普及”等字眼,忽然不由得十分欣慰。
  干将在欧冶子旁边,冶铁铸剑。
  他们俩还是在应楚昭王之邀,一起为他铸造龙渊、泰阿、工布,三枚铁剑。
  欧冶子感慨说:“不知后世的冶铁技术,所谓现代,发展到何等水平了。”
  干将亦是满怀期待,他自认两人的铸剑技术已经非常顶尖了,但碍于时代的局限……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