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天音,气定神闲地响起——
【再比如终年103岁的陈立夫,他根据自己学习中医养生学的心得,吸取现代科学知识,结合自身体验,提出48字的“养生真诀”,作为追求身心健康的最高纲领。】
茫无涯际的苍穹之上,旋转飞出四十八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横亘于飘渺的云端。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饮食有节,起居有食,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
多食蔬菜,少食肉类,
头部宜冷,足部宜热,
知足常乐,无求常安。
短暂停留须臾之后,又有——
【寿至110岁的苏局仙老先生,他的养生八要为:心胸要开阔,思想要乐观,感情要温和,嗜好要适度,身体要运动,营养要恰当,冷热要当心,睡眠要充足。】
【养生四忌为:忌烟、忌愁、忌懒、忌胖。】
在春秋战国的各时空。
人们在夕阳下、在朝霞中,在露水的早晨,在夜色里,静默无言地抬头看天。
这些文字,同样作为珍贵的资料。
被记录下来。
不仅仅是君王家,民间也有许多人自发地组织起了小型的团体,开始记录着天幕。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
原来,水是不可以直接喝的。
要煮沸了才可饮用。
虽然天幕称“百岁”为寿星,让很多人有些失望,但他们还是很乐意学习的!
即使比不上“上古”,对他们现在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百岁”也已经很长寿了!
公元前233年。
秦国,秦王政时期。
高高筑起的宽阔平台上,立着几间颇为华美的宫殿,殿前平坦处摆着数张案几。
嬴政与韩非等人,便坐在此处。
对于天幕称“百岁”为长寿一事,嬴政很快就已经释怀了,不像刘彻,那样难以接受。
毕竟,他才活了四十九岁。
如果以后可以活到百岁,也已经是加倍了。
还要什么自行车?
他今年26岁,原本预计还有23年可活。如果能活到100岁,那就还能活74年!
无论如何,这绝对是赚了啊。
现在看完了古代、现代的各种长寿方式,嬴政已经决定,从这些细微之处入手。
尽可能地去延长自己的寿命。
至于巡游什么的,那以后肯定是不去的。除非到时候,拥有了蒸汽火车什么的……
饮食方面,要更注意一些了。
必须煮熟、严格煮熟!!
吃海产品也要小心,还要干净卫生,多多投入研究,避免细菌和病毒!!
在嬴政的旁边,韩非也深有所感。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欲制物者,于其细也……
要想做到“长生”这种人人盼望希求、却又难比登天的成果,还真的要从细微之处着手。
韩非平静地看着天幕。
嬴政亦是如此。
对于天幕上“108岁”“103岁”“110岁”,嬴政还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他一面观看,一面思考。
两千多年,也没能让寿命有所增长吗?
难道这就是人类的极限了?
他都快要怀疑“上古时期”寿数的真实性了。
或许,寿命真的是天数吧……
【法国生物学家巴丰在进行大量研究后提出,哺乳动物的寿命,可为各自生长期的5~7倍,这也是我们通称的巴丰寿命系数。】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推算——】
【狗的生长期为两年,则可以活10到15年。猫的生长期为一年半,可以活8至10年。牛的生长期是四年,可以活20至30年。】
【人类的生长期为20~25年,预计寿命则可达到100~175年。】
嬴政的眼前一亮,他觉得175岁也还不错。
嬴政:谁懂啊!
你们知道一个预计49岁寿命之人的悲伤吗!
原本渴望着长生不死的他,
居然已经开始,逐渐放低要求了。
西汉,刘彻还在深度emo状态,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后世的知识、技术那么强。
竟然还是只能让人活到百岁?
最高是175岁吗?人只能活到最高175岁吗?
这也太少了吧!
什么啊。
朕不信啊!朕不信!!
刘彻深受打击,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还有更大的打击,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天幕之上,此时还是一片风平浪静。
【除此之外,巴丰还对人类平均寿命不足自然寿命的原因,进行了归纳——】
【首先是运动姿势的变化。】
【从爬行状态进化至以双足直立行走以后,人类的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运动幅度缩小,脊柱的负荷变重,大脑的位置变高,容易缺血、缺氧,还有心脏的功能也随之减退,大脑、心脏、脊椎容易患病。】
战国时期,惠施不解地问庄周:“为什么说是从爬行状态,进化至双足直立行走?”
庄周:“天幕说人是从猴子变来的。”
惠施:“???”
惠施本来也是随口一问,压根没希望庄周给他个什么解答,但庄周直接语出惊人。
庄周一本正经地看着惠施,一脸笃定道:“是真的,《达尔文与进化生物学》。”
“有一个日常科学直播里,说的就是这个。”
惠施:“庄周你别蒙我,说得跟真的似的。”
虽然天幕平时的24小时无间断直播,惠施经常因为事务繁忙而没有看。
但是庄周说的这也太离谱了。
猴子变的,这怎么可能啊!
惠施摆摆手,没有很在意庄周的胡言乱语,毕竟他还说,北冥的鱼会变成鸟。
鲲、鹏,还超级大。
惠施决定不予理会,而是兀自看向天幕。
【然后是呼吸方式的改变。】
【哺乳动物是腹式呼吸、肺活量大,而人类在胎儿、婴儿阶段虽然以腹式呼吸为主,但在学会走路后,常常会改为胸式呼吸为主,于是大部分的肺细胞闲置了,肺功能随之退化,由此影响到了长寿的可能性。】
【还有就是消化功能的萎缩。】
【人类的消化功能明显地退化,咀嚼的能力下降,吞食的能力近乎丧失,胃肠菌群也衰退,容易出现代谢等方面的疾病。】
【最后一点是循环功能的退化。】
【舒适的环境,让人类不知不觉中变懒,我们的生活方式不良、心血管锻炼不足、全身微循环系统退化,导致了心脑血管容易硬化。】
【另外,人类的神经系统与智力高度发达,然而心理情绪却复杂、恶化,饮食也难免失衡,由此免疫力随之下降,这都是人类的短寿因素。】
战国时期,扁鹊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是他从未发现、从未思考过的角度。
当然了,任凭现在的他如何去思考,恐怕也不可能,进入这些别样的视角。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一个时代里,某一领域的发现,或许将会给其他领域,提供全新的思考方式。
在天幕之下,各时空的人们聚精会神。
这样看来,他们或许还可以进行腹式呼吸的训练,避免肺细胞闲置,强化肺的功能。
消化、咀嚼、吞食。
各方面的能力也要加强。
还有胃肠菌群衰退,代谢疾病等等,这些都该如何去针对性地处理呢?
扁鹊:胃肠菌群是啥?
难道胃肠里面还有菌群,需要我们避免它们衰退,等同于我们要保有它们?
我大为震撼。
与扁鹊相同的,很多人都以为它们是对人体有害的,要尽可能地远离它们。
秦始皇:难道!
这就是传说中的益生菌?!
难度大的暂且不表,关于最后一点“循环功能的退化”,虽然还未理解字面的意思——
但是,做法似乎是比较简单的。
天幕说舒适的环境让人类不知不觉中变懒,那就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多多锻炼。
生活方式不良,那就改变!
心血管锻炼不足,那就锻炼!
全身微循环系统退化,那就……
……全身微循环系统是个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或许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包括那什么神经系统与智力高度发达带来的负面影响,统统着手研究、改变!
心理情绪却复杂、恶化?
没关系,注意就是了。
饮食也难免失衡?
没关系,注意就是了。
这些都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
众人认真地学习着,从帝王将相到诸子百家,再到各国、各朝的平民百姓——
看得懂的、看不懂的、看得一知半解的,无一不在屏气凝神地注视着天幕。
说不定,人人有望达到百岁之寿!
【基于此——】
【巴丰也认为,饮食均衡、合理运动、心理调节等等方式,便是人类恢复自然寿命的长寿方向。这也就是说,假如调理得当,人类的寿命有可能达到一百岁至一百七十五岁。】
汉武帝:含恨.jpg
100岁-175岁。又是这两个数字!
而且还是“人类的寿命有可能达到”?后世之人也这么卑微的吗!这还只是有可能??
呜啊,能不能让朕活个几百岁啊!
这点要求都不行吗!QAQ
难道就没有更多的可能了吗?彭祖不是活了八百岁吗?难道彭祖也是假的?
跟那些很可能是子虚乌有的神仙一样?
战国时期。
列子目不转睛地望着天幕上的同步文字,神色看不出什么异常,只是深思。
彭祖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
而天幕说人的寿命在100-175之间……
很多人亦是想到了彭祖,比如说楚国的屈原。屈原站在沧浪之水旁,仰面朝天。
彭祖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一时之间,不少人不知道该信谁,信他们以前的古人,还是他们以后的后人?
是昔日的记载出了问题,还是后世之人的知识技术尚且不够、仍未找到长寿之术?
秦国,年轻的嬴政看见那一句。
——恢复自然寿命。
懂了,岐伯跟黄帝说的寿命是真的。
“天年”“天赋的自然年龄”。
“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竟然与后世的研究,不谋而合。
嬴政忽然心潮澎湃、燃起某种斗志:那么,朝着恢复自然寿命的长寿方向,而进发吧!!
【关于人类寿命的说法——】
【俄罗斯莫斯科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穆尔斯基、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教授库兹明认为,人的生命周期时间是15.15的倍数。】
【举个例子,人类的第一个生命周期,是诞生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正常妊娠天数266天的15.15倍,也就是大约11年。】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统计数字表明,人在十一岁的时候,体质是最弱的。】
【再之后,用11年再乘以15.15,就是167岁。而这,就是他们认为的,人类的寿命极限。】
刘彻:什么鬼!!
寿命极限,怎么还越变越短了!!
虽然完全不明白这个15.15倍是哪里来的,但是这种精确而具体的数字——
真的很容易唬住人啊。
还有什么生命周期、妊娠天数、寿命极限的,听得各时空的许多人云里雾里。
这真的假的啊?怎么得出的?!
【莱纳得·海弗里克,一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老年学专家,他就认为人类有一个绝对报废日期。换句话说,会达到一个寿命的极限。】
流光溢彩的天幕之上,光线闪烁。
旋即出现了一间AI模拟出的实验室,桌上摆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没有人看出来这些是什么。直到天幕用文字逐一标示出来。
人类的皮肤细胞、胚胎成纤维细胞。
培养皿……
只见在实验室的条件下——
天幕上的AI虚拟人,将皮肤细胞、胚胎成纤维细胞,分别放入干净的培养皿里,让它们分裂、生长,直至铺满整个培养皿。
各个位面,众人屏息凝神地看着。
画面里,等到培养皿里铺满一层细胞后,这些细胞就停止了增殖。然后AI虚拟人又将其中的一小部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里培养。
【实验结果表明,即便是在最合适的培养条件下,细胞也不能无限增殖下去,而是大约分裂了五十代以后就停止了。】
【这说明,细胞只能进行有限次的分裂,而其上限次数,被命名为海弗里克上限。】
【在现代老年学中,海弗里克极限已经被奉为一条基本规律。】
【不过,利用转基因技术,把具有维持细胞分裂功能的基因、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植入人的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次数从六十五次增加至两百次以上。】
各时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天幕为何要讲到这些东西,他们连细胞是什么都不知道。
嬴政对“细胞”也并无具体的认知。
但他大约可以猜到,这细胞的分裂,能够达到多少次的分裂次数、是否能无限分裂——
大概是与人类的长寿有所关联。
嬴政、刘彻、范蠡、扁鹊、庄周等人,在这一时刻,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不约而同。
——如果“细胞”能够无限分裂下去。
87/88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