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穿越重生)——微生恒绍

时间:2024-05-21 08:46:23  作者:微生恒绍
  欧阳星华接近他,自然是有所图的,赵昂知道,金钱、权利、或者地位,每个踏入皇权斗争这个你死我活的漩涡中的人,都是如此。
  等他登上了皇位,这些都好说,他不会寒了他的功臣们的心。
  可是欧阳星华的目的是飞升,他只是在利用赵昂,来完成一些平民百姓完成不了的事情,比如修建那十二座寺庙。
  修建寺庙在外人看来,是赵昂的提议,兴师动众和劳民伤财的人,也是赵昂。
  如果他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得到皇帝的嘉奖,那么他就是成功的,至于百姓,等他上位以后,颁布上一些利民的政策,百姓们同样会称颂他。
  可是如果成千上万的百姓,在他组织修建的寺庙里死了,那么不论是皇帝的嘉奖,还是百姓的称颂,甚至是他的命,他都会失去。
  那个时候,他那所谓的老师早就上了天,才不会管他的死活。
  没有给赵昂太多的时间去感慨,萧明允抽了他八十一道鞭子,他给这间牢房设置了屏蔽术,看守们没有听到任何动静。
  他可太仁慈了,萧明允心想,赵昂这样折磨他哥的时候,可是叫了一堆人来看呢。
  一鞭不多,一鞭不少,萧明允不想听赵昂求饶,也不想跟他多说什么,他用小刀割断了赵昂的右手,用锤子砸断了他的右腿。
  密闭的牢房里,骨裂的声音,不用天眼,都可以听的一清二楚,能不能活下来,就看赵昂自己的造化了,他哥在出狱以前,也没有得到任何医治。
  欧阳星华杀死先帝的时候,赵昂还小,那个时候,他要赵嵩答应他,以后传位给他。
  赵嵩早就给赵昂吃了定心丸,甚至写了一道传位于赵昂的密旨,密旨就是还不能公布的圣旨,不能公布就还有变故的可能。
  赵嵩对赵昂说,他这么做是为了激励赵昂,他希望赵昂做一位朝臣支持和百姓拥戴的皇帝,不要因为有那道密旨就忘记勤勉。
  过早的公布皇储,会把朝臣和其他势力的关注,全都引向赵昂,那个时候,赵昂不仅会有很大的压力,还会很危险,所以他不公布那道密旨,是为了保护赵昂。
  小孩大概都很好骗吧,赵嵩没少教导赵昂帝王之道,这些年来,他们一直父慈子孝,然而,赵嵩是为了稳住赵昂,守住自己得位不正的秘密。
  赵昂是有恃无恐之余,并不介意花点心思哄一哄,被他拿捏得死死的老父亲,给向来冰冷的帝王家,留下一些天伦之乐的美好传说。
  那道密旨和赵嵩的态度,全都让赵昂感到放心,尤其是赵嵩苦口婆心地教导。
  更让赵昂误以为,赵嵩是真的看重他的能力,再加上赵嵩得位不正的把柄,赵昂一直觉得皇位非他莫属。
  所以这些年里,他想了不少法子讨皇帝的开心,却很少去做实事,为了筛选出对他衷心的人,他早早地就开始拉帮结派,搞得朝堂上乌烟瘴气。
  赵嵩忌惮萧思谦是真的,想拿回兵权也是真的,他直说就行了,大可不必这么麻烦。
  可是身为皇帝,总是多思多虑,他还害怕萧思谦在军中的影响力,所以他不得不给萧思谦,安上一些率直的武将们看不惯的罪名,比如勾结。
  点到为止的皇帝,在私下里也夸赞过赵昂,做得好,赵昂一直以为他最懂皇帝的心。
  没有出现萧明允这个巨大的变故以前,赵嵩一直打算将父慈子孝的戏码演到驾崩。
  他在位期间,大庆一直繁荣昌盛,百姓一直安居乐业,所以不论传位给谁,他都会是史书上的明君。
  得知萧明允可以抗衡赵昂那位高人老师的时候,皇帝就决定不再哄着赵昂了。
  终于可以把他得位不正的把柄,从这个世界上抹除,而他,真的没有很看重这个儿子。
  不需要他出手,因为萧思谦在狱中的经历,萧明允痛恨赵昂。
  既然做出了决定,那么他当然愿意关着赵昂,成全萧明允的睚眦必报,算是他释放出的又一个友好的信号。
  况且,赵昂那位手眼通天的高僧老师,求见了赵嵩,装模作样的说,赵昂的做所作为,他通通不知情。
  作为崇福寺的住持,他愿意接手寺庙的修建,为皇帝祈福,亦是为大庆祈福,崇福寺便是如意去过的,京郊的那座皇家寺庙。
  正真的高手找上了门,赵嵩岂敢不应?
  他放弃了赵昂,那就说明他并不为世俗的权利所动,所以只要按照他说的做,那么他就不会为难皇帝。
  皇帝立刻封这位住持为慧灵大师,命他继续进行寺庙的修建工作。
  至于寺庙修建好以后会发生什么,赵嵩不知道,也阻止不了,他寄希望于萧明允,实在不行,就只能跟着世界一起毁灭了。
  这些年来,赵嵩确实把赵昂哄得很好,他竟然没有把皇帝的把柄告诉他的人,好换取最后时刻的一线生机。
  欧阳星华没有教过赵昂太多关于皇权斗争该有的心眼,当然了,他也没有想到萧明允油盐不进,下手还那么干脆。
  说他天真吧,他还知道让他的人,比如吴清闲,在朝堂上扮演反对他的角色,说他聪明吧,在面对皇储这么大的事情上,竟然那么相信皇帝。
  当初,皇帝只是下令关着萧思谦和萧远之,萧思谦在狱中的经历,都是赵昂所做。
  如今,皇帝同样只是关着赵昂,还允许探视,他在百姓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位仁君,可是来探视赵昂的,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多。
  坚定的三皇子党冒着被连累的风险连日奔波,争取可以早一天把他捞出来,摇摆不定的人关起门来,先看看再说。
  坚定的四皇子党忙着罗织赵昂的罪名,争取断掉所有能让昌平王东山再起的机会。
  就在双方人马斗得热火朝天、你死我活的时候,天牢里突然传来赵昂死了的消息。
  这下,最担心的人不是三皇子党了,而是牢房的看守,他们真的不知道杀死昌平王的人是谁,晚饭的时候,昌平王还挑三拣四的。
  皇帝声泪俱下,痛斥着歹人,立誓一定要把杀害他儿子的人碎尸万段,这场父慈子孝的大戏,估计要等过了赵昂的头七才能唱完。
  看起来,皇帝对赵昂的所作所为全都不知情,他到现在还被蒙蔽着,可是,他却把这件案子交给了刑部。
  刑部永远查不出真正的刺客,反而是昌平王的罪证,一项接着一项被披露。
  吴清闲的死也算在了赵昂的头上,包括他设计,诬陷萧思谦与永安王勾结一事。
  既然所有的证据都“浮”出了水面,赵昂的头七也过了,那么作为明君,惊讶于自己的儿子心狠手辣的同时,也得为忠臣洗清冤屈。
  所有受到牵连的人,都得到了安抚,有的赏了钱,有的赏了田产和宅子,有的官复原职,有的洗清了污名。
  不用萧明允自己查,也不用他提要求,因为勾结案而获利的人,全都得到了惩罚。
  核心人物全都下了大狱,被判流放,大部分人被贬职,九江府知府做了没几年,章飞炎就被贬去了西南边陲。
  赵昂一死,神契自动解除,忠心耿耿的人暗中追查着刺客,麻木的人不知去处。
  被逼无奈的人退隐了江湖,不甘心的人很快就投靠了新的阵营,树倒,猢狲散。
  可是赦免萧思谦和萧远之的圣旨,却迟迟没有传到三家村,反而是程世闻带着一封密信,单独约见了萧明允。
  信上说,大庆朝有那么几个小县城,顽疾难医,他为此忧心忡忡,希望萧明允可以替他分忧。
  还特意地提醒萧明允,他不是罪籍,可以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如果世界还在的话。
  皇帝并不想放着萧明允的才华不用,这封信就是在告诉萧明允,如果他能如皇帝所愿,去解决那几个小县城的顽疾,那么他就为萧思谦和萧远之翻案。
  还委婉地提醒了一下萧明允世界毁灭的事,他知道他的能耐,并且把整个大庆安危,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论起下棋,还是他们这位皇帝高,萧明允二话不说就把信纸揉成了一团,有多远扔多远。
  程世闻整个人都炸了:“喂!这可是圣上的信!”
  萧明允:“明明是臭不要脸的信。”
  好在萧远之和萧思谦对世俗的名利也看淡了,而且,他们还不知道朝堂上发生的事。
  程世闻:“你!”
  萧明允:“啊!我的眼睛脏了。”
  程·一头雾水·世闻:“啊?”
  萧明允指了指他家的大门,说:“我现在连你也不想看见。”
  程世闻你你你,你了半天,一甩袖子,气哄哄地回京了,亏他还给萧明允带了他爱吃的京八件。
  出门的时候,程世闻顺走了信纸团,他想看看信上到底写了什么,能让萧明允说出臭不要脸这几个字。
  原来是威胁,啊不,是慧眼识珠,如果世界还在的话?圣上可真幽默,程世闻心想。
  参不参加明年的科考,明年再说,没想到真的可以拿到分红,工人们干的更起劲了。
  不知道木工厂的名声是怎么传出去的,竟然有其他地方的人,来这里找活计。
  项元齐已经打听清楚了,那三个人都是淮安府义山县的,义山县整体来讲,土地比较贫瘠,那里的百姓一直比较贫苦。
  神奇木工厂生产的产品,都还没有问世,他们千里迢迢地来到三家村,只是听说这里的老板从不打骂工人,也从不拖欠工钱。
  项元齐检查过他们的路引,便在厂子里给他们腾了一间宿舍,安排了一些杂事,工厂提供一日三餐,以筑阳县零工的标准,按天付他们工钱。
  不是项元齐信任了他们,而是,远来是客,按照名门望族的作风,他们不能怠慢了。
  但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让几个外来人,接触到工厂的核心,所以只能安排一些杂事。
  如果杂货铺已经开张,那么项元齐就可以根据销货的速度,决定工厂还招不招工。
  可是除了冬暖箱和夏凉箱,直到现在,木工厂生产的东西一个也没有卖出去。
  所以扩不扩招,招不招外地的人,项元齐已经跟他们说清楚了,要等老板回来以后再做决定。
  从三家村到义山县,坐马车要十多天,他们的户籍都在老家,如果在三家村做工,那么以后有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义山县土地贫瘠,如果仅靠种田,那么百姓们的日子会特别艰难,所以当地的百姓大多会做手工,绑扫帚、编竹篮、等等,然后把这些基础手工品拿去换钱。
  既然那里的百姓大多有做工的经验,那么萧明允打算在义山县开办一家分厂,把他最新研究出来的各种游戏机,交给神奇二厂制作。
  游戏机上的法阵,比冬暖箱和夏凉箱,等神奇木工厂正在生产的产品,要复杂的多。
  所以对承载着法阵的器具,要求更高,零部件更多,也更精密,内部的联动也更加复杂,有基础的人上手比较快。
  不管赚不赚钱,先干了再说,而且,李秉文从赌坊老板和王公贵族那坑来的二十万两白银,足够萧明允折腾。
  他早有开分厂的打算,只是还没有想好要在哪儿开,那就义山县吧。
  就三家村的地理位置来说,义山县在淮安府的另一端,将来杂货铺如果要开分铺的话,从那边运货也比较近。
  但他不是义山县的人,在那里也没有朋友,不了解当地的风俗和人的脾气,一个外地人突然跑过去开厂子,遇到的困难恐怕不会少。
  萧明允打算留着那三个人,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可靠的话,就让他们先回去,帮他打探一下百姓们的意思。
  神奇杂货铺的装修还有一些收尾工作,为了能够早一日开张,吉祥就没有跟着他们一起回来。
  装修好了以后,吉祥也没有给萧明允去信,他知道萧明允看得见。
  正要启程去淮安府,萧明允却突然收到了一封拜帖,来自义山县的县令周明窗。
  萧明允:……
  还知道先送拜帖,挺懂礼貌啊。
 
 
第137章 杂货铺就要开张了
  义山县土地贫瘠,所以百姓们虽然很勤劳,经常做手工换钱,但是生活并没有改善多少。
  偶然间听闻,神奇木工厂的老板从不打骂工人,也不拖欠工钱。
  农忙时节还允许工人们回家照料田地,周明窗就想,这个厂子要是开在义山县就好了。
  为了能够把这个大老板,吸引到义山县去开厂,让百姓们多一个赚钱的机会,他们甚至可以接受低一些的工钱。
  但是周明窗从来没有见过,那个厂子里做出来的东西,在市场上售卖。
  那位老板到底靠不靠谱,周明窗也打了个问号,所以他派了三个人,先来看一看。
  得知萧明允已经在府城开了杂货铺,之前一直在备货,他们的心就完全放下了。
  在萧明允从沧州回来以前,他们就已经给老家去信说明了情况。
  谈合作得真诚,周明窗先萧明允一步到达筑阳县,听说他回来了,他便赶紧送上了拜帖。
  拜帖上自然没有明说他的目的,可是萧明允有天眼,周明窗说的话,他全都听见了。
  萧明允:“那三个人目的果然不单纯,他们不是在给自己找活计,是在给他们县找活计。”
  谢澄安:“说他坏吧,他还知道为百姓们着想,说他好吧,他竟然想把厂子搬过去。”
  “义山县的百姓是有钱赚了,那三家村的百姓就不管了?真是的,幸好我们本来就计划再开一个厂子。”
  萧明允捏了捏谢澄安的鼻子,宠溺道:“好一招欲扬先抑啊小郎君,连我都被说动了。”
  谢澄安缩在萧明允的怀里,笑笑的。
  周明窗只带了一位仆从,坐着驴拉的车,他们没有住在筑阳酒楼,而是找了一家小客栈。
  他穿着很正式的衣裳,袖口却已经发白了,见到谢澄安,周明窗先行了个抱拳礼。
  周明窗:“谢老板,萧老板,久仰久仰。”
  萧明允:“周县令不必客套,有话直说。”
  县令怎么说也是朝廷命官,却礼贤下士,态度谦和,所以周明窗留给萧明允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在人家当地,讨论搬人家厂子的事,不太好,所以周明窗把他们约在了县城的一家茶馆里。
  周明窗先说了义山县的情况,然后是他此行的目的,说只要萧明允肯投资,那么盖工厂的钱,县衙愿意出一半,还说工钱少一些也行。
  萧明允也不拐弯抹角,说他是计划开办二厂,但是他不需要义山县投资,地他自己买,厂子他自己盖。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