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二天一早,《多格板箱》的这些影评如同指数爆炸一般密集地被刊登在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上,与米高梅接洽的院线也传来了令人惊讶的消息:
从昨晚17点电影上映一直到今天早上,加州、纽约州与华盛顿共计251家室内影院每院几乎都播放了7轮的电影《多格板箱》,售票率达到了惊人的98%。仅周五一晚上的时间,票房收入就已经有了250万美元!乍一听似乎并不出众,可这是在全美总计1500家影院中仅251家影院仅上映12个小时获得的成绩!
米高梅的宣发高管乔迪目瞪口呆,如果电影同时在全美1500家影院上映,也许《多格板箱》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获得四五百万刀票房的惊人成绩。
寻常题材的电影票房成绩往往六分与故事内容挂钩、四分与宣发范围联系。恐怖片的票房成绩却有九成取决于电影上映前的宣发效果。
奥斯蒙德夸张的、如同病毒一般四处传播、范围极广的前期营销已经注定了《多格板箱》会在票房方面上取得无与伦比的瞩目成绩。
因此,乔迪早已经做好了这部电影会爆火的准备。
但他依旧难以想象仅12小时的票房成绩会有这么夸张,也难以想象这是一位新手导演处女作能取得的票房收获。
就目前的情况预测,《多格板箱》最终的票房成果极有可能超越《闪灵》,以400万的成本搏得近10倍的票房收益。
尽管米高梅内部的风评一改之前的颓然观望的态度,十分看好《多格板箱》的前景。
但仍旧有部分州的地方媒体认为《多格板箱》的火爆源于病毒式被人厌恶的营销,并且大胆预言开麦:
《多格板箱》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流量反噬和恐怖片注定的低质量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人们在新鲜感过后便会恢复理智,不再为这部烂片送上一分钱。现在的火爆已经是这部学生电影能够达到的顶峰。
乔迪仔细一查看,发现这些地方媒体全部是未上映州的媒体,不由忍俊不禁,仿佛看到了当初那个以为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不会营销的自己。
米高梅已经接到不少来自其它州院线连锁影院的电话,这些挖掘着金矿的老板的嗅觉可比地方媒体的娱乐记者灵敏得多,他们联名建议,希望能够提前《多格板箱》在其它未上映州的上映计划,不再等待已上映州电影下架后再使用运输来的拷贝胶卷。
甚至有连锁院线经理提出,愿意由影院方承担拷贝费用,只求能够尽快上映。
自从《多格板箱》在纽约州、加州、华盛顿上映的消息传开,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有影迷出现在影院的售票窗口,询问影院有没有《多格板箱》的排期和电影票出售。售票人员已经烦不胜烦甚至特地写了大字报在窗前张贴:“《多格板箱》还未上映。”
想方设法盈利的院线经理自然不会错过这一现象。
更是有热衷恐怖电影的青少年不辞万里,开车踏上公路,前往加州买一张电影票,满足自己被铺天盖地的宣传与球场里的标语勾起的好奇心。
“我看过《多格板箱》。”
成了一句在学校里炫耀的资本。
在北美未上映州的高中,学生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听着趁周末去了加州电影院的同伴夸夸其谈地讲述《多格板箱》的故事有多么恐怖多么引人入胜,里面的女主角和男配角有多美丽俊美。
“娜塔莎·金斯基不愧是欧洲第一美女!哪怕只看看她的容颜也值回票价!”
“007帅呆了!不过我早就猜到他是…呃!我不给你们剧透。”
“男配没有公布自己的名字…虽然我得承认他砍人的动作很帅,但我真不知道他是谁。《多格板箱》酷毙了!我还是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匿名!”
更是有青少年大言不惭,声称自己根本没有被电影吓到:“他们都在尖叫,但吓不到我,那些吓人的伎俩我早就看腻了。”
于是与朋友约起赌局,等《多格板箱》在州内上映,就一起趁着午夜去电影院比比看谁是胆子最大的家伙。
至于上映州内大部分的票房贡献者青少年们,例如荣恩·李,自从看过电影之后他就魂不守舍,似乎被电影吓破了胆。
偏偏这时还总有些没眼色的没看过《多格板箱》的家伙在他眼前说那部电影宣传太过,没什么好怕的。
荣恩恨不得抡起拳头,让那些根本不知道恐怖为何物的家伙尝尝《多格板箱》带给他的酸爽滋味。
“你们懂什么!《多格板箱》就是恐怖电影界的艺术品!没看过的家伙有什么资格瞎嚷嚷,你们不会连票都买不到吧?真逊!等你们看完电影就知道自己被吓尿了没地方换裤子的模样有多悲哀可笑。”
朋友有些看不过去,荣恩性格火爆但是本性不坏。
他挥挥手,示意那两个学生赶紧跑,别再这样自以为说反话是一种潮流、是人间清醒,到处说《多格板箱》的坏话,不然迟早碰上性格更加火爆的家伙,让他们尝尝满嘴跑火车会获得什么奖励。
他拍了拍荣恩的肩膀,调笑道:“还沉浸于你的‘艺术品’呢?隔壁学校那女孩都在你面前花枝招展地走了三个来回了,你是一点都不看啊。电影上映前是谁说《多格板箱》就是部超级大烂片一坨狗屎来着?”
荣恩冷着脸色,一把拉住他的手臂向外走:“走!”
“走?干嘛啊?你要我陪你一起去隔壁学校吗?”
“我感觉我看漏了一个细节,我们再去看一遍《多格板箱》。”
朋友的哀嚎顿时响起:“别啊!都看了三遍了你不能自己去看吗!你不害怕我害怕啊!我看一次得缓三天!我姐姐烦透了我每次去上厕所都叫她帮我守在门口保护我的安全了!”
第28章 首周票房
事实证明, 奥斯蒙德·格里菲斯在电影上映前那番降低大众预期的发言起了效果。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电影并非如他所言一般糟糕,而是同斯坦利·库布里克所夸奖的那样精彩、令人回味。
人类的劣根性注定了欲望与期待过高时, 就算现实已经足以打95分,也总有人会不满意, 会沉浸于想象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之中。
但有了提前打上的预防针和影片音效中混杂着的系统[总统的威慑发言]的效果,更多的观众在观影过程持续被紧张与恐惧的战栗感笼罩,无暇关注其它事情。
普通的观众并不会像影评人那样深究太多细节,他们更容易被电影想要传递给他们的情绪牵着走。只要能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安排与画面构图、音乐配合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情感震撼, 就已经算得上是好电影。
因此大多数影迷的期待值被狠狠满足,打心底坚信这是一部值回票价的优秀电影。
米高梅在第二天的放映结束后于影院放映厅门前发起了调查表,调查观众对《多格板箱》的评价。
出乎意料的是,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观众都给了多格板箱超过9分的好评,接近三分之一的观众表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二刷甚至三刷。
不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也分享了自己的原因:电影太吓人了。
导演对影片的把控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这部电影比他们过去看过的最吓人的电影还要恐怖。除非是和同伴一起来观看, 否则不会再来了。
放映结束的第二天,星期六, 拿到拷贝胶卷的院线增加了4个州, 213家影厅。
累计票房收入因为夸张的排片量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820万刀,一跃成为了6个州及华盛顿特区室内影院当天的票房之首。
第三天, 加利福尼亚州与纽约州、华盛顿的院线应其他发行商要求提高了其它电影的排片量,降低了《多格板箱》近乎一半的排片,还将放映时间大都安排在了傍晚及午夜场。
又有坐不住的地方媒体因此唱衰, 大胆预言, 声称《多格板箱》前两天的爆红是源于不合理的排片。影院里只有《多格板箱》播放, 观众们想看别的电影,影院却没有提供播放其它电影的放映厅, 观众被逼无奈只能选择《多格板箱》。
但这样的过激言论甚至没有留着过夜,当天晚上就被票房数据狠狠打了脸。
周日当天的《多格板箱》电影票的单厅售出率居然因为排期减少而上升,甚至比前两天的还要高,整体票房则因为其它州的热映反而有所上升,在周末结束的当天凭借着全美834家影院仅有的1800多家放映厅,将累计票房收入提升至了1400万刀。
首周放映还没有结束,《多格板箱》的三天票房已经超过了大部分成本相差不大的恐怖电影的首周票房,甚至超越了一年前上映的《闪灵》。
这样可怕的票房收获直接给了不停唱衰,以“学生电影”、“模仿片”为名头贬低《多格板箱》和奥斯蒙德本人的地方媒体致命一击,让他们一时哑了火。
《纽约时报》的主编罗伯特脸色也有些不好看。
当初他就因为米高梅放出的独家消息而“判断失误”,没成想被库布里克他老人家亲笔的影评狠狠打了脸。
好在那时已经低头认错,没有死要面子倔强地一条路走到黑。不然现在《多格板箱》三天1400万的票房成果又得把他的脊梁骨戳烂,让原本在业内占据龙头领先地位的《纽约时报》影评版面抬不起头,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地位荡然无存。
随着时间流逝,口碑进一步发酵,一些影评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夸奖《多格板箱》的故事内容、主旨以及拍摄技巧。
为了顺应热度,他们甚至讨论起了恐怖片之于好莱坞、之于观众的价值:“《多格板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荒诞的黑暗故事。我们的情感因此得到一次次‘炼狱’般的考验, 我们的勇气得到了一次次严峻的挑战。恐怖电影确实会带来一些无法预料的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却也得到了一个机会——认识并思考着这个危机四伏的现实世界, 获得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认知以及一种无以言状的乐趣。恐怖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瞧瞧这话说的,简直坐实了那句“Money talks(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了热度,为了博得眼球,什么鬼话都编的出来。
奥斯蒙德坐在CAA掌门人,也就是自己的经纪人迈克尔·奥维茨的办公室,一手翻着报纸,一手端着咖啡,脸上是难得的悠闲。
事实上恐怖片商业价值高的原因并不是什么所谓的“忆苦思甜”。
而是人在观看恐怖片时能够宣泄被压抑的情绪。被吓到时垂体会分泌各类激素,使得身心因此放松,从疲惫的日常工作中短暂解脱。
这样的快.感给了人们异样的、追求刺激的鼓励,所以人们才会花钱买上一张恐怖片的电影票。
CAA的咖啡比他买的速溶咖啡要香得多,沁人心脾,透着现磨咖啡豆微苦的焦香。
他轻抿一口咖啡,却觉得心脏悸动地厉害,手中的咖啡漾出波纹,他焦虑得手指以难以察觉的幅度微微颤抖,端不稳咖啡杯。
奥斯蒙德将小巧的咖啡杯放回木桌的杯垫上,眼眸半垂,轻声叹了一口气。
焦虑症患者并不适合饮用咖啡,但他却需要咖啡.因和尼古丁来抚平他心头泛起的焦躁不安。
对于《多格板箱》发行上映,他表面上看起来胜券在握。实际上却并没有自己表现出的那么从容镇定、运筹帷幄。
他在电影上映前联系媒体在电视上发表的那些对自己的贬低,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观众的预期,也是为了劝诫自己不要对影片抱有太大的希望,最好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年轻,尽管谙熟此道却缺乏经验,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独自一人撰写了剧本,画了分镜稿,领导摄像组随他心意变焦、拼组镜头,就连电影的选角也是他的一言堂,他随性挑选演员,喜欢就采纳,不喜欢就随意更换...他为《多格板箱》承担全部责任。
如此胆大妄为,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联美自始至终没有认可过他的作品。
无论是他的父亲还是高管,通通否定了他。
他憋着一股气想要他们好看,实际上却也没有底气。
要说奥斯蒙德推销电影时受到的否认没有对他造成任何的打击,那完全不可能。
毕竟他也动过两百万将电影版权卖给罗杰·科尔曼的念头。
要说唱衰的媒体没有对他造成任何的影响,那也完全不可能。
他的焦虑不安和颤抖的手就是证据,他无法克制自己去设想最坏的结局。
一无所有也是一种恩赐。
铺天盖地的营销是又一场赌博,又一场自救。
没有人能在电影上映前预见结局,“电影之神”库布里克不行,他也不行,就连被誉为“赌王”的科克里安也如履薄冰。
只是他与他们都不同,他一无所有,面前没有其它望得见光亮的出路,只能压上最后的筹码进行一场豪赌。
但他赌赢了。
迈克尔·奥维茨推门而入,手臂上挥、红光满面,为垂眸思考的奥斯蒙德带来了好消息:“首周票房!两千一百万!”
奥斯蒙德在这场惊人的交易中能够获得至少60%的高额票房分账。
影院最高会抽走30%的票房收入,而米高梅因为前期的判断不足,只能遵守合约,眼睁睁地看着《多格板箱》令人惊叹的票房总收入不断攀升,却只能取走票房收入的5%。
奥斯蒙德勾起唇角,那就意味着到目前为止,他能够从《多格板箱》上收获的利润,至少也有一千万美刀。
这给了他进行下一场赌博的资本,让他得以在好莱坞残酷的名利场继续苟延残喘。
他抬起手指轻敲着桌面:“海外的发行商差不多也可以联系了。海外票房应该还能赚上不少,你觉得直接把发行权出售还是让海外发行商代理发行,我来收取票房抽成?”
海外的发行抽成一般来说要远高于国内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发行费用。
迈克尔建议他直接出售海外放行版权,这样就不需要苦苦等待院线将票房分账上交。他可以直接获得一笔收益,回笼资金、缓解燃眉之急。
等待《多格板箱》在院线下架以后,他还可以将播放权出售给电视台,或者由各大电视台收取一定费用代为播放,他收取扣除费用后赚到的点播费。
这样一来二去又是两笔收入款项,但并不是所有电影都有在海外发行、电视播放的运气。
发行商不是傻子,他们同样钟爱院线票房成绩突出的电影。
迈克尔忍不住感慨,凭借着《多格板箱》目前为止傲人的院线成绩,恐怕仅出售海外发行权和电视台播放权就可以赚回将近600万,偿清成本。
22/234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