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的县博物馆虽然是这一两个月才准备开放的,但是方方面面的设施都很到位,防护玻璃罩都是用的符合国际水平的。
馆里普遍的是光线柔和的小灯,只有玻璃罩里面是明亮的保护灯。
胤礽第一次身临其境看这些,看文物不如看各种各样的现代设施更多,而且文物下面的小字介绍,在他看来也比文物本身更有趣。
一批参观游客进来完毕之后,志愿者们就可以分散到各展台给大家讲解这件文物的年代来历了。
许森和一位负责明清那边的换了位置,跑过去就看到已经明朝区浏览的朱元璋朱棣和三个小家伙,“一人一杯柠檬水。”
为了给来自各地的游客留下很好的印象留住回头客,县里为这次博物馆首展做了很多工作,最好的一点就是来这边看展有免费水喝。
在这个屋子里的确容易渴,朱棣接过来就喝了,指着前面的一件文物说道:“这是什么东西?就一件普通的褂子而已,难道是哪位名人穿过的?”
许森躲避了老朱的视线,说道:“这不嘛,就是我上次搜集文物的时候,觉得有趣带来的。”
毕竟留存至今的作弊老鼠须字袍只有一件,可能反映以前的科举文化了呢,而且不止明朝的,还有清朝的各种作弊衣服也在这边。
朱棣看清了前面的小字介绍,眼睛都瞪大了,拉住朱元璋道:“爹,你看啊,竟然是洪武X年鼠须笔里衣!”
为什么啊,这也有展览的必要。
感觉丢大明人啊。
第243章 竞争力
与此同时有一撮人拿着手机过来,震惊地呼喊同伴:“真的是从未面世过的鼠须笔作弊衣服,来来来大家快来拍照,这位仁兄是个人才啊,竟然有耐心写这么多,你说有这样的功夫写一遍肯定早考过了。”
“还用得着抄吗?”
“我天,人才啊人才。”
同伴们争先恐后地凑过来,虽然激动但都没有碰触玻璃罩,站在一步之外欣赏,有一人拍了又拍,叹道:“写的真好啊,比我当年打小抄打印的小七号字体都小。”
众人嘻嘻哈哈。
朱元璋的脸色青了又青。
大明的文人你们看到了,你们就这么在现代有名了!
洪武年间,大家围住了收纳历届考生文卷的彭大人:“你怎么回事啊?这种东西一旦收缴都销毁了的,你怎么还给小仙人拿走了?”
彭大人也无辜,当日小仙人过来,太子让他们准备可以拿走的物品,他们准备的都是常见而又有纪念意义的啊。
那件衣服,是小仙人偷偷跟他要的,他本来不想给的,但小仙人给的实在太多了。
整整一套现代工艺的珐琅彩玻璃茶壶配杯子,外加一盒打火机,还有两瓶现代的饮料,他要是能忍住这个诱惑都不是人。
其他人甩袖叹息:“丢人丢人了。”
陛下本来都对咱们不满,这下子更要看不上咱们这些文人了。
博物馆却是一片欢乐,鼠须笔衣服在口口相传中出名了,每一个游客必来打卡,还有个懂历史的就解释古代科举制度以及每次科举舞弊引发的大案。
但其实科举制度和我们现代的高考一样,都是贫民子弟改变命运的最公平最通畅的一条路,明朝的科举之所以到后来检索不出人才,完全跟他们的制度有关。
这人长篇大论地跟同伴说很多,然后一转头才察觉两边站了很多人,有几个听得跟小学生似的。
站得最靠近的左边是两个头发里参杂着白丝的中年男人,看着模样长得很像,应该是兄弟俩,而在右边则是一个老头儿带着俩中年人,瞧相似的模样应该也是父子。
懂历史的这个人很惊讶,什么时候流行来博物馆是带着老儿子一起来的?
左右两边的人就这几个靠他最近,那皱眉认真深思的模样,让这人瞬间很有成就感,随便看书有了点自己的感悟,没想到这么一说会让其他人听得如此认真。
此时,左边的站着的一个中年男人(朱棣)一脸好奇问道:“兄弟,那你觉得明朝怎么做才能改变科举制度一直发展会带来的僵化问题啊?”
这位兄弟笑笑:“大哥,我姓姚,叫我小姚就成,这些都是自己没事喜欢看点书瞎说的,你要正经问我,我也答不出来啊。”
胤礽背着手:“没事,咱们都不懂,你就随便说说,我们也随便听听。”
刚才瞎扯还能成,要是叫认真说就不行了。
小姚正准备出其不意地溜,再一侧身就看见身后也围满了人,还有人在拍视频,这是逼上梁山了,不说说多丢人啊。
同伴鼓励:“小姚,说说,说说。”
小姚:那只有说了。
“其实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现代的考试制度已经给出答案了。”小姚看着提供问题的朱棣,“考试嘛,考多了总会有一定模式形成的。科举考试本身是很伟大的一个发明,但坏就坏在把它和一个读书人的后半生捆绑了,得失心越重,就越要拼了命的研究其中的规律,不然你看看现在,各种各样的考试机构是为什么诞生的?
现代大家不用把前途跟一个考试完全捆绑还这样,更别提一朝上榜就天下知的科举考试了,更别提从明朝开始,还规定了八股文这种专门的考试文体,还有专门指定的科举书,如此三年一考考个二三百年,所有读书人脑子里都只有这些个,再好使得脑子也都得生锈啊。
要想改变,就要使百业发达,每个行业的成功都会得到相应的社会价值,不过在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追求稳定,恨不得全国人口都在种地,所以科举考试也必定会是那样的。很难改变呦。”
朱棣想了想说道:“你这意思是不是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小姚笑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
胤禛:“也就是说在最根本的东西没改变时,其他的改变最好不要有。”
“是这样不错,但是有很多人性化制度都是可以稍微施行的,”小姚说道,“我之前看过以前科举考试的号房,简直非人类,虽然这样有个好处是能考验考生的身体素质,但因此生病损害身体的人也有很多。而且号房间间相连,一旦起火后果严重。历史上就有考试中号房起火的情况,在考试中还不能开贡院大门,最后烧死很多人。”
这话引起很多共鸣,“还是生在红旗下好,之前我高考,连续两天高压考完了都歇了好几天,真不知道以前的人怎么受的。”
皇帝们深思,只有胤礽拉着小姚问道:“兄弟,你什么学历?”
小姚笑笑说道:“我就是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
换算一下是他们那个时候的举人吧。
不对啊,不是说现在的人基本上都是大学生吗?
胤礽问道:“那你现在是做什么的?”
小姚又笑了下,看着是很开朗,却有种无言的心酸,“我是在工地上砌墙的。”
胤礽更加佩服了,有这举人学历的工地工作人员,正是他们大清迫切需要的人才,便没忍住拍了拍小姚的肩膀:“你这样的,到清朝最少能当个县令。如果能穿越,你会报名吗?”
小姚:---
小姚同伴:这人脑子有病,我们快走吧。
胤礽:“我说的是真的啊。”
许森从他背后站出来,说道:“二叔,这是你说的,他要是信了我不负责售后。”
胤礽揣好袖子看了看许森:“引进人才嘛,我们能给工资很高很高的呦,我觉得现代最赚钱的就是劳务派遣。”
许森捶胸口,你们这些妖孽,到了现代打开新世界大门之后怎么会成长的这么快!
刘盈把差点疯魔的许森拉走,“别管他们,咱们去先秦文物那边。那边又来了一群上历史课的小孩子,蹭课去。”
这次送来蒲县的文物,有一些远古商周时期的陶片,整个蒲县的小学初中都安排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课。
这些可都是汉朝没有的教学知识和资源,刘盈已经蹭了一天的课了。
*
“这是明朝的景泰蓝,正经官窑出的,你们看着花纹多漂亮,还有这里---”
志愿者的要求是不能全场乱窜,游客有什么特殊需求才可以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其余的时候就找个地儿待着。
许森和刘盈在远古区这片待了有半个小时,因为看见一个小朋友憋不住要小便跑过去带路,然后经过明清文物区才发现,清朝废太子胤礽已经成为这一层最靓的大爷。
不仅是明朝的,唐宋的那一两件珍贵文物他都能讲,还声情并茂,吸引了大半的游客过来听他讲。
许森:古代来的人考古,现代学一辈子的考古学家都不如他们。
晚上十点半闭馆,胤礽才和许森他们一起回去的,看着外面的霓虹光影说道:“不是我要讲,而是凑巧了,那里面展出的几样,都是我宫里摆的。”
看着就忍不住想说说。
许森问道:“我觉得二叔你还是对这方面本身就有很多了解,说得头头是道的,博物馆以后每周都有展览,听说正在招讲解员,你要不要试试啊?”
后开胤礽没有跟家人一起离开,也是因为他讲太好了馆里的一位负责人请他多留会儿。
“对,这个事青哥应该最清楚。”刘盈也觉得胤礽很适合这个工作,“青哥,现在有多少人报名啊?胤礽太子能上吧?”
今天才发的公告,报名人数应该不会太多。
卫青是三中荐过去做安保的,提前三四天就过来熟悉场地兼打杂了,闻言笑道:“报名人数还真不少,蒲县图书馆正式更名展览馆,背后还有国家博物馆支援,这公信力很吸引人。”
刘盈:“总不会有一百个,我觉得胤礽太子竞争力还是很强的。”
卫青笑笑:“听说,已经有三百多个报名,而且还有一个博士。”
刘盈:———
扶苏骑着车,酸风直往眼睛吹,同行几人除了许森都羡慕得发酸。
人才啊,你为什么这么多。
胤礽表示:“他们现代人太卷了,还是啃老比较适合我。”
第244章 兼职了
虽然这样说,第二天胤礽并没有跟他爹去当铺,而是乘着许森的单车来博物馆这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来看热闹的。
这几天涌进太多人了,尤其是位于县东的这家博物馆,方圆两千米以内都是各种各样的摊位,据昨天半夜勤快的蒲县官方统计,以蒲县特色小吃摊位和卖水的最赚钱,最高摊位单日销售额高达八千九百多元。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大半夜还看蒲县官网,反正是第二天就增添了好多摊位,摊位直线差一点点蔓延到许森家这边的安置房小区。
即将到达博物馆的那段路,今天增加了几家卖汉服的,不仅有唐宋时期的服制,还有清宫剧中阿哥妃子们常穿的那种。
胤礽看到一家卖文人长衫的,那腰间都配有玉佩小香囊什么的挂坠,便停下了脚步,后面的老板是个年轻小姑娘,一看驻足的是一位中年俊美大叔,立刻热情招待:“叔叔,看看想要哪个款,不过您这样的身材,穿什么都好看呢。”
胤礽拽起一条宝蓝长衫的袖子,问道:“这个多少钱。”
小姑娘看了眼笑道:“不贵,三百六十八一套,前十单还有扇子送哦。”
说着从后面的箱子里拿出来一把扇子,胤礽接过来一看,轻飘飘的一点质量都没有,贴着的扇面也不知道是怎么印出来的画面,薄薄一张纸连油纸都不是。
但是吧,看着挺有趣的。
胤礽笑道:“给我来一套。”
许森都走出老远了才发现把胤礽大叔落后面了,赶紧转身回来找,别给人整丢了,回去没办法跟康老爷子招待。
跟扶苏和阿盈说一声让他们先去博物馆,许森转身就往回走。
逆着人流艰难的挤到胤礽身边,问道:“叔,您在干什么呢?”
正摸到口袋空空的胤礽看见许森,笑道:“森森,借给叔四百块钱。”
许森捂了捂自己的手机,“您要四百块钱干嘛?”
眼睛落在架子上那堆衣服上,总不会是要买这些一点质量没有的衣服吧。
胤礽笑道:“这孩子,借钱当然是买东西了,放心,我没钱你康爷爷和禛叔有钱啊,回去了我就给他们要钱还你。”
许森一言难尽,这才一天,曾经的太子爷怎么就邦化了呢?
“那好吧。”许森拿出来手机,“要哪一件,我给你付钱。”
小姐姐马上把这位大叔刚才相中的一件土黄色长衫拿出来,笑道:“弟弟,你叔叔喜欢这件。”
许森问道:“多少钱。”
小姐姐笑眼弯弯:“三五十块钱。”
胤礽:嗯,嗯?怎么还带主动降价的?
许森摸了摸衣服的料子,质量还过得去,但是不值这个价啊,“二百八,我给我叔买一件。”
小姐姐:---
“弟弟啊,姐姐不赚钱的,你砍价太狠了,再给我涨点儿。”
许森:“那二百六。”
小姐姐无语,有你这么还价的吗?
“算了算了,二百八给你们一件吧。”小姐姐指了指许森穿着的志愿者红马褂以及胸前挂的志愿者章,“要不是看在你是志愿者的份上,这个价我是不给的。”
许森扫码付钱,胤礽都看傻了,仔细回想了一下小姑娘刚才的报价,咋舌,竟然还能便宜下来八十多块钱,就气人。
付了钱,小姐姐笑着对许森道:“第一次看见你这么会砍价的小男生呢,长大以后是个会过日子的别人家老公呢。”
许森嘴角抽抽,看了眼小姐姐头上的卡通发夹,“你也没有比我大多少。”
这话让人开心,小姐姐绕到衣架后面,抱了一堆扇子荷包出来,对胤礽道:“叔,你挑吧,我这里其实都不让挑的,随机选。要不是你和你侄子长得都还不错,我才不会让你们选呢。”
191/269 首页 上一页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