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如今也是皇长孙,”吕氏几乎是咬牙切齿地道,“别辜负了娘为你的绸缪,当好你的皇长孙。记着,没了皇长孙,还有那个燕王呢。”
自打知道燕王以后会成为皇帝,而她的儿子是被赶下去的那个,吕氏就一直在想办法要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奈何太子对燕王极为信任,即使知道了未来之事也不愿意防患于未然,说什么没发生的事就和现在的燕王没关系。
吕氏听到太子的一番说法,只恨不得扒开太子的脑袋看一看,他到底怎么能放心燕王的。
而且,皇上在天镜日日埋头挣钱,却并不是一点历史都没有去了解,所以太子会早死也是他们提前知道了的事。
如此也就解释得通,燕王为什么在后来能造反成功了。
可是提前得知那些事,皇上和皇后都为太子担心,只太子并不将他会早死的事放在心上。
也是,他连以后燕王谋反登基的事都不在意,还会在意什么呢?
吕氏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到最后不能善终。
她的儿子已经成为了嫡长孙,那么也一定会顺利的当成皇帝,燕王是乱臣贼子,他绝对不可能成功。
“太子妃在这里?”
朱标的声音响起,吕氏立刻收起身上的戾气,起身向迈步进来的朱标盈盈参拜:“殿下,臣妾昨晚上做了个噩梦,不放心,过来瞧瞧允炆。”
太子妃是个温柔的人,这在朱标心里是根深蒂固的事,温柔如水的吕氏和英姿飒爽更带着几分英豪之气的常氏不同,朱标几乎从没有在她脸上看到一点跟暴戾沾边的神色。
但是刚才,吕氏那个侧脸,就算是此时看见她温柔的正脸,也不能让朱标忽视掉。
朱标说道:“你不放心什么?”
吕氏还没注意到朱标的试探,被这么一问,眼眶子迅速红起来,哽咽道:“自从知道天镜传达出来的后世之事,妾身心中便没有一日安稳。”
朱标又改用其他问法,吕氏口中始终不言半点的噩梦和担心是和朱棣有关。
竟然有一瞬间感觉这个妻子其实是个心思深沉之人,朱标有些愧疚地想,可能是他刚才那幕看错了吧,竟然因此疑心起太子妃来。
但等夫妻俩一起从朱允炆处离开的时候,吕氏提起了燕王,“殿下,妾身听说,燕王要回燕地了?”
朱标眉头微皱,侧身看她道:“四弟先前回京也是因为母亲身体不好,现在母亲能治好,他自然要回去。”
“可是,”吕氏拧着黛眉,说道,“此前天镜上那些人提到的‘靖难之役’,会不会被燕王身边的那些谋士利用?妾身知道殿下和燕王感情深厚,燕王也是真心拿您当哥哥,可别人却不一定什么都不想啊。”
朱标说道:“那依你之见呢。”
吕氏苦思冥想一番,道:“臣妾觉得,倒不如让燕王一直留在京城,一家人待在一起,也免了别人在中间生事。”
朱标目光深深地看她一眼,道:“孤考虑考虑。”
随后,夫妻两个就分开了。
朱标对身边的侍卫吩咐:“注意点这边,孤想知道太子妃私底下都是怎么对允炆的。”
天镜上大家也都吃完了早饭,周六从不歇班的众人都出门上班去了,朱元璋请了假,准备带马秀英去医院检查。
许森正要去送病已去幼儿园,说道:“璋叔,秀英姨,我今天不上学,我带你们去医院。”
马秀英说道:“你不是要期中考试了吗?在家里学习吧。”
这一个月的直播里,关于学校的很少,毕竟每个直播主角都不在学校活动,马秀英也就只知道期中考试这个称呼。
具体是什么意思,并不理解。
不过她却知道,小森在学习上很努力,不知道这个考试有没有他们那里的县试重要,便不想因为她的事耽误小森的学习。
朱元璋十分霸道的道:“你在家好好学习,我现在知道怎么出门怎么挂号。”
许森说自己已经把作业写完,并且不用临时抱佛脚,然后才说服他们两个。
小病已背着他的蓝色小书包走在最前面,四人从锁上家门骑着搬到别墅后新添上的一辆载人电动车出门。
在不认识的人看来,还真有点一家四口的感觉。
朱元璋坐在驾驶位,把一个电动车开得无比稳当。
这种电动车是那种接送小孩子专用的,不用驾驶证,所以搬到新家后一家人决定暂时把交通工具定为好上手的电动车。
直行转弯、转弯直行,朱元璋很熟练地就把车停在蓝天幼儿园门外。
明亮的太阳下,一群小萌娃蹦蹦跳跳的走向校园。
马秀英看着这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孩子,脸上的笑意都柔和起来,他对朱元璋说:“等我的病治好了,叫允熥过来。”
朱允熥,他生下来没多久常氏就去世了,吕氏随即被扶正,明明应该是珍贵嫡子的他瞬间成为一个类似拖油瓶的存在。
实话实说,这孩子在学业为人之上都比不过允炆,更不如他的同胞兄长雄英聪慧,要不是妻子现在提起,朱元璋已经快有一年没想起过这个孙子了。
“怎么想起叫允熥过来?”朱元璋记得,妻子也是更疼允炆。
马秀英笑道:“还能是因为什么,他是个调皮的孩子,在宫里没人敢管的,不如叫那个小杜老师好好教导一下。”
朱元璋没说话,就是默认了。
许森看着小病已进了幼儿园,坐回车上就听到皇上皇后夫妻俩在为他们的孙子打听这里幼儿园的要求。
“没什么硬性要求,交学费就行,”许森问道,“不过你们家小孙子多大了?”
朱元璋:---
马秀英笑道:“九岁了。”
许森:“这个年纪,幼儿园就不收了,不如让他直接去上一年级。”
一年级都是超龄儿童。
或许等朱家小孙子过来之后,先给他测试测试学习进度,从二年级或者三年级跟上。
毕竟是天家子孙,到这个年纪了不可能什么都不学。
马秀英笑着说好。
朱元璋拧动钥匙,就要往医院去。
许森看了看马皇后的装扮,说道:“璋叔,咱们先去卖衣服的地儿,给我秀英姨换一身衣服。”
然后解释:“这身太隆重了。”
其实已经是穿得非常简单的马秀英笑了笑道:“好,也不急这一时,就先换身衣服去。”
反正要去市里的医院,那就去市里的服装店换衣服。
许森觉得小门面的几十块衣服,配不上皇后娘娘这身气度。
停在市内金碧辉煌的服装店门口时,朱元璋暗暗气闷,当初自己来到现代,穿的衣服就是一个大裤衩一个汗衫子是吧?
后来听汉高祖说,那么一身衣服加起来都没有超过八十块钱。
让他差点要在回去的时候带一斤衣服赏赐大臣。
进到店里一看标价,朱元璋更觉得气闷了。
马皇后这一身皇后的家常衣服那也是当时最顶尖绣娘的最顶尖手艺,因此尽管许森和老朱身上穿的都是地摊货,他们一行人走进来,这家轻奢服装店的店员就是非常好的态度。
并不是说如果他们穿的不好,这家店也会跟当初给政叔买鞋的那家店员一样。
只是穿的好了能基本上避免被“以貌取人”。
第82章 认识
现代的衣服都很简单,这两年春秋流行羊绒大衣,里面只要搭配上一件连衣裙内搭就能遮住身材上小缺点勾勒出温柔大方的气质来。
马秀英从换衣间出来,那份古典气质竟然和身上的连衣裙丝毫不违和。
这个连衣裙是许森挑选的,店员站在一旁嘴巴不停地夸着,即使皇后娘娘身边都是巧嘴的宫女却也听得不好意思了。
最后,店员说:“您真是好福气,有这么懂事帅气的儿子。”
朱元璋明显地看到他妻子听见这句话,神情间闪过一抹黯然,不用问,一定是想到大明朝那些不懂事的儿子了。
许森没有特意跟店员解释,将刚才就挑好的一件羊绒大衣递给马皇后。
马秀英接着,抬手在他手背上拍了拍。
穿上大衣之后,唯一不和谐的就是皇后娘娘的发髻了,尽管她来之前,已经让人给她梳的是最简单的发髻。
店员建议:“阿姨,您这个发型是和汉服搭的,您要是舍得,我给您挽一个低发髻。”
马秀英奇怪,这有什么舍不得的?
“你换吧,和这身衣服搭就行。”
店员小姐姐于是搬来一把带滑轮的椅子,又拿了两面镜子,一面交给马秀英,一面问都没问直接交给许森。
还用问吗?
到这个年龄了,看儿子总比看男人顺眼。
店员小姐姐的手非常巧,卸下两根质感很上称的簪子,这次就是谨慎的交给一旁的朱元璋了。
朱元璋:“还得多长时间?”
他觉得给妻子看病比这个事儿重要。
马秀英手里拿着能清晰映出人影的镜面,翻了镜子里的朱元璋一眼,道:“来时已经吃过药了,不急在这一时。”
店员小姐姐笑道:“叔叔,你稍等会儿,很快就好的。”
的确是很快,许森还没把另外一个店员小姐姐端来的温水喝完,一个温柔大气的低发髻就收拾好了。
店员小姐姐也有些惊讶。
她给许森要过来刚给他的那面镜子,拿着在后面叫马秀英看,说道:“我是第一次梳出来这么好看的发髻,真的太显贵妇范儿了。”
马秀英看了又看,转头问道:“好看吗?”
眼睛里的笑意如春日午后的溪水一般温柔。
朱元璋有一瞬间的恍惚,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这么美丽的秀英了,甚至现在的秀英比两人成婚那时还美。
许森毫不犹豫,道:“好看。”
店员小姐姐说:“这还是阿姨没化妆,不然会更显得精致。”
马秀英摸了摸脸颊,说道:“本,我本来是擦粉了的。”
还是宫里最好的玉面桃花粉,毕竟今天要见的人都很重要,不能失礼。
店员小姐姐就不明白了,气质这么好的美妇人,怎么会连合适的化妆品都没有?
这擦在脸上的粉的确是光滑,但更显得老了。
或许是这位阿姨没有女儿,也不爱打扮,对化妆品不太了解。
店员小姐姐想到可能的原因,把她昨天才拿到店里的一套化妆品试用装拿出来:“这个牌子很好用,贴肤又不闷痘,我常用的,您要是不嫌弃,我给您先随便化化。”
不然这个妆容可称不上这件价值两万多的大衣。
马秀英笑道:“我有什么嫌弃的,你尽管给我化。”
朱元璋想提醒,时间不早了咱们再不去医院就晚了。
许森扯扯朱元璋的袖子,跟他摇摇头,低声道:“女士化妆的时候要耐心等待,否则你容易没媳妇的。”
朱元璋粗声道:“朕,我已经有媳妇了。”
店里人此时在的人都向朱元璋看来。
许森道:“我们再去给秀英姨挑一双鞋。”
就是不知道皇后娘娘穿多大码的,问朱元璋:“璋叔,你知道姨穿多大的鞋吗?”
朱元璋再次暴露了现代看来是一个男人非常不负责任之表现的短板,他说:“换什么鞋,她脚上穿的就挺好。”
金丝云缕。
不识货的人都能看出来马秀英脚上那双鞋的价值,但鞋子的确和身上的衣服不搭。
马秀英道:“元璋,我想穿穿这里的鞋。”
皇后病得时间太长,又一度很凶险,朱元璋已在不知不觉养成了事事都顺着她的习惯,虽然以前他也顺着皇后,但根本没有细致到这个地步。
朱元璋只好跟着许森出去买鞋,他们一出去,服装店里的画面自然就看不到了,惋惜的贵妇们齐声发出哀叹。
就在大明朝洪武位面,都有妇人惋惜到隔空催促朱元璋:“皇上,买了鞋您可就赶紧回去。”
她们还想看那种往脸上一擦就把皮肤变得白皙细腻很多的粉底液,各种各样的粉刷,漂亮的能旋转的口红。
不过,下一刻她们就不这么急切了。
因为要给皇后娘娘买鞋,许森和璋叔进的是一家女鞋店,各种各样的高跟皮鞋、凉鞋,摆在打着灯的货架上看得人心头发热。
当朱元璋跟着许森估摸了一个大致的马秀英能穿上脚的鞋时,店员惊讶地说了一句:“买鞋这么久,基本上都是三六到三九码的,这种三四号的样品鞋去年才卖了一双出去。”
店员把鞋取下来,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拿在手里看了看,问道:“还有再小一些的吗?”
店员瞳孔地震:这是什么复古脚?
她说道:“没有了。先生,成年女人的脚没有这么小的,小孩子穿高跟鞋对身体不好。”
得,再说就要被当成变态了。
许森道:“我姨的脚就是比较小的那种,这样吧,我们多选两双不合适的再给你们送回来,就在前面那家品牌店。”
店员想了想,还是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此时,明清,以及宋位面,总有那么一些人觉得给女儿裹脚比天镜这种事更重要,成千上万个家庭中,总有一两家是在给女儿裹脚的。
宋朝还不算疯狂,他们也不知道大明这个皇后,在当时的民间有个称呼叫“马大脚”。
但明清位面的人知道。
当听到天镜中的人都说马皇后的脚小时,不知多少人受到冲击,也有一些十分通透的老人,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明白了天镜上的人为何会那样说。
永乐朝,京城边上的一户人家突然爆发出一道撕心裂肺的哭声。
外面的人听见了,几个坐在街巷里一边做针线一边看天镜的妇人向那户人家看了看。
过了好久,才有一个低声道:“杜老夫人有个小女儿,就是因为裹脚没了的。”
68/269 首页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