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晩岚跨进督运司的门槛。
迎面就见到的,是许多人的后脑勺跟后背,督运司众官员跪得整整齐齐。
卫晩岚已经习惯了封建时代大家看见皇帝都是动不动就跪,乌泱乌泱的一堆,怎么看,怎么都感觉这房间里盛满了人。
唔,太多人!
卫晩岚拧起眉。
就有人迫不及待且跃跃欲试地往天子跟前凑,试图吸引卫晩岚的注意,跪时头栽得更低,状似五体投地,行得是个超乎寻常的重礼。
方法显得拙劣,卫晩岚本人感觉到了。
不能说他在这本权谋小说里完全没有成长。
卫晩岚打开系统,淡定地选择了“人物提示卡”,就在道具生效后,整屋子人脑袋顶冒出宛如NPC般的提示气泡。
卫晩岚看出了这些人的来意:
张千,长安商贾,以低于市价的价格献物资给督运司,欲以此为跳板,赢得朝廷的注意;
陆成,江湖术士,迎奉官员以求入宫,欲在天子跟前预测战局,求取国师职位;
冯双喜,宫廷内官,欲讨好天子以求近身侍奉;
卫晩晴,承恩郡王,尚且残存的皇室旁支,希望能通过良好表现,打消当今天子的怀疑。
……
看来有些人混进督运司,带着各自的目的。
他们并不是一心报效朝廷,也不是来给摄政王等浴血奋战的前线将士搞服务的。
卫晩岚把眼前跪着的人,头顶上面的气泡都扫了一遍。
他道了声平身,眼睛往承恩郡王的方向瞄了瞄,做任务二的时候,他曾顶替过卫晩晴的身份混出宫去。这是原身硕果仅存的亲戚,因为没参与叛乱而被放过了。
卫晩晴纤弱又瘦瘦的,也很小只,但是他完全不敢往皇帝这里看,简直被吓得战战兢兢。
卫晩岚又感觉自己高处不胜寒了点。
唉。
户部侍郎向皇帝禀报军需账目。
皇帝看不懂,不过,他会不懂装懂,反正最后有萧相把关。
接着汇报任务交给兵部。
兵部侍郎汇报时,说话的条理是清楚的,但此人的眼神有些闪烁,像是唯恐跟卫晩岚对上视线,多少令卫晩岚感到奇怪。
瞧见此人头顶的气泡:
“荣培元,兵部侍郎,欲在任做出一番事业,奈何处境尴尬。”
这时卫晩岚忽想起,上任兵部侍郎是秦臻。
叛臣秦臻。
这人很有可能是在担心,皇帝对兵部侍郎这职务,还心有余悸吧?
卫晩岚歪了歪脑袋,很想告诉他,其实朕也没那么小心眼。
兵部侍郎道:“供给前线的甲胄与军队常服,轻便透气。皆是大魏军器监的最新设计。充分考虑了突厥的气候条件。既能够抵挡早晚的寒气,又能保证日间行军时的透气舒爽,避免将士们因穿着不适而受到影响。”
说着兵部侍郎唤来小吏去取样品。
样品由漆盘端来。
小吏跪呈卫晩岚,盘中是几块甲片,金属坚硬,却很是轻盈,如果卫晩岚没有猜错,大魏兴许现在已经琢磨出了合金工艺。
里头还有片巴掌大小的布料,不薄不厚,但很柔软透气。
两样确实都是好东西。
卫晩岚欣慰地点点头。
人前营业,称赞道“朕心甚慰”。
脑袋里面想的却是:摄政王是不是又要换新皮肤了?
每一次大魏军备革新,摄政王是不是都要换一次衣甲?那摄政王肯定是有许多柜子铠甲的男人了,嘿嘿……
兵部侍郎汇报完,忽然噤了声,等待皇帝的进一步指示。
卫晩岚一时出神,连忙牵回思绪,问:“军粮够吃嘛?”
摄政王有好好照顾朕的饮食,朕也要投桃报李,让他跟军士们即使在前线也能吃点好的。
兵部侍郎汇报道:“军粮方面,今年麦收喜人,朝廷粮草充足,从各地征收上来的新粮,正在源源不断地直接运输到前线,兴许再过几日,大军就能够吃到新麦子了。”
卫晩岚鼻端似有麦香气,追问:“也能吃到蔬菜水果跟肉食吗?”荤素搭配也很重要的。
兵部侍郎:“能。这些都由距离前线最近的当地供应。”
卫晩岚点点头。又觉得给当地百姓增加了负担,想了想说:“不要强行征收,必须按价购买。朕也会委派监察御史跟进此事。”
众官员听后皆是更加惶恐地点头。
督运司内也太肃穆了!
搞得卫晩岚还是很不适应,总觉得只要自己再在这里多待一会儿,所有人就像是浑身长满了刺,哪都不自在。
可事关前线,如果问不清楚,卫晩岚又会不放心。
他于是和平鸽属性发作,想找些话题缓解尴尬气氛,就扯到了粮草运输方面,问众官员:
“军用物资怎么运到前线?”
兵部侍郎连忙回答:“陛下,走这条线!”他说着连忙给皇帝指引。
原来在督运司密密麻麻的人墙背后,挡着张军用地图。
那地图所绘,乃是从长安到与突厥交界地带,此图规模性质,虽远远不如兵部议事堂那张沙盘壮观,但也有好几平米,能唬得住卫晩岚这个现代人。
兵部侍郎拿起根指示杆,拨拉开人群就开讲了:
“陛下,粮草将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凉州,再通过玉门关,穿越戈壁滩,最终抵达西域与摄政王全军汇合。”
指示杆的杆头,在他提到这几处位置略作停顿。
卫晩岚看着地图上弯弯曲曲的曲线,小鹿眼闪过一丝疑惑,他发现物资想投喂给摄政王,竟需要在地图上绕好大一圈。
于是他手指了指,想起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
“为什么要穿越戈壁?而不直接越过这座山?那样军粮运输的速度岂不是更快?”
他未料到的是,这番话过后,督运司非但没有气氛缓和的余地,反倒是冷得就像是沉寂了下来,空气都仿佛凝滞。
兵部侍郎当即默了默,握着根指示杆,不知怎么回应皇上的提议,显得为难得有点可怜。
“这——陛下……这……”
他想说,这不是一般的山。
这是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
上次的军报还表示,这块地段局势尚且不明,万一还在突厥人手里,等同于羊入虎口,这种山真的翻越不过去!
可是这话他能明说吗?
明说不是跟皇帝唱反调吗?不是让皇帝对兵部侍郎更讨厌了吗?
兵部侍郎宛如被架在火上烤,欲言又止,嘴唇开开合合,运粮队伍和大魏军队似乎危在旦夕。可是他几乎是把所有的心眼子都用上了,也没能想出个合适的方法,婉转提醒卫晩岚。
结果就在这时候。
督运司许多人齐刷刷地跪下嚷道:
“陛下真乃是不世出之英才啊……”
“前者开办督运司乃是创举,现如今又想出如此奇计,实在令人畏服!”
“陛下文成武德,光照四海,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兵部侍郎荣培元:……
他的沉默给了许多人表现的机会,一时间,督运司就好像是锅咕嘟咕嘟烧开了的黑水,看似热闹非凡,却煮出得全都是乌烟瘴气,各自有各自的利益算计。
兵部侍郎在这番阵仗之下僵立着。
场面有些难以控制。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奉承皇帝的阵营,鼓励运粮大军勇敢翻山。
第144章 剧情线改变了
督运司因为这场分歧, 冒出了不少主张翻山运粮的大小官员。
如果单凭听声音,所有人都是同样的诚恳谦卑。
一时间,卫晩岚耳中嗡嗡直响, 有些分不清楚谁是真情谁才是假意。
他把目光投向兵部侍郎, 似乎想寻找个答案, 但是荣侍郎更加欲言又止,握着的指示杆早已经垂在手臂一侧, 他战战兢兢地跪下:“陛下,微臣……”
督运司便有声音斥责道:
“荣培元居心叵测, 妄图拖慢大军运粮的进度,请陛下重惩此人, 说不定他就是跟突厥人一伙儿的!!!”
“前者兵部侍郎秦臻便有反骨,荣培元此人亦不可轻信,请陛下明鉴!”
听到翻起前任侍郎的旧账,现任兵部侍郎更加惶悚。
他连忙澄清自己,头顶上因为“人物提示卡”造成的气泡更加明显,气泡边缘闪了闪:
——荣培元,兵部侍郎,欲在任做出一番事业,奈何处境尴尬。
卫晩岚同情地把目光放在“处境尴尬”那四个字上面,追问:“既然是兵部制定的计划,爱卿以为该怎么可行?”
荣培元抬起头。瞳仁颤抖, 冷汗冒出一层。
小皇帝的语气根本听不出喜怒, 他只好把自己心中所想, 嗓音干哑地禀明:
“阴山沿线, 局势不明,大军难以逾越, 兵部所制定计划严谨缜密,已经过多次验证,在前线军情更新以前,微臣坚持绕行戈壁滩。”
“皇上!此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此人乃是宛如秦臻一般的大奸贼啊,皇上!!!”
“……”
耳朵跟前这群主张翻山的人,再度吸引了卫晩岚的注意。
他们头顶也重新出现了刚才的气泡,在卫晩岚的眼前闪烁着:
冯双喜,宫廷内官,欲讨好天子以求近身侍奉;
封钊,户部主事,左右逢源,以求仕进。
张千,长安商贾,欲赢得朝廷的注意,求合作广进财源;
陆成,江湖术士,迎奉官员以求入宫,欲求取国师职位;
……
道具将这些人的目的暴露无疑。
所有主张翻山的成员,竟然全都是这种谄媚之徒!
卫晩岚即使没能在战场地图上认出阴山,但是也能通过读取气泡上面的信息,感觉到主张翻山运粮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此事关乎交战前线,本来他心里就已有不祥之兆了。
补给线绝对不能出错!
卫晩岚轻轻吸气,有了些杀鸡儆猴的主意,随手指向运输地图的某一方位,先挑冯双喜下手道:“冯公公支持朕的提议,想必是熟知地形地貌的,朕问你这是何处?”
冯双喜大字不识,全靠运作进的督运司,他只知讨上头欢心,哪能认得清地图?
“这——”
冯双喜张口结舌。
卫晩岚再接再厉。微微扬起下颏,再对其他几名主张翻山的成员依次问道:
“这山是何山?此地又是何地?当地地形如何?”
“陛下……”
“既然什么都不知道,那为什么还要说翻山好?总不该是因为朕提出要翻山吧,如果朕是在试探你们呢?”
已经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被卫晩岚强行挽救回来,变成了反向指鹿为马,测试督运司众官员的专业水平。
卫晩岚在心底给自己鼓了个掌。
而翻山派这帮人,则瞬间像是被提起脖子的鹅。
哪能想到这小皇帝简直君心难测!
他们各个惊恐地瞪大眼睛,然后跪得更狠,在卫晩岚脚边响起一片张口结舌的嘎嘎声。
兵部侍郎暗中长舒了口气。
还是头一回这么近距离接触小皇帝,传闻小皇帝非比寻常,现在看来,简直是高深莫测,猜不出这张尖尖的小脸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心机。
“有人要拿全军的生死,作为自家晋升的跳板,朕很生气。这些不识地理地貌,不通算学的投机之徒,不应该待在这里。”
“下次再敢有谁混进督运司,祸害前线将士,朕就要他们的命。”
小皇帝声音透着冷。
超凶。
话毕金吾卫入场,为他所言,一锤定音:
翻山派全都被拖了出去,哀嚎声瞬间填满整座督运司。
兵部侍郎与督运司剩下的目睹全程的官员,几乎又要打哆嗦了。
卫晩岚扶起兵部侍郎,瞧着他气泡上那个“处境尴尬”的字样,因为已知这是个实在人,于是同情地安抚:“朕询问只是为了确定落实运粮的情况,用人不疑,你就是你,无需多虑。”
真是好个,用人不疑,你就是你。
兵部侍郎只觉一股热血直冲向脑门,又涌入四肢百骸,烧得他指尖都是滚烫的。胸中的那股心结,因为这阵热流而散开。
124/154 首页 上一页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