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在古代当策划(穿越重生)——满座江南

时间:2024-08-04 14:56:52  作者:满座江南
  令下如山,衙役一开始还有一些慌乱和不知所措,陆久安有条不紊一一安排下去后,所有人都找回了主心骨,兵分几路,该巡查的巡查,该站岗的站岗,各司其职镇守岗位。
  在严防死守下,应平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个冬天,百姓炊烟袅袅灯火寻常,丝毫没有察觉自己与一场灾难擦肩而过。
  3月初,天气回暖,百花齐放,深睡冬眠的虫蚁鸟兽纷纷从洞穴中出来觅食。
  如今的应平已是远近闻名的繁华热闹之地,西北方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山上有许多古木参天;东南方是一望无际的农舍良田,田里有麦苗果蔬万顷;应平中央则是几条江河山川,成四龙汇珠合抱之势,将应平的县城团团咬在其中。
  这里聚集了数百家酒楼茶肆,天南地北的商贾贩夫都会从此经过,不知从哪儿带来一批批源源不断的香茶美瓷,又带走一批批奇货可居的美酒器械。往常这个季节,应平城里早该络绎不绝,今年却显得有些冷清。
  这时,百姓才隐隐察觉出不对劲。
  似乎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有什么事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四月中旬,倒春寒席卷而来,随着寒潮而至的,还有一则骇人听闻的事。
  观星新闻社在广木布政使设立的分社传回来消息:北方发生雪灾,这场自然灾害波及到晋南、横泽、邻岳、淮齐四个省。即便钦天监提前做了预测,也有无数房屋因此倒塌,棚舍受损,牲畜冻死冻伤,官道截断。
  朝廷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作出应对之策,开仓赈粮、清扫积雪,行医送药,安抚百姓。
  告示在生活广场的展板上甫一贴出,就在整个应平迅速传开来,百姓哗然变色,到处都能听到他们的议论声。
  直到此时,那群参与了防护雪灾的衙役才深感陆久安恐怖的前瞻和果决,能在情况还未明之时就作出判断并安排属下执行,已非一句居安思危深谋远虑能蔽之。
  而与其他人的五味杂陈不一样,陆久安在这不同寻常的气息中,隐约嗅到一丝独属于官场中才有的阴谋诡谲。
  回想韩致临走时的千叮咛万嘱咐,陆久安知道,一场由当今陛下亲手指导的话剧拉开了帷幕。
  这场话剧里血雨腥风生杀予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而执棋手静坐幕后,品着香茗吃着点心,以居高临下之势观看着整场话剧,只等所有参演者都走入其中,便合盖收扇,观灯熄幕。
 
 
第165章 
  对于这场血雨腥风, 陆久安铭记韩致的叮嘱,不看不听不问,有多远离多远, 蜷缩回应平, 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呢,比如那个一直躺在企划书里的图书馆。
  去年中秋后, 由学政大人牵头的交换生计划就已经正式启动, 第一批学子千里迢迢赶赴省城, 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交流。令陆久安意想不到的是, 吕肖竟然自动请缨远离优渥的生活来到了应平。
  吕肖门第显赫,自小便是众星拱月般的存在,他一来,其他子弟纷纷效仿,陆久安自然乐见其成。
  这个名门望族来的时候, 依然不改奢靡之风, 七八辆暗香浮动的马车整整齐齐驶入城中, 把整条街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而如此夺人眼球的车队径直停在了县衙门口, 从车上拉下几个沉重的箱子,一排排抬进了县衙之中。
  陆久安吓得够呛,赶紧命人原封不动地抬了出来。盖子在百姓的围观下被逐一打开,里面装的是满箱子的书籍文墨。
  虽然过程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但经过那一次, 陆久安需要的书籍总算是凑齐了。
  看热闹的人失望不已,范成秋却如获至宝,当天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吃, 火急火燎地赶来府衙。
  一向自诩斯文人的他求书心切,也不再注意什么读书人的端庄仪态, 身子就这么歪歪斜斜地往大石柱上一靠,废寝忘食地就地看起了书来。
  一本又一本的书籍被他捧起又放下。
  “这是柳进年著的《登高楼三赋》,早年间我还在四处打听,原来被收录在省城吕家。”
  “这是徐开庆的《兰说》,世上有且只有的一本……”
  “这是章愈的……”
  到了最后,范成秋实在不知道该看哪本了,他极为小心极为珍惜地摸了摸书籍表面,感慨万千:“有生之年,我竟然能看到这么多孤本。”
  范成秋的失态,更加坚定了陆久安修建图书馆的决心。
  于是当月中旬,告了假在家休息了整整十日,已闲得浑身不太舒畅的工部司匠终于等来了自家小县令的召唤,一路上他兜手吹着口哨,经过游廊时,遇到抱着一摞案卷的主簿等人,吴衡打趣:“什么好事高兴成这样?”
  工部司匠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陆县令有找,马上要来活了。”
  他步履飞快,转眼就消失在尽头,同行刑部书吏大感稀奇:“嘿,你瞧瞧,我是巴不得无事一身轻,还有人上赶着找活的。”
  户部书吏翻了个白眼:“你是不知道,陆大人体恤他辛苦,特意准了十天假在家陪夫人孩子。谁知道这人闲不住,三天时间未到,大中午的,就不知轻重冲进大人书房,惊扰他休息,最后被陆起赶了出来。要不是咱门大人宅心仁厚,哼哼……”
  户部户吏阴测测地露出一个冷笑,众人都知两人不对付已久,互相对视一眼,无奈地摆摆头。
  等户部书吏兴冲冲来到书房,迎面丢来一沓图纸,陆久安双手叉腰,抬了抬了下巴:“看看。”
  陆久安对房屋构建一窍不通,所谓的图纸,也只有个简单的轮廓和构想,工部司匠走马观花大致浏览了一遍,指着图纸上斗大的三个字问:“守藏室?”
  “嗯。”
  工部司匠不太灵光的脑子,立时想到近一年来县衙里陡增的书册:“大人专门修一座守藏室用来藏书?”
  他是知道自家大人是个爱书如命的,之前他还疑惑那么多书全搬书房里去的话,恐怕吾乡居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能为了藏书修这么大个房子,倒也不奇怪。
  历任县令哪一个不会因为一些自己各种各样的癖好大兴工事劳民伤财的。陆县令自上任这么久,尽心尽力都是为百姓牟取福祉,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过,如今修一个小小的守藏室,很过分么?
  不过分。
  说不定应平的百姓听了,还会一人出一两银子筹钱给陆县令打造一座出来 。
  工部司匠很快释然了。
  陆久安摇头:“不尽然,一来确实为藏书,二来,天下之人不分高低贵贱,皆可入内观阅。”
  见工部司匠听愣住了,他笑眯眯地补上一句,“对了,里面还有一些房屋修建的书册,集古今天下匠人之智慧,届时工部司匠也能大饱眼福哦。”
  工部司匠犹自不敢信,陆久安从抽屉里摸出两颗琉璃珠子放在桌上滴溜溜地转,工部司匠睁大眼睛看了他半响,复又去翻手中的图纸。
  这一次他看得仔细,翻到第四张纸时,工部司匠看到了建筑的内部结构,里面余留大片的空地,旁边文字注明用以摆放桌椅板凳,如此大面积,确实非一人所用。
  工部司匠双手剧烈地颤抖起来:“小的并非学子,也能进守藏室观阅?”
  “自然。”
  “小的妻女也能进去?”
  “自然。”
  “乞丐也能?”
  “……呃这个不能。”陆久安用细长的手指捏住线条分明的下颌,“守藏室毕竟是一个供人安静读书学习的地方,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进去的,还是需要注重一下文明礼仪。譬如那些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举止粗俗放浪形骸的,就不能进去。嗯,到时候必须制定一些规则。”
  工部司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再说了。”陆久安咳嗽一声,“应平现在哪有乞丐。”
  确实,除了前几年闹水灾荒灾,四面八方的灾民都涌入应平,那一段时间,城里处处都能见到有人在沿街乞讨,后来都被县衙一一安置后,就再也没怎么在街上看到过。
  偶有那么一两个,也是好逸恶劳之徒,陆县令亲自带着马快和一干书生找上门。
  那些个乞丐被黑压压一群人吓破了胆,以为要被县令寻个由头捉拿到大堂去问罪,登时哭天抢地地跪在地上求饶,唬得一旁的百姓都忍不住替其求情。
  哪知陆小县令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先是让马快当众戳穿他们的伎俩,接着再让书生围在人群中口诛笔伐。
  回想起当日场景,作为旁观者的工部司匠依然有些胆战心惊。
  那群书生一个个都是能说会道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传承了陆小县令的衣钵,拐弯抹角地变着花样羞辱,不像他们这些大老粗,那真正是骂起人来不带半点脏字。
  半个时辰,一口水都没喝,这些乞丐被骂得愣是抬不起头来,恨不得当街挖个地洞钻进去,最后灰溜溜跑走后,再也敢出来丢人现眼了,全部回家老老实实地找工干活。
  所以说,宁可得罪小人,不可得罪书生,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工部司匠打了个寒颤,扯着粗糙的胡子静默不语。
  陆久安缓缓凑近了,皱着一双好看的眉毛:“怎么样,看完图纸,你觉得按照这上面的来修建,是不是难度比较大?”
  工部司匠陡然拉回心神,不着痕迹地离远了些,然后又看了一遍图纸,向陆久安确认:“房屋外观修成圆的?”
  陆久安颔首:“本来是这样想的,如若工部司匠觉得不行,还是按照你的经验来建就好。”
  工部司匠轻嘶一声:“是有些棘手,往常修建的建筑多以方形为主,一些奇形怪状的诸如窑厂土洞都有,唯独没见过大人画的这般圆形建筑,大人你也知道,我们修房时最重要的是打槽,槽底要按照三比七的比例铺垫灰和土……”
  陆久安听得一头雾水,心说我不知道,我也只是一个门外汉,打断了工部司匠的长篇大论:“是本官有些异想天开了,你就当笑话听听,听听就好。”
  他用指尖夹住图纸一角,轻轻一抽,没抽动。
  陆久安:“?”
  五大三粗的汉子憨厚一笑,把图纸团巴团巴,一股脑塞进胸前的衣襟内:“大人莫急,这圆形建筑在下也是第一次见,虽然看起来有些难度,但也不是不行,请大人拨给我100人手,再容在下静思半月,定交给大人一个满意的方案。”
  说完生怕陆久安反悔,也没等他回应,干脆利落地抱拳行礼,回退关门。
  陆久安被他一气呵成的动作搞得哭笑不得:“想尝试就直说,何时也懂这些弯弯绕绕了。”
  工部司匠出门时,又遇到折返回来的吴衡,旁边并肩立着范成秋,老夫子手上拿着书,看得津津有味头也不抬。
  吴衡问:“大人召你什么事?”
  工部司匠暗想,修一个所有人都能进入观阅的守藏室这件事自己最先得知,目前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他决定先守口如瓶,到时候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他下意识捂了捂胸口,努力让自己面无表情,粗声粗气道:“还是平时那些事。”
  工部司匠这么说着,嘴角却不经意暴露了一丝窃笑,那副表情分明是得了什么天大的好处,吴衡本是随口问问,被他这么一弄,反倒被搞得万分好奇。
  “上一次你藏不住表情,还是得到水泥配方时,这一次又得到什么新奇之物不成。”
  工部司匠绷直嘴角摇头,吴衡突然出手如电往他胸襟处探去:“嘿,还想瞒我,胸口藏了什么?神神秘秘的。”
  工部司匠大骂:“贼子狡猾。”
  他看着壮实,论灵活却是比不过吴衡的,挣扎间几下就被吴衡抢了去,他们的打闹终于惊动了一旁沉浸看书的范成秋,然而范成秋也只是看了两人一眼,埋首又走。
  工部司匠又骂骂咧咧了两句,指着走远的身影问:“范教谕做什么去。”
  “前些日省城那群下来的学子不是带来了十几箱子书送给陆大人吗?虽然是抄录的,范教谕也宝贝得不行,想问大人借两本去。”
  工部司匠嘿嘿憨笑,吴衡眼神古怪:“你笑得也很奇怪。”
  他打开手中图纸,越看眼睛越亮,看到最后,他啪得一声合上图纸,高声道:“这圆形的守藏室,我同你一道修!”
  工部司匠在书房内信誓旦旦做了保证,为了让陆久安放心,半月之后,还拿来了一份像模像样的图纸,和陆久安那日在书房“交”给他的图纸一比,已经修改一新,据说其中还有主簿吴衡的手笔。
  两人约在家中兴奋地商量了几个晚上,又四处找经验丰富的匠人打听,甚至还拜访到了谢怀凉的工坊,四只眼睛熬得通红:“我们已经等比例做过模型,按照此方案,结构非常牢靠,安全绝对没问题。”
  图纸非常详尽,唯恐陆久安看不懂,吴衡甚至贴心地在旁边用数学公式写了运算和分析,然而陆久安拿着图纸装模作样看了半天还是一脸茫然,只能无奈地感叹:果真专业人做专业事。
  他本是想到现代那些个圆的图书馆才有这心血来潮的一试,现在真让人给琢磨出来了,于是大手一挥,予以通过。
  兴正十二年,皋月,朔日。
  鸿图学院两公里外的一片空地正式动工。
 
 
第166章 
  守藏室占地广, 工事浩大,用料用人皆为繁重。特别是在账目上 ,所需金额颇多, 负责记账的两个年轻人忙得焦头烂额, 为防止出现纰漏,陆久安暂时把朱毫从原来的岗位上调出来。
  “在搭建之地作工与你在鸿途学院教学全然不同, 可能会有些辛苦。不过也不用怕, 这个工事不着急, 本官已经告之工部司匠不必强求工期, 若是身体无法适应,随时可以提出来。不知你可愿意?”
  朱毫喜形于色,把陆久安手上的账本连接带抢地抱入怀中:“多谢大人提拔。”
  站在讲台上一天教学下来,嗓子干涩难当,虽有医学院友情提供的润喉丸, 但教学哪有算账本舒坦, 他还是喜欢一个人坐在账房里, 安安静静地记账。
  陆久安负着双手, 笑眯眯地问他:“眼镜可还用得习惯?”
  朱毫抽出一只手来,曲起食指顶了顶鼻梁上的木质镜框眼镜:“朱某本是半个瞎子,很久不曾这般眼清目明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