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肩而过,这样一听,是个偷盗的好苗子啊。
裴钰心想,这控鹤卫可真是人才济济,有擅长描摹笔迹的,有能偷鸡摸狗换东西的。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裴钰同样压低了声音:“卿做的很好,依照卿的判断,太后此举是否出自真心?”
毕竟商量着对付的人物是当朝太后,谢灵妙也怕走漏风声,传出去无疑对皇帝不利,所以她谨慎的小声回答:“太后应该没有察觉到不对劲,也许她没有什么证据,只是出于谨慎,所以暂时和永川伯切割开了。
毕竟永川伯所作所为,往日也许难以察觉,可陛下都巡视到军中了,要是有什么不对劲,徐鹤鸣想来也会向您汇报,这样一来,永川伯就很难再欺瞒君上了。”
“所言不错,永川伯的问题已经暴露无疑,朕正准备收集完证据就拿下他。可看来,太后嗅觉如此敏锐,应该是决定舍弃永川伯了。”
一个个都那么识时务,自己真的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不知道向谁挥剑才好。
但既然如此,与其继续在此等待,不如回到皇宫,去颁布科举制度,看看能不能收获威望。他估计到那时候,场景和背景板们,应该能够满足判定要求。当然,系统并未给出详情,这些都只是他的猜测而已。
第37章
回到皇宫后,太后几乎是立刻就传召了裴钰。于是他先去拜见了太后,没想到在问安过后,沈锦溪示意了宫人退下,然后笑着问道:“陛下这些时日操劳不少,看着都清减许多了。”
裴钰摸了摸自己的小脸,上面还有婴儿肥,他也不知道沈锦溪从哪看出来他瘦了的。
不过,客套话打太极谁不会。
他面上配合的说:“儿臣虽然身在宫外,但是心里一直在牵挂着母后,不知母后近日如何?”
细细打量着裴钰的神色,太后拨弄了一下黄金甲套,她的手指细长白皙,只有书写留下的薄茧,指甲套上嵌着红、绿两色宝石拼凑成的花卉图形,每个手指甲上的花朵都不一样,这样的雍容富贵唯有常年不需要亲自做工的贵人才能养出。
裴钰心中想着,也不知道把太后的首饰给换成金银,能给自己的库存增加多少。作为一个玩家,他真的认为自己道德高尚,没有见到一个NPC,就上去把对方头上闪闪发光的值钱物品统统薅走。
金线勾勒的绸缎衣服能抽出金丝吗?头上插的玉簪子,手腕上的翠玉手镯,脖子上套的绿松石蜜蜡项链······
真好看,换成钱估计也会很好看,裴钰眼神流连,不过转念想到,这阵子抄家抄的不少,金银财宝流水一般进账,安抚了他,况且自己身上穿的这套衣服也很贵。
佩戴的玉佩不仅是和田白玉玉籽料,上面雕刻的是金龙戏珠,栩栩如生。他的脖子上还带着纯金的长命锁,说实话,有点沉。因为年龄还小,所以很多装饰物并没有装扮。
哦,那没事了,我的这一身也不便宜。最重要的是,太后看起来珠光宝气的,但是她身上却没有跳出来奇物提示,都是些没有特殊属性加持的普通物品罢了,真正打动他,让他想要得到的,还是得带词条,不然都只是凡物,所以裴钰还能忍住。
小皇帝的眼神莫名灼热,太后自然不可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她顺着回答:“尚好,劳烦皇帝挂念。听闻战事取胜,这是大喜事,陛下虽然年幼,但功勋卓著,显然非凡。”
她语气中的欣赏不似作伪,裴钰都有些惊讶,对方此时的平和。
“母后过誉了,儿臣能有此成就,还多赖于将领勇猛,士兵敢战,多方影响,这才有了这些胜利。”
这话是不出错的,闻言,太后眼中笑意更加明显,她轻轻说:“皇帝今年不过十岁,却如此谦虚,作为君主能够欣赏属下的优点,这是很好的品质。”
太后真的不像是装的,她好像确实高兴,想到谢灵妙的汇报和查到的东西,以及太后的词条,这个NPC的真实态度,他总要摸清楚才是。反正大不了玩脱了,就直接把太后送走。
有了外挂打底,裴钰看了一眼商城中的物品:【睡梦散,无色无味,服下后,将会于梦中死去,死因被探查到的将会是风寒入体】
捏着剩余的威望值,裴钰一边盯着系统商城界面的毒药瓶子,一边大胆的说:“母后,儿臣想要禀告一事,永川伯贪污军费,朕已经拿到证据了。”
突然的一段话,让太后愣住了,她还不习惯这种直来直去的方式,但皇帝既然这样说了,她也及时回答:“皇儿,既然这样,本宫便也直言了。本宫已经令人通知做好分割,永川伯交给陛下随意处置。”
看来太后确实打算放弃永川伯,那他就不用再让徐鹤鸣继续畏首畏尾,暗中收集证据,只要通气完,今天就能把永川伯扔进监牢。
省了买毒药的威望值了,存款不多得省点花,毕竟太后是重要的政治盟友,如果站在他这里的话,做事情都会方便许多。
“母后放心,我只诛首恶,不会扩大到沈氏家族其他人。”
太后这么配合,裴钰想了想也决定投桃报李,安抚一下她。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诛连其他人,不代表不抄家,永川伯的家当他还是要的,那里面有好多是贪污的军费,都是他的钱。
作出承诺后,太后虽然遗憾不是轻轻放过,但这件事终究没有牵涉到其他族人,而且皇帝态度恳切,解决方式还算能够接受。
“既然这样,皇帝可以加快进度了,永川伯一事处理完,朝堂上已经积累不少杂事没有处理呢。”
这个问题过了之后,气氛缓和不少,沈锦溪眼波流转,看着对面的小皇帝,她不打算和皇帝对着干,反正皇帝和她暂时也没有什么其他冲突,自己的富贵清闲日子还没过够,可不想自找麻烦。
明白立场后,裴钰也轻松了些,他此时也不吝惜吐露一下自己的想法。裴钰双手画圆,圈住一大片的虚空,然后神采飞扬的说:“母后放心,等朝廷的杂事处理完后,朕就要逐步发力,把那些入侵者都赶回老家。不仅如此,寇可来,朕亦可往*。
他们既然敢入侵我朝,劫掠朕的子民,破坏朕的领土。朕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同样将痛苦还给他们,总有一天,朕要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然后在草原王庭那里饮马立碑,用大可汗的头颅来祭奠一切!”
“陛下既然有着这样的志向,就一定能够实现。上苍宠爱着你,贤臣不断的涌现,本宫作为你的母后,能做的不多,在你还能被我的羽翼庇护时,愿意用本宫的威望为你背书。
这次的军功爵位制度听起来别有一番奇妙,既然是皇帝上台后颁布的,那就要想法子落实下来,不能让他人看笑话。
虽然经此一战,估计反对派数量会有所削减,但作为你的母后,本宫也有一番拳拳爱子之心,太后和皇帝共同出面,这个事情定下来应该会更加稳妥。”
沈锦溪想到,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互惠互利,皇帝的尊重对她的地位是另一种保障,她要做的,不过是付出自己积累的政治信誉罢了。
虽然交谈不多,但是尚且幼龄,就能有着这种志向,陛下以后会是雄主,这种人是相当讨厌有人指手画脚的。
让人心动的是对方的承诺,裴钰觉得这样也不错,多个盟友能多条路子,办事也更方便了。更何况,他想要试探一下系统机制,如果对着太后说出自己的想法,算不算草创制度,能加威望呢。
“母后,朕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设立‘科举’制度,用考试成绩来录取人才,天下英才数不胜数,光靠恩荫能有多少为朕所用呢?现在的选拔制度,反倒是让中正官得到了读书人的追捧,这本该是属于朝廷的。”
沈锦溪眼神奇异,没想到皇帝的胃口这么大,居然把主意打到了这项制度上,她提醒道:“皇帝,朝堂上拉帮结派的多,也许军功爵位制度只是涉及到了将士,反对派还没那么多。
但你若是搞出来‘科举’,就是实打实动了文臣的利益了,这个群体盘根错节,十分复杂。文臣之笔杀人不见血,未必弱于武官,他们掌握着知识的传播,如果士林对你的评价不好,难免会有人在外面抹黑你的形象,知道了这些,你是否有把握压制住反弹?”
她与皇帝是紧密结合的利益联盟,自然不希望皇帝因为飘了或者其他原因栽跟头,那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不论裴钰有没有考虑到,她总得细细分析到,省的他因为思虑不周导致步子迈的太大,影响江山社稷。
裴钰领会了这番好意,但他的想法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早就有这种打算,只是先前时机不到,现在为了能够扔陨石,不得不这样做。
“母后说的,儿臣已经都想过了,现有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是一定要改的,既然这样,不如早些推陈出新,以免脓疮渐渐生出,影响国朝。
况且也正好向天下世人显示出,朕渴求贤才的强烈心愿,也许会有大才就此入局也说不定。所以儿臣必须要改制,还会在此时改制,意志坚定,不容更改。”
见小皇帝执拗无比,自己这番解释都无法让他放弃,太后无奈摇头,不打算和他硬顶,大不了被朝臣驳回后,再徐徐图之。说到底,她想到那身紫光加身的异象,还是迟疑了,不能将皇帝视作孩童。
况且皇帝说的也不错,这番变故就算是传出去,也能够吸引人才投身国家:“也是,这样说的话,本宫明白了。只要皇帝能斟酌好轻重,确实有把握,那就去做吧,本宫总会站在陛下这边的。”
“多谢母后,有了您的支持,相信明日朝会应该万无一失了。”
小皇帝嘴巴甜,还不忘灌迷魂汤:“母后这样爱护儿臣,儿臣十分感动,以后能有什么成就,都离不开母后仁慈保佑,没有您哪里有现在的朕呢?有什么事,定然会向您请教,母后经验丰富,一定能很好的指导儿臣。”
嘿嘿,好听话先说出去,做不做得到,到时候再说,要是指导的符合心意,他自然愿意听从。要是不合心意,不好意思,他什么都没听到。
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裴钰面上还是乖巧的模样。
沈锦溪历经宫廷政治斗争,经历的刀光剑影多了,自然知道皇帝画的大饼看看就好,要真把客气当理所应当,皇帝这种政治人物,向来喜爱唯我独尊,怎么能忍受有人指手画脚呢?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连她自己都讨厌有人不停的指挥。道理是相同的,人与人的感受自然也都类似。
孩童一样的身体不代表心智也像孩子一样,说话条理分明,思路清晰,这就已经显示出了头脑的成熟。
皇帝要是以前就有这样的思维,那他能伪装至今,只能说明其有城府。如果之前确实表里如一,仅仅是登基后才骤然转变,那就是天意如此了。
无论哪一种可能性,沈锦溪想想皇帝这些天的所作所为和他的雄言壮志,都觉得自己今时今日的决定不错。
更何况他这话说出来,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于这位神秘色彩深重的皇帝,太后也不愿意得罪,因此母子两人看起来更加其乐融融了。
***
最上面统一了意见,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本来是怕太后察觉后要保住永川伯,所以才没有收拾他,现在这家伙成了弃子,裴钰也不装了,直接让柳云庭把这家伙带走调查。
进了控鹤卫这个特务组织,不怕他不招。
第二日朝会召开,积累了一肚子疑惑的臣子们鱼贯而入。
在太后的配合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也无波无澜的开始施行,就是在朝上说出这个消息时,裴钰有点失望的看到,下面那群大臣们见到太后和皇帝联袂而来,太后明显是过来撑腰的,不仅不随意发表言论,就算是开口都是:“皇儿所言不错,诸位大臣们可还有别的考虑?”
我们能有什么考虑,谁也不想在家里好好的,突然被如狼似虎的控鹤卫冲进来,破门而入把全家都送走吧。皇帝的杀性也太大了,上官广甚至连全尸都没能留下,一颗头都被扔到了大街上,这不就是皇帝指使的吗。
就算是有意见的,问题是,太后都支持了,还有谁能和皇帝硬刚,难道要去五台山把礼佛的太皇太后请出来?
也不是不行,就是五台山离得那么远,反正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太皇太后不在,此时已经没人能够压制这母子俩了。
众位大臣心中腹诽不已,他们在下面有的嘴唇蠕动,有的眉毛抽搐,还有的悄悄扬起脖子去观察同僚的表情。
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实际上心里眼里转动的都是主意,只是碍于皇帝近日的抄家不断,他们害怕步入后尘,所以不敢出声罢了,因为这个皇帝可不像是先帝,他上任以来,都抄了多少人家了。
这些朝臣们,就等着有出头鸟沉不住气主动跳出来,可没有想到大家一个比一个能忍耐,都这样想。
底下人想什么,裴钰不打算管,反正没人唱反调就是好事。借着这个东风,裴钰也没有客气的想到了他早就惦记着的科举制度,没错,他这次打算遵守传统的政治艺术,专门示意何允彦出头集火。
因为他可以肯定,会有人出头反对,但皇帝的话要是被当场杠回去,他还要不要面子了。
就跟赵高的指鹿为马一样,他也需要通过今日的事情,来去观察众人的政治立场,看看谁和他是一心的。
眼下为了快速积攒威望值,他需要不断的搞事情,目前最快的法子就是出台制度,更何况,裴钰已经觉得人手紧张了,迫切的想要多捞点人才。
至于何允彦,反正他是幸臣,虽然谁都知道他的胆子怎么会无缘无故这么说,还不是皇帝的暗示,但有时候,政治游戏就需要这么个遮羞布,这样子不满意的人只会把原因归罪于何允彦,而不是他,他还是清清白白好圣君。
何允彦好好干,回头给你升官!
接受到眼色后,何允彦作为保皇党,皇帝眼前的大红人,立刻跳出来开口了:“官职素日里常常是代代相传,集中在世家贵族和勋贵群体中。况且如今我朝盛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由中正官定品,依据品级来安排官职。
但基本上只有那些豪族世家才能获得高品,寒门只能被定为低品,这样长此以往,朝廷上缺少新鲜活力。臣不才,苦思冥想,有了灵感,不如开‘科举’制度,就是组织学子集中考试,以考试成绩来录取士子。
诸位的族人后辈们从小就享受了最好的教育,沐浴在大儒的熏陶下,家中万卷藏书可以随意翻阅,知识储备丰富,各个都是人中龙凤,能力杰出。
如今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共同参加考试,高下立见。而且那些贫家学子不仅难得看到藏书,还不能接受很好的培养,不知道要追赶多久,才能到诸位子孙后人的起点,有了这么大的优势,难道诸位大人不愿意让自家孩子们有个发挥的机会吗?”
40/134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