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献给仙君的be美学(穿越重生)——寒菽

时间:2024-08-09 09:26:49  作者:寒菽
  那,他是把昆仑的藏书阁基本上都看完了的人嘛,肚子里面能用的素材可太多了。
  写到一半的时候,澹台莲州也会忍不住想:若是将来天下太平了,岑云谏拯救了苍生,那么,还会有第二个凡人像他一样阴差阳错地进入昆仑吗?
 
 
第135章 
  围绕着昆仑仙君的传闻越传越离谱,而且,不光是庆国,澹台莲州听说包括周国、幽国在内,好几个国家听说还能这样贿赂仙人,都想要去碰一碰运气。
  说不定能瞎猫碰上死耗子呢?
  就算不行,也不过是搭进去一两个小美人而已,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是最微不足道的代价了。
  甚至没有找洛城买一次军火或是粮食要贵。
  关于岑云谏的名声受损,澹台莲州略感愧疚,为此他开始写起了故事。
  在故事里,他依然是个没有仙力的凡人。
  书里的人既是他,也不是他。故事里的“澹台莲州”与岑云谏没有情爱上的瓜葛,只是因为在剑术上的相互欣赏所以结交作朋友,偶尔练练剑,当他遇见麻烦的时候,岑云谏会来搭救他,而岑云谏遇难,他也想办法救了岑云谏。
  岑云谏在他的笔下,被他塑造成了一个光明磊落、一心为公的修者。
  他跟在岑云谏身边,见了不少神奇幻术、珍禽异兽,品尝过琼浆玉露,也吃过仙丹妙药,见过很多人所没见过的天地奇景。
  这些其实都是他上辈子经历过的,这辈子下山早,并没有再来一次。
  澹台莲州原本以为自己都忘了,没想到提起笔来的时候,所有回忆都涌上了心头,而且,当时光过滤了往事以后,他所能回忆起来的,更多是岑云谏的好。
  他毫不吝啬地在书中写岑云谏的好话,写他们志气相投,琴瑟和鸣。
  澹台莲州觉得自己写得很是不错,写完两章就拿去给黎东先生看。
  黎东先生甚感新奇:“仙山原来是这样的吗?老夫还是第一次知道,可有意思,若是有生之年,我也能去见一次就好了。”
  澹台莲州道:“那我只见过昆仑与其他几个地方,也没走遍仙界。”
  黎东先生想了想,按捺下心头的躁动,随即也更加地敬佩澹台莲州了,感叹道:“老夫不过是从您写的东西里窥探见仙界的一枝半叶,就已经如此引人神往,恨不得抛却凡尘的一切去追寻。而太子您却能够放下这许多,回到人间来,把双脚重新踩回泥里。惭愧啊惭愧。”
  澹台莲州宽慰他说:“人之常情而已。您要帮我润色一下吗?”
  黎东先生放手道:“老臣无从下笔,太子想怎么就怎样写吧。不过,老夫有个建议,太子或可把它写成诗歌传唱,不必太正经,倒不着急,慢慢写就好。”
  澹台莲州思忖片刻,颔首道:“不错,您说得有道理。”
  世人都知道昭太子剑术无双,行军谋略亦是天下绝步,却鲜少有人知道他在音乐上也很有造诣。
  澹台莲州已经很久没有写曲子了。
  哪有这个时间?
  太忙了。
  当旋律重新被他低吟浅唱出来的时候,澹台莲州复又想起昆仑的日日夜夜,还有刚下山的一路历险,那时他既不是昆仑仙君的伴侣,也不是昭国的太子,只是个行走天涯的剑客。
  对他来说,那才是他两辈子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谁都不是。
  只是莲州。
  想舞剑就舞剑,想唱歌就唱歌。
  多快乐。
  大多数的曲子都是他上辈子写的,自娱自乐的产物,并没有想要发表过,也不太适合在宴会上唱,所以都没有发表过。
  如今尽数被他拿来用了。
  说是不着急,他也确实不着急,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写得很顺利。
  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时节,他所写的歌已经随着飞花浪漫地播散开来。
  澹台莲州并没有刻意要署名,但也没有刻意要隐瞒,随便别人会不会知道这些诗歌是他写的。
  知道也行,不知道也行。
  左右他不是乐师,不需要靠这些曲子来扬名天下。
  而洛城的大丫、兰药还用他写的诗歌来编作游戏。
  没过多久,在昭国上下,随处都可以见到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的成群结队的孩童。
  竟然比他们安插细作来宣传谣言要来得更加快速和广泛,澹台莲州想了想,又着笔想写个《百妖录》,也是作成诗歌。
  百姓们的害怕往往是出于没见过、不了解,要是他们已经提前听说过了,就算见到了也不会那么怕,即便无法战胜,那么,能够逃走,其实也是一种非凡的勇气。
  这项工作全国上下除了澹台莲州,别人都干不了,澹台莲州写了以后就会随机抓了身边的哪个昆仑弟子来问一问写得是否准确。
  江岚几个小的知道得还没有他细,而胥菀风则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的?”
  澹台莲州呵呵笑道:“当然是仙君告诉我的。”
  胥菀风又问:“你写这个,那与仙君的故事还写不写了?”
  澹台莲州好笑地问:“哈哈,凡人不知道是假的,你是知道的,假的故事你还想往下看啊?”
  胥菀风胆子大了一下,竟然也敢在背后开仙君的玩笑了,她说:“我只在你的故事里见过那样的仙君,觉得很新鲜,等以后回昆仑了,怕是看不了了。”
  澹台莲州很是不负责任地说:“等我下回想到了再说吧。”
  澹台莲州师从大家,文笔自不必说,可不光是曲子写得好。
  他还有点得意,他已经很久没有仅仅是作为澹台莲州这个人得到称赞了。
  当然——
  在这所有故事之中,昆仑仙君就只是昆仑仙君,澹台莲州并没有把他的本名给写出来,只用“仙君”来指代。
  怎么说呢?
  有点效果,多多少少地挽回了一些岑云谏在凡间的名声,无论他本人是否在意。
  而在这个传唱诗歌的过程中,百姓们也在不知不觉之间,不像以前那样对仙人噤口不言了。因为在澹台莲州所写的故事里,昆仑的仙君有时似乎也只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而已。
  尽管还是充满了敬畏,却也没有以前那样全然不知。
  在很多百姓们的心里,就算现在偶尔能够见到仙人,而不是在传说中,但仙人给他们的感觉就像是披着人皮、多些理智的另一种妖魔。
  总之,不是人。
  澹台莲州所写的仙君心怀苍生,只从凡人的标准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人”,绝对不是一个坏人。
  并且,仙君断情绝爱,并不对男色感兴趣,更别说是对孩童了。
  而当岑云谏无意中听到其中一两句时,已经是一年后的事情了。
  至于各国王室送到昆仑的小美人,他压根就不知晓,更别说见面了。
  昆仑的仙门岂是那么好找到的?
 
 
第136章 
  岑云谏会知道这件事也是出于意外,当时他按部就班地清剿了一个大妖,路过凡间,恰好低头看了一眼,看见一座如驼峰的山,忽地认出来这是在昭国王都附近。
  他曾经在这里跟澹台莲州约见了一面。
  他们还遇见了一个老翁,他赠了老翁一点昆仑的茶叶。
  更巧的是,因为是早上,在那块田上,他又见到了在田间劳作的老翁。
  岑云谏心尖一动,说不清来由地升起几分好奇,从天上落下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田埂上,在旁人看来,他就像是凭空出现的。
  老翁过了好一会儿才发现站着个人。
  第一眼他就认出来这个人是谁,是昭太子的友人,曾经在他家吃过一顿饭,但是吃不惯,只用了一口饭就不吃了。
  这一次,他的视线是从下而上看过去的,数年过去,他不但没有变得苍老,反而身子骨越来越好,变得耳聪目明,眼神比当年还要好使了,纤毫必察。
  所以,老瓮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白衣男人的双脚似乎是不着地的,一般人都看不出来,而他的衣服下摆也是,一点都没有沾到地上,其间有一个极其微小却永远不会触地的距离。让你感觉他好像是踩在地上的,可实际上并没有,他仍然是不染尘埃的。
  老翁愣怔了一下,打招呼道:“我记得你,你是太子的朋友。路过吗?还是太子也来了?”
  他起初没有很热情,问到太子是不是也在才带上了几分期待。他对眼前人的降临并没有喜悦,相较而言,他更想要见到澹台莲州。
  岑云谏摇摇头,并不回答,没有与凡人搭话。
  他好像跟整个世界都没有干系一样,径自开始疑惑起来,疑惑自己为什么会离开云端,来看一个不感兴趣的凡人老翁。
  这有任何意义吗?
  没有。
  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而已。
  于是,岑云谏打算离开。
  老翁没有察觉到他的意思,扶了扶歪斜的斗笠,被太阳晒得黝黑粗糙的脸上挤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爽朗地问道:“你就是太子的诗歌里所写的那个‘仙君’吗?”
  岑云谏停住脚步,低头望过去:“?”
  他慢吞吞地问:“什么诗歌?”
  老翁有几分错愕,问:“你不知道吗?太子写了很多诗歌,我们都知道他曾经去过昆仑,在那里学道,所以他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剑术超绝,而且,他在昆仑还结交了一个朋友,被尊称为‘仙君’。我想,是不是就是你?”
  岑云谏:“……,朋友?”
  老翁重复:“朋友。”
  他散发出来的好意很明显是因为他把岑云谏看作是太子的仙人朋友。
  更何况,澹台莲州在诗中没有说岑云谏的半句坏话。
  相反,全都是好话。
  任谁听了昭太子所写的长诗以后,都不可能讨厌诗中的仙君。
  老翁看见这个高高在上的仙君似乎在这一刻突然从冷冰冰的玉雕变得有了几分温度,甚至微微朝他俯了俯身,道:“能请你跟我说一下这些诗都写了什么吗?”
  说罢,仙人像是想到了什么,问:“哪几块是你的田?”
  老翁:“啊?”
  他比画了一下。
  岑云谏抬手,捏了个法诀。
  从老翁的角度看过去,就好像他摘下了太阳,捏在指尖,阳光太刺目,让他闭了下眼睛,耳边仿佛听见了“嗖嗖”的声音,等到他再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身下的这块水田已经插满了秧苗,其他几块田也都插完了。
  不光如此,还有一块别人家的田,他比画表达的时候没有准确,被岑云谏一并种好了。
  老翁怔怔半晌,心想:还真是个仙人啊。
  他拔出裹满淤泥的双腿,从水田里走上来,怪不好意思地说:“我、我没背下来,但是我们村的那些小娃娃都背得很熟,我给您把他们找过来问问,如何?”
  他还没来得及说自己无法复述,眨眼之间,对方就已经帮他把田给种好了,他必须得承这份情。
  老翁:“这里日头大,您、您先去我家等一等?”
  岑云谏没有施展仙法的时候,他还没有什么感觉,当真的见识过了,他才真切地体会到,长诗里写的都是真的。
  这是个货真价实的仙人。
  他终于生起几分敬畏,不是对太子的爱戴,而是一种对非吾族类的恐惧。
  岑云谏指了一下边上的一棵树,道:“我在这儿等你。”
  老翁不敢反驳:“好。好。”
  岑云谏站在树下等待。
  不多时,老翁带了一串小孩子过来。
  这些孩子都是农家孩子,平时父母长辈在田间劳作的时候,他们就在田边帮忙玩耍,方才就已经远远地看见这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人。
  又美丽,又高贵,又冷漠。
  但是孩子们不敢接近。
  直到老翁过来找他们,让他们一起过去唱歌,他们才敢走过来,一个个小不点睁大了眼睛打量着岑云谏,既好奇,又害怕。
  岑云谏想起在老翁家见过的那两个孩子,这么多年过去,应该已经长大了吧,不知道还活着没有。
  一代又一代。
  凡人可真像野草啊,长得真快。
  老翁说:“这位公子想要听太子所写的诗歌,你们唱给他听。”
  他不敢点破男人就是仙人,而且正是诗里所写的仙人。
  一个孩子童言无忌地说:“啊?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啊!你不是昭国人吧?”
  然后,老翁看见,岑云谏看着几个孩子,竟然微微笑了一下,变得温柔了些许,他好像是在看这几个孩子,又好像是透过他们的脸庞在看着别人,说:“是,我不是昭国人,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谢谢你了,能告诉我吗?”
  几个孩子这才开始唱了起来,一句又一句。
  这两首诗很长很长,唱一遍下来就用了一刻钟的时间。
  但岑云谏也只听了一遍,就记了下来。
  孩子们都在看着这个男人的脸色,听到一半,他自顾自地坐了下来,几个孩子也跟着坐下来。
  倘若这时候出现了昆仑弟子,或者是其他门派的修真者,看到高高在上的仙君竟然席地而坐,在听几个凡人儿童唱歌,一定会惊诧不已。
  岑云谏听着听着,听到有几段特别荒唐的桥段,还忍不住地轻笑两下。
  然而,这是一首未完的长诗,他正在兴头上却结束了。
  岑云谏还以为是孩子们忘掉了,等了一等,发现没有继续,才问:“没有了?”
  他们说:“没了。”
  岑云谏道谢:“谢谢你们告诉我。”
  其中一个孩子一直在看他,鼓起勇气问:“请问,叔叔,你是不是就是诗中的‘仙君’啊?”
 
 
第137章 
  这句话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问的,他今年才三岁多,话虽然说得不算很利索,却是个小话痨,长得瘦瘦小小,一只手举起来,揪住旁边大孩子的衣角,一只手放在嘴巴边上,时不时地吃一下大拇指,看上去不太机灵的样子。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