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送钱送地的宋朝皇帝:“……可以不要提朕了吗?”
他们也是知道丢人的!
朱元璋也是扬眉吐气,还有点不太高兴的说:“哎,怎么能拿朕跟那帮宋朝的软蛋比,实在是丢朕的人。”
朱标:“……”
他反而觉得父皇挺高兴的,起码看起来是这样没错了。
【朱元璋的武功,在历代开国之君中也算是排得上号的了,真的很能打。
当然了,同样的,他也会有历代开国帝王——除了始皇帝陛下和李二陛下——之外共同的担忧。
那就是,手下的大将会不会功高震主。
自己是可以压制的,但是日后的皇帝们呢?
所以朱元璋废除了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将其分为中、左、前、后、右五军都督府,并和兵部互相牵制。
兵部有权颁发命令,但是不直接统率军队,都督府掌管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是没有调遣军队的权力。
这样,军权便可以集于皇帝之手。】
第179章 第一百七十九个老祖宗很骄傲
【除此之外, 朱元璋还建立了卫所制度。
这是整个明朝最主要军事制度,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
其最主要的军队来源是籍选,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
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
有事调发从征, 无事则还归卫所。
此外,明朝中期以后又有强使民为军的方式, 不过都属于少数,卫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军制。
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 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也就是说,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 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
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
【而朱元璋守护领土的方法,主要是以巩固自然天险为远猷。
对此明人自称“我国家驱逐胡元, 混一寰宇, 东至辽海, 西至酒泉,延袤万里。
中间渔阳、上谷、云中、朔、代, 以至上郡、北地、灵武、皋兰、河西,山川联络,列镇屯兵,带甲四十万, 据大险以制诸夷, 全盛极矣”。】
说到这里,陈曦顿了顿, 脸上露出一眼难尽的表情,【不过祖宗再好的策略, 遇上“叫门天子”那也是白搭。】
“‘叫门天子’?”朱元璋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了。
不过这次他恶狠狠瞪了一眼朱棣:“老四,你的后人居然有这种窝囊废?”
朱棣:“……”
之前以为是大哥后人的时候父皇也不说什么,结果现在知道是他了就开始骂了。
QAQ虽然是大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还是有点委屈啊……
【虽然朱元璋是推翻了元朝来的,但是对其“朔方铁骑纷如蚁”、“西北广莫无一城,控弦百万长横行”的盛况还是很羡慕的。
所以他也想要用漠南养出肥美的牛羊及战马,为此朱元璋推动北部卫所游牧化,
漠南民众除了粮产区不许放牧外,漠南荒闲平地及山场,“听其牧放樵采”。
诸王敢有说是“自己草场山场者,其论非轻”,并叮嘱诸王要长远的牧养,并且要求军户有自己的牧群。】
【还有就是和亲问题。
明朝一朝虽然是不和亲了,但是也没把公主的个人意愿当回事。
她们不和外邦人和亲,却和文武勋贵和亲。
朱元璋通过宗室的婚嫁,联姻文武勋贵,企图以血缘和裙带关系来达到屏藩帝室的目的,如周谊、翁吉剌、邓愈、扩廓帖木儿;
常遇春、常升、蓝玉、曹震等;
傅友德、谢成、冯胜、王弼等;
徐达、阿哈出、把都帖木儿等;
徐辉祖、李景隆、耿炳文、沐晟、郭英、吴高、吴杰、张杰、胡观、李坚、梅殷等。
也就是朱元璋所称的“中外配合”,这里面被和亲的人,基本上都是他巩固统治的工具而已。】
被提到的工具人们:“……”
以前并不觉得有什么,谁还不是圣上的一枚棋子了?
但是听天幕将得越多,他们越发觉得如此确实也是很悲哀的。
到底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却觉得自己是妙计安天下,他甚至还没有让自己的女儿去和蛮夷和亲,这不比其他朝代的公主好多了?
他可并不觉得自己把儿女的婚事,甚至是别人儿女的婚事当成是政治筹码有什么问题。
他可是皇帝啊!只是指个婚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
【这明朝倒是还挺有骨气的,比那用公主妃子抵银子的宋朝好多了。】嬴稷赞许道,【明朝的皇帝对自己的女儿还不错嘛。
嫁给高门显贵,比出去和亲确实是要好多了。】
宋朝皇帝们:“……”
大部分皇帝开始辱骂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几个了,如果不是他们的骚操作,整个宋朝的评价也不会那么低!
【呃……】陈曦的表情却有点一言难尽的样子。
【怎么,难道不是吗?】嬴稷见状忙问。
难道自己猜错了?
【明朝不和亲是真的,但也不是因为有骨气什么的……】陈曦沉吟片刻,【实际上明朝公主的地位,和清朝搭一起,那是整个封建社会里最低的了。
除了朱元璋时期的公主们还能因为朱元璋想要笼络开国勋贵们,能够嫁的地位高一些,其他的公主们……】
她摇了摇头,【虽然朱元璋在上位之后规定了就算是国力再衰弱,战败了之后朱家的儿孙们也不能割地赔款,更不能让公主和亲,
但是他同样害怕权贵们的势力因为跟皇家结亲而势力做大,所以但凡是明朝的公主,都不能嫁给身份地位较高的世家之子,就算是文臣武将家的孩子也不可以,他们只能嫁给平民百姓。
当然,朱元璋也绝不是堵死了尚公主的这条路,只要你们是真爱,可以为了公主放弃前程,那也是可以的。】
【放弃前程?】
【对,朱元璋觉得,手中有权利的人娶了公主之后,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所以为了能够保障王公贵族及朝臣们,借着皇家姻亲的身份去为非作歹,危害到皇权,
就规定了一个家族之中只要有人尚公主,那么这个家族就举族不能做官,如果现在在当官的立马就罢官。
史料记载:“至弘治十三年三法司遂以入问刑条例中,沿袭至今,遂为定例。
以故诗礼世家、衣冠世胄,俱不愿与王家结亲,惟闾井白丁扳援宗戚,转相诱引。
……覆议‘累朝以不许王亲除授京职,盖亦防闲之道宜然’……”
从此,不管是民间的世家大族、书香门第,还是官员权贵,都视与皇家结亲为畏途。】
【……】嬴稷沉思片刻,【寡人收回夸他的话。】
朱元璋憋红了脸:“朕这么做哪里有错了?这不都是为了我大明政权稳固?”
陈曦说话的时机几乎算是回答了朱元璋的话了:【这种行为在大明最初的时候,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不过后面嘛……
就方便了宦官作威作福了。】
朱元璋:“???”
怎么又是宦官!
前面陈曦说唐朝的时候说的那些太监有多么嚣张,朱元璋还记得清清楚楚呢。
怎么他们大明也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些后人到底是做什么吃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恶狠狠地瞪了朱棣一眼。
都是这家伙的子孙不行!
这个时候朱元璋完全忘记了,朱棣的子孙也是自己的子孙,那只是多了一辈而已。
【宦官作威作福?】嬴稷略一思考,恍然大悟:【寡人猜猜,是不是没有外戚可以依靠之后,便开始倚重宦官。
所以后面的时候,宦官的权利就越来越大,越发收拾不住了,是吧?】
陈曦点点头:【其实明朝宦官专权的现象一点也不比唐朝的时候差。
朱元璋也是一个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的人物了,在他前面还有那么多朝代呢,
他能想到防止外戚干政,难道就想不到防止宦官干政?
所以朱元璋对此十分严格,他甚至要求宦官不能读书写字。
其实这点……挺没意义的。
你能怎么控制这点呢?
现在这个人没读过书,可是过段时间谁知道呢?】
众人点点头。
学习这种事情是没办法阻止的,你可以控制得了现在,根本控制不了将来。
哪怕是进宫的时候小太监什么都不会,但是谁知道跟着主子的时候会不会耳濡目染的学会一些呢?
朱元璋一个泥腿子出身,甚至当过乞丐的人最后都能成为皇帝,一个目不识丁的太监满腹诗书又有什么问题?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对宦官进行了其他的各种限制。
比如不能拥有文武官衔,不能穿外臣的官服,官衔不能超过四品,
还要求宦官绝对不能干预政事,如果被他发现,就要被斩首等等。
当然了,结局肯定是没什么用的。
结合我刚说的明朝公主凄惨的事情来举个例子吧,
明穆宗朱载坖第四女朱尧媖,在自己同母兄长明神宗朱翊钧登基之后,被封为永宁长公主,
但是她的婚事便是被当时的司礼监太监冯保负责。】
朱翊钧:“哦?”
突然被点名,还是在讲太祖的时候被点名,那不是什么好事。
他看向了自己的司礼监太监:“冯大伴,点你了啊。”
冯保想起来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整个人背后冷汗都下来了。
“陛下,臣……”
“不用解释了,朕知道你肯定不会将自己真正做了什么说出来的。”朱翊钧冷笑一声,“还是听天幕说罢。”
冯保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然后冯保便收受贿赂,选择了京城中一位身患痨病的富家子弟梁邦瑞,
首辅张居正极力赞同,李太后也被他们蒙在鼓里。
婚礼当日,梁邦瑞竟鼻血不止,沾湿礼服,几乎不能完成仪式,而宦官们竟还坚称是挂红吉兆。】
嬴稷嗤之以鼻:【既然如此,那这个皇帝怎么不在每次打仗之前先打几个宦官来玩玩,这不是吉兆吗?
打吐血的越多,那不是大军越顺利?】
各朝各代的宦官们:“!!!”
他们不约而同的开始观察上位者的神情,生怕他们采纳了嬴稷的意见,真的要对他们动手。
与此同时也越发愤恨那个叫冯保的太监。
你自己倒是开心了,连累了我们啊!!!
朱翊钧似笑非笑的看着冯保:“挂红是吉兆是吧?朕觉得也很有道理。
来人啊,将冯保给朕打到见红!”
冯保:“!!!陛下,臣冤枉,臣没有啊……”
但是他的哀嚎谁也懒得听。
早看他不顺眼了,打了再说!
第180章 第一百八十个老祖宗很骄傲
【这还不算完。
在这帮宦官眼中, 可能只要糊弄好了皇帝,什么人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这个驸马本来就已经是体弱多病了,在婚后还遭到太监、宫女屡次勒索, 且被打骂,不到两个月便告身亡。
永宁公主就这么成为了一个寡妇, 甚至因为朱元璋开始对女子苛刻的要求,哪怕她并没有和驸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也不能够再嫁。
年仅二十八岁的时候就郁郁而终。】
【这也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例子, 朱翊钧自己的女儿出嫁后,想要和驸马见面,还要驸马给跟着自己出嫁的管家婆梁盈女好处才行。
有次因为梁盈女自己出去玩了, 驸马趁机省了点钱跑去见了公主,
结果还没有说几句体己的话,就被梁盈女直接赶出公主府了!
公主在一旁劝解, 梁盈女不光不听就算了, 还对公主口出恶言, 指桑骂槐,生生把公主骂的要上吊!
那公主和驸马当然也就不能继续忍下去了, 毕竟泥人还有三分火呢,但是结果呢?】
【这等刁奴,还不立刻打杀?】
赢子楚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对此也是相当敏感, 听到这里忍不住皱眉。
【没有打杀, 不光没有打杀,甚至因为梁盈女先跑回去跟公主的母妃郑贵妃告恶状,
编造公主诸多“丑事”,诸如轻薄无行啦, 不守妇道啦,反正什么离谱编什么,还说自己是为了公主,用心良苦。
更离谱的是,郑贵妃不相信自己的女儿,反而相信这个梁盈女的鬼话,觉得自己女儿就是如此不堪。
——当然主要是因为郑贵妃有个跟朱元璋一样的毛病,那就是她出身小门小户,平日里对这种言语就很是敏感。
133/203 首页 上一页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