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满足他,朱祁镇又下了一个荒唐的决定。
八月二十二日,朱祁镇让袁彬再传旨,索要武进伯朱冕、西宁侯宋瑛、内官郭敬的家财以及三人的蟒龙衣服、酒器,赏赐给也先;
让城内的大小指挥,千户、百户把衣服彩缎等送来赏给也先帐下的大小头目;
接着又摆筵席款待瓦剌。】
陈曦感慨:【也亏得朱祁镇有这个脸要这个钱,要知道,武进伯朱冕、西宁侯宋瑛可都是在抗击瓦剌的前线战死的。
现在他们尸骨未寒,直接就把家财给瓦剌……
朱祁镇啊朱祁镇,但凡你还有点良心,就做不出这样的决定!】
朱元璋跌坐在龙椅上。
他几乎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之前天幕在说他杀功臣的时候,他其实没什么大感觉的。
他不是说是个人都要杀的,他只是要杀觉得会威胁他统治的人。
至于那些早就已经黄土的人,他不仅不杀,还会厚待。
朱元璋又不是傻子。
但是现在朱祁镇对功臣的这种待遇,未免让人心寒。
朱元璋抬头看去,大殿上的朝臣们也纷纷是一脸的心寒。
谁遇上这种事能不心寒?
谁遇上这种事能平静下来?
更何况,时间过去不久,这里面的人说不定还有他们认识的人。
这样一想,兔死狐悲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至于朱瞻基,已经直接站起来走下台去,然后一脚踹在了朱祁镇身上。
年幼的朱祁镇直接被踹翻了。
他爹这一脚含怒而发,他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废物,还真不是能毫无悬念承受的。
但是朱祁镇屁都不敢放一个。
因为天幕上说的这几个人,基本上可都在他屁股后面站着呢。
都是勋贵,都是重臣,然后都被他给带沟里葬送了。
现在朱祁镇还不是皇帝呢,当然没那么大的胆子。
这些人的视线如刀,几乎要将朱祁镇给凌迟当场!
可以说,如果这里不是朝堂,大家都在看着,他这个太子可能直接就要被杀了。
朱祁镇想哭,天幕上说的那个皇帝虽然也是他,但是那是他长大了呀!
现在他还是个孩子,为什么都要往他头顶上靠啊!
【到了晚上,朱祁镇随也先驻扎在城西二十里处,
城内派哨探来密告袁彬,说打算让朱祁镇“石佛寺去待他,寻不见时,便乘间入城”,
袁彬赶紧把城里的这一营救计划向朱祁镇作了汇报,朱祁镇说“此危事使不得,先在土木时不曾死,我命在天,若万一不虞,如何好,遂不用其计”。
大同守军计划夜救皇帝的计划被拒,显然,朱祁镇认为过于危险,
而且他坚信也先达到目的后一定会放了自己,这也似乎应了《明英宗实录》中记载所谓的“谈笑自若、神采毅然”。】
众老祖宗们:【……】
哪怕是朱世珍,这个时候都没办法说什么了。
曾经生活在蒙古人统治之下的他其实是最清楚蒙古人的凶残的,指望他们良心发现,那还不如指望自己突然进化出翅膀跑呢。
现在将士们想要把他救回来,他居然还害怕?
他不害怕蒙古人,居然害怕自己人救他失败?
【这人其实是个耗子吧?这胆子小的。】嬴稷嗤笑一声,【寡人昔日当质子的时候见到的耗子,可能比他的胆子都大。】
陈曦哈哈一笑:【他真的很坚信也先会放他走,
不过当然了,在最后也先也确实放他回去了,不过并不是现在。
他还跟刘安说,“也先欲将其妹与我结姻,送我回京,仍正大位”。
让刘安告诉京里的人,尤其是太后说他“虽虏中,身体无恙,若再遣使臣,多赍表里物货前来给赏,可得早回,如来迟,恐深入虏地”。
也就是说,让他们赶紧给点钱,他好回来,再迟他可能就要被也先到他们腹地了。】
【说真的,这种人要是真被带走了,大明应该感激瓦剌才是啊。】嬴稷感慨道。
【何止感激。】刘煓滑稽的说,【这根本就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了吧。】
【同意。】
【说得好。】
朱世珍:【……】
心情是真的复杂,到底要怎么说好呢……
也不知道重八看到这个的时候会说什么。
朱元璋表示:谢谢,已经词穷了,不够骂了。
【但是这个时候朱祁钰却不这么认为,他申斥刘安说,“尔等俱出朝见,及与银两、叚匹赏众。
此盖虏寇设计诈诱,尔等尔等无知无谋,至于如此,朝廷用尔镇守何为?
中国惟知社稷为重,今后但有此等,不分真伪,尔等决不可听信,以误国家。
近者虏寇诈诱杨洪三次,洪皆不听,如尔等日后再听诈诱,罪不容诛,慎之,慎之,遂以此意遍谕沿边诸将”。
此后,刘安在九月就被下狱,论死处置。
也就是说,朱祁钰这个时候是清醒的。】
【这个感觉不错!】嬴稷满意的点头,【看来这大明皇室也不是无药可救,这个代理的皇帝头脑就很清醒嘛。】
【是的,如果没有朱祁钰和接下来的朱见深,明朝估计也就这样了。
不过朱祁镇并不觉得有朱祁钰在是什么好事吧,而且现在他也不知道朱祁钰那边的情况。
在八月二十三日离开大同时,也先在猫儿庄说打算送朱祁镇南归,
知道这一消息后,朱祁镇满怀希望的又加快了自赎进程。
到了晚上,车驾到水尽头,明指挥盛广等人送来银子三千两。
八月二十四日,来到威宁海子,又为也先送来衣服。
八月二十六日,到达柳源县,又为也先送来彩缎、羊、酒、蜜食等物品。
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后世人,我真的看过许多绑架案,但是这么积极主动帮着绑匪要钱的,朱祁镇那是头一个。】
朱元璋捂着胸口,觉得自己都要心梗了。
现在的大明刚建立没多久,一切都百废待兴。
所以听到这些钱的时候,他脑子里的想法已经不是要骂人了,而是想着如果是在他手下的话,丢这么多钱出去,这人有几张皮够他扒的了。
见过无耻的,真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明明能让人把他带回来的,但是一点风险都不想冒,非要让大明花大钱把他赎回来。
他算哪根葱啊?
大明的钱那是用来赎皇帝的吗?
真这么胆小,那他御驾亲征个什么劲儿?老老实实在北京城里待着,还能让也先把他掳去了不成?
朱元璋捂着胸口深呼吸了两下道:“来人啊,拟旨。
以后但凡有皇帝御驾亲征被抓了……
直接让他给朕去死啊!!!”
朱元璋的咆哮,几乎要传出皇宫了。
第224章 第二百二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当然了, 对于朱祁镇来说,死是不可能死的,谁死他都不能死。
所以在其他时代的朱祁镇, 已经在想要怎么样度过这样的难关了。
此时他充分体会到了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三人的感受。
在听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朱祁镇还在想,怎么会有这么没出息的帝王, 真是丢皇帝的脸。
可是现在他只想要把陈曦给弄死,好让她嘴里再也说不出来诋毁自己的话。
只是很可惜,这点他并做不到, 所以只能无能狂怒罢了。
哪怕是他身边最为宠幸的王振都没能幸免,挨了一脚。
王振倒是没有生气,或者说, 是他没敢生气。
从天幕上所说的他的死法,让王振深深明白,自己的性命是寄托在朱祁镇身上的, 只有朱祁镇看重自己, 想让自己活, 那自己才能活。
所以这个时候他一边夸赞朱祁镇英明神武,只是陈曦没有眼光, 一边还要骂着陈曦是个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什么都不知道,听风就是雨。
王振能在朱祁镇身边受宠多年,那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功力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很快朱祁镇便神色舒缓起来。
只是两人都没有发现, 下面看着他们的大臣眼中, 已经并不是那么友好了。
【正统十四年十月初一,也先兵分三路, 东路军2万人从古北口方向进攻密云;
中路军5万人,从宣府方向进攻居庸关;
也先则亲率西路10万兵马挟持朱祁镇到大同, 称其前来归还朱祁镇。
这玩意儿……说实话还不还吧。】
陈曦边摇头边说,【大同的守将郭登倒是没有那么愚蠢,他坚守不出,积极备战。
也先看到这边朱祁镇没什么作用,又见郭登已有准备,不敢进攻,
遂即经阳和,进攻白羊口。
十月初八,白羊口守将谢泽战死,瓦剌军攻陷白羊口后挥师直逼紫荆关!】
揪心的战斗不是这么一两次,但是这次却让人格外无语。
因为这次带着侵略者的人,是军队效忠的皇帝!
甚至连宋徽宗宋钦宗这个时候都觉得自己情有可原了。
他们是丢人了不假,但是他们好歹没有带着金人来攻城略地啊!
……
虽然可能是金人还并没有想到这一点,真要架着刀让他们叫门的话,他们也会这么干的。
还好还好,金人虽然丧心病狂,却没有那么不要脸,让他们干这种活。
宋徽宗和宋钦宗此时竟然已经开始感激起了金人。
【十月初九,也先至紫荆关,并令瓦剌军加紧攻关。
此前投降瓦剌的宦官喜宁告知瓦剌山间小路,紫荆关遂即腹背受敌。
对,就是之前被朱祁镇派去索要财务给瓦剌的那个喜宁。
或许因为喜宁是女真人,所以对明朝没什么归属感吧,出卖的特别干脆。
由于喜宁提供的情报,守将孙祥、韩清全部战死,紫荆关被瓦剌攻破。
瓦剌军便由白羊口和紫荆关向北京进军。
这个时候,北京已经是危在旦夕了!】
【如果是依靠朱祁镇的话,这个时候的北京可能就是要坐吃等死了。
或者直接来一招夺命狂奔,或许还能在瓦剌打到北京之前先给他们留下一座空城。
——一座没有王公大臣,但是肯定会有普通百姓的空城。
好在,这个时候的上天还是眷顾大明的。
朱祁镇这个拖后腿的东西还在瓦剌这边,而北京城中则是朱祁钰掌控朝局。
在土木堡大败、朱祁镇被俘虏的消息传回京师,
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的时候,
是朱祁钰站出来稳住了局面,坚持住了没有南迁的计划。
否则的话,现在我们后人学习明朝的历史,可能不是什么大明了,而是和宋朝一样的南宋和北宋了。】
【而在朱祁钰身边,则是有着一个跟他一样想法,甚至比他还要坚定的大臣:于谦。
在南迁之议颇得支持的时候,是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谦站出来表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
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陈曦感慨道:【若是朱棣还在世,听到于谦这么说,大概会引为知己吧。】
别的不说,于谦这个人说的话实在是很对朱棣的胃口。
他一拍大腿:“快,让人去查一查这个于谦到底是哪里的人,以后那边姓于的都给朕去科举!”
大臣们:“……”
陛下,您这就儿戏了。
不过不管是赞成朱棣北迁的还是不赞成的,这个时候的大臣们心中还都是一团熊熊烈火呢。
他们认为,南迁可以,但是不能是这样的时候南迁。
这不叫南迁,这叫南逃。
有损国体啊!
于谦是个好臣子!
【但是这个时候的北京,其实是很空虚的。
因为朱祁镇在御驾亲征的时候,基本上把京城的人都给带走了。
在京的军队不到十万人,并且缺少粮草,人心也非常不稳定。
所以在这个时候,防守的难度其实是大大增加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想要南迁的官员们,其实是看到了这个难度的。
朱祁钰和于谦却是迎难而上了。】
【于谦接受防守重任后,于八月十九日奏请朱祁钰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南京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进京守卫;
168/203 首页 上一页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