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了气死了。
但归根到底,又是自己蠢。
许泽平被百姓们整整抛了半盏茶的时间,等他站到地面上,已经两眼发昏、四肢发软,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
等到许泽平清醒过来,他看着岭南县剩下的城墙,大手一挥:“继续修葺水泥墙!!”
其他的墙面没有倒塌,他们可以当着倭寇的千里镜下大摇大摆的糊砌水泥。
李戍想着吃瘪的倭寇,心里也止不住的乐呵。
城墙修葺好了,他们挖的地道也可以填实了。
所以当李戍带领士兵刨开浅浅的黄土,掀开架在上面那一层薄薄的木板,去地道里把一支支利箭给拔出来时...
慕容征更气了,真他们的是一群阴鬼!
头两日,许泽平在引导匠人们如何将水泥砌到城墙上去。
在他们熟练以后,就投身进了县衙,开始给水泥定价。
这些时日,县衙里的公务都是董县丞在处理,已经有不少商人看到了水泥的商机,开始向董县丞打探关于水泥的事情...
要将大景各条路,修成平坦的水泥路,这是许泽平幼时立下的目标。
所以城墙要浇筑、银子要赚、路也要修。
比起大景征收徭役修建官路,还不如将这条路承包出去,因为现在的岭南百姓迫切需要的是银子。
让商人与官府合作,将路承包给商人,让商人去修建水泥路,商人必定要请工人。
而这算是最快来钱的办法。
但承包给商人,他们县衙又不想掏银子,要怎么盈利呢?
怎么才能够实现白嫖呢?
许泽平灵机一动,有了!
他想到了后世的高速路,他挠了挠下巴,县衙与商人合作,县衙出水泥原材料、商人请工人,然后收取过路费。
按路段收费、十年以后这条官路免费。
商人重利,不管这条路会不会让他们盈利,一定会有人愿意出资!
这收取的费用,不如就五五分账?
许泽平听着窗户外头叽叽喳喳的喜鹊,勾了勾嘴角,就这么办!
而他要修建的第一条官路就是长南府—岭南县的长岭路。
官路这个事情解决完以后,许泽平开始正儿八经给水泥定价,他先核算出铁矿石的价格以及人工...
最后,水泥的定价在20两银子一吨!
水泥的第一批受益者,绝对是达官显贵,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手软?
反正到头来,这些银子都归国库所有,比起以前的雪花盐,他可是仁慈多了呢。
“大人,黄员外、丁员外都来了。”董县丞恭敬的走进来请示:“不知道大人,您要不要见他们?”
董县丞嘴里的两位员外,许泽平有所耳闻,是岭南县两大富商,岭南出事后,他们带着乡下还剩下的财产跑路了。
也是这些时日岭南安定下来,他们才带着家眷奴仆回来的。
毕竟,岭南可还有他们的不少不动产。
许泽平最先想干的是修路,至于零售水泥,他目前还想饿一饿他们。
“不见。”
“是。”
等到董县丞准备转身离开时,许泽平又说道:“慢着。”
董县丞心中一喜,他自然是希望知府大人能够将水泥卖给这些商人,不为别的,就为县中的百姓日子好过些。
现如今到了耕种时节,还有不少的百姓没有银钱买粮种的。
这些时日,商人们已经陆续返回县中,经济也开始恢复。
但这只是针对有产业的,没有产业的老百姓们也只能够靠着打些临工度日。
毕竟他们水泥厂招的人数也有限。
他殷勤的看向许泽平:“大人,您还有何事吩咐?”
许泽平约莫猜到了董县丞心中所想,他将写好的方案递给他:“看完,去安排招商,让县衙捕头跟着常捕头去府城宣传,务必将长南府城的官商引来!”
有些事情身为知府的许泽平确实是一句话解决,但是比起他发号施令强制他们去做,许泽平更喜欢这些人自己求上来!
在给水泥定价的时候,许泽平突然想到长岭这条路可是有四百里路,这么远的路普通商人绝对是吃不下来的..所以他将目光瞄在了长南府的官商上面。
长南府的官商有两户,一户姓赵、一户姓程。
赵家以茶发家,广南省百分之五十的大红袍都是来源于赵家,广南省每年上贡的御茶也多数来自赵家。
程家乃是新贵,是海盐问世以来,长南府第一个拿下制盐产权的商户。
程家也是借着制盐权,由一个普通商人变成官商的。
据许泽平所知,程家嫡女是广南巡抚的宠妾?
董县丞看着手里的册子,越看呼吸越粗重,他整个人的眼神越越来越亮,明明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在这一刻好似壮年一般,中气十足:“大人。您放心,下官一定办好这件差事!”
四月初十,长岭路的招商正式在岭南县衙开启。
长南府陆陆续续来了将近百位商户,最终拿下长岭路修路权的是府城赵家。
赵家家主坦言自己修这条路不为赚钱,只为了博一个好名声,若是许泽平同意,他们就将这条官路更名为恩赏路,且十年内的所有收益归所经各个县衙持有。
赵家是文武帝开国以后发家,历经为止已经为三位皇帝办过事了。
据大景律法规定,官商历经三朝,为国为民忠心办事,可晋皇商。
虽说律法规定,但最终能否成事,还得看上头龙椅上的人。
现如今盛安帝已经年迈,赵家自然要考虑博取名声的事情了。
恩赏路?朝堂的赏赐。
许泽平就喜欢赵家主的坦言,反正这个筏子朝廷接不接他不知道,他接了。
四月十一,许泽平与赵家签订契子。
四百里官路,路经八县。
四月十八日,长南府七县县令在许泽平的召集下,签下知晓修建水泥路的通知,随后八人敲定过路费。
这一把,长南府八县彻底被他们的知府大人带飞。
四月二十日,恩赏路正式开工,从长南府城开始修建,一路通往岭南县。
各县百姓,恨不得一家都生几个男丁来,
因为他们既是想要赚取银钱,又想要丰收庄家。
但是他们知道,只要咬牙挺过了今年,必定能够过一个幸福年。
所以各县百姓变成男丁跟着去修路,妇孺下田插秧种地。
总体来说,是欣欣向荣。
她们本就是乡野村妇,本就是要干活种地的,现如今只不过是一人多干些活计,只要能够吃饱饭、让孩子穿好衣,又何妨呢?
盛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日。
既是大景水泥路开始的日子,也是大景千里镜问世的日子。
许泽平正在县衙计划着任命谁为岭南县的县令,他就听到常捕头来报:“许大人,胡师傅、胡师傅,说千里镜造出来了!”
许泽平一听,立马站了起来,也不管公案上的各路名单了,他大步流星跨出衙房:“走,去瞧瞧!”
“许大人,您瞧瞧。”
许泽平一到达庄子,胡匠人就迫不及待的将制好的千里镜呈现给许泽平。
烧制琉璃需要修建窑炉,所以为了让胡匠人他们更好的研制千里镜,许泽平也是在城郊专门给他们圈了庄子给他们使用的。
好在他们误打误撞的,研制出了玻璃。
许泽平接过他手里制得铜镀金千里镜,朝着庄子外头一瞄,果然将五里外农妇们插秧的细节看得清清楚楚,他大喜:“好好好!胡师傅,你果然是个天才,本官一定向圣人递折子让圣人重重奖赏于你!”
胡匠人激动的双颊通红:“这都是许大人的功劳,胡某人不敢居功!”
"哪里哪里,都是胡师傅你们肯钻研,若不是你们肯钻研,哪里来的这宝物?"
“许大人,如果不是你见多识广,胡某人哪里知道这千里镜哦?”
经过这么争相夸奖以后,二人总算是冷静下来了。
“许大人,这千里镜看得还不够远,这柄千里镜是用凹面镜和凸透镜组装的。”胡匠人说道:“因为激动,倒是忽略了不足。等到我再试试凸透镜和凸透镜组装,有了效果以后,我在请你过来。”
许泽平把玩着手里的千里镜,他一脸赞许:“还是胡师傅你想的周到,只是这第一架千里镜意义非凡,容许我呈交给圣人!”
第315章 广南行19
在与赵家碰触恩赏路之时,优先挑选的工人就是岭南县城的百姓。
将近两千壮丁,跟随赵家家主前往府城开始修建水泥路。
一有水泥厂、二有水泥路、三有商人陆续回归,岭南县的经济已经在恢复,关于岭南县的铺垫,许泽平已经完成。
他身为一府父母官,自然也不可能长期呆在岭南县。
所以在四月二十八日,岭南新任县令到岗以后,他就前往长南府。
而关于千里镜的研究,他让胡匠人随时传信给他。
在四月二十五之时,胡匠人将第二架千里镜研制出来了。
这一架千里镜是用凸透镜+凸透镜制造的,看得距离也更加远了,可以看到十里之外的情况!
而在研制第二架千里镜之时,他还将凸透镜、凹面镜隐藏的秘密给发现出来了——不同的凹凸度,放大的倍数不一样。
许泽平看过他得出来的结论,状若无意的说道:“放大倍数=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关于这个问题,二人又深入的聊了一个时辰。
而许泽平也顺理成章的从胡匠人这里,将第二架千里镜顺走了。
...
岭南县的新任县令人选,不是别人,正是前任高县令的儿子高京。
其实关于岭南县新任县令的人选,广南巡抚有给许泽平参考明细的,多数是两脉党派的人员。
如今的岭南是大景的香饽饽,而广南巡抚既不想得罪太子党、也不想迁就皇长子党,所以他将这个难题抛给了许泽平。
县令的调任权握在巡抚与吏部的手里,许泽平哪里想去参和?
但任由两党争得你死我活,最后这个县令之位掉在高京身上。
高京连个进士都不是,只是一个举人!
这个县令之位,是盛安帝亲自任命的。
盛安帝亲自发话——高颂县令为国捐躯、誓死守卫城池,理应恩惠家属!
故而敕命其母亲、夫人七品安人诰命夫人、任命其子高京为岭南县令。
四月二十八日,许泽平指点了高京一些事情以后,就踏上了前往长南府的路。
因为官路在修建,他走的是水路。
跟得是西河水军的官船,岭南的局势已经稳固,李戍留了驻守岭南的卫兵以后,也踏上了回程。
于此同时,程哥儿父子三人跟着龙熙和夫妻已经到达燕京皇城。
透过车窗看着巍巍高墙,程哥儿攥紧了圆哥儿、满哥儿的手,他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如今的心情,既是害怕又是喜悦。
这一刻,他真的很想平平能够陪在他的身边。
“阿爹,你捏的我手疼。”满哥儿昂起肉嘟嘟的小脸,微微皱起眉头。
圆哥儿倒是紧紧挨着程哥儿的身边,既是有些难受,他也是一言不发。
程哥儿回过神来,他立马松了松手,抱歉的说道:“对不起,都是阿爹的错,原谅阿爹好不好?”
两个小家伙其实也很敏感,他们像是知道要发生什么大事情,这一路上除了问阿父怎么不来?其他的时间,都是乖乖的呆在程哥儿的身边。
“小郡君,可以下来了。”
太子妃身边伺候的大丫头,轻轻扣响马车,示意程哥儿下马车。
程哥儿牵着两个小家伙走下马车的时候,只见着前面跪倒一片宫女、太监。
“奴才/婢女见过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
“都起来吧!”
太子妃雍容的走到程哥儿身边,温柔的说道:“上肩舆,父皇、母后已经在坤宁宫等我们了。”
程哥儿见识到了皇宫的等级分明,在皇太子、太子妃依次坐上肩舆以后,他和两个小家伙才在宫女的引导下,坐上肩舆。
太子乘坐的肩舆是八人抬、太子妃是四人抬、他这里便是二人抬。
对于皇宫的规矩,在来的这些时日,太子妃已经跟他提点过了些。
“阿爹,我们要去见你说的皇伯公吗?”
程哥儿将两个小家伙搂在怀里,他看着跪在两旁的宫女、太监,收敛眼神,将眼神投放到两个小家伙的身上,轻轻拍着他们的背脊:“你们答应过阿爹的,你们要怎么做?”
“我们要安静。”
程哥儿看着肩舆两侧宫道变化,一路由宽变窄、由窄变宽,最后停留在一座威严华丽的宫殿外。
——坤宁宫
当今国母夏皇后的寝宫。
太子妃能够体谅程哥儿不安,她走到程哥儿的身边,轻轻牵住他的手:“母后和父皇都很想你的,放轻松。”
程哥儿跟着太子妃一路往前,跟在皇太子龙熙和的身后。
圆哥儿和满哥儿,则是由太子妃的贴身大宫女抱着。
太子亲自去迎接小郡君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儿皇宫,所以当太子妃牵着程哥儿迈进坤宁宫的那一刻,原本热闹的殿宇安静了下来。
盛安帝、夏皇后第一时间将目光锁定在了程哥儿的脸上。
盛安帝第一时间站了起来,他念叨着说道:“太像了,真的太像了。”
夏皇后的眼里也止不住的泛着泪花,她用手帕摸了摸眼角,从座位上起身迎了上来:“熙华,可把你盼回来了。”
看着面前雍容慈和的夏皇后,程哥儿那个飘乎的心脏终于落到了实处,他看着坤宁宫各色宫妇,下意识的行礼:“臣夫见过皇后”娘娘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夏皇后打断了:“熙华,你这是干什么?还不快来见过你皇伯父。”
在这一瞬间,程哥儿明白夏皇后是在提点自己的名字。
184/187 首页 上一页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