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尘看向顾青辰,两人相视一笑,顾青辰道:“不用猜,肯定是许良工。”
“答对了!”叶如尘笑了笑。
说起来,许良工还是陈山长推荐入学的,也是唯一一个外地生。
他是陈山长朋友的小儿子,族内兄弟姐妹个个才华横溢,偏到他,有几分聪明却怎么也学不进去。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一点用也没有,就贪玩,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摸,成日看杂书瞎胡整。
许父听好友说陇州开了个与众不同的学院,一脚将许良工踹出了门,打包送进了湍水学院,眼不见心不烦。
顾母叹道:“可惜了,这孩子天资聪慧,算学特别好,偏作文赋诗极差,便是再考两年怕也考不上。”
县试府试年年有,考过便是童生,虽是喜事,倒也不算什么。
但湍水学院三十人,一次性过二十九人,着实令人震
撼。
这是湍水学院第一届初三毕业生,明明打着不已科考为主,结果首战成绩斐然,直接登上陇州民报头条!
就在众人对唯一落榜的许良工议论纷纷,调侃“求其心理阴影面积”时,一封帖子送到了陈山长手中。
叶如尘举荐许良工进京入国子监研究院,虽然不是正式进研究院有官身月俸的那种,那能在那里学习就已经是半只脚进去了!
要知道许良工今年才十六岁,又专长在此,加上叶如尘亲自教导,将来的成果绝对比研究院里现在这几个半路出家的高。
许父看着陈山长递来的帖子,脸上精彩万分,一言难尽。
消息不知怎么传了出去,翌日报刊上的调侃就反转成了“求其他二十九人的心理阴影面积。”众人纷纷喷饭。
大家都很兴奋,湍水学院的老师们激动之余压力山大,上神坛光荣,一旦掉下来可是会被喷得很惨的。
湍水学院今年招生早就结束了,现在却有无数人嚷嚷着要送孩子进湍水学院。
陈山长连忙发声明让众人冷静看待,不要冲动行事,又言许良工本就聪颖,是个偏科天才。
学院老师开了一场会,最后一致决定,明年小学一二三年级扩招,四年级往上限制插班生。尤其是初中部,可以有交流生来学习,但想正式插班必须经过严峻考核。
本来湍水学院的教学模式就和别的地方不同,而初中部都是大孩子了,若为童生试专门转学过来,能不能适应都两说。
京城的殿试也早早就结束了,除许良工外,今年研究院再添新人,叶如尘又选了两名进士。
其中一名进士,乃一甲第三,也是为探花,叶如尘挖人的时候朝中吵翻了天。
当初成立研究院的时候,朝臣就知道叶如尘被允许从各种地方挖掘人才,但大家都不以为意。
结果现在各部门紧缺人手,让大家眼睁睁看着一位探花被拉进那玩意儿似的研究院,怎么可能!
大家直言让叶如尘从三甲末里面随便挑几个就不错了,无论如何不能打一甲的主意!
几位大臣肺都气炸了,在大殿上喷得口水四溅,叶如尘嫌弃地抹了把脸,等皇帝抉择。
皇帝扶额,让问探花本人意见。
“陛下圣明!”几位大臣鼻子抬老高,一副胜者姿态。
谁料那名探花知道研究院是干什么的之后,屁颠屁颠跟了叶如尘,并且两眼放光,“叶大人,久仰大名,你就是我追求的榜样!今日能得一见,钟某此生无憾!”
叶如尘儒雅地笑了笑,对面几位大臣差点背过气去。
“恭贺我院再添新人!”
酒楼内,叶如尘举杯庆贺,包括许良工在内的六人整整齐齐。
研究人才贵精不贵多,目前他们几人的小团队刚刚好,毕竟都是新人,再多叶如尘就照顾不过来了。
——
赵淮宁离家已久,父母也记挂万分,此次茂石俊中榜返乡,他也顺路与茂石俊一道回去。
临走前,赵淮宁特来与顾青辰道别,他如今看起来整个人都沉稳了许多。
赵淮宁知道谢宁死讯的时候,心情复杂,想起那日在马车内场景,想起那人一颦一笑,又恍惚了好几天。
谢宁的死不但对萧呈渊打击重大,也影响到了赵淮宁,成了他心中一结,他反复问自己,问顾青辰,是不是他害死了谢宁?
顾青辰只能安慰他不要乱想,回去之后,赵淮安和茂石俊也一直在开解他。
今天看来,赵淮宁好了不少。
赵淮宁说起了当初那一卦,苦笑道:“叶大人算得还真是准,是我迷了心窍。”
顾青辰拍了拍他的肩膀,“事情都过去了,回去好好看看你爹娘吧。”
赵淮宁点了点头,与顾青辰拜别。
一年后,叶如尘听赵淮安说,赵淮宁与茂石俊成了婚,兜兜转转这两人还是在一起了,顾青辰有些许感慨。
——
叶如尘再见萧呈渊的时候,他整个人都不太好。
长乐说谢宁被埋在了城外某棵树下,无名无碑让萧呈渊自己找,他一棵一棵找去,数不清多少万棵树,找到了好多荒坟,但年份已久,都不是谢宁。
后来,他去灵华山,去了灵华庙,去了那片梨花林。
“我只觉得万分熟悉,但什么也想不起来,究竟怎样才能想起来!”萧呈渊捶着脑袋,痛苦地像是要裂开。
后来,他在那颗祈愿树上找到了十枚祈愿牌。
从顺兴二十年到顺兴二十九年,总共十年,一年一枚。
前五枚是姻缘牌,是他与谢宁一同挂上去的,后五枚是平安牌,只有谢宁的署名,萧呈渊泣不成声。
旁人失去所爱的一刻最为痛苦,随后会伴着时间流逝慢慢消减。
而萧呈渊刚听闻谢宁死讯时,悲伤的同时更多是震惊与不可置信,心中难过的很,却说不清为何如此难过。
然后他会在找寻谢宁残存痕迹的路上,一天比一天痛,一日比一日悔。
到了今日,十枚祈愿牌,让萧呈渊跪倒在榕树下几近崩溃,痛不欲生,仿佛这世上再没有一件事能让他如此难受了。
“为什么不等等我,为什么,不再等等我......”萧呈渊几度哽咽,说不出话。
叶如尘道:“他等了五年。”
是啊,萧呈渊哭着笑,从顺兴二十四年他去越州开始,等了整整五年,最后等来新婚之夜他的一句,“这门亲事我不认。”
谢宁死了,死在和离的第二天。
萧呈渊不能想象,谢宁走的那一刻在想什么,他走的那么决绝,不给萧呈渊挽回的机会,甚至连道别都不曾有。
如果能晚一点,再晚一点,等他去找他该多好,他会说:“谢宁,跟我回家好不好。”
他心里是不是很怨他,怨他眼盲心瞎,怨他没有早日回头。
叶如尘心想,你追他五年,他等你五年,谢宁或许觉得扯平了该是不怨的。
看萧呈渊现在就这幅样子,叶如尘实在不知,若有朝一日他恢复了记忆,那该有多么绝望啊。
再后来,萧呈渊真的想起来了,他没有再哭,至少表面看起来还是挺好的。
他说:“阿宁喜欢花粘糕,我以前常买给他。”
他说:“灵华山的梨花是我为阿宁种的。”
他说:“阿宁,我的阿宁,我把他弄丢了。”
他说:“说好的等我回来娶他,我食言了。”
萧呈渊再一次去找长乐,长乐说了实话,没有坟,谢宁骨灰撒在了灵华山中。
萧呈渊死的时候,也留下了遗愿,希望将骨灰洒在灵华山中,要和谢宁在一起。
都说死者为大,可死后身事不由己,安国公夫妇怎能容许独子尸骨无存、魂无归处呢。
萧呈渊还是入了宗族墓地,没能和他的阿宁在一起。
叶如尘猜想,若萧呈渊早知如此,恐怕会直接自焚于山中。
——
永昌年间,天下太平,燕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虽然
边境危机仍在,总有小国蠢蠢欲动,但碍于燕国火器之威都不敢冒然动作。
永昌四年,南月再次进犯,攻破边关;同年,北魏突袭,南北二夹一围着打,顾子詹入了军。
一年后,南月、北魏相继国破,被大燕吞并,大燕再次威慑四方,各国纷纷遣使臣前来建交。
大燕彻底稳定下来,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商业繁荣至鼎盛。
棉花被普及到了全国,让普通百姓都能穿得起棉布做的衣服,盖得起棉花填的被子。
香皂,玻璃,望远镜,银镜,还有自行车,三轮自行车都开始批量生产,慢慢走入千家万户。
叶如尘的研究院不断推出各种新东西,有的利于军有的利于民,燕国百姓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没人再敢质疑研究院存在的意义。
永昌十五年,一则消息顶爆头条,粮食增产终于实现了!粮食乃国之根本,这个消息无疑是重大的,值得举国同庆!
顾父垂垂老矣,已然泪流满面,当初被叶如尘忽悠着他踏入这条路,他就做好了一辈子无为的准备,没想到真走的到这一步,不罔他们农科院这么多人多年来付出的心血!
叶如尘不忘初心,仍记得自己只是条咸鱼,他对目前的生活真的很满意了,孩子也长大了,他自问可以退休养老了。
可是每次提出这个想法都会遭到一圈人反驳,顾父是不再管他了,只是满朝文武都直摇头。
尤其是那几个仗着自己年纪大的老臣,一起用那种眼神围攻他,好像这就能让叶如尘愧疚一样?
哼,怎么可能?
但皇帝说:“爱卿风华正茂,身体硬朗,现在辞官为时尚早。”
可恶,去他的风华正茂,他都四十加了!皇帝老儿这是连借口都不找了!
万恶的封建主义,万恶的奴隶主!
第155章 番外一 护国寺
大燕第一寺, 乃京都护国寺,建于数百年前,历经了几代王朝的更迭。
静安寺在前朝时就颇有名气,曾被多次修缮翻新。
大燕覆灭前朝之后, 定都燕京, 皇城就恰好选在静安寺的山寺不远处, 于是静安寺再一次被翻新扩建, 由大燕开国皇帝赐名,成为了护国寺。
护国寺香客众多,常年热闹, 叶如尘偏爱冷门景点,又不好烧香拜佛, 所以在京几年也没专门去护国寺溜达过。
本月初一, 护国寺有一场大型的祈福诵经活动,为期十天, 城中百姓大多都会前去烧个香, 求个平安。
顾母约了几位好友,顺道也拉着顾青辰夫夫,想让他们去拜一拜图个吉利。左右闲来无事,叶如尘就顺着顾母意愿,带上顾青辰一起去凑热闹。
这日清晨趁天凉快,几人乘坐马车早早出发, 登了山门入了寺庙,人头攒动果然热闹。
叶如尘夫夫二人今日身着月白锦衣,头束玉冠, 两人相携而走,俊美出尘的面容惹得路人频频回顾。
宝殿前, 几人烧了高香,顾母跟她的友人前去听经闻道,叶如尘和顾青辰不感兴趣,便在山寺中随意转了起来。
“阿辰以前来过这里吗?”叶如尘问道。
“来过几次,都是跟在长辈身后,也不甚熟悉。”顾青辰说着,“我记得有一大片梅园,具体在哪里倒是不记得了。”
“无碍,我们随便逛逛,说不定就找到了,娘那边可要好一会儿才结束呢。”
山寺风景倒是挺好,两人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山间小径,周围已不见人烟。
越过一片竹林,叶如尘突然看见台阶上坐着一个和尚,背对着二人数荷包。
“小师父,请问此乃何处?”叶如尘开口问道。
那和尚猛地听见声音一哆嗦,慌忙将荷包揣入袖中,转身起来双手合十缓缓道:“阿弥陀佛,此乃静竹林,旁边是我寺弟子修行禅房,并不对外开放。”
小和尚面容清秀,年岁不大,却一脸老神在在的样子,“二位施主该是迷了路,是要去前殿听经吗?小僧可为二位引路。”
叶如尘摇头,直言他们就是从前殿出来的,并无意听经问道。
小和尚点了点头,“相逢即是有缘。”他这么说着,宽大衣袖遮住掐算的手指。
“二位姻缘相牵,若小僧没看错该是夫夫关系。此来山寺并非听经,可是有或求解?不如说出来,小僧可解一二。 ”
“多谢小师父好意。”顾青辰摇头,他们并无疑难相求,“我与夫君只是随便转转,误入此处,打扰了。”
顾青辰与叶如尘相视一眼,对小和尚点头就转身要走。
“施主留步!”
小和尚叫住他们,看向顾青辰道:“阿弥陀佛,不瞒施主,贫僧观你近日有血光之灾。”
顾青辰愣住,下意识看向叶如尘,叶如尘虽然能掐会算,但在家人身上没用,闻言也是眉头微皱。
叶如尘看向小和尚,突然笑了一声,问道:“敢问大师,你算得准吗?如何收钱?”
小和尚脸颊微红,手指不停转着佛珠,“阿弥陀佛,诚意在心,施主如果信的话可留下香油钱,不信则罢了。”
叶如尘说:“那大师不妨先看看我。”
小和尚闻言抬起头,细细打量着叶如尘,对着他又掐又算。
叶如尘微微眯着眼,就见小和尚独自折腾了好一会儿,神色逐渐变得有些难看。
小和尚忍不住退了两步,抬袖擦了擦额上虚汗,“阿弥陀佛,奇了怪了,贫僧竟半点看不透施主,施主可否说一下八字?”
叶如尘冷笑,“道祖在上,哪里来的江湖骗子,有辱道门。”
“胡说!”小和尚第一次被人这样说,立刻大声反驳:“贫道乃道家正统出身,岂能与江湖骗子混为一谈,你这...!你...”
贫道?顾青辰愣住,小和尚瞳孔一颤连忙捂住嘴,啊,这就尴尬了不是。
他轻咳一声拂了拂袖,双手合十施施然道:“贫僧乃正经佛家子弟,施主莫要妄言。”
“我说为何下山这么多年竟没见过一个道士,原来都改行去当和尚了啊。”叶如尘唇角勾起浅浅笑意,对顾青辰说道。
110/114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