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在古代搞发展(穿越重生)——奇遇木木

时间:2024-10-03 08:50:13  作者:奇遇木木
  太傅说道:“确实跑题了,但其想法甚有创意,且前面答得极好,瑕不掩瑜,若一步之差错了状元未免太可惜了。”
  “一步之差?”
  圣上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唇角带笑看着众大臣,“朕觉得需要两步,探花足以。”
  “陛下慎重!”
  王尚书又一惊一乍的,他急急说道:“叶如尘确有状元之才。”
  圣上微微眯眼,语气淡淡,听不出喜怒,“王典,你怎知这是叶如尘的卷子?”
  王尚书哑声,屈膝跪下,“臣,臣妄猜的。”
  不只是他,大家阅完卷将全优的挑出来对比后就都猜到了好吗。
  虽然他们没有在考场上看叶如尘的卷子,但圣上坐会元身边监考的事情朝堂上下谁人不知。
  他们中也有三人当时在场监考,亲眼见到那考生几次停笔,然后被陛下逼着继续写。
  陛下重变革,年轻时没少折腾,也就近些年才停歇,突然将重点放到了官场队伍上面,弄的血雨腥风,
  把几个儿子都整顿傻了。
  再看考卷,只有一份别具一格,符合圣上口味的。
  这份卷子确实不错,是凭实力得了八个圈的,但八圈的卷子远超十份,并不是八位阅卷大臣都同意将其排在第一名。
  一是因为跑题,二是因为那些想法不切实际,太过天马行空。
  阅卷大臣投票表决,四比四平,首席太傅站在了叶如尘一边,最后其余人顾及着圣上的喜好也只能达成统一。
  却不想,猜错了圣意?
  其实最初表决同意的那四位阅卷大臣也不见得真欣赏叶如尘,而是另有原因,比如王尚书。
  “陛下。”
  王尚书语气激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若点了叶如尘为状元,那将是本朝第一位六首状元,乃一大幸事!”
  另一位大人也上前说道:“陛下,自科举实行以来,只南朝出过一名六首状元,距今已有二百年,且他第一次会试还落了榜,第二次才得会元。”
  “而叶如尘一气呵成,无间断连中五元,实属不易,何不成了其六首状元的美名,为我大燕添一笔彩。”
  两人见圣上不说话,心里没底,频频给其他人使眼色。
  太傅大人无奈,明知左右不了圣上,但看在王尚书眼睛都快抽了的份上,开口道:“请陛下三思。”
  见太傅大人开口,也有几位大臣出来帮着说了几句。
  静默了许久,几位大臣心中不安地打起了鼓,圣上这才缓缓坐直身子。
  圣上指着第二份卷子问道:“这么会猜,那你们猜猜这份卷子是谁的?”
  数位大臣面面相视,“臣等不知。”
  圣上将卷子递给身边的公公,挥了下手示意,公公连忙将卷子送给了几位大人。
  其余几个没发表意见的大臣也上前查看,这卷子是重新抄录的,无法通过字迹辨认。
  八人围着一份卷子,反复传阅查看,实在看不出什么。
  圣上问:“如何?”
  众人摇了摇头,根本猜不出。
  圣上又问:“内容如何?”
  太傅答:“分条析理,崇论宏议。”
  能被他们排在第二自然是不错的,若没有叶如尘在前,这份卷子的确配得上状元之名。
  圣上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昌宁黄仲生的卷子。”
  殿试时,圣上眼中并非只有叶如尘,他转了几圈,看了不少答卷。
  呈上来的这十份中,有五份他都记得座位号。
  黄仲生是谁?有大人一头雾水,但总有其他大人记得,“是会试第二名。”
  可会试第二怎么了,有什么特别的吗?
  圣上说道:“朕记得,昌宁还未出过状元,没错吧?”
  众人瞬间懂了圣上的意思,太傅回答:“是的,昌宁行省教育相对落后,莫说状元,能走到殿试的都寥寥无几。”
  另一位大人跟着说:“今年贡生取二百八十人,昌宁行省仅一十九人。”
  王尚书不太甘心,“可是...”
  可是圣上的眼神不太友好,他想说的话生生憋了回去。
  话到嘴边一转,又问道:“为什么不是榜眼呢?”
  圣上看了眼被他们排在第三名的卷子,如果没记错,这位都有白发了。
  “朕以为,没有比叶如尘更适合的探花了。”
  王尚书沉默了,也罢,反正不是状元,第二和第三也没什么区别。
  殿试结果已定,所有新科进士穿着新领的进士服再次入宫参加传胪大典。
  传胪大典在太和殿进行,文武百官齐在,场面隆重壮观。
  乐章奏起,鸣鞭三响,内阁学士取出黄榜,由传胪官高声唱读名字。
  先是状元,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由礼官引领至御道旁跪下,接着便是榜眼和探花,榜眼看起来比顾父还要大几岁。
  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二百八十位进士一一点名,唱名结束,所有新科进士一同行三跪九叩之礼。
  传胪大典结束,銮仪卫接过黄榜送至宫外布榜,新科进士们随榜出宫,一路游街示喜。
  一甲三人中叶如尘最为淡定,榜眼激动之余掉了不少眼泪,上马时,还是叶如尘伸手将他扶了上去。
  城内热闹非凡,街道旁挤满了人,两侧楼阁亭台也全打开了窗户,都等着一睹进士们打马游街的风姿。
  顾清晨早定好了包间,带着李沧海守在窗边等叶如尘。
  “来了!状元来了!”
  随着锣鼓乐声传来,一行人出现在众人视野中,状元在最前头领队,叶如尘和榜眼老伯并排随其后。
  周围欢呼声不断,无数鲜花手帕纷沓而至,其中叶如尘最受欢迎,坐在马上微微一笑就惹得姑娘哥儿们尖叫不已。
  “啊!!探花郎好俊!”
  “探花郎名副其实~”
  不知是那位开放的姑娘藏在人群中大声问道:“探花郎可有成家?”
  叶如尘春风满面,目视前方高声回道:“家有夫郎,如胶似漆。”
  即便这样说,也抵不住姑娘哥儿们的热情,砸到身上的鲜花香包丝毫不见少。
  这一路走的艰难,虽然一甲中只有叶如尘吸人眼球,但两三甲的青年才俊可不少。
  姑娘哥儿们根本不挑人,谁走到身边都要高呼两声好俊好喜欢,甚至还有人家喊着要招婿,将未成婚的进士们惹得脸红。
  没多久队伍就走近了顾青辰这边,李沧海忙叫道:“探花,公子是探花!”
  “嗯,我看见了。”
  顾青辰满脸欢喜地扒着窗户,眼神紧紧锁定在叶如尘身上。
  叶如尘知道夫郎在这里等,也抬头看了过来,两人目光在半空中交织。
  顾青辰周边炸了起来,“探花郎看过来了!”
  “他是不是在我?”
  “胡说,分明是在看我!”
  一名哥儿伸出手挥舞着,“探花郎,看这边~”
  李沧海打开屋里的另一扇窗户,伸出头大声对旁边说道:“没有看你们,探花郎在看夫郎呢!”
  但是周围太过热闹,并没有几个人将他的话听到了耳里。
  眼见叶如尘快走到楼下了,顾青辰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花环,瞄准叶如尘扔了过去。
  可惜失了准头,眼看就要往旁边落去,叶如尘纵然起身,迅速接过花环又回到马上。
  一手持缰绳控马,一手将花环戴到了头上,这一举动直接迷倒众人。
  状元惊呆了,“叶兄好身法。”
  榜眼也瞪大了眼,叶如尘突然窜起来,把他吓了一大跳,“你竟然还会武!”
  叶如尘轻笑,“会一点。”
  专门为不会骑马的榜眼牵马的小吏调侃道:“探花郎接了谁家的花环,可是看对眼了?”
  叶如尘望向顾青辰,笑唇微启,“自然是我夫郎。”
  一圈人随他目光看去,顾青辰倚着窗,容貌艳丽,眉目含情。
  “探花夫夫好般配呀!”
  “探花郎是叶如尘吧,那楼内的会不会是水风清?”
  “对!探花郎就是写《九章算术翻版》的人呢,他夫郎是水风清!”
  “是画廊亭之战和夜月八美的水风清!原来水风清长这样。”
  “水风清真好看!”
  “探花郎更好看!”
  “我要水风清!”
  “我要探花郎!”
  身后突然有人小声感叹:“和离吧,我选水风清。”
  叶如尘瞬间黑了脸扭过头,二甲第一讪讪一笑,“叶兄,开个玩笑。”
  游街结束并没有直接回家,众人还要参加圣上亲赐的琼林宴,在皇家花园琼林苑举办。
  叶如尘头戴花环出席,惹得人调笑不止,圣上也点了点头,对自己钦点的探花颇为满意。
  宴罢席散,第二日大家再一次进宫。
  一甲三人可直接授职,而其余进士则要参加朝考,按朝考成绩再分职位。
  叶如尘跟状元、榜眼一同站在殿外阶下,等里面来人叫他们进去听封。
  昨日琼林宴圣上表现的较为“亲切”,导致身边两位对圣上印象极好,如今也不会太紧张,还能和叶如尘闲聊几句。
  按照惯例,状元应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则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三人对此都清楚,所以并不好奇。
  殊不知,殿内一片喧哗,正吵翻了天。
  “探花外派史无前例,陛下不可呀!”
  “状元才从六品,探花任从五品像什么话,哪有探花压过状元的道理?”
  “罗大人,陇州偏远贫瘠,区区一个从五品知州罢了,怎么就压过在京状元了?”
  “杜大人为何支持探花外派,难不成见到探花会让你想起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就事论事罢了,罗大人莫要乱扯,陛下这么定自有道理。”
  杜尚书对圣上说:“陛下圣明,臣也认为探花适合外派,叶探花策论写得头头是道,想法新颖,见解奇特,说不定能解陇州贫瘠。”
  王尚书说:“陛下,探花初入官场什么都不懂,怎能担任知州一职?”
  “探花就应该在翰林院才是,以探花之才,外派为陇州知州着实有些委屈了。”
  “从五品比正七品委屈?”
  李御史说道:“陇州是直隶州,由行省直管,地位仅次于府,这知州与知府也差不多,怎就委屈了?”
  “陇州在什么地方,翰林院又在什么地方,李大人脑子不太好建议请个郎中看看。”
  从品阶上说,知州比翰林院编修高出一大截。
  但陇州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难以获得功绩,并不是一个好去处。
  而翰林院内皆为拔尖人才,可谓之“人才储备库”,是阁老、重臣的起步点与脚踏石。
  且翰林院与圣上接触紧密,若有幸受到赏识,可直接获得参政机会,如鲤鱼跳龙门一般荣耀。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众官竟一时摸不清皇上的意思,到底是不喜探花,还是有心对其磨炼?
  朝堂上有反对有支持,更多是在看戏。
  李御史没有理王尚书,而拱手对圣上谏言:“陛下,臣以为,探花外派的话做个知县就够了。”
  太傅皱眉,“李大人,朝考结束后成绩较次的进士才会外派做知县,哪有探花做知县的道理。”
  李御史又说道:“若非要做知州,便做个府属州的知州吧。”
  王尚书白眼一翻,“那与知县也没什么区别吧?直隶州我都觉得不行,还府属州,李大人,探花是不是得罪你了?”
  “咚咚咚”
  圣上伸手敲了敲御案,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第83章 陇州知州
  “朕心意已决,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陛下...”
  朝臣还想再说些什么,然而陛下已经叫身边的元公公去宣三人进殿了。
  原来站在中间的大臣尽数归队,将地方让出来, 叶如尘三人并列行跪礼, 只听元公公宣读:
  “第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黄仲生, 授翰林院修撰;
  第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王伯业, 授翰林院编修;
  第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叶如尘,授陇州知州。”
  听到最后叶如尘的职位,三人齐齐一顿,叶如尘率先反应过来, 说了谢言,黄仲生和王伯业连忙跟着叩谢。
  这结果真是出其不意, 但叶如尘表现得极为冷静,叫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授职后三人并未直接退下,而是得了机会站一旁顺便听个朝会, 还能认认各位大人。
  安王又被外派了,太子不知何故被禁足在东宫, 叶如尘见到了被封为晋王的二皇子。
  晋王长相应该随母,一幅温润模样,面色苍白像是久病缠身,他频频看向叶如尘,被发现后大方报以微笑,叶如尘只觉得其心机颇深。
  朝会吵闹的如菜市场一般,圣上就静静地看着,时不时插上两句话。
  叶如尘注意到一个年事已高的老臣, 是工部尚书袁大人。
  叶如尘记得,两年前曹公公就说工部尚书要告老还乡了, 怎么还没找到接班人呢。
  不过瞧这战斗力,延迟退休也不是问题。
  吵了许久,朝会也终于结束,圣上从殿后直接回了内宫,朝臣们也陆续离开。
  叶如尘盯着圣上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黄仲生以为让还在苦恼任职的事,也不知如何安慰,客套地询问:“叶兄,想什么呢?我们该走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