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在古代搞发展(穿越重生)——奇遇木木

时间:2024-10-03 08:50:13  作者:奇遇木木
  书院的另一处院落内,堂前大门敞着, 陈山长伸手敲了敲门,“这一趟走得还真不短,我还以为你会留在那边过年呢。”
  屋内人闻言抬起头,苏先生指着半月读里的一首小诗,“山长,这是你写的诗?”
  “咦,出版了,让我看看...”
  陈山长坐到桌旁,从苏先生手中接过半月读翻看了下,捋着胡子笑眼眯眯,“哈哈,还不错吧?”
  不等苏先生回答,山长又瞥到桌面上的报纸,“哎,陇州民报也出了,让我看看...”
  “顾公子动作真快,这才几日就整出来了。”
  苏先生神色微动,“顾青辰?陇州民报和半月读的主编,这两样东西确实不错,若能长期做下去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陇州民报四个字可不是能随便用的,它的内容竟写到了衙门所议之事,看来这主编顾青辰在衙门有关系,他是什么人?以前怎从未听过?山长认识?”
  陈山长乐出声,“可不是有关系,他是咱知州夫郎。”
  苏先生闻言微愣,一时没反应过来,转念记起陇州新换的知州,他走之前还请他去衙门见面来着。
  本以为又是个混日子的,但似乎有些特别。
  盯着陈山长手中的报纸,想到上面写的叶知州针对陇州发展所表言论,苏先生难得些复杂表情,纠结又困惑。
  “有间报社、城西新区、明园里坊、水泥厂、拆迁户、安置房,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还有夜学、公园、湍水学院,哈哈,泽生,你这一去如晃数年,陇州城已经大变样了,待老朽细细与你道来...”
  “一切,还要从你错过的那场代表大会说起。”
  苏先生皱眉,“什么代表大会?”
  “你以为那日都请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陈山长戏谑的看着他。
  “城外十八村村长都来了,围绕脱贫致富,我们开了一整天的会,中午还是衙门管得饭。”
  苏先生万分错愕,“不是空话?”
  陈山长点了点报纸,指尖发出哒哒两声,“你说呢?”
  苏先生沉默了,看看报纸上刊登的各类消息,现在问这话真得很蠢。
  陈山长继续讲下去,整顿衙门、划新区、安置拆迁户、组施工队、生产水泥、修路盖房、建公园建湍水学院、办夜学、教西数...
  桩桩件件,苏先生越听越严肃,听到西数他伸手打断,“等等,你说西数也是叶大人弄的?”
  “对。”陈山长颔首,“叶大人有一本书,叫《九章算术翻版》,在有间书坊卖,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苏先生面色复杂,似乎惊喜太多不知如何表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是个妙人。”
  陈山长拿着半月读往后翻了几页,正好翻到顾青辰连载的漫画。
  几年前梦仙绪娘所到之处,谁人不识水风清?苏先生在课堂收了好些本子,自然也知道水风清。
  水风清的确不是陇州人,苏先生好奇道:“他的画怎么突然在这上面连载,莫非也来了陇州,或与主编顾青辰相识?”
  陈山长忍不住笑出了声,“泽生不知,水风清就是顾公子。”
  苏先生又是一愣,表情丰富,“也是个妙人。”
  “哈哈,有机会带你认识一下他们夫夫,定叫你刮目相看。”
  报童分散在各个角落宣传力度十足,报纸迅速流传开来,内容新颖又便宜,即便不识字也能听别人念。
  于是大街小巷、饭馆茶楼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人读报,周边围了一群人边听边讨论。
  一切进展顺利,为及时捕捉各大新闻,报社已经开始入手培养自己的专业访事员。
  同时派出了不少人手,带着报纸前往各县。
  既然叫陇州民报,自然不能只局限于陇州城,顾青辰让人去和各县书坊洽谈。
  每期报纸会提前一天送达各县,要让整个陇州城的人都能读到陇州民报。
  第二期报纸发行当天一早,报社门口就来了不少人,一部分是拿报纸的卖报童和书坊小厮,还有则是等不及要先一步看到报纸的客人。
  此时,知州大人披着夫郎亲手制的狐裘,身姿挺拔,头发用玉簪高高竖起,眼角眉梢带着与生俱
  来的贵气。
  今日是小夫夫成婚五周年,也是叶如尘二十五岁生辰,工作再忙,也要翘班和顾青辰骑马出城玩。
  亲朋好友不在身边,整一桌好菜都吃不完,既然热闹不起来,两人一合计,干脆出来冬游、狩猎吧!
  两个貌美青年共骑一匹马,太过养眼,路上引得无数人注意。
  少女们羞红了脸捂嘴偷笑,目光频频落于两人身上,交头接耳,纷纷猜测他们是什么人。
  顾青辰嗤笑,小声问道:“知州大人,翘班的感觉如何?”
  叶如尘勾了勾唇,呼出得热气打在顾青辰耳尖上,“美极了~”
  出了城,叶如尘解下狐裘将身前的顾青辰包裹住,抱着怀里暖和极了,还挡风。
  鞭子一甩,两人策马奔腾,英姿飒爽。
  一路南行,三十里外有个小山头。
  前阵子下了场小雪,外面都化得差不多了,这林中还覆着一片白。
  “阿辰,你想吃什么,为夫打给你。”
  叶如尘背着箭袋,手握弓弦霸气一挥,有种江山归我我归你的感觉。
  抬头看了看一片寂静、连根鸟毛都寻不到的天空,顾青辰一脸温柔,“只要是夫君打的,我都喜欢。”
  另一边,谢同知半天没等到叶如尘,一脸纳闷,“周词,你知道大人去哪里了吗?”
  “不知道。”
  周词疑惑地问:“大人没告诉你吗?”
  谢同知摇摇头,“昨日我去水泥厂了,回来时天色已晚,就没见大人。”
 
 
第109章 棉花
  门口传来动静, 谢同知扭头,正好见吕小胜抱着数据走过,“小胜, 大人去哪里了?”
  啊?吕小胜顿住脚步转身走过来, “见过谢大人、周大人。”
  “叶大人今日告假, 说是和夫郎过成婚纪念日, 张典吏和全大人也知道的。”
  原来如此,谢长观与周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错愕。
  “成婚纪念日...”是很重要的日子吗?谢长观还真没在意过。
  周词笑了笑,“还得是大人...”
  山林中, 叶如尘与顾青辰鬼鬼祟祟蹲在坡上灌木后,盯着两只小野兔蹦蹦跳跳。
  不远处, 一只黄土灰三色枯瘦野狗也正虎视眈眈盯着小兔子。
  可怜的小兔子也在觅食,扒开雪土啃着还带着绿的野草,丝毫不觉身旁危机四伏。
  叶如尘暗搓搓问道:“阿辰, 你想吃哪个?”
  “夫君,我还不饿呢。”
  “我们不是刚吃过早饭出来的吗?你饿了?”
  顾青辰从怀里摸出一个饼递给叶如尘, 里面还夹着肉沫,顿时香气四溢。
  “快揣好,别凉了。”
  叶如尘接过纸包又快速塞了回去,放好后整了整顾青辰的衣服,“我也不饿。”
  顾青辰:......
  出来的时候明明是说让他揣着取暖,这也不知究竟是谁暖谁,哼,臭男人。
  叶如尘勾唇轻笑, 小声道:“饿是不饿,但烧烤架都带出来了, 不能白费功夫呀。”
  他朝前方抬了抬下巴,“那野狗太瘦了,丑不拉几的,我瞧这两只兔子不错,长得就很好吃。”
  顾青辰思量着,沉默了两秒,正待开口说话,只见叶如尘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体贴道:
  “我家阿辰娇贵又善良,定是不忍见血,想放他们一条生路,是吗?”
  这,到也不是……
  四目相视,几年来厨艺见长、杀鱼斩鸡一把好手的顾青辰眨着布灵布灵纯洁的大眼睛。
  他微微一笑,像圣洁的天神,“嗯,现在是了。”
  “想不想养兔子,我们带回去如何?”叶如尘问道。
  “好啊。”顾青辰乖巧的点点头。
  这边话音刚落,叶如尘手中就多了两块圆润的石头。
  嗖—!两只小兔应声倒地。
  野狗虎躯一震,退了两步警觉得看向四周,最终目光死死落在叶如尘两人身上。
  蹲得有些久了,顾青辰起身时踉跄一下,还好有叶如尘一直扶着他。
  两人晃悠悠下了山坡,朝晕倒的小兔走去。
  叶如尘淡淡瞥了眼黄土灰,毫不在意,野狗见状谨慎得一步一步往后退去。
  两只小灰兔头对头躺在一起,小爪爪还握着草往嘴里递。
  可爱极了,顾青辰蹲在旁边,都想叫醒它们让它们吃完再一起走。
  叶如尘嘴角一抽,“阿辰好兴致,看为夫化身周幽王。”
  哎?顾青辰小声惊呼,“我说出来了吗?”
  还未反应过来,就见叶如尘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小灰兔的脑袋。
  哎?!顾青辰瞪大眼睛:我不是,我没有!
  一只小灰兔悠悠转醒,迷茫地睁开眼睛,“啊啊啊!!”
  它发出一阵尖锐刺耳的叫声,两眼一翻,再次晕了过去。
  顾青辰:......
  叶如尘:......
  “周幽王是谁啊?”
  “哦,一个故事中的人物。”
  “什么故事?”
  “烽火戏诸侯,阿辰要听吗?”
  “好啊。”
  “从前,有个周幽王,他的心上人褒姒生的美艳动人,却是从来不笑。为博美人一笑,幽王赏金千两,想尽各种办法。这天,有个...”
  “等等!”顾青辰打断他的故事,烽火戏诸侯?他应该猜到后面的剧情了。
  伸手轻捶了下叶如尘,“胡乱作比!”
  叶如尘嬉笑,“好了好了,去其他地方转转吧。”
  “走吧。”
  顾青辰站起身,牵起叶如尘的手。
  叶如尘将两只小灰兔装进身侧的布兜,二人并肩朝前走去。
  另一边已经没了野狗的身影,想必是畏惧他们撒腿逃了。
  走着走着,两人遇到了一片半腰高枯枝,枝头处挂着一个个圆包,圆包咧着大嘴,吐出因成熟太久无人采摘而有些泛黄白色绒絮。
  叶如尘眉梢一挑,这是,棉花?
  “和木棉花有点像。”顾青辰凑近,抽出一丝棉絮捻了捻。
  叶如尘突然笑了,开了几次小会和谢长观等人反复讨论引进什么经济作物,这不是现成的吗?
  顾青辰如有所感,问道:“夫君对它有几分了解,可行吗?”
  “再了解不过。”
  叶如尘摘了两团棉花,拨开一瓣棉球,里面竟有七八粒种子。
  棉花不但需要一颗颗去籽,还需要弹,又累又麻烦,相比短纤维棉花,百姓更擅长处理丝麻葛等纤维。
  抽取葛藤和麻的纤维,可织成麻布和葛布,此外还有丝织品。
  大燕的布料有富余,百姓穿衣蔽体不是问题,难得是如何保暖。
  有条件的可用蚕丝被,比棉花还保暖,而一般人家则用芦絮和木棉絮填充被褥。
  芦絮保暖性远比不上木棉,木棉树高大挺立,花红烈焰,观赏性高,用途也广,但却只在南方盛行。
  叶如尘道:“木棉畏寒,不宜在北方生存,限于其生长习性,无法广泛推广。”
  “嗯。”顾青辰颔首同意,“即便在南方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盖上木棉被,更不用说北方。”
  北方的贫民百姓过冬,只能积攒芦絮、柳絮,利用动物毛发,甚至稻草做被子的填充物。
  陇州偏西,位置还不算太靠北,冬天就已经很冷了,实在不敢想象最北边的日子如
  何过。
  叶如尘和夫郎讲,“再往北有火炕,砌成床榻模样,下面设置烟道,可供烧火取暖,吃饭睡觉都能在炕上。”
  “像咱家的浴池一样?”
  “聪明,那池子下的火道就是依着炕改动修建的。”
  顾青辰若有所思,“法子是好,可对炭火的依赖性太大了。”
  “炭火本就紧缺,穷苦人家过冬怕是不够,再没有足够保暖的衣物、被褥,那...”
  顾青辰欲言又止,思绪回到全家被贬的那年寒冬,想到初见时叶如尘赠他的那条被子。
  叶如尘伸手拢紧了顾青辰身上的披风,替他说完未尽之语。
  “那,便是生不逢时,只能靠顽强又微弱的生命与自然抗争了。”
  “炭火供应方面,很难再提升了,所以过冬的重点只能放在填充物上。”
  “可即便将南方的木棉大批量买入北方也不太行。北方多风,凛冽刺骨,木棉轻柔蓬松难以抵挡。”
  叶如尘抬了抬手,轻笑,“而棉花厚重保暖,即可御寒纺织,又易大肆推广,正好合适。”
  大燕是有棉布的,外族进贡而来,稀有到极少数达官贵人才有。
  可这样的贵人都穿华丽的丝绸锦缎,所以棉布处于穷人用不起,贵人不稀罕的尴尬地位。
  大燕地域环境与叶如尘前世国家所处查差不多,他记得,历史上棉花应该是从西北陆路、东南海陆两个方向传入中原,并且最先在南方推广。
  而如今南方没一点动静,这也是为何叶如尘穿越来这么多年,从未见过棉花的原因。
  面前这处的棉花不是凭空而来,该是通过鸟类从西域传来的,瞧这数量不算少,看来邻国就有种植。
  或许已经传到了大燕边疆,可边界常年处于战备状态,外族时不时骚扰一下。
  官员没心思关注棉花,百姓又不安定,吃饱才是大问题,哪里有功夫研究这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