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像棉花这种作物,处理麻烦,若没有官府的强制推行,农民缺乏种植经验和后续销路,是决不敢冒着饿肚子风险尝试的。
“从这些无人打理却自强不息的野生棉就能看出,此地气候条件适宜棉花生长。”
“棉花是一年生作物,喜光,陇州日照充足,适合春播秋收,应该在三月末种下,此前要先选籽育苗。”
听叶如尘讲完,顾青辰心动,“时间恰好来得及,不如派人搜寻一波棉花种,先在衙门附田培育一年,若可行,便推出去。”
“正有此意。”
“可是,夫君知道棉花纺织办法吗?”
叶如尘颔首,“曾在书中看过。”
“太好了!夫君真厉害!”
顾青辰眉开目笑,眼睛弯成一轮皎洁月牙儿,闪着眸光晶莹。
“种了棉花,纺织厂也可以开起来,哥儿女子都能干,又给百姓添一笔进项。”
“嗯。”叶如尘温柔地捏了捏夫郎脸颊。
两人将这一小片棉花采摘完毕,携手准备离去,转身竟看到方才那只狗叼着野鸡卧在不远处。
这模样不像是路过,仿佛在这里等了他们好一阵儿。
见叶如尘两人看过来,那狗站了起来,并没有后退,而是静静打量着他们。
叶如尘有点兴趣,发出逗狗的声音,对它勾了勾手。
看它滑稽的样子可爱又可怜,顾青辰从怀里掏出肉饼,跟着招呼,“大狗,过来。”
“灰子...”
“小土...”
“大黄...”
顾青辰喊到大黄时,那狗明显动了一下,片刻后,它往前走了几步,两人这才发现,它的一只腿瘸了,行走不便。
只见它走到一半,将嘴里的野鸡放下,又赶紧退了回去,静静看着他们。
“这是,给我们的?”顾青辰问道。
“汪。”
“哎,它听懂了吗?刚才是在说好吗?”
顾青辰扭头看向叶如尘,一脸惊奇。
叶如尘眯着眼,“应该是家狗,不知为何流落到这里了,倒是有灵性。”
“是不是,大黄?”叶如尘大声对它喊,果然得到了响应。
“汪,汪汪。”
第110章 回城
顾青辰目瞪口呆, “还真是!”
“所以它这是送我们吃的,想和我们走?”
“应该吧。”
叶如尘走上前将野鸡捡了起来,大黄狗小幅度的晃起了尾巴, 显得十分愉悦。
礼尚往来, 顾青辰顺势将肉饼扔给它, 大黄一愣, 犹豫了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等大黄吃完,叶如尘两人他们转身离开,大黄狗果然在后面一瘸一拐地跟着。
“它好聪明。”
“嗯, 和我家阿辰一样聪明。”
“去你的!”
在山里转了一圈,也没什么别的发现了, 不知大黄瘸着腿,是怎么抓的这野鸡。
周边只找到小水沟,里面的水不太干净, 他们自己带的水也只够喝,没办法处理野鸡, 便放弃了现烤的想法。
看着身后走累的狗子,叶如尘难得好心,坐在半山腰赏了会儿风景歇歇脚,然后打道回府。
下山的路上,叶如尘竟然又发现了几颗土豆秧,拽出来竟有好几个大土豆。
这一趟来得真值。
土豆传入大燕已有几十年,正是他们讨论引入陇州的粮食作物首选,不知这山林中为何会出现土豆秧。
土豆一年可种春秋两季, 陇州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种土豆真是亏了。
哎, 明明南方就有种,但偏偏没有被推广到这边来,可惜了。
一来可能是距离太远;二来土豆在南边种植时间也算不上太久,限于品种、技术问题,大家估计还没有意识到它是多么高产实惠的作物。
便让陇州,成为土豆的主产区之一吧。
下了山,两人一狗面面相觑,这回去可有点麻烦啊。
路程不近,总不能他们骑着马,让瘸腿狗子在后面跑?
叶如尘:“他就是不瘸也跟不上。”
“那要不抱着他一起吧?”
大黄不知道有没有听懂顾青辰的话,正蹲在旁边期待地晃着尾巴,似是在催促赶紧走。
“大黄,你过来,我们抱着你回城好不好?”
顾青辰弯下腰,对大黄伸着手,哄着它过来。
这一路他们之间信任度逐渐升高,大黄的戒备心也减轻不少,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
看见顾青辰的动作,大黄犹豫片刻,缓缓走了过来。
看了看它脏兮兮的一身,叶如尘翻出他们准备的餐布,一把扔到了大黄身上,吓得狗子猛一哆嗦,撒腿就要跑。
叶如尘眼疾手快一把按住,抽出一根绳三下五除二将狗腿一绑,狗嘴也戴上了套。
“生狗,表现得再乖也要做好防备,被伤着可不是小事。”
绑好之后,再用桌布一包,只露出头来呼吸,打个蝴蝶结,变身手提狗。
顾青辰坐在马上,接过手提狗小心翼翼抱在怀中,叶如尘翻身上马,扯过缰绳掉头往回走去。
没过多久,叶如尘叶如尘腰间的两只小灰兔悠悠转醒。
小灰兔待遇和狗子差不多,也是被装在布兜中,只露出两个毛绒脑袋。
刚醒时它俩折腾的厉害,但是发现没用,估计也累了,便安静下来,一动不动,只瞪着眼睛左看右看。
晌午的城门口来往人员车辆不少,当官就这点好处,可从正门通行,不用在两侧排队。
两人不着急回家,准备下馆子吃顿好的。
叶如尘率先下马,伸手接过顾青辰怀里的大黄,让他腾出身方便下来。
“叶大人!”
一声呼喊,叶如尘回头看去,是千户所的张石。
真巧,刚进城门就遇上了熟人。
“大人...”张石带着一串跟班走过来。
“哟,偷狗...打猎呢?哈哈,大人收获颇丰啊!”
只见叶如尘一手提着歪脖子野鸡,一手抱着五花大绑的狗子,腰间还挂俩活兔子。
顾青辰低头看了看叶如尘这一身,扑哧笑出了声。
“......”
看在夫郎的面上,叶如尘假装没有听见偷狗两个字,“今日你怎亲自带人出来巡城了?”
“嗐,西边那群蛮子又不安生了。”
张石凑过来悄声说道:“哈克满二王子派人偷摸来河这边下毒,还好发现的及时。我看,指不定年后就要干一场大的呢。”
“虽然离咱这儿还有段距离,但也要警惕些不是,提防着别让贼人浑进来。”
竟有此事?叶如尘眉头
微皱,“希望别打,有话好好说。”,
“嗐...说不通...”张石一脸不耐又嫌弃的表情。
“大人你不知,他们都听不懂人话,听懂了也没用,昨天签的协议明个就给悔了,说话跟放屁一样。”
“倒没这么夸张。”
顾青辰缓缓下了马,和叶如尘解释说:“那边部落太多,没个真正能做主的,有点混乱。”
叶如尘颔首,在心中快速盘算一番,以目前两方的武力来说,对面基本没有胜算。
更何况大燕还有秘密武器火药作保,除非驻疆燕军废到令人发指,否则打到昌宁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但说不定真会有跑来使坏,扰乱阵脚,给驻军造成背后失防假象的奸细。
叶如尘拍了拍张石的肩膀,寄予无尽的支持与期望,“辛苦了。”
将大黄放了出来,一手牵狗一手牵马,两人漫步在城中,商量着去哪里吃饭。
满江楼的菜色不错,是陇州城最豪华的酒楼,贵是贵了点,不过重要的日子该花就得花。
朝晚轩也挺好,主打拨霞供,这大冷天的,吃个火锅温壶酒,再配几个小菜,两个人正美。
“叶公子,顾公子,来了啊~”
呃,竟是走到了袁记小面门口,大中午的,被老板逮个正着,这多少有些尴尬。
“陇州民报第二期出了,你俩快来听听,叶公子读书多,也评上两句大家热闹一下,哈哈。”
两人这才发现小饭馆比平日热闹了几分,几桌客人在屋内有说有笑的。
“不如就这里吧。”
顾青辰微微一笑,颠了颠怀中两只小兔,“瞧我们这一行,与酒楼似乎不太搭。”
“也好。”叶如尘颔首,心道听听百姓对陇州民报的反馈。
袁江扫视一圈,吃惊问:“哎,你们这是去干什么了?怎么带这么多...?”
叶如尘道:“进山打猎去了。”
“啊?这狗,也是山里打的?”袁江目瞪口呆,更惊奇了。
叶如尘嗤笑,“算是吧,恰巧碰上的。”
“真不可思议,你们倒是有兴致,这么冷的天,居然跑去打猎,还真让你们打着了。”
“哎,不对,打猎?!”
袁江嘴张得能塞颗鸡蛋进去,“叶公子你会打猎?”
叶如尘轻笑,“很奇怪吗?”
“你这后生看着文气十足,大冬天竟还能打到这么多猎物,不是奇怪是稀奇嘞。”屋里有客人插话说道。
袁江嘿嘿一笑,“看,不止我一个人这样以为。”
“行吧。”叶如尘无奈地摇了摇头。
要了两碗面和一份小菜,两人带着大黄进了店,袁江则去替他们栓马。
大黄自打进城就开始蠢蠢欲动,未免它撒欢闹事,叶如尘落座就将它绑在了桌腿上。
第111章 湍水学院
袁记小面今日也热闹, 里面有客人拿着新出的陇州民报在给大家念新闻,一群人听得津津有味,讨论着每一条内容, 啧啧称奇。
叶如尘和顾青辰坐着一旁静静听着, 大家正在讨论湍水学院。
有名小孩儿好奇地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 悄悄跑了出去。
报纸上刊登着湍水学院招生的新闻, 并留了详细地址。
“自明日起就可以带着孩子到湍水学院报名了,报名时间截至到年二十九。”
湍水学院分小学部和初中部,叶如尘计划的是开设九年义务教育,并请了城中十几名优秀先生, 根据他的要求,针对九个年纪分别编写了教案。
“读书不收束修、学杂费, 还管吃住,这靠谱吗?”
“反正不收钱,试试怎么了, 谁不想让孩子多长点知识呢,我都想去了。”
“你可去不了, 这下面还有招生条件呢。”
“还有条件?我说呢,怎么可能谁都能去。”
“快说说什么条件?是不是要钱?”
念报的人说道:“别急,我看看,没提要钱,不过...”
那人眉头未皱,一脸不可思议,其余人见状忙催着问,隔壁桌还有人搬着凳子凑到他身边伸着脖子看。
另一位拿报纸的率先说了出来, “小学部分六个年级,初中部分三个年级, 本次学院招生,整体年龄控制在六至十六岁。”
“各年级没有年龄下限,比如虽然你家孩子只有六岁,理论上该读一年级,但如果他特别聪明,能通过四年级的考核,那可以直接读四年级。”
“但是,各年级分别设有年龄上限。一年级上限为十岁,以此类推,二年级上限十一,三年级上限十二。”
“额,什么意思?”有人一时没绕过来,打断询问道。
顾青辰开口解释:“一年级没有学问要求,孩子什么都不会也能读。可从二年级开始就设有入学考核了,只用通过了考核才能读。”
“现在一年级的上限为十岁,假设有个孩子十一岁,那他就不能再读一年级,只能读二年级以上,需要通过二年级的入学考核。”
“为什么要这样?”有人提出质疑,“既然是为了惠民,干嘛设年龄上限。”
叶如尘道:“湍水学院的义务教育是为了适龄孩子开设的,低年级教学对象本就是孩童,若不加控制,低年级会进来很多无基础的大龄学生。”
“年龄差距过大,你们觉得能一同吃住、学习和玩耍吗?若大家都是成年人便罢了,二十岁和四十岁也能交流生活,但六岁和十几岁同班,学习能力和思想意识差太多,定会给学院带来很多麻烦,不方便管理。”
“如果学院能顺利开办下去,多年之后,学生的岁数基本就稳定下来了,同年级学生年龄差大致也就两三岁。”
叶如尘也想立刻完成全民扫盲,但不现实,这条路太长,只能一步一步走。
十几岁却没怎么读书的人太多了,都进学院那还得了?
而且十几岁在这里都是能谈婚论嫁的大人了,也能出门做工,将来可推广夜学供他们就读。
旁人听完叶如尘的解释也觉得对。
“是这个理,孩子长得快,一年一个样,差距可大。况且这个年龄没轻没重还招人烦,闹起来了小的肯定打不过大的。”
“哎?”一个妇人数了半天,像发现了惊天大秘密似得突然大声道:
“这么推,初一的上限就是十六岁了!初二是十七岁,初三是十八岁,可前面又说,整体招生年龄控制在十六岁,不是前后矛盾吗?”
顾青辰轻笑,“这次招生初中部只招初一,不招初二初三。”
“对!后面写着呢。”读报的人赶忙低头扫了两眼,然后看向妇人,“我还没读到,嫂子你反应真快!”
“原来如此。”妇人捂着嘴笑,“还好,就掰着指头随便算了算了。”
78/114 首页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