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也摸了摸霞儿的头。
江霞想了想,说:“也是,我那天就看出来了,她对自己的婚事不满意,只是这种不满意她相看那时候就该说出来的,不知道现在她能不能如愿。”
陆夫人叹气,“估计难。大理寺卿给他家四丫头找的门当户对的儿郎,以后仕途肯定是顺遂的。那丫头喜欢的是小时候的邻居,两人互相喜欢,可是个小门小户的举子,能不能考中进士还未知。”
江寂也心知这种包办婚姻的陈规旧习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的,但是看到有人尝试做出努力,还是有些欣慰。
后来过了半月,不知道那姑娘使出了什么办法,真的退婚了。然后第二年那姑娘真的嫁给了那个青梅竹马,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举子也是个上进的,过了几年,考中了二甲,也成功进入了仕途。这是后话。
而眼下,大理寺卿家和原本的准亲家都丢了面子。因为这事,后来,江寂每次见到大理寺卿,都会被他狠狠瞪几眼。
在大理寺卿眼中,就是江霞的胡说八道影响了他女儿,本来好好的在准备嫁人了,参加了一个赏花会,回来就闹退婚,那还不是受了影响?
那江霞是听谁说的那些,那还不就是江寂说的。
大理寺卿就记恨上了江寂。
江寂不痛不痒的,全当没看见,还总是乐呵呵地跟他打招呼,气得大理寺卿后来看见他就绕着走。
因为这事,江寂家的三条关于成亲的家规倒是传遍了京城。
一、未满十八不准成亲;
二、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准成婚;
三、婚姻自由。
这三条家规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也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了一些人,这种影响虽然缓慢,但存在,也必将在后面慢慢扩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第114章
王府里种的甜桃熟了, 第一年挂果,数量不多。
下午江寂去看了,挑着摘了一些下来。
晚上吃完饭, 一家人坐在一起品尝甜桃。
江寂和陆怀舟每人手里拿着个水果削皮刀在削皮,这削皮刀是江寂兑换出来的, 厨房里的人可喜欢,削皮十分方便。
江南盯着他哥手里的桃儿,说道:“这个比我们村里的那种桃子要大好多噢,是不是更甜一点?”
江北也道:“你看那皮都那么红了, 肯定比家里那种甜一些吧。”
老家村里都是野生毛桃, 桃子还没鸡蛋大, 有些酸得很,要很红那种才甜一些。但村里那时候也没什么吃的, 通常等不到桃子很红, 就已经被摘光了。
江寂削完一个把桃子先给了赵茹, 赵茹见江南江北眼巴巴望着,就给了身边的江南,不一会, 陆怀舟那个也削好了, 干脆给了江北。
两个小皮猴高兴地吃起来。
江寂继续削皮, 问道:“怎么样?甜不甜?”
江南咔嚓咔嚓,满足地点头:“比以前村里的桃子要甜多啦,脆脆的。”
江北也点头,把桃子给大家看:“都脱骨了呢,好好吃噢。”
江霞看了眼, 说:“这桃子骨头留下来,待会种院子里。”
“院子里没地儿种了, 苹果树长大了不够地儿。”江寂刷刷几下又削了个桃,递给江霞。
他们院子里种了两棵苹果树,还小,但等它们长大了,也蛮占地方的。
江霞接过他哥递来的桃子,咬了一口,眼睛亮了亮,是比以前的桃子好吃多了。
她遗憾道:“这个桃子这么好吃,骨头就直接扔了吗?多可惜。”
江南脑瓜子转得快,说道:“给香儿他们家种啊,他们院子里还没种果树呢。”
“也行。”江霞点点头,“明天我拿给香儿,待会桃子骨头别丢了。”
不一会儿,大家都品尝到了这第一年的甜桃。
“这个和这个长得还有点不一样?”江南开始吃第二个了。
“嗯,不同品种的。”江寂想培育水蜜桃,种的不同品种的桃,到时候嫁接的时候可以多试试。
他原本是想试试看前世的水果在这边种出来怎么样,现在吃起来,口感也很好了。这些都是前世专家们培育的优质品种,在这边适应得也很好嘛。
江寂想了想,他前世京城这边是有个很著名的桃子产区的,他说道:“不然我们找个地方种桃树吧?搞个桃子果园?”
江南飞快点头:“好啊好啊。”这样他每年都有很多桃子吃了。
赵茹惊讶:“种哪里?种山上吗?那得开山?”
“不用,那种缓坡就行。”江寂解释道,又问陆怀舟,“你觉得怎么样?”
陆怀舟向来支持他做的任何事,反正家里现在也有这个闲钱去种,“可以,你想怎么做都可以。”
江寂弯了弯唇角。
说干就干,江寂思考了一日,在系统里查了些资料,第三日,江寂就带着陆九陆文他们去城外转悠去了。
在他的前世,京城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桃子基地,整个县很多桃园,他以前跟朋友们去摘过桃子,那地方的桃子个大,好吃,当时漫山的桃树给了他很大的震撼。
这地方三面环山,气候、水资源、光照和土壤等条件都特别适合桃树的生长,所以培育出了有名的桃树品种。
江寂直接带着陆九陆文他们就去了这个地方。
大盛朝对应的这个地方属于蓟州下面的一个县,叫长谷县,骑马一个多时辰就能到。
江寂带人先去看了这地方,小县人口不算多,村庄很分散,还有不少荒地待开垦。
他看中了两片很大的荒地,然后就去了县衙要买地。
当初江寂来这边宣讲过小麦新种子,知县大人见过一次他,知道他就是昌国公,知县很激动。
知道江寂要买荒地,知县当即就叫上户房的人,陪着江寂一起去看了地,划好了线定好了地基石。
两大片荒地,再加上几亩上好的田地,田地一半用来育苗,一半让庄子的人自己种麦子种蔬菜,保证他们日常的生活,自给自足。
划好地,回来后,知县当晚就让人加班给江寂弄好了手续。
江寂他们在这边住了一晚,第二天带着田地契回去了。
他要弄个桃园,这是项长期事业,至少三年起步,他在家里各个庄子里挑了个管事,然后又去牙行买了些有种植经验的仆人回来,让陆顺全部带去了长谷县。
江寂让陆顺在附近的小镇上给仆人们租了个房子,后面的事情就要交代他们去做了。
要在荒地上建个庄子,还要找村民先把那片地都要清理整理一遍,等明年春天就要开始培育树苗了,再用一年时间开荒。
江寂现在体会到了有钱有势人多势众的好处,有什么事交代下去,他只要提出要求就行,下面自然有人去办。
建庄子还有开荒的事情有陆顺去盯着,江寂自己则在家里把桃树的种植方法全整理了出来,到时候要拿给庄子的管事,让他们学。
处理完这些事,江寂好好在家里休息了一阵,无事就画画布料花样子,还有云锦的花样子,然后挑着一些果树的栽种方法先写了出来。
推广粮食作物是先让大家吃饱,常见的蔬菜瓜果用来丰富餐桌饮食,等这些都推广到了全大盛,接下来就可以慢慢培育各种果树了。
这是一项漫长的过程,特别是一些要几年才能挂果的果树,更是需要时间。
这个急不来。
入秋后,各地陆续进入了收获季节。
种水稻的地区,新种水稻已经全面铺开,农户们获得了丰收,春小麦也开始收割,各个县收缴皇粮的活儿从来没有这么顺畅过。
今年的玉米红薯也铺得更广,种植棉花的农户也多了。
在昌平县,因为江寂之前跟知县大人说过,所以棉花是大量种植的,有许多其他县的人都过来昌平收棉花了,但他们发现,昌平好多大户人家家里种的棉花都不卖,都屯着。
行商们有些不解,去问,人家也不说,就是不卖。
他们不仅不卖,还买了许多棉花屯着。
棉花采收完毕后不久,江寂没有食言,孟大海接到了江寂的通知,让他可以把那些纺织有关的机器的图纸给知县大人了。
知县大人立即发了通知下去,凡是昌平县人,想搞纺织的,都可以到县衙领取一份昌国公下发的纺织机器图纸。
没过多久,四五家纺织作坊迅速就开了起来。
他们的厂房都是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只要机器做好到位,然后昌国公家的纺织厂还派了人来教他们使用机器,很快,他们就开始招工开始生产了。
那些前来收购棉花的行商才知道,原来他们不卖棉花是要自己开纺织作坊。
这两年,江寂家的纺织厂生产的棉布,供不应求,非常受老百姓欢迎,他们的棉布已经卖到隔壁那些行省去了。
昌平县的这些百姓是感触最深的,因为时不时就能看到江记布庄面前聚集了一大波行商,都是来下订单抢货的。
他们不仅抢纺织厂里还没生产出来的,连布庄里的散货都不放过,搞得昌平县的百姓,明明是本地人,也时常买不到棉布,还需要跟铺子里预定,让他们预留出来。
江记棉布的成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特别是之前听到江寂说过对昌平县的规划的四大家族的族长,他们本身脑子就比其他人灵活,又有更雄厚的实力,更是要抢先占据这一片市场。
林府原本是做粮油生意的,现在他在维持原本生意的情况下,也召集人马开了个纺织作坊。
他发现了,只要用昌国公弄的这机器,那棉布纺出来就是比原来的柔软,比原来的好!
他也没有托大,没有搞那些复杂的花色,他就生产最基础的纯色布料,特别是白色、灰色、青色和蓝色的,这些是销量最多的。
张府在纺织行业也是浸淫已久,做这个更拿手。
他把家里的所有机器都换成了新机器,试生产的时候,看到那轧棉机迅速地分离出棉籽,看到纺纱机一人顶八个的活儿,他都不得不佩服。
难怪昌国公家的作坊每个月都能做出那么多布料!
因为新开的纺织作坊,昌平县很多百姓,特别是女性,进入了纺织作坊里,有了活儿干,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会慢慢好起来。
江寂家的布庄生意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全国的市场还有很大的缺口,现在他们在昌平县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倒是不怕。
而且,他们的品牌已经打出去了,他们的生意已经铺到外省去了,也就不那么惧怕新开的纺织作坊。
昌平的纺织业正像江南的丝绸业一样,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
江寂收到昌平老家的来信,知道那边发展一切顺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宁州那边的丝绸厂房也快建好了,云锦马上也可以生产起来。
家里的三个酒楼每天都客满,生意兴隆。
今年京城这边蔬菜推广得不错,明年就可以考虑再开一个火锅店。
京郊的桃园已经动工,只待明年春天播种。
他再抬头看向前方。
满园花团锦簇,四周宾客满座。
江霞穿着一身粉色的衣裙,宛如池中含苞待放的荷花,亭亭玉立,娇俏动人,正在台上接受及笄礼。
赵茹身着锦衣,含笑正将一枚精美的簪子给江霞簪到头发上。
身边,江南江北已经不再是又黑又瘦的小皮猴,长成了修长的小少年。
江寂再看向右手边,高大英俊的男人牵着他的手正侧首垂眸看着他,唇角含笑,满目深情。
事业有成,家人在侧,爱人在旁,江寂握紧了陆怀舟的手,回了他一个灿烂的笑容。
天高气朗,日丽风清。
往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正文完)
170/170 首页 上一页 168 169 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