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小傅大人你手劲可真大啊(
第10章
人参走私案因长史畏罪自杀断了线索,不得不结案,凡是能查出来的涉案官员一律抄家,判处斩首。
傅至景极少在孟渔跟前提朝堂上的事情,但孟渔身在权力漩涡里到底难以独善其身,因而朦胧地知晓蒋文凌冒险走私敛财的原因。
五哥母家单薄,却能成为唯二受封为亲王的皇子,受朝臣的拥戴,让三哥和六哥两位皇子追随于他,可见其心思之深,才能之厚。
听二哥说,五哥十几岁时在军事上的见解就远超他们几位兄弟,十七岁在京都时就能书信指挥川西将领夺下几个地势险恶的堡垒,等十九岁受命出征,更是大捷小胜不断,不到一年就让蒙古军签下战败协议。
听起来蒋文凌大杀四方,战无不胜,实则不然,在将近的一年的边境军涯里,他受过的伤数不胜数,最致命的当属劈在肩头上的一柄大刀,副将讲诉起当时的凶险,若蒋文凌再躲得慢一些,整条手臂都会被削去。
但这样的重创并没有带走蒋文凌的志气,他只稍作休整又带伤杀敌,最终把蒙古军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降。
只是从那次之后传出了一个小道消息:蒋文凌提不动他的百斤长枪了。
传闻是真是假暂且不论,总之,五殿下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是他在刀尖上舔血,拿命换来的荣耀。
拉拢大臣单有军功远远不够,上下打点,人脉疏通,银钱亦是重中之重,蒋文凌没有母家的支撑,单靠那一点俸禄行事多有不便,就只能从旁门左道谋财。
他何尝不知这是随时会给他带来麻烦的隐患,可谁让他没有一个好的靠山,一切的一切皆由他自己打拼。
言归正传,人参走私案到底是告一段落,蒋文凌刚被抓住了把柄,断了一条财路,接下来一段时间当有所收敛,而傅至景也以为西下补缴亏空的差事办得漂亮,不出意外地被提携为从四品吏部左侍郎。
几次暴雨过去,敲落了满园的花蕊,转眼就到了夏季的尾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再过半月就是中秋家宴,闲散的九殿下也有了要职。
宫宴事宜由礼部和太常寺共同敲定,于礼部任职的孟渔责无旁贷。
他在读书方面虽然没什么天赋,可在礼乐设宴这种事情上还算得心应手,这两年跟着礼部尚书和太常寺卿做事,办了大大小小不下十场的宴会和祭祀,耳濡目染,又肯静下来记、学,如今也能用独当一面来形容。
大概是觉得他学有所成,礼部尚书向衡帝请奏让孟渔来主持这一次中秋宫宴。
孟渔初次担此大任,难得地成了个大忙人。
宴会的禁忌和规避他背得滚瓜烂熟,该邀请的宗室名单他心里门儿清。
排位也大有讲究,每个人的身份不同该坐在哪个位置,谁与谁有过龃龉位子不能离得太近,哪一桌的宾客有忌口……细枝末节的小事多如牛毛,真要做好这些是个大工程。
孟渔在纸上圈圈点点生怕错漏一点细节,看得是眼花缭乱,目眩头晕,但再繁琐也比枯燥的之乎者也要有趣得多。
他将做好的批注一张张叠起来卷好,拿细绳打了个结别在腰间随身携带,若是来了灵感便找个地方拿笔往上添几句。
往年的中秋宫宴都在殿内,今年衡帝让孟渔放开手了去做,他决定将宫宴地点定在室外的太明湖,想着也就来到湖边勘察地形,走了一圈初定主意,见得假山后一个躲躲藏藏的身影。
孟渔出声,“谁在那里?”
少年冒出了脑袋,原来是他的十二弟蒋文慎。
蒋文慎年十七,是现存唯一比孟渔年纪小的皇子,长着一张可爱的圆脸,可惜心智与常人不大一样,他大抵也知晓自己的不同,怕被人笑话,总是见了人就跑,躲到谁都找不到的地方去,跟在他身边的侍卫和宫女没少因弄丢十二殿下而受训。
不过许是因为孟渔与他年岁最接近,又是在民间长大,身上没其他王孙贵族的高高在上,反而有股浑然天成的稚气,没半点儿威慑力,因此蒋文慎并不怕孟渔。
孟渔见他把手背后身后,好奇地上前两步,“你拿的什么,我瞧瞧。”
蒋文慎藏得更严实,他有点结巴,“是我的,东西。”
“我保证只是看一眼。”孟渔蹲下来,托着腮很期待地看着他。
蒋文慎这才慢慢地把手伸出来,居然捏着一只金黑相间的蝴蝶,很是艳丽。
“是你抓的吗,好漂亮。”
孟渔的夸赞真心实意,蒋文慎盯着孟渔在秋日里变得半透明的眼瞳,“像、九哥。”
“像我?”孟渔指了指自己,“为什么?”
“漂亮……”
蒋文慎笑得更开心,还不等孟渔说话,他忽地抓住蝴蝶的两只翅膀,当着孟渔的面撕拉将蝴蝶扯成了两半。
孟渔吓了一跳,没蹲稳往后栽了下坐在了地上,惊愕地望向神情依旧天真的蒋文慎。
他的手被蒋文慎抓住,这时才发现蒋文慎虽然心智不成熟,力气却不小,挣了挣没挣开,忍着微弱的不适感让蒋文慎把扯碎的一半蝴蝶放在了他的掌心。
孟渔像被蛰了一下,下意识地将蝴蝶撇到地面。
蒋文慎咧着的嘴往回拢,“你,不喜欢。”
明明眼前人比他小了五岁,非要算也是个小孩子,但孟渔仍有些畏惧地挤出笑来,问:“为什么要杀了它?”
蒋文慎夸他像蝴蝶一样漂亮,却毫不犹豫地将蝴蝶扯成两半,这样的联系很难不让人多想——十二殿下有些不太好传闻,听说打小他就喜欢抓了昆虫一条条扯断它们的腿看之奄奄一息的凄惨模样。
因蒋文慎常年养在宫里,孟渔与之接触得不多,他一直以为那只是危言耸听,如今看来并未空穴来风。
蒋文慎只重复道:“你,不喜欢。”
孟渔能喜欢得起来才奇怪呢,他三两下从地上爬起来,到底觉得不能以常人的思维去揣摩蒋文慎的想法,苦口婆心道:“你觉得蝴蝶漂亮就好好对它,以后不要这样了。”
不知道哪个字惹得蒋文慎不高兴,蒋文慎愤怒地瞪着他。
就在他不知所措时,不远处一道熟悉的声音犹如天籁般解救了孟渔。
“九殿下。”
孟渔实在拿蒋文慎没有办法,一刻都没犹豫地朝傅至景跑去,等站到了傅至景身旁才扬声对蒋文慎说:“十二弟,我还要有事要办,改明儿再陪你玩。”
傅至景掠一眼面色有虞的孟渔,再望向一脸怒意的蒋文慎,礼数做得周全,朝蒋文慎行了礼才抓着孟渔的手往反方向走。
一颗石子砸在傅至景的小腿上,傅至景一顿,回过头已看不见蒋文慎的身影,眼神暗了下来。
孟渔也觉着蒋文慎莫名其妙,幸好傅至景无事,他怕巡逻的侍卫看见他们交握的十指,先行把自己的手从傅至景掌心里抽出来,继而将蒋文慎奇怪的行为告知,小声嘀咕,“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了。”
傅至景缓缓蜷起五指,看着地面残缺的羽翅,蹙眉,“说你像蝴蝶?”
这话说得颇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感,孟渔难为情地嗯了声,“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蝴蝶美丽而易碎,越是色彩斑斓的漂亮越引人注意,容易被捕捉了关在罐子里欣赏,直至其扑腾挣扎至死亡。
傅至景看着一张一碰红润的唇瓣,觉得孟渔即使只是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也散发着鲜美的甜肉味,一不小心就该引来饿虎野狼,太不让人省心,他心里无端端来气,语气也变得冷冽,“以后少与他走动,你忘记落水的事情了吗?”
孟渔当然没忘记。
当年祝贺他认祖的宫宴蒋文慎无故落水惹来不少非议。
这件事疑点重重,他之后和二哥去探望过蒋文慎,想从对方口中套话,但蒋文慎始终沉默不言,其母妃更是泪眼婆娑地求他们不要再逼问,将他们“请”了出去。
再之后,等蒋文慎痊愈,孟渔入宫或宴会时跟他打过几次照面,没有再提落水之事。
他在国子监时听过世家子弟暗暗嘲笑十二殿下的口吃和冷僻,觉得与十二弟是同病相怜,又见他年纪小,因此对他颇为同情关照,还把自己喜欢的椰枣糕发给对方吃。
起初蒋文慎并不是很信任他,还把他送的椰枣糕砸在了地上踩了个稀巴烂。
孟渔只当他小孩子心性,不和对方计较,下次见了面还是温良亲切的模样,渐渐的,蒋文慎也就跟他亲近了些许。
他哪里能想到蒋文慎会笑嘻嘻地当着他的面扯碎一只像他的蝴蝶?
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确实有点膈应,但还不至于生气。
孟渔觉得蒋文慎可怜,如果没有那场大病烧坏了他的脑子,他也应当同几位在皇城长大的兄长一般才高气清,有一番作为。
“在想什么?”
孟渔轻轻一叹,很小声地道:“不瞒你说,从前在宜县时我做过富甲一方的美梦,可如今日日锦衣玉食,却发现好像也并没有那么快活。”
傅至景沉吟,“那你喜欢从前还是现在?”
孟渔很仔细地想了想,笑说:“各有各的好处。”他一拍脑袋记起正事,兴致高昂,声音清脆动听,“不和你说了,我还要去找尚书大人商讨中秋宴的细节呢……”
他跑远了,回头往后看,只见到傅至景挺直的背影,有句话他不好意思说出口,其实只要傅至景的地方,都很好。
作者有话说
衡国第一文娱委员小鱼!
第11章
正是一年惟一度的中秋,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京都和宜县千里迢遥,一来一回要将近二十天的路程,傅至景自打高中后便在京中任职,休沐有限,逢年过节都未能回乡与家人团聚,只书信聊表思念。
“傅老爷和傅夫人说了什么?”
孟渔还光溜溜地躺在榻上,等送信的小厮走了才敢伸手掀开帷帐。
他昨夜在傅宅歇下的,怕被人瞧见惹闲话,从后门进,待会也得从后门走,偷偷摸摸地像是在通奸。
一大早就听见傅宅的门被人敲醒,夜里闹得太晚,他哼哼唧唧地埋在被窝里起不来,傅至景穿戴整齐去开门,傅家的信来得不迟不早,正正好赶在中秋这日送到了傅至景的手上,还捎了些宜县的特产。
傅至景把信看了一遍,递给拿被子裹着自己只冒出一颗毛茸茸脑袋的孟渔。
是些询问傅至景在京都过得如何,凡事要小心谨慎,不必挂念双亲的家常话,末尾还问候了孟渔,只不过称呼不再是亲昵的小渔,而是略显疏远的九殿下。
去年的中秋傅夫人亲手做了些桂花月饼,因为在路上在耽搁了,送到孟渔手中有点发馊,孟渔不忍辜负傅夫人的好意,吃了足足两块,到下午就闹了肚子,所以今年没有月饼,送来的是些能保存很久的晾晒过后去了核的枣干。
傅至景见他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忍俊不禁道:“起来洗漱再吃。”
孟渔顿时不困了,抓过堆在床脚的亵衣亵裤往身上套,泥鳅似的溜下床用薄荷叶漱口,脸上的水都没擦干,披头散发地去打开层层叠叠的油纸,等嚼到香甜酥脆的大枣,满足地说:“还是那个味道。”
是京都精致糕点比不上的质朴甜香,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有些感慨起来,把枣干咽下去,又喝了口清茶润喉,“你说我师父会在哪里呢?”
听宜县的人说,孟渔陪傅至景进京赶考没几日,张敬就去隔邻县办事了,等衡帝的人找过去,人早就没影了,到底是畏罪潜逃还是另有苦衷,谁都不知道。
孟渔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前十九年是张敬将他抚养长大,让他有衣可穿有饭可吃,他叫对方一声师父,虽然关系算不上太亲密,但说一句相依为命并不为过,孟渔不记仇,他想亲耳听张敬说出当年的真相,无论是什么缘由,他都会求父皇绕师父一命,只可惜张敬至今仍旧下落不明。
傅至景闻言,束发的动作很短暂地停了一瞬,孟渔并未察觉,等了会才听见回应,“你不怨他?”
孟渔唔了声,“说不出来……”
“那就不说。”
傅至景招招手,孟渔会意地走过去坐在镜前让傅至景给他束发,他未弱冠时常常是一条发带敷衍了事,若松散了便随意地重新扎紧,等成了九殿下不能失了天家脸面,吃穿住行皆有讲究,每到晨起,伺候的下人就会在外候着,等他一声令下进屋给他梳发戴冠。
一水儿的玲珑玛瑙,金银冠玉,工艺复杂精巧,孟渔看都看不明白,更别说自个动手。
德惠王府有下人侍候,在傅宅便是傅至景包揽,骨节分明的大掌作得了文章,拿得了长剑,也干得了细活,但总能在三两下间将玉冠牢牢地卡在团好的发团里,若非孟渔爬树下水,一整天都正正齐齐地在他的脑袋上安家。
孟渔拿手指卷着半披在肩头上的发玩,余光扫到框在铜镜里的两道身躯,心思不由得飘远,若他能与傅至景结契,成婚后大致也会是如此光景。
他面白皮薄,有一点点小情绪都写在了脸上,傅至景自然也将他的憧憬看在眼底,掐着他的下颌将脸摆正了,似笑非笑道:“想我帮你画眉?”
孟渔心神微动,想低头掩盖自己的期许,傅至景的五指却紧紧地把着他的面颊令他分寸难移,他眼神闪烁,不敢看铜镜里的自己,慢慢地抿住了唇不愿意回答。
傅至景既然已有抉择,他也做足了保证,为何还总是三番两次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来撩拨他?
就在孟渔岔神之时,傅至景抬起他的下巴让他仰起脸,微微弯下腰抚慰一般亲了亲他的唇瓣,孟渔下意识去追逐,直起了身却只吻到了虚无。
傅至景丝毫不再提方才的问话,也似乎没有感觉到孟渔的失落,要孟渔早些回府。
午后孟渔还得进宫统筹今夜中秋的宴会,因着是家宴,宴请的名单上皆是皇室宗亲,寻常的官员则在府里和家人拜月过节,而傅至景独在异乡,没有孟渔的作陪只有烛火月光为伴。
现下时辰已经不早,孟渔若再不离开便要来不及了,可他见傅至景在安置家书没有相送之意,也只得一步三回头自己从后门离开。
外头停着辆灰扑扑的马车,车夫是二哥拨给他的可信赖之人,孟渔跃上马车还不忘掀帘看关了的门,地面有吹散的秋叶,萧瑟冷清,全然不见人影。
7/60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