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姑子得知这边有了包子铺赚了钱,老二找人帮工找的媳妇娘家人,心里就不乐意了。
这次撺掇老嫂子非要让自家孩子去包子铺上工。还要包吃包住,一个月要五十块工资。
就这又哭又闹腾的,雪就下大了,再回来麻烦了许多,不少地方车子没法骑,太滑了,只能推着走。
“你二姑也真是的,不知道随了谁。”楚妈想起那个二姑姐就脑袋疼。她嫁过来的时候二姑姐已经出嫁了,按说嫁到镇上,爷们还是个在机关上班的。虽然工资不如工人高,但灰色收入有啊。
就这,人立不起来,日子过得也不好。男人工资一半还被家里俩姑姐抓着,后来生了俩孩子实在养不起了,就跑娘家来哭,要钱要吃的。
最后还是楚大红带着几个兄弟过去闹了一通,才把工资从俩姑姐手里要回来。
现在虽然儿子都长大了能撑腰了,但仍旧被俩姑姐拿捏。因为这个没少跟俩儿子吵架。尤其是二儿子,都快跟他二姑打起来了。
原因更离谱,就是结婚的时候这个二姑奶奶非要扯大旗,给媳妇娘家下马威。
人媳妇娘家也不是吃素的,掀了桌子就要走,还把二姑奶奶几个孩子都揍了。
这件事仍旧是楚家兄弟们过去给平的,如今这个表兄弟就住在媳妇娘家,都不乐意回来了。
一开始听说楚家开个包子铺,这俩姑姐都瞧不起,说什么资本主义地主作风,个体户就是下贱,不如工厂里上班看大门的。
后来听说人家包子铺忙不过来生意好还请了帮工,这就坐不住了,就等着楚家上门说这件事呢。
里外里还把楚家姑奶奶挂上,说什么楚家眼里没有这个姑奶奶了,有好处也不给姑奶奶了什么的。
那姑奶奶还真的上了心,拉着楚飞山哥俩一顿的哭诉。
这给楚家几个兄弟闹心坏了,且不说这是楚家人的生意,人家找的帮工也不是外人,毕竟人媳妇娘家这么多年也没少帮衬。
可问题你一个姑奶奶夫家的小姑子,有什么脸说是自己人呢?这么多年,你们给楚家帮衬了几块钱,几粒米?
但二姑奶奶毕竟岁数大了,眼瞅着都要七十了,也不好跟着撕扯或者说重话。还是老姑夫实在受不了了,说了自己妹妹几句,这才把楚家兄弟们放出来。
楚飞扬听完,心里也有个底了。
“我有个盘算,你们听听合适不合适。”吃过晚饭,打发孩子们去看电视,几个兄弟进了西屋,楚飞扬拿了个本子出来写写画画。
“什么盘算?”二哥楚飞山的脸色到现在都没放晴,估计是那边人说的话太扎心了,让他十分不舒服。
“二嫂的包子铺请了娘家人过来帮忙,大哥大嫂这边也请大嫂娘家几个人过来帮忙不就得了?省的说出去说咱偏心眼子。然后我带着老四重新开个铺子,就在批发市场那边。我打算弄个快餐店,招些学徒。让几个大爷家里挑几个踏实本分的孩子过去学。包吃包住,头三年没工资。”
楚飞扬把自己计划的事儿说了一下,“不过这个快餐店开了必定会影响二哥这边的铺子,所以我弄个电饼铛你们以后别买黄焖鸡了,馒头包子搭配大饼肉饼来卖。大饼还能切饼丝卖,或者直接开个灶做炒饼。”
“那也行,”二嫂对这个三叔子的话算是言听计从。
“那回头二哥二嫂跟我学一下怎么炒饼好吃,怎么烙肉饼能做的皮薄馅大。”见二哥二嫂都没意见,楚飞扬也挺高兴,“到时候老四就跟我去快餐店,学上灶。”
楚飞羽刀工练的差不多了,虽然切不了豆腐丝,但土豆丝萝卜丝什么的都没问题。只要刀稳了,以后再学切片雕花,就容易上手。
“那我们这边能学烙饼不?”大嫂有点儿着急。就算他们不做肉饼,好歹学个手艺也行啊。
“当然没问题,其实我就是怕你们这边忙不过来。毕竟第一个铺子挨着学校和工厂,每天馒头都不少卖,再加上面条什么的。以后我跟老四不在店里,加上俩人再加烙饼,就太忙了。”
楚飞扬知道,那个面条生意老两口是打算让老大接手的。
现在面条作坊只要一开门,机器就停不下来,生意非常好,必须得有个人全天盯着。
大嫂看了看她男人,然后下定决心道:“那面条坊就给爹妈,赚了钱也是爹妈的,不算公中。我俩还年轻,学点儿手艺也累不着。我娘家那边说年后把豆腐坊也做起来,之前回娘家我还跟他们说让他们到时候去农贸市场占个位置,估计家里腾不开人手过来。我就想着,实在不行跟几个大爷这边找俩孩子,跟我们一起忙乎。”
其实店里如果有自己娘家人,她挺开心的。但娘家要重新开豆腐坊,这可是家传的手艺,到时候老豆腐嫩豆腐干豆皮豆腐干什么的都要做出来,怕是忙不开,也没人能过来帮忙。
还不如直接卖个好,也让夫家高看自己一眼,照样能过得舒心。
楚飞扬笑道:“这事儿你们商量,我就不操心了。不过咱得说好,以后这就是你们自己的铺子了,铺子租金得给。”
“这没问题,”大嫂着急忙慌道:“不止给租金,我们跟老二家一样,每个月给你两成的利,给三年。”
镇上的房子毕竟是老三的,他们也没脸常住。以后手里有了钱不如自己买一套房子,那心里还踏实。
“也行,我建议你们这几天就赶紧把这件事落下来,年后我就得忙乎快餐店的事了,怕是空不开手去蒸馒头包包子了。”
楚飞扬真的是蒸够了馒头包子,过年这几天他手上都不想沾面了。
这场会议宁贺云也参加了,他唯一关心的就是……
“那以后,新来的人住哪个屋?不会还跟咱们挤吧?”
一张炕挤三个人已经很过分了,若是再来两个,他就要闹啦!
第041章 八卦
“不跟我们挤, 院子里那么多屋子了,随便收拾出来一间就可以。”
楚飞扬说完,略皱了皱眉。
其实他并不喜欢有外人在自己家里住, 而且还是长期住着。
反正现在兜里还有钱, 不如等回镇上看看有没有空置的院子再买一套。不止是帮工要住, 以后自己开了快餐店, 那些学徒也得住。
总不能一群人都住在自己家里, 那每天做事缩手缩脚的, 多麻烦。
宁贺云一听只要不跟自己挤一个炕, 表情就放松了许多。
不过他还是说道:“回头再买个院子吧,你不是还要找学徒吗?包吃包住的,总不能跟咱家住在一起,多麻烦。”
楚飞扬:……
这倒是跟自己想到一起了。
楚妈也道:“说的是, 也得买个院子才合适。实在不行就租个院子。跟外人住着确实有些麻烦。”都是亲戚的话,住个十天半个月还能忍。时间长了, 多好的亲戚都会有矛盾。更别说学徒这样的外人了, 现在比不上以前, 以前的学徒跟半个下人似的,可以随意使唤。现在不行,真使唤了人家, 回头再给举报了。
她说完, 叹了口气道:“如果周老太太愿意卖房子就好了。”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宁贺云眼睛一亮,脑子里开始盘算要怎么才能让周老太太把院子卖掉了。
楚飞扬道:“这些都不着急, 先把人都落停了, 然后我还得去收拾那边的铺面。估计等收拾好了也得开春了。到时候农贸市场开始改建,能来不少工人, 我跟二嫂能赚一笔。大嫂这边也别放松,等开学,那群孩子们兜里都装着零花钱呢,消费必定会比平时要高不少。那些瓜子小吃得多安排一些,别到时候不够用了。”
大嫂眨了眨眼,顿时道:“那我得把拴住兜里的钱都掏空,否则他一准不知道跑哪里买吃的。”
正在看电视的拴住打了个大喷嚏,他摸了摸兜,总觉得兜里的压岁钱要不翼而飞了。
楚飞扬还把要办的事都写在本子上,一二三四列出来,写完了大家传着看一圈,没问题就赶紧去做。
家里人好歹都能认字,大哥二哥也是小学毕业,简单的读写是没问题的。
楚大红的文化其实比几个儿子还要高,他年轻的时候跟有钱少爷做过陪读,念过私塾,还能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家里过年的福字对联都是楚大红写的,村里也有人过来求墨宝呢。
楚妈稍微差点儿,能认字都是因为当初扫盲。如今好歹也能认识二三百个字,日常足够用了。
去别的大爷家找人帮工这件事还得楚大红出面,他是长辈,好说话。
其他人也都挺开心的,不过大嫂跟大哥回自己屋盘算,看看兜里赚的钱够不够买个门脸房的。
既然这买卖归自己了,那总不能一直跟老三房子里做生意。如果附近有合适的门脸房能买,还是买下来比较划算。
再加上老大以后结婚也得用房子,镇上有个房子将来也好说对象。
俩人还把家里存的钱都拿出来数了数。这次只带回来一部分,更多的留在了镇子上,就埋在屋角柴火堆下面的红砖底下。
这年头不少人压根没有把钱存到银行的意识。总觉得钱这东西不能交给别人,一沓换来一个本本不划算,万一本本丢了咋整?
楚飞扬的钱大头倒是都存了起来,去银行存钱实在有点儿麻烦,超过一千块就要问钱是怎么来的。存钱还得拿上镇里给批的营业执照,以及和批发市场签的分成合同,银行看过才给存。
不过两三次之后银行就认识他了,再来存钱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这时候普通个体户的营业执照和以后的那种营业执照不太一样,就是一张纸,盖个章,手写的内容。上的税都是固定税,没有人去查营业额。
主要是没办法查,都是小额消费,又不存钱,看不到流水。
一个月收二十块意思意思也就罢了,整个镇上都找不出二十家个体户来,楚家还占了两个名额呢。
初五俗称破五,意思就是破除禁忌,南方部分地区也会在初五这天迎接财神。
家家户户要吃饺子,放鞭炮,从今天起,就可以动刀动剪子,还能把前几天换下来的脏衣服都洗了。
不过楚妈说了,衣服不用在家里洗,都装好带回镇上,用洗衣机洗。有了洗衣机还受这个罪做什么?就好像家里请了保姆还自己干活似的,简直有钱烧得慌。
饺子都是冻好现成的,大缸里还冻了不少三十那天炖的肉和炸的丸子什么的。
楚大红请了二大爷过来一起吃饭,说他们初七就走了,这院子还是交给二大爷收拾。缸里没吃完的那些菜和馒头什么的二大爷得尽快吃,别舍不得。否则等化冻就都坏了。
二大爷哪里用得着他废话,“行了,絮絮叨叨的跟老娘们似的,我还能不知道这个?我啥时候跟你客气过?不过等开春抱鸡崽子和猪仔的钱你得先给我,我兜里可不富裕。”
“这还用你说?”楚大红掏包,拿出个手绢包一层一层打开,“这里是三十块钱,除了抱猪崽子鸡崽子的还能剩下点儿买烟抽。”
他把钱全给了二大爷,看着二大爷苍老的脸,突然开始流泪,“哥,你这些年过得太辛苦了,要不跟我去镇上吧。”
“我可不去,你也别掉眼泪耗子,太丑了。”二大爷把钱揣兜里,看着自己的亲弟弟,“我这辈子啥也不图,反正你儿子多,到时候挑一个给我摔盆就成了。你是我弟弟,我帮你应该的。只是我这个当哥的也没啥本事,如今还得指望你。”
“这话说的,多见外。”楚大红擦了擦脸,“如今我家这日子,也算是过起来了。我也啥都不图,只求孩子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就成了。”
吃完饺子,二大爷又跟这边住了一宿,初六早晨才回去。
楚妈带着俩儿媳妇跟家里收拾晾晒,因为初七一大早他们就要回镇上了,这边短时间不会回来,直到开春种地才会回来看看。
楚大红也是下了决心,把自家得地承包给大大爷一家种了,大大爷家里人口多,壮劳力也不少,都是种地的好手。他们也不收钱,就收了粮食要三成。
剩下的粮食就按照比粮站每斤多一分钱来收,毕竟包子铺离不开粮食。
大大爷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几个儿子闺女都在村里,闺女嫁的也近,回老宅溜达着就到了。
楚大红还跟大大爷家里挑了个孩子去镇上帮工,是个男孩,按照辈分算是侄孙,今年十六岁了。这孩子小学毕业就读不下去了,一直跟家里干农活,力气大,人也老实。
还跟三大爷家挑了个男孩儿,是三大爷家的小儿子,算是老来得子,比楚大红俩老姑娘大三岁,今年十七了。
三大爷一家子都宠这孩子,不过孩子也不娇气,该干的活都干。所谓的宠也就是能多吃点儿好的,过年能穿一整套新衣裳罢了。
农村里也就这个条件,若是谁家把孩子宠的活儿都不干了,也会被人背地里耻笑的。
除非你家孩子能读书,读了初中读高中,以后出去上大学。这样的不干活别人也不说啥。可如果不读书了还在家里不干活,传出去对象都找不到。
等初七一大早,一家子人要准备着回镇上,别提多开心了。
楚妈原本想要把彩电搬回去,不过楚飞扬表示还是别搬了,让二大爷搬回家每天看看电视,否则一个人太寂寞了。
宁贺云也说,等回镇上他再给弄个彩电,港城那边已经出新款了,他过几天要去一趟广城,弄个彩电回来轻轻松松。
“都说是一家人了,这就算儿子孝敬的。”宁贺云满脸是笑,给楚大红跟楚妈逗的不行。
也是,他们在嫌弃不让外人跟自家住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宁贺云其实也是个外人。
初七,挑好的俩孩子都背着铺盖卷跟着一起过去,三轮车上因为少了很多年货,能多坐下几个人。反正路上也是轮流骑,一家子拉家带口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才到镇上的家。
没办法,过年这几天下了两场雪,都不小,路上积雪都埋了脚脖子了,有的时候三轮车还得推着才能动弹。
一进家门,楚妈就张罗着赶紧洗衣服刷鞋子。
剩下的人在楚飞扬的指挥下要把铺子收拾干净,几天下去蒸屉上都落了一层灰,必须要刷干净才能用。
二哥二嫂也得赶紧去自己铺子了,批发市场开门早,其实他们早就想回来做生意,在家里都坐不住了。
批发市场初五那天就开了业,虽然宁贺云不在,但他早就提拔了几个小弟帮他盯着了。
35/114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