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气愤道:“你以为出国这么容易吗?”
宁贺云嘲讽道:“哦,很难啊?原来人家不乐意让你去啊?怪不得你能舔成这样,吃个牛肉还嘚吧嘚吧的。我给你出个招呗,你去大使馆找那些老外磕头喊爸爸,看看他们认不认你这个便宜儿子,带你去国外天天吃牛肉喝牛奶。”
餐厅里发出一片哄笑声。
几个用餐的老外听翻译直播了这场闹剧,便开始津津有味的吃起瓜来。
宁贺云又道:“虽然我不能顿顿吃牛肉,但是我能顿顿吃猪肉啊,都是肉,咋还分个高低贵贱了?”
相亲男冷笑道:“猪肉,那种俗弊之物,谁愿意吃。”
“德国人就吃猪肉。”楚飞扬突然开口了,“你如此崇洋媚外,怎么张嘴就把你德国爸爸得罪了?德国可是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咱们国家跟德国可是有着合作的。”
相亲男一愣,立刻不满的反击道:“你胡说,你怎么知道德国人吃猪肉?人家也是吃牛肉的!”
结果刚说完没一会儿,旁边有个老外大声道:“我,吃,猪肉!我,德国,人!”这粗糙的华国话,一听就是刚从翻译那里学的。
宁贺云立刻给那位大胡子老外比了个大拇指,“猪肉,好吃!”
大胡子老外也伸出大拇指,“好,吃!”
相亲男没想到这里还有个德国佬,顿时脸都黑了。他愤愤的看向年轻女人,“都是你,到处招惹是非。我们刘家是看不上你这种女人的!”
年轻女人气的要死,抬手就把红酒泼了这个男人一脸,“你是傻逼吧?咱俩只是相亲,你以为我乐意看见你这张猪腰子脸?闹心!”说完站起身道:“这顿饭我掏一半,也不占你便宜。你赶紧找个外国爹磕头去吧,垃圾!”
说完,端着盘子走到年轻男人那一桌,“兄弟,拼个桌。服务员,来双筷子!”
“我也来双筷子!”
“也给我这桌两双筷子,麻烦了。”
就连老外也跟着起哄,“筷子,这里!”
翻译们:……
好吧,还得教他们怎么用筷子。
相亲男的猪腰子脸涨得通红,这顿饭他也吃不下去了,顶着一脑袋红酒就往外走。快到门口了还被人叫住,“这位先生,您还没买单呢。”
猪腰子不得不回来买单,卖完单又跑到卫生间洗头洗脸,灰溜溜的从后门跑了。
没吃饱也没喝足,宁贺云出了西餐厅,十分不满意,“两百多块钱,就吃了这么点儿玩意。老外真抠嗖,他们吃这点儿能吃饱吗?还没昨天的红烧肉好吃呢。”
楚飞扬道:“那咱不逛了,回家我炖酱骨头给你吃。”
吃一盆酱骨头都花不了一百块,虽然看了场戏,但总觉得不太值回票价。
回去的时候干脆坐的飞机,不到三个小时就从京城落地了。宁贺云也不回家,就带着楚飞扬跟京城玩了两天,然后买了从京城回家的车票,早晨坐到傍晚就到了。
等到镇上,天已经黑了。
两个人拎着从魔都和京城买的纪念品,开着小面包车回到家,一进门就收到了热烈欢迎。
孩子们拖着沉重的行李袋子兴奋的往屋里跑,楚妈拿着扫帚给俩人扫尘,“可算回来了,这一走连个电话都不往家里打,不知道大人们担心啊?”
宁贺云笑呵呵的挽着楚妈的胳膊,“婶儿,这不是忙忘了吗?快看我给你买礼物了。魔都卖的最好的雪花膏,擦完了脸蛋子嫩呼呼的。”
楚妈笑出声,“我都多大了,还脸蛋子嫩呼呼的呢。”
“多大了也是咱家最漂亮的女人,就应该用最好的雪花膏。”宁贺云那不要钱的好话从来不在楚妈这里吝啬,一套套的,给楚妈哄的北都找不到了。
他们俩在魔都买的都是最时兴的化妆品,还给楚大红买了个和田玉嘴儿的烟斗,和一顶礼帽。
楚大红美滋滋的叼着烟斗子带着礼帽,“看我像不像卓别林。”
宁贺云大笑道:“不,不像卓别林,您像福尔摩斯。”
译制片已经十分流行了,福尔摩斯的形象在电视上屡见不鲜。
楚妈跟大嫂二嫂都是雪花膏,还有鹅蛋粉。俩小姑子一人一顶魔都小姑娘最流行的帽子,红色的圆顶帽,可以歪着戴,十分俏皮。
剩下的就是从京城买回来的稻香村点心,大盒子装着,里面十多款。还有两盒子蜜饯,这玩意甜不拉几的,可是小孩子们喜欢。
男人们只有楚大红有礼物,不过也没人挑这个理。有点心吃就不错了,还是京城的点心呢!
楚妈每种拿出两块,剩下的放着,要等着过些日子回村带着,给二大爷和村里的亲戚们尝尝鲜。
得知俩孩子回来还没吃饭,楚妈放下手里的礼物张罗着去做饭。大骨头熬汤底,下了挂面,一碗窝俩荷包蛋。
楚飞扬吃的头也不抬,觉得这是他这几天吃的最好吃的一顿饭。
宁贺云边吃还边巴拉呢,“我哥这次出门可受老罪了,跟车上见识了俩不要脸的,非抢我哥的下铺。幸亏有几个东北大哥帮忙。”
他自从跟楚飞扬道了歉喊了哥之后,就再也不叫楚老板了,每天一口一个哥,叫的那叫一个亲热。
楚飞羽听他这动静,手里的点心都不香了。
宁贺云一边吃面,一边给家里人讲什么臭脚丫子薰不要脸母子,什么西餐厅汉奸想出国。还说了魔都的繁华,小洋楼上有人吹萨克斯。着重讲了魔都人喜欢喝咖啡,一杯最便宜的还要八块钱,都能喝一个月豆浆了。
“特别苦!也不知道老外为啥喜欢喝这玩意,我看外国片老外都喝咖啡,寻思买一杯尝尝,我的妈耶,苦的我差点儿把肝都吐出来。要不是因为这么贵不得不喝,我一口不碰。后来加了好多糖跟牛奶才捏着鼻子灌下去,太难喝了。”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跟广城凉茶一个味儿,凉茶好歹还能治病呢,还便宜。我觉得魔都人就是把广城凉茶拿出来卖了,忽悠那些老外。”
楚家人想象不出一杯苦药汤子能卖八块钱是什么样的,毕竟豆浆才两毛钱一碗。
都是豆子磨得,凭啥它那么贵啊。
真是坑人。
第070章 开工厂
狠狠的泡了个热水澡, 舒舒服服的躺在热乎乎的炕上,楚飞扬才觉得自己活过来了。
这一趟门出的,几乎要了他半条命。哪怕后面是坐飞机回来的, 可是从京城那一天的火车却也折腾的够呛。
要不是实在饿惨了, 他连吃饭的劲儿都没了。
炕上的蚊帐早就撤了, 宁贺云带着一身清新的水汽上了炕, 见楚飞扬似乎睡熟了, 便偷偷摸摸的把爪子伸了过去, 嘴里还嘟囔呢, “哎呀,被窝真暖和,我给楚老板暖暖腰……”
楚飞扬迷迷糊糊的察觉到身后的动静,心中冷笑。
有贼心没贼胆, 就这?怕是一辈子都吃不上肉。
可反过来一想,自己上辈子也没吃过肉, 顿时就不高兴了。
他猛地一翻身, 把宁贺云吓了一跳, 连忙缩回手,假装自己已经睡了。
斜着眼睛看着旁边人那副怂德行,楚飞扬心里舒坦了点儿, 裹紧了被子开心的闭上眼, 很快就睡着了。
农村那边的二大爷又给张罗了一大车白菜送了过来。
地里的白菜收了,今年风调雨顺,大白菜都长得又肥又嫩, 一棵得有七八斤, 白菜心包的结结实实的。
晚上楚妈就炖了一棵大白菜,白菜心挖出来蘸酱吃。搭配切好的萝卜条, 水分十足的大葱,一顿饭能干下去撒大馒头。
楚飞扬看着这一车大白菜,张罗着买了四口新的大缸。
今年除了要积酸菜,他还打算再弄点辣白菜。在火车上吃的辣白菜确实十分爽口,冬日里能吃的菜比较少,有个辣白菜也算是改善一下口味了。
这辣白菜的生意就教给楚妈,楚妈积酸菜特别好吃,以前在村里,周围邻居就会过来换一些。现在镇上,也有人来问,想要买一些。
镇上会积酸菜的人不多,去年楚妈做的酸菜大多都包包子了,今年打算多弄一些拿出来卖。
老三说辣白菜的生意给他们老两口,楚妈跟楚大红都来了劲头。
调制好的辣椒面,葱姜蒜和擦成丝的苹果大梨搅拌成腌制的调料,烫好的白菜摊在塑料布上晾干,一层调料一层白菜。弄好塞进大缸里面,用塑料布封严实,几天后就能吃了。
这个辣白菜一出,果然很受欢迎。
主要是咸淡刚好,香辣中带着一丝脆甜,哪怕空口当零食吃都十分爽口。
两个包子铺加快餐店都上了辣白菜,按斤卖,价格比酸菜贵了不少,但仍旧很多人会过来买。
于是楚妈又订了四口大缸,给村里打电话,让二大爷再运两千斤大白菜,一千斤大白萝卜。因为白萝卜也能按照这个法子腌制,他们家几个小的可喜欢吃了,一个没看住就能干掉一大碗!
只不过吃的泡菜太多喝了很多水,晚上几个小的都画了地图,第二天羞愧的脑瓜子都抬不起来了。
眼瞅着到了十一月下旬,快进十二月了,邮局送来了一张快递单让人去取,说是大件儿,最好弄个车。
楚妈拿着快递单满脸疑惑,找了个小子让他骑自行车给楚飞扬送去。快递单上写了东西是从东北寄过来的,可是她不记得老楚家东北还有亲戚啊。
中午的时候,宁贺云开车去了邮局,当看到山一样大的包裹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这时候邮寄包裹价格也不便宜,更别说这种又大又沉的了。
包裹用厚麻袋片裹着,接口处还都绑了铁丝。上面封了一块白布,布上写了地址。
哈市?
张大哥?
这么大的包裹都塞不进车里,宁贺云又掏了烟让邮局出了几个人帮忙把包裹拆了,露出里面一麻袋一麻袋的小包裹,这才都垒到车里,把面包车后备箱塞得结结实实的,连后车座都折过去才装得下。
塞完包裹,宁贺云翻出张大哥当初留的电话打了过去。
那边一听要找张大胜,便道:“十分钟之后再打过来。”
等了十分钟打过去,那边传来熟悉的声音,“谁啊?”
“张大哥,是我,小宁,宁贺云。”
张大哥嘎嘎大笑道:“哎哟我宁老弟,包裹收到了吧?这是送你们吃的,你嫂子跟我几个兄弟媳妇特地弄来的新鲜货。”
“不是,哥,这也太多了。”宁贺云刚才搬东西的时候,摸着里面圆滚滚的,估计都是大榛子栗子之类的东西。
“多啥多啊,要不是邮局说限重了,我还能给你塞呢。这些玩意你拿去尝鲜,给家里长辈们都分分,尝尝咱大东北的特色。吃着好的话你那个炒货店如果要,我可是得按照批发价来的,一分钱都不给你优惠。”张大哥咧着嘴乐,“你不知道啊老弟,你给出的那几个点子都可好了。我们整了个租书店,哎妈呀一开门好多人过来租书。还有那个鸭货点,可受欢迎了。你嫂子娘家养了上千只鸭子,如今一点儿都不愁卖!还寻思明年开春多养几千只呢。”
如今家里有了两个稳妥的赚钱进项,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他媳妇还说要杀一头猪给寄过来呢,人家邮局不给寄,说血呼啦的半路上容易坏。
这天儿上哪里坏去?估计就是人家嫌麻烦。
“哎呀,就几句话的事,大哥你这样我特别不好意思。”宁贺云说着谦让的话,“那个书店只要是个学校门口都能开一家,趁着现在开店的人少,你多占几个地儿。回头等开春开学再进点儿学生学习的书啊本子笔什么的,一起卖。”
“好好好,宁老弟脑子就是灵活。”张大哥乐的不行,“对了,家里弄了个呼机,你记一下呼机号。以后找哥直接打呼机就可以了。”
跟张大哥寒暄完,宁贺云拖着一车的山货回到快餐店,带上楚飞扬又去了小市场那边的炒货仓库。
这些炒货一到冬天就特别好卖,楚飞扬又给了个焦糖口味和怪味花生的方子,这两种一上架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不少其他炒货店都过来买,寻思着自己回家弄来卖。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炒货店的方子太难琢磨了。之前那个什么五香瓜子就研究好久,做出来也没这边的好吃。如今又来了新口味,人家脑子可怎么长的,咋就这么能琢磨呢。
麻袋拆开,里面是满满的松子,榛子,核桃和栗子。
炒栗子和炒核桃已经不新鲜了,如今镇上有两家再做。不过榛子和松子都是稀罕东西,这两种玩意不管什么时候,价格都很高。
松子和榛子炒制之前都得泡水,否则不裂口,吃起来特别麻烦。
楚飞扬想着把核桃都弄成琥珀桃仁。虽然做法麻烦,但不会跟人撞了。而且现在镇上的人手里都有闲钱,也舍得买点儿高价的东西吃。
除了这些,还有东北特有的干菜,干蘑菇。
黑乎乎的榛蘑看着不起眼,但用来炖小鸡别提多香了。
楚飞扬盘算着成本,决定下次从张大哥那边多进点儿榛蘑。尤其是这还有不到三个月就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得送礼。这些干货和榛蘑绝对拿得出手。
到时候再找工厂印点纸盒子……
“咱们注册个商标什么的吧?”楚飞扬对宁贺云道:“还有公司,这样交税也方便。”
“公司我懂,弄商标做什么?”宁贺云还没有什么版权意识。不光他没有,如今华国很多人都没有版权意识。
就拿国外的防风打火机来说,人家下功夫研究出来的打火机,一个原本能卖上百块。结果华国有个老板买回来就给拆了,研究明白找了厂子生产,直接把防风打火机的价格从上百块压缩到了几块钱!
不得不说,华国人脑子确实灵活。
楚飞扬道:“把炒货作坊做成工厂,多注册几个商标,以后卖成品炒货盒子上都印咱自家的商标。让别人一看到这个商标,就知道是咱家出的。”
宁贺云还是不明白,“那就印呗,谁还管着咱们印什么呢?”
楚飞扬脸一沉,宁贺云连忙道:“注册商标是吧?去哪里注册?哎呀这个我也不懂,你教教我。”
九十年代初期,注册商标还是一件新鲜事。毕竟电脑都没有普及,设计图样要找老师傅雕刻,雕刻完了搭配字体。
64/114 首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