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穿到部落当祭司(穿越重生)——麦田里的兔子

时间:2024-10-18 07:42:21  作者:麦田里的兔子
  祝蠡也在一边说:“还要多谢部落又加派的人手,才让原水郡的建造速度得以加快。”
  要说原水郡现在的人还真不少,都快赶上一个中型部落了。
  刚到原水那会儿,人口将将才过三百之数。中伏之后,部落又派来了几十名战士和两百多名役人,将人数增加到六百。
  后来附近两个部落因为生计艰难,在得到主城答复后,又将人吸纳进来,现在已经快九百人了。另外,原水郡效仿主城,让许多附近部落的人加入建设,自然速度就提上来了。
  厉的表情本就不多,只是淡淡的问:“前段时间送来的诏令你们都看过了吧。”
  启和祝蠡齐齐应道:“回首领,看过了。”
  “嗯。好好干,外省郡的官员每三年一考核,希望到时候我能在平昌城见到二位。”
  这暗示给的十分直白,两人心中难掩激动,再次齐声说:“定不负首领、祭司期望。”
  因为府衙已经建设完成,这次厉和常念就留宿在府衙。这里的建筑除了尚无什么色彩外,风格上已经很接近于明清了。
  原水郡是新城,为了大气美观,摒弃了夯土结构,而采用青砖黛瓦,斗拱飞檐的建筑风格。比起为了交易而建的西市,这里的一期工程更有古色古香的韵味,让常念有种又穿越一次的错觉。
  只是里边的家具甚是简单,常念见到了说:“你们这儿先建着,等明年春日我叫人送一批家具过来,不叫你们太简陋。”
  启与他更熟,忙笑着说:“那就先谢过祭司赏了。”
  常念顺口提起:“你也知道,我和首领这次是为了整合四郡而来,离你最近的那个郡城木材资源很好,回头打算将家具制作这个行当放在那儿,到时候送到你这也方便。”
  祝蠡毕竟是做过首领的,能力和情商都不差,接话问:“不知四郡的建设,有没有原水能帮上忙的地方。”
  厉看他:“你有这个心思很好,需要时我会着人安排。”
  他心中较为满意,底下人积极性高,且能力不错。原水郡作为延越第一个外设郡城,虽没有完全落成,但已经有模有样,最难得的是并没有耽误耕种,放眼望去辽阔的麦田和油菜田整整齐齐,刚发芽的小苗充满生机,让人对这个郡城满怀期待。
  厉说完,常念接着询问:“诏令中关于税收的部分你们都看了吧?”
  “看了。”
  他叮嘱:“以后无论新增耕地还是商铺都要记录在册,不得出现纰漏。另外,从明年开始,每年都会有都察院的人下来核查土地、商铺以及涉税等其他方面的数据。田税以粮食为税金,其他税金均为铜钱。”
  “启谨记。”
  “祝蠡谨记。”
  “除了税金,郡城府库的各项营收也都要有记录,需要粮食、铜钱存余和账面一致,如果被都察院下放官员揪出错处,也会影响在职官员的考核成绩。”
  说完,常念又补充:“正常情况下,府库的钱粮归本郡县的府城调度,但如有战事或灾年,部落会统一支配。当然,如果原水郡遇见灾年,部落也会调配支援。”
  启和祝蠡一一应下。
  见常念说的差不多了,厉接着道:“我计划明年春季交换集会也在原水郡设立一个交换点,主要承接南边的中小部落。到时候会下发统一的价目表,另外部落也会再分派一部分资源到原水。但部落资源交换所得会纳入部落,原水郡想在交换集会上获益,需要发展自己的商品。比如可以是芸薹籽油、土豆粉、红薯干这些二次加工的食物,也可是青砖、瓦片、布匹、肥皂这些物品,只要在保证原水郡自己的供给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其他的你们都可做灵活调控。”
  随着诏令下发,启和祝蠡都明白了一个新词——政绩。而刚刚首领说的交换集会试点,便是在给两人做出政绩的机会。
  祝蠡觉得,现在这个郡守当的要比曾经的首领有滋味得多,不但日子天差地别,就连对未来都更有盼头。
  要搁在还是祝鲜部落那会儿,此时他该为冬日生计头疼了,想想这也不过是去年的事儿。今年他不但住进青砖瓦房之中,其他族人就算暂且分不到房,那半地穴式的居住条件也不是之前的山洞帐子能比的。
  而且,要是放在以前,他既做了郡守,定是要守着原水郡这一亩三分地的。可时移世易,他的眼界已经不止于此,他和延越一样,未来都有无限可能。
  两人将交换集会试点的事认真应下,又陪着首领和祭司转了一日。常念和厉并没有多停留,了解完原水的大致情况后,快马回了延越。
  许是因为如今延越愈来愈强大,又或许是二人此行已不算出部落,瑶并没有太过担忧。他们回来时,她和玥整带着安安在主屋玩耍。
  安安性格活泼,一点都闲不住。之前还不会爬时就用一个胳膊匍匐前进,逗的大家笑个不停。如今学会爬了,更是一刻都停不下来。
  常念去了身上的寒气,才将小家伙抱在怀里。
  “安安,叫哥哥。”
  被抱在怀里,安安也不老实伸展着小胳膊,那意思很明显,想让厉抱他。
  如果说常念是扎根在厉心里的执念,那安安就是让他心肠变柔软的小天使。比起常念这个正经八百的亲哥,小家伙明显更喜欢厉一些。
  有时候常念都纳闷了,他一身肌肉硬邦邦的,怎么想抱着都不舒服。可安安就是喜欢贴着他,有时候还会伸手搂着厉的脖子,那模样像极了一只迷你版的树袋熊。
  瑶命人将温着的饭端上来,说:“我听雁回来说,你们此行很顺利。”
  常念轻轻拍了一下安安的小屁股,“托我们小宝贝的福,这次确实十分顺利。”
  瑶在家里,并不过问部落的事儿,知道这些就足够了,接下来就没再谈论部落的事儿。
  一家人其乐融融,时不时的话语中就能听见安安咯咯笑的奶音。
  虽是刚回部落,但第二日的朝会如期举行,离开几日积攒了一些事情,需要尽快解决。
  朝会上,雁第一个出声。“户部有事要奏”
  厉目光看向他,“准奏。”
  雁右跨一步出列,说:“此次上奏,事涉役人。按照之前朝会上定下的方法,我们先通过役人这段时间的表现筛选一次,然后又通过抽签的方式,将一千六百人分别下放到新设的四个郡城之中,除去派往宝涂郡的一千人,还有两千四百人在平昌城中。现在,男性役人在配合工部做新城建设的工作,女人则是分派去做纺织、染坊、家禽驯养等工作。目前这些役人并没有确定的服役年限,想问首领和祭司,要如何定夺。”
  厉开口,“这事我与祭司商议过了,服役年限仍为两年。不过每一季度都会有一次考核评估,表现突出的会提前拿到外城户帖,而表现极为优秀的,也会破格领到内城户帖。当然,如有十分懈怠的,同先前的一样送去西边挖矿,直至到服役结束。”
  有了具体执行标准,雁心中便有了计较。
  第二个上报的是丘,他头疼道:“除了南边和西边,现在东巡防城和北巡防城附近,集结了不少活不下去的小部落,这些人言明自愿成为延越役人,只求能活过这个冬日。”
  虽然延越有尖兵利器,但这些人一直徘徊在延越界碑之外,且从未有越矩行为。最难受的是,真的有部落的人因为挨饿受冻死去。尤其是前段时间,有个还未学会走路的孩子就死在北巡防城外,叫守城的战士难受许久。
  厉和常念在路上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也是有些头疼。早知如此,当初交换集会上根本不会交换那么多役人回来,好在奔波的几日叫两人想到了应对之策。
  厉开口:“因为交换集会上吸纳了五千役人,单从部落的角度出发,延越的承载能力不适宜有新的人口加入。不过我和祭司商议了一下,决定新增一种户籍,名为丁籍。丁籍和当初祭司手下的家臣相似,但也有不同。”
  大家听明白了首领的意思,虽然部落承载能力饱和,但其实延越许多内城居民手中富足,也可吸纳一部分人进来。
  厉接着说:“与家臣相似之处是,丁籍隶属于个人。我以丘为例,丘个人向部落缴纳一定数额保证金后,便可去挑选人,选取他相中且对方也有意的人为家丁,为期十年。十年内,此人持丁籍,且户籍存在丘的手中。这些家丁为丘做事,丘供给他们食宿,并为他们的工作支付一定工钱,工钱由丘这个家主自行定夺,但部落为保证丁籍权益,会制定最低薪酬。虽然家丁为个人私有财产,但也受延越律例保护。”
  “至于不同点,家丁允许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买卖交换,且不得参与延越内部管理工作,你们可明白?”
  众人齐齐回:“明白。“”
  之后兵部再次汇报了近期的操练情况,以及按照计划派出去挖铜矿队伍的情况,这次朝会才结束。
  说做就做,赶在玄阳城第二批交换物品到来之前,延越分了两批人分别去东、北两个巡防城接人。
  常念去的北边,因为北边需要运送铁矿,虽未修官道,但也有炭渣铺成的路,正好可以带母亲去看看外面。
  马车的车辙上绕了厚厚的皮子,减少了颠簸,瑶第一次走出这么远,虽然秋日的风光山色算不得好,但依旧让她十分新鲜。
  常念在一旁叮嘱:“阿娅,大氅裹好了,别着凉。”
  瑶一边应着,一边掀开窗帘看外边。
  厉看她开心,也说:“瑶姨,等南边的官道都修好了,明年春天我们带着安安去那边转转。西边有一处桃林,念说春日的桃花最好看,您肯定能喜欢。”
  提到这事,瑶明显有些期待。
  常念之所以选了北边,是因为北边人多。这次除了来挑人,瑶还从祭司府中带了许多吃食,虽然知道这些东西也就只能解个燃眉之急,但能帮一点是一点。
  当这些人得知延越短时期内不会接收役人,许多人眼中露出了绝望,不过得知有丁籍的存在,眼中才又燃起希望。
  其实大家都明白,虽然丁籍不是奴隶,有一定自由且能吃饱穿暖,但依旧需要为别人做事,算是延越内城居民的个人财产。
  这些人之所以愿意做役人,是因为听说役人两年后就能领外城户帖。丁籍听上去比役人待遇更好也更自由,但是期限却是十年。十年太久,直接让许多抱着钻空子想法的一批人打了退堂鼓。
  没错,聚集在延越巡防城这里的,不是每个部落都活不下去的,有一部分人是艳羡延越的生活,本质和现代那些不劳而获的偷渡客,想靠国籍改变现状的人很像。
  见延越态度坚决,让抱着这样心里的人悄然褪去,留下来的自然是真的活不下去的那批。
  因为雁一直负责祭司府中的用人,这次常念还拉着雁。
  厉没有出面,负责讲说的人是从礼部选出来的。他不但说了关于丁籍的安排,还讲了没选中人的安置问题。
  吃食肯定不负责供给,但延越会帮着这些人在附近加盖半地穴式住宅,至少解决保暖。
  除了走了的一批人,留下的这些也有两种选择,一是听说能保证取暖后,决定在附近安家,看看能不能依靠自己实力存活下来的,毕竟这附近虽说吃食稀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谁也不能保证他们是否能活过冬日。
  但拖家带口且存活艰难的选择了认领丁籍。
  靠着侦查得来的消息,常念大致掌握这些部落的情况,他和雁挑着老实可靠的部落下手,只要人看着踏实,统统收下,最后足足挑了二百多人。
  以后祭司府要用人的地方肯定不少,且像他们背景如此干净的并不易得,所以常念基本是不管数量,看上就带走。
  这个道理其他人也懂,尤其是在部落任职的官员,纵使现在用不了那么多人,但也早早准备了。
  最后,光是北边带回去的家丁就快六百之数。
  不过这些也只占一半人数,另一半有自愿留下的,也有没被选中的。
  各家将选中的人带回平昌城,常念带着母亲还有几个人一起,将带来的粮食给这些人分了。
  常念没说话,是雁帮着开口的。
  “发的这东西叫囊,差不多可以存放一个月。待过几日有了住宅,解决取暖问题,冬日也可出去狩猎。大伙儿努努力,虽然日子可能艰难,但应是能撑过这个冬日。”
  他这话不假,其他人早注意到了,几乎带着孩子的人都被挑走了,连许多上了岁数的人也被那个好看的祭司带走。
  留下的人延越也没有坐视不理,纵使发放的食物不多,可当下食物何其珍贵,只这一次,便让他们知晓延越与其他部落的不同。
 
 
第111章 
  从外面回来后,延越的忙碌并没有减缓,内城的建设、家禽家畜的养殖,还有大棚作物的种植都在稳步推进。
  今年入冬前,不仅常念将大棚从四亩地扩展到十亩地,部落也开始建造自己的大棚基地。现在人口多,外加之前的经验积累,完全是事半功倍。
  新建的大棚单个面积增加了两倍不止,以前十个棚的面积才一亩地,现在四个棚的面积就达到了一亩地。
  部落的大棚基地,一口气建了百来个棚,按照功能划分成了鱼塘区、果蔬区、育苗育种区和扦插区,一眼望去,整整齐齐且十分壮观。
  种地这件事儿,常念手把手教了一年,现在除了在每个节点的时候还会视察,剩下的已经放手让下面的人自己做。之前一直随着常念身边学习耕种的人,他挑了些学得好的,送到了户部。
  延越的户部是一个总部,下面还分设四部,底支部、农司部、金部、仓部。
  而随常念学习农耕的这些人,自然被分派去了农司部。有他们在,祭司大人就可以放手去做其他事情。
  今日休沐,难得见大伙儿闲散。一个被修整干净的小院里,八九人围坐在一起。
  这个冬日,东市卖杂货的地方,新出了一种叫泥炉的东西卖的很好。泥炉价格不贵,还能烤肉煮茶,特别适合呼朋引伴,一起闲聊。
  篦子上的烤翅滋滋冒油,几人闲聊几句,喝两口茶,又将烤翅翻了个面。
  一个下唇略厚的男人说:“要不说祭司会吃呢,这鸡翅腌制过再刷蜂蜜,烤着吃味道真不错。”
  他身边的媳妇笑他:“要不说你不会夸人呢,往前倒两年,你知道蜂蜜什么味道吗?”
  坐在对面的人感慨:“那会儿别说蜂蜜是啥味道了,就着冬日谁过着不跟渡劫似的,哪还有精气神坐在一起聊天。”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