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重生后赘婿夫君人设崩了(穿越重生)——北沐南

时间:2024-10-19 10:56:31  作者:北沐南
  沈沐心跳加速,拳头不由自主的捏紧,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不管怎样,自己都要抓住了。
  他没有任何的犹豫,站起身来坚定道:“吾志所向,一往无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只一句话,就已经表明了决心。
  “只是,你应该知道,边地战乱不止,如果一去,很可能不能全身而退。即便如此,你也一如既往?”
  “丞相大人,沈沐并非什么贪生怕死之辈,若因此退却,沐愿接受罪罚。”
  “沐哥儿!”陶溪没想到沈沐竟然想要亲自前往北地,听他这么一说,不禁想要阻止。
  然而沈沐并没有理会他,直接说道:“沐愿立下军令状!”
  “好!”魏东篱也击掌赞道,“你能有此决心,说明老夫没有选错人,将此事交给你,老夫也放心了。”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沈沐是一个哥儿的问题。但是,一想到在凤宁县之时,沈沐杀伐果决当机立断的解决了二房之事,足以说明沐哥儿有勇有谋。
  沈家只不过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商户,如果能从中牟取巨大的利益,造成的影响绝对很大,这样一来,对于其他商户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
  加上沈家为人处事有情有义,沐哥儿也帮助周尹良多,因此,他也乐于襄助一番。
  陶溪忧心忡忡,沈沐似乎已经打定主意了,此时他也知道难以劝其回头,只能等到离开这里了再说。
  事情定下来,魏东篱像是放下了一桩心事,转头又跟陶溪说起了关于北地政令改革的问题。
  北方军队征战多年,早就形成了一些习惯,一些驻军势力拉帮结伙结党营私的也不在少数。这群人可以说的上是窝里横,对自己人威风凛凛,对上鞑罕人,也就望风而逃。
  这些年来,半点战绩也无,倒是找朝廷要粮要人挺积极的。
  朝廷几年前有所察觉,也派人前去打算整顿军务,然而才去了没多久,就有战报回来,说是此人已经战死沙场,尸骨无存。
  这件事一出,朝廷众官员才顿觉心惊,本来皇帝还想派人前去查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这种苦差事,一不小心要人命,谁愿意去?于是朝廷众臣商议,不,应该说是相互推诿扯皮了大半个月,依旧没有个章程出来。最后此事也只有不了了之。
  边地之事,就算朝廷想管,也是鞭长莫及。此事如果拿捏不好,让那些兵油子生出一星半点的反叛之心,却是朝廷不愿意见到的了。
  这么听之由之之下,边地情况越来越恶劣,皇帝也头疼不已,这才有了几次三番征召魏东篱回朝之事。
  而魏东篱之前在凤宁县遇上陶溪之时,就曾与陶溪提起过大衍朝内忧外患之事。陶溪当时高谈阔论,的确也给了魏东篱不少新的想法。
  这是有了这一点,魏东篱才决定接受皇帝征召,起复返朝。一是为的就是能整肃改革北边的乱象,二来如今朝廷国库空虚,也急需要开通边关贸易,为国家增补税收。
  而边关贸易,就必须要商人流通商品,要是没人愿意去,说什么都是白搭。
  现在沈沐愿意走出一步,何尝不是所有人的期望?
  魏东篱深深看了一眼屏风,捋了捋胡须。
  而陶溪,心中想的尽是沈沐之事,对于魏东篱找他说的事儿也只是敷衍回答了几句。
  魏东篱虽然没有尽兴,却也知道今日难有进展,便也将人放走了。
 
 
第72章 
  从丞相府出来,上了马车,沈沐还在想着刚刚与魏丞相的谈话,便没有说话,而陶溪好几次欲言又止,沈沐却仿佛视而不见。
  一时间,两人之间气氛有些沉寂,最后还是陶溪打破了沉寂,开口问道:“沐哥儿,你真要自己单枪匹马走这一趟?”
  沈沐这才回过神来,明白他说的是自己答应带商队去北地之事,便道:“这一次我必须去。”
  “我们之前也有商量过,不是说好了,在商盟中挑选一家合适的吗?哪里用的着自己跑去?”陶溪对于沈沐突然改变计划,有些不解,更多的却是担忧。
  沈沐摇摇头,他早就改变主意了。进京的路上,他就想过迟早会遇上那位长公主,虽然他知道今生命运或有所改变,自己未必就会惹上那位,可是他却不敢完全放心,谁又知道陶溪所说的话本剧情会不会阴差阳差又转圜回原地?
  他不敢赌,也不敢拿沈家来赌。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不在意,到底心中阴影还是难以抹去,他必须尽快成长起来,要让沈家立于不败之地。
  而这次机会,他必须牢牢抓住。
  所以他还未到京之时,便写了信给魏东篱。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这也是为何魏东篱会贸贸然提出来让沈沐去北地试一试的原由了。否则以魏东篱的为人,即便再缺人手,也不会将沈沐推出去。
  陶溪是个聪明人,他稍微想了一下,便也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见沈沐没有回答,陶溪叹了口气问道:“还是因为那什么长公主的事?”
  这些日子,两人相处久了,对于沈沐的想法,陶溪也算的上是比较了解的。他也知道长公主一直是沈沐心中的结,如果不解开,他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沈沐沉默着没有说话,陶溪知道自己是说中了。他也没有立场劝说什么,只能道:“行了,去就去吧,大不了我陪你一起去咯。”
  沈沐蓦然抬头,眉头轻皱,“你去干什么?这件事与你无关。”
  “你都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陶溪不以为然的道。
  “那不一样!”沈沐断然拒绝,“北地战乱不止,盗匪横生,不是你该去的地方。”
  陶溪抽了抽嘴角,“你也知道是这么个情况啊?那你还一往无前,毅然决然要去。”
  沈沐无语,“都跟你说了,我跟你不一样……”
  他话还未说完,陶溪已经不打算再继续这个话题了。他瞅了一眼放在沈沐身边的铁盒子,好奇的道:“快看看魏先生交给你的铁盒子里面是个什么东西?”
  他们告辞离开之时,魏东篱特意给了沈沐一个小小的铁盒子,吩咐他出门之后再打开。
  沈沐心中疑惑,却也只有听从。
  沈沐气闷,自己跟他说正事呢,他绕什么圈子?
  哪知陶溪硬是不按常理出牌,附身过去拿起了沈沐手边的铁盒子,一边打开,一边嘀咕道:“什么东西,搞的神神秘秘的?”
  沈沐也知道陶溪是铁了心不跟他说刚才的事儿了。陶溪看似随性,可是只要是他决定了的事情,便是八头马都拉不回来。
  看来只有等以后有时间在跟他说清楚了。
  “咦?”陶溪手里捻起十几张纸来,有些他是认识的,是银票,而另外几张,他却是没见过的东西。
  沈沐见状接过来,反复看了看,这才说道:“看来咱们不用去租院子了。这是京城的一处房契,还有京郊的一处庄子地契。想来是丞相大人看我们初来乍到,一时间难以安置,所以才有此举。”
  之所以是要让他们出门再看,估计也是怕他们推脱不受。
  “呵!不错啊,见面就送房送地的,不愧是丞相,出手就是大方。那咱们直接就去新宅子安置吧?”陶溪笑着道。
  沈沐点点头,便跟外面的随从吩咐了几句。
  随从心领神会,便即出发。
  而此时的丞相府,刚刚三人所在的厅堂中,从屏风后面走出一个人来,此人不过四五十岁的模样,龙行虎步,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威严气质,这世间无人能出其右。
  而他身后亦步亦趋跟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徐公公。
  魏东篱见到此人,微微行了一礼,“陛下刚刚都听到了吧?”
  此人正是大衍朝最为尊贵的皇帝陛下。
  没错,在得到通报说沈沐他们到京城时,皇帝也跟着到了丞相府。
  他也是听魏丞相以及钦差上书提及了沈沐他们的所作所为,心中对此是大为赞赏的,加上陶溪的想法奇异,可是让朝中上上下下吵的不可开交的罪魁祸首,他说什么也想见见这两人。
  因这两人是私人拜会,皇帝不好直接露面,却又十分想知道这两人对北地情势的看法。于是,魏先生便让人弄了个屏风,请皇帝入内,便能两全其美了。
  因此,刚刚屏风内茶盏碰撞的声响,并非什么猫弄出来的,而是皇帝听到两人的话之后,惊讶愣神之际,动作没有把握好,不小心弄出来的声音。
  皇帝坐在了上首,微微颔首道:“这个陶郎君,确实是个……”想到陶溪刚刚嘀咕的话,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形容,只摇摇头道:“明明有聪明的头脑,却为何却入了赘?”
  魏东篱轻轻一笑,“一开始臣也纳闷,但是后来看这夫夫二人相处起来,相得益彰,却又释然了。”
  皇帝没有看到两人相处的细枝末节,听魏东篱这么一说,倒也没太过纠结。
  “那沐哥儿也是个有担当之人,夫夫二人能相互扶持走下去,沈家往后必不可限量。”皇帝感慨道。
  魏东篱也点头赞同,“沈沐不过是一个哥儿,却是比汉子更有决断,更有魄力,沈家有沈沐,实是沈家之福啊。”
  关于沈家哥儿,皇帝也早就让人调查过了。这位沈哥儿也算得上是个奇人,他能在沈家日薄西山之时站出来,不惜以一个哥儿之身抗起沈家的重担。他年纪轻轻刚接手沈家就能以一己之力整合整个彰铭府的商贾,还能倾尽全力襄助官府,为旱灾中的百姓尽自己所能。可谓是有着极其难得的赤子之心至诚之道,试问这天下能有几人做得到?
  刚刚沈沐想也不想便答应去往北地,确实令皇帝吃惊不已,沈沐并不是不知道北地之行的艰险,可他却答应得如此决绝,竟令他有一丝动容。
  “沈沐一个哥儿,的确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陛下,对于陶郎君刚刚所说的,可有什么想法?”魏东篱问。
  皇帝皱了皱眉,“他所说虽好,可是先生想过没有,如果鼓励商人行商,必然会有更多人趋之若鹜,我们大衍朝以农为本,要是都去经商,这田地荒芜又该如何?”
  魏东篱似乎早已经想过这一点,点头道:“确实需要防备这一点,不过,有一个法子,臣琢磨着还不错。”
  皇帝闻言也勾起了兴致,“什么法子?”
  “不仅鼓励经商,也要提高生产力。”
  皇帝侧目,“这也是那个陶溪提出来的?”
  魏东篱笑眯眯的道:“陛下英明。”
  皇帝也感兴趣了,“先生说来听听。”
  魏东篱点点头,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一国之繁荣,离不开政令,经济,文化以及军备。而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国库空虚。”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没钱。当然最后这一句,魏东篱却是没有往外出说。
  皇帝自然明白魏东篱的意思,面色也有几分沉重。大衍朝赋税本就不算多,这些年来,因为北方的战事,还有频发的水灾旱灾,国库拆东墙补西墙,早就已经入不敷出了。否则他也不会焦虑难安,急于改变北方的现状了。
  魏东篱看了一眼皇帝,继续说道:“其实陶溪说的没错,地方上的繁荣,离不开商贾的来往买卖。我们设立榷场,不就是为了吸引商队去往北方,甚至是去往大衍朝以外的地方?这样他们不仅会带回来大衍朝所没有的物品,更会吸引其他国的商队前来大衍经商。
  试想一下,等客商云集之时,边地这样的荒芜之地,会变得如何的繁华,会给朝廷增加多少的税收。而朝廷有了这笔银钱,大力兴修水利,垦辟荒野,研发农具,提高生产力,又何必担心其他?”
  皇帝不住点头,似乎对这些话也很认可。
  魏东篱叹息一声,“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路总要一步步走,万事开头难。我们现在第一步都还没有迈出去,又如何知道前路如何?但是,如果朝着这样一个方向走下去,大衍朝必定会越来越强盛,到最后威名远扬,引得万邦来朝。”
  一想到这样的场景,皇帝都有些坐不住了。谁不想当盛世之君,英名远扬?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他也无愧于列祖列宗了。
  “先生所言极是,此事还需仰仗先生了。”
  魏东篱却摆摆手,“老臣年岁已大,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了,不过陛下可还记得几年前司天监监正的话?”
  皇帝点点头,“自然记得,他说大衍朝气数尚在,在最困难之际,会有变局之人出现,朕也派人四处打探……”他话音未落,突然顿住了,似乎有所了悟的道:“先生,你以为变局之人已经出现了?而且不是别人,正是他们俩?”
  “都说天机不可泄露,老夫虽然拿捏不准变局之人是否就是他们,不过,老夫却以为,他们必定能让大衍朝格局有所改变。”
  魏东篱说得信誓旦旦,话中已然承认了自己的猜测。一向沉稳的皇帝也不禁动容起来,“可是,一个商户之子,一个赘婿。怎么可能?”
  魏东篱摇摇头,捻着胡须微微一笑,“有道是英雄不问出处,陛下难道还局限于这点身份?”
  “额……”皇帝无话可说,如今大衍朝的乱局,他又何尝不期望变局之人的出现,能助大衍摆脱现状,改变困局?
  皇帝沉吟片刻,然后坚定的说道:“不管是谁,如果真像是先生所说的那样,朕也不是不能重用之。”
  “且先看看吧,既然我大衍朝气运尚在,那便自然是有机缘在的。沐哥儿仁义,陶郎君亦是出类拔萃,若是因为身份限制而被埋没,是我们大衍朝的损失。”
  “先生说的是,朕会酌情考虑的。”
  “不过此事也不着急,即便有能力,那也要做出所有人都能看得见的成绩出来来,才能让人信服啊。”
  皇帝了然一笑,确实如此,此事暂且放在一边,以后再说罢。
 
 
第73章 
  马车行得很快,不多时就已经到了沈沐所说的地方。
  “公子,我们到了。”
  陶溪闻言当先跳下了马车,随后伸出手去,要牵沈沐下车。沈沐一愣,看到递到自己面前的手,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伸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