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二十人,食堂伙食费依旧没变。
不过在此基础上,刘承宇提出新的要求。
以后工地接待将在食堂进行,费用单独罗列,月末进行报账。
为此,又匆匆在仓库旁加盖了间新的活动板房作为餐厅。
如此忙碌准备五天,终于迎来了正式开餐的日子。
十一点四十整,工地机械准时停摆。
工人们从各个角落走出来,随便拍打着身上灰尘,机械地往宿舍走。
“姐,学校家长会你们有没有收到通知?”
同一个包工头下的工人,大多是老乡,孩子们也大多借读同所学校。
问话的中年妇女擦着脸上砂浆,粗糙干裂的唇角随着动作不停溢出血丝。
丝丝疼痛完全被忽略,心中只有化不开的愁事让她在乎。
“孩子昨晚说了。”
另一个短发妇女取下安全帽,露出血丝密布的双眼,整个人看起来沧桑不已。
女人虽然被人称呼为周姐,其实也就刚满四十岁,与丈夫钱文瑞常年在各个工地干钢筋工。
而问话的女人孙丽娟跟她是表姐妹,俩夫妻做了十几年砂灰工。
两家的孩子都一起带来城里读书,如今在同所学校就读。
孙丽娟麻溜撕下翘起的嘴皮,抿了抿沁出的鲜血,烦闷道:“肯定是为了筹集学校食堂的事。”
说来说去,就是钱的事儿。
学校开设食堂,购买桌椅板凳的费用需要众位家长众筹,上学期就提过这件事。
筹钱不说,之后每个月三百块伙食费,一个学期下来就得一千五百块。
因价格问题上次就没通过,这回又要旧事重提。
“我打算过了年就把老人接来照看。”周姐说,这是她和丈夫商议之后的决定。
每天六块钱,孩子中午老吃些没营养的零嘴,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我和老杜商量下该怎么办。”孙丽娟叹道。
女人们聊家庭孩子,男人们却更多的关心工资和吃喝问题。
回到板房洗干净手脸,拿上不锈钢碗。
老杜催促妻子快点去排队,去晚了肉菜就只有菜没有肉。
多年吃食堂吃出来的经验,菜就一锅,去晚就别想吃肉了。
“上回那个食堂一盆肉菜里不知道有没有两斤肉。”
去食堂的路上,老杜还和姐夫吐槽着上个工作的食堂有多抠门。
饭菜清汤寡水,两年工期下来瘦了十来斤。
四人来到食堂前,不成想前面已经排了几十号人。
“我说要早点来吧。”老杜埋怨妻子动作慢,赶忙排到队伍最后头:“不知道轮到我们的时候还有没有菜?”
妻子孙丽娟却好像没听到丈夫的埋怨,目光一直在食堂空地前。
“表姐,你看那个孩子穿的是不是八中校服?”
食堂门口摆了张小桌,一个半大少年坐在桌前吃着饭。
灰色校服正是和家里孩子同一个学校。
“是八中的校服。”周姐探出身体往前看了看,疑惑:“怎么有八中的学生跑工地来吃饭了?”
轮到几人时,那少年刚好端起碗又钻进了食堂。
“哥。”
少年走向打饭台。
一个穿着厨师服的青年抬起头,勺子一转舀了碗汤到少年空碗里。
“晚上咱们一起回家。”青年笑,少年点头说好,一口气喝完汤从后门走了出去。
孙丽娟注视着少年走远,眼神闪了又闪。
“哟!今天的菜真不错。”
丈夫老杜的声音拉回孙丽娟思绪,下意识看向在面前排成一条的四个菜。
红烧肉、酸菜鱼片,青椒豆腐,还有个炒青笋片。
四个盆里满满当当,每个都冒着诱人的香气。
艾弛朝老杜伸手:“每个菜都要吗?”
“都要。”老杜吞着口水,目光稍微在红烧肉上停留了几秒钟,很快移开。
可就是这几秒,艾弛已经注意到。
满满一勺子红烧肉放入碗里,直接盖住了饭的一半。
四个菜全部打完,碗里垒成了座小山。
“汤在门口。”艾弛又顺便加了句。
“小伙子是食堂新来的大厨?”轮到孙丽娟时她立刻寒暄起来:“看着挺年轻啊!”
“叫我小艾就行。”艾弛笑。
“我们家孩子也在八中读书,你家的读几年了……”
艾弛没来得及回答,后面排队的人开始催促。
孙丽娟只得暂时先放弃念头,端着饭碗走到后门边。
一抬头,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丈夫老杜跟工友蹲在门边聊天,话里内容竟然是门口那锅还在炖着的鱼头豆腐汤。
不知道工友们是不是都为了那锅鱼汤,大部分都没回宿舍。
空地上满是席地而坐的人。
周姐打好饭找到孙丽娟,姐妹俩干脆在门边坐下。
“今天这菜不错!”周姐说。
孙丽娟的心思根本没放在饭菜上,刚拿起筷子,又忍不住吐槽起丈夫:“每天只知道自己吃饱喝足的东西!”
周姐笑得无奈,筷子指向很快加入老杜一行的丈夫:“我家那个不也是一样。”
“红烧肉糯唧唧的,好吃。”
“酸菜鱼好吃。”
“这个豆腐不像石膏点的,吃起来有股甜味儿。”
早已开吃的其他工友很快找到符合各自口味的菜,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豆腐是艾大厨今早现做的胆水豆腐,鱼汤锅旁边就有豆浆,那才好喝呢呢!”
新来的帮厨大妈从几人身边路过,插话道。
现磨豆浆做豆腐,在她多年打杂生涯中还是头回看到。
“现磨豆腐?”
“何止是现磨豆腐,青笋送来的时候还带泥,刚从地里拔起来的。”帮厨又说。
艾弛是她见过工地厨师里最有良心的一个。
调料全是大牌子,肉和菜也挑好的进货。
今早师傅来送菜她可看得清清楚楚,两千块,一分多余的伙食费都没克扣。
“晚上还有香辣蟹,养在后边儿水槽里。”帮厨大拇指一翘,指向厨房后门。
喜欢吃海鲜的人顿时发出阵欢呼声。
庆林市靠海,海鲜是家常饭桌的必备菜。
但工地唯一能吃到的海鲜,只有十块十斤的蛤蜊,吃一口满嘴沙那种。
就在众人都为能吃上好饭而高兴不已时,孙丽娟却更加关心另一个问题。
“刚才那个穿校服的娃娃怎么在工地吃饭啊?”
别说,这个问题帮厨大妈还真问过。
“那孩子是艾大厨的弟弟,经理允许他在食堂吃饭。”
“人大厨弟弟都吃食堂饭菜,至少卫生问题我是放心了。”有工友打趣道。
“卫生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
才刚上班几天,大妈就已经是妥妥的艾弛脑残粉,最见不得别人质疑。
甩着抹布就凑到那人面前侃侃而谈。
“你不会是想让孩子也来这儿吃吧?”周姐猜。
孙丽娟撇嘴。
她倒是想,但想就知道不可能。
工友中有孩子的不是一两个,这个特权恐怕只有食堂大厨才能享受到。
当时以为是哪个工友的孩子,心中抱有一丝侥幸。
知道是大厨的弟弟后,迅速破灭。
“别说你,我也想啊!”周姐塞了两坨肉进嘴里。
红烧肉软糯,舌头轻轻一抿就四分五裂,再往嘴里扒口饭,嚼吧嚼吧别提多好吃了。
对他们下苦力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油脂更能让人满足。
饭菜干净,味道没得挑剔。
哪点不比学校外小饭馆强上百倍?
“下午我多带个碗来,螃蟹带回去给两个娃娃吃。”周姐小声道。
十五块一斤的大青蟹,她们可舍不得买。
“那吃完饭完我们去外边儿买个饭盒。”孙丽娟有同样打算。
门外人吃得热火朝天,食堂里的艾弛逐渐收拾起菜盆。
“大姐,那是专门留的红烧肉,晚上你带回家去吃。”艾弛示意灶台上盖着的碗。
新请来的帮厨是一对夫妻。
两人是庆林市本地人,独子十年前因为车祸落下残疾,没能成家生子。
夫妻俩这些年到处打工,无非是想死后能留下点钱让孩子有个靠。
诺大工地上的无数父母,哪个不是为了孩子在拼命。
艾弛不介意共事期间能帮的都帮衬着些。
“……”
谢大妈高兴得直抿嘴笑,干起来活来更加卖力了。
两人对话都被才进来的大爷看在眼里。
看门大爷算是老熟人,第一次来问路,找菜农也是多亏大爷介绍。
看到大爷才来,艾弛笑着招呼间又弯腰从蒸锅里端出个碗。
“看您老牙口不好,红烧肉恐怕吃不动,我专门蒸了碗鸡蛋肉沫。”
大爷一乐,露出缺了颗的门牙。
“正好,我血脂高不能吃红烧肉。”大爷说话都漏风,一句话艾弛很费力才听清。
艾弛笑。
接过大爷的碗帮他打菜。
“今天有没有人来找你麻烦?”大爷又问。
艾弛不解大爷为什么会这么问,将蒸蛋碗直接递出去后直接道:“没人找我麻烦。”
来这几天,除了跟后勤部经理见面被阴阳怪气几句之外,食堂这儿见不到人影。
“那就好。”
大爷接过碗,先挖了勺子蒸蛋送入嘴里,说出来的话更加听不清了。
“如……有人……找我。”
艾弛就听清这几个字,眨巴眨巴眼睛哭笑不得地又问:“大爷您说什么?”
“郑叔说有人找麻烦就跟他说,他帮你撑腰。”
端着饭盒进来的刘承宇帮大爷翻译了这句话。
大爷笑眯眯地点头。
【看来大爷不是普通看门大爷,艾弛!你抱上金大腿了。】鱼白在艾弛意识中欢呼雀跃。
“郑叔。”刘承宇笑着叫人。
“嗯!”郑大爷抬抬下巴算是回答。
“酸菜鱼看着不错,多来点。”
两人好像很熟,郑大爷的态度刘承宇丝毫不在乎,笑着将目光移到菜上。
好不容易吞下口中的饭菜,郑大爷突然又轻拍了下刘承宇。
“你听到工人们说的话了没有?”
“什么话?”刘承宇刚从公司回来,显然是没听到的。
“那就在这儿好好听听!”
郑大爷让出门边位置弯腰钻进打菜台,还指挥着艾弛端来板凳坐下。
刘承宇乖乖靠过去听工人们的聊天内容。
艾弛不由也好奇地凑过去。
被大爷一把拉住:“跟你没什么关系,我还有事要问你!”
大爷身份非凡的事已经肯定,但大爷也挺八卦。
拉住艾弛,问了一通他的家庭关系,有没有女朋友等。
最后所有话题回归到:“你这蒸蛋怎么做的,算了……你明天多蒸两碗,我给钱。”
自顾自地说完大通……点了两碗蒸蛋。
***
几阵微风刮过,人行道上片刻间就落满了金黄色的叶片。
不过才一个月而已,庆林市的秋天已悄然到来,空气中寒意渐浓。
人们还未习惯突然到来的寒冷,艾弛却已然习惯了工地生活。
周六。
清洗完厨房用具,艾弛叫停在仓库里做作业的艾奇,准备下班。
“今天咱们吃火锅?”
“那我们叫上房东爷爷一起好不好?”
“你什么时候和房东爷爷关系这么好了?”艾弛笑问。
大部分时间兄弟俩吃完晚饭收拾收拾会一起回家,偶尔艾弛要提前备菜就会让艾奇先回家。
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就让孩子和房东相处到请客吃饭的关系。
“很简单啊!”
艾奇故意眨眼,说着大拇指一翘指了指自己书包。
“让房东爷爷看我的月考试卷,爷爷夸我学习好。”
艾奇相信,没有哪个长辈会讨厌学习好的孩子。
这招对学校老师有效,对村里的村长书记有效,对天天看书写字的房东爷爷肯定也有效。
结果确实很有效。
他提前回家的话就会去找房东爷爷,跟爷爷聊上几句,顺便写作业。
“真厉害!”
艾弛赞,交际手段比他这个哥哥要高明得多。
至少每次见到房东,那位爷爷都没给过好脸色。
甚至时不时还会怪嫌他早上太早出门,关门的声音吵到其他租客睡觉。
艾弛很冤枉……
都怪那扇大铁门锈迹斑斑,轻轻一碰就发出“尖叫”声。
兄弟俩买完菜,骑着自行车回到家。
平日里鲜少能看到人来的一楼挤满了男女老少。
当初介绍艾弛来租房的那个阿姨也在。
艾弛兄弟刚推车进去,有好几人都同时回头来看。
这几人表情……都很怪异。
嘴角耷拉着,看似悲伤,眉梢眼尾却满是极力隐藏而失败告终的喜意。
艾弛默默摇头,将车停好后径直领着艾奇上了楼。
没多会儿,介绍租房的阿姨也走了上来。
19/77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