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已被热得眼花,但这一幕被在场人牢牢记在心间!
至死时,仍笑着回忆,那一日,是江无眠给了他们活下去的机会!
流民们用磨砂似的嗓音发出挣扎的呻.吟,“多谢知县大人!”
微小声音合流汇聚,惊动这方天地。
张榕忍不住长叹一声,心中酸涩又自豪。
他当年又何尝不是如此,踏进鬼门关被大人一手扯回,自此心甘情愿追随江无眠。
薛文紧绷的心脏落地,手稍离开刀柄,江无眠就是江无眠,他的右将军府,保住了!
第013章 风波
众人一进营帐,灼热感稍散。
岭南的太阳炽烈,又无雨无风,加之情绪紧绷,心底躁动,一上午下来,整个人恍若从水中捞出。
有营帐作为遮挡,虽地方小了点有些憋闷,但总算不那么热气。
……也有可能是江知县浑身上下冷气嗖嗖,行走之间给众人送来阵阵凉风。
一路上,张榕已经做好请罪罚俸的准备。
安置流民的事,江无眠给出治理条例框定部分大范围与一定的工作细则后,一直由他负责。
他在陆郁等人的管理上一向做的不错,谣言的事就是他亲自处理,后续效果不错,一直以来的顺风顺水让他大意了。
竟然让有心之人混入流民中,煽动人心造谣生事,惊动薛将军与大人,连累他们给自己收拾摊子。
张榕心中愧疚,一想刚才大人站在流民面前,人群只要拥挤一二,就能彻底吞没大人的身影,他心中又惊又怕。
大人身手再好,也抵不过人群之力!
他脸色不好,江无眠本人是行走的冷气,薛文同样怒色满面,随之进来的陆郁等人一瞧更不敢吭声,营帐内气氛逐渐降到冰点。
江无眠回神,注意到瑟缩成一团的陆郁工程队,意识到自己一群人的脸色不好,把人吓住了。
随即收了一身气势,略显温和地道:“辛苦你们为本官澄清事实,今日之事,幸好有你们帮忙,才能如此轻松。”
闹事之人只凭一张嘴皮子,能说动人心,总归比不过站在面前的陆郁等人有说服力。
他们是真真切切摸得着的,看得见的。流民的影子没从他们身上彻底褪下,却已从中焕发生机。
选择相信谁,长眼的人自然明白。
陆郁等人不是头次见知县。
还不是流民时,有知县大人巡视,百姓跪在街上两边,眼前能看到捕快的皂靴踩在地上,卷起一小片尘土,又纷纷扬扬落下。
知县马车轱辘轱辘走过,留下一阵点心香气,又渐渐消散。
江无眠这种知县,是头次见。
不用跪拜、放粮救人、犯错之后仍给人改正机会,只是罚钱又不是不让人吃饱!
在家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吃饱?
给地主老爷管事们做工时,更是一顿咸菜就一碗稀饭,能吃半饱就不错了!
陆郁只感觉胸腔之中一阵酸涩,感激、钦佩……百般情绪涌上心头,晕晕乎乎被兵卒带出营帐。
热浪袭来,陆郁抹了一把眼泪,坚定道:“江知县是兄弟们的救命恩人,当牛做马一辈子都要还!不能做小人!”
工程队中的其他人也被说的情绪高涨,“对!不能做小人!”
营帐之内听得清清楚楚,薛文啧了一声,问道:“闹事几个人,怎么处理?”
江无眠让薛文派人把他们送回韶远县地牢,又让衙役去找林守源和赵成,要了点东西,随后带着张榕、衙役李叶去处置闹事之人。
跟来的薛文一听,脸色煞白,眼看要吐出来,着急忙慌道:“我不去了,你慢走,慢走。”
那两人的东西一上,闹事的有没有命活过今晩都是两回事!
江无眠漆黑眼珠中透着一分嫌弃,都是将军了,战场上看惯死人,怎么还是怕?
哪儿是怕,那是叫得瘆得慌!酆都鬼哭狼嚎,莫过如此!
薛文自觉没那个承受力,忙不迭逃离接下来的人间地狱。
拿着东西,跟随进去的衙役李叶有幸体会到薛文避之不及的情景。
江无眠进去一段时间,不似人声的惨叫逐渐传来,听得人耳朵生疼,夜不能寐。奇迹的是,人还活着,没晕死过去。
血腥味伴随哀嚎弥漫,本就阴森潮湿的地牢,多了几分黄泉味道。
李叶没能撑住,哆嗦着手简直要拿不动东西。
见状,张榕换了自己,让人出去透口气。
李叶僵硬着没能说出一句感谢的话,慌张失措地夺门而出。
路过关押官商勾结四家人的牢房时,明显看到他们瑟缩的挤成一团,抵在角落里,惊慌恐惧地注视着他身后牢门。
走过去时,有人虚弱地说:“大人,草民还有事告发……”
地牢昏暗,没能看出是谁的脸,但他实在没力气凑过去听人告状,忙不迭走过,远离阴森牢狱。
等他再回来时,江无眠神色未动,张榕师爷正在收拾东西,他赶紧过去帮忙,又被血腥味冲了一脸。
余光瞥到牢中不自然的躯体与满地暗色,连忙正视眼前的地板,手上温热的触感当做不知,跟随张榕收好东西。
此刻,李叶心中除了一贯的敬佩,还有油然而生的畏惧!
他算是知道什么为何会有“大人是收命行者”的传闻,有这般功夫,当个阎王也不是不行啊!
江无眠带着口供回了县衙,薛文还在装模作样品茶。
刚落坐,听他小声抽了口凉气,谨慎问道:“还活着?”
“来时还未咽气。”江无眠把纸递给他,上面沾着两滴未干红血。
哦,命大活过今晩,命不大这会儿咽气。
匆匆览过一半,薛文神色厌恶,像是看垃圾一样放下,“勾结匪盗掳掠,闲暇做伥鬼,平日做略卖人!当地知县吃干饭的?”
这个问题……嗯,为什么不问问死去的韶远县前任知县呢?
岭南天高皇帝远,圣旨来回半年之久。时间一长,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制约能力降低,知县知府做成了土皇帝。
遇见好的坏的,全凭运气。
前任韶远县知县亦是如此,把握权力的时间一长,人反被权力控制,抑制不住的贪心渴求。
“据他所言,幕后指使者是平清县知县。”江无眠皱眉,“我与平清县素未相识。”
若是有仇,那很好说。可他初到岭南,又不认识平清县知县,更不知哪里得罪了他。
若是因为抄家钱粮之事,那和平清县有何关系?
这四家人触犯大周律法,旁人避之不及,平清县知县再怎么没脑子也不会沾染上。
薛文一顿,借黯淡灯光看清江无眠眼底真切的疑惑,平清县知县听见恐又要摔一套茶具。
他问道:“张榕未同你讲?”
这和张榕有什么关系?当年追杀张榕一家的仇人不在岭南……等等,张榕?
江无眠动作一顿,低声道:“流民。平清县百姓跑了?”
薛文不出意外他能猜到,“平清县百姓跑了,充做流民加入韶远县。”
人口属于政绩。
平清县知县能力平平,就指望这点功绩,等三年外察时再运作一番,期待外察评语“无过称职”,升职州府。
乱事一起,人多半被乱党裹挟走,人口猛然下降。附近州府都如此,平清县知县自然不紧张。
然在此时,韶远县规矩横空出世,截了一手,只要干活就给钱给粮,流民蜂拥而往。
不是流民,但生活困苦的百姓,听闻消息,宁愿舍弃身份,化作黑户,也要往韶远县过来。
距离最近的平清县,可不遭了灾。
江无眠嗤笑一声,嘲讽道:“是遭了知县的灾。”
放纵这般人渣祸害百姓,从中获利,有这样的知县,是百姓之灾。
薛文问:“幕后之人,你待如何?”
江无眠极为记仇,被人算计,绝不可能轻飘飘放过幕后黑手。
可一县知县,总不能像今天两个卒子样投入地牢酷刑审问。
“日后再说,总不会让他猖狂太久。”江无眠喝了口茶,“先安排这群流民开矿,韶远县要忙的事逐渐增多,开荒、开矿、建设粮仓、铸造武器、练兵……”
他一口气说了诸多事,听得薛文嘴角抽搐。
这哪儿是日后再说,分明是在平清县知县身上钝刀子割肉!
“县里事多,人还是太少,忙不过来。”
说着人少,次日一早,有人禀报,“县丞、主簿与典史到城外了!”
南康府下拨的人手到了!
第014章 人手
南康府下拨三个人手,县丞、主簿与典史一应到齐!
这对江无眠来说,正是及时雨。
这意味着终于有人接管县衙六房,意味着四个师爷从繁重冗杂的事情中脱身,意味着县城能有更多发展。
江无眠计划中一向缺少人手,因为识字率太低,大部分百姓的识字率是零,衙役能做到认字念半边,账房掌柜的认识得不少,还能读写,故而监工多是这部分人。
局限太多,县城之中很多东西只能从苦力活做起。
如今三人抵达韶远县,新的计划能提上征程。
只是,他们能否担得起责任?
·
县丞三人尚在路上。
南康府到韶远县县城并不算远,但路况不太好,一路坐马车行来,颠簸得人要散架。
主簿杨林心底正在盘算:得罪了人,才会从京城发配到岭南。这知县没背景没靠山,只有几个师爷,还不是本地人,想在韶远扎根下来,还不得仰仗我们?
他捋着山羊须,眼里全是算计。
在南康府里,他就是个没实权的,周围一圈人比他资历老,有事轮不到他,有好处更轮不上他。
到了县中,只有知县与县丞在他头上,县丞与自己一伙,知县要拿捏他们,得掂量掂量他们配不配合。
县丞周全耷拉着眼皮,闭目养神,他不睁眼都知道杨林打什么算盘。
这杨林呐,就是爱算计,算计来算计去还是一场空。
仔细想想,新知县哪是好相与的?
来前,他找府里消息灵通的人打听过韶远县近况。
前一个月,白督抚拿下乱党,查抄县中四家,将人下狱后一直驻扎在城外,没再管过那四家人的死活,全凭知县做主。
韶远县,可是新知县当家!
没甚根基的人,用抄家得的银粮养活流民、压制流民暴动、安抚民心。
虽有平乱军在外驻扎的缘故,那也得新知县自己能立起来,心里有主意不是!
周县丞看得分明,新知县心有成算,不会喜欢有人仗着资历对他指手画脚。
等到县衙,就知道新上官性子,不过杨林的算计,大抵是不能成了。
“周兄,您觉得那新知县怎么样?”杨林见人不吭声,特意喊了一句问道。
按理说,三人下拨韶远县,与知县是同条绳上的蚂蚱,不说帮忙,起码要不拖后腿。
但韶远县的新知县赴任,带四个师爷。打眼一瞧,这不是摆明要争权夺利,好控制县衙嘛!
把他们管县衙的县丞、主簿,置之何地?
周县丞打着哈哈敷衍,“不出意外,咱们要做三年同僚,来日方长,来日方长。”
知县一任三年,时间还长,着急什么?
典史王西没那么多想法,他其实是初上任,什么不懂。
家中老父去世,推出他来继承父亲狱卒职位。
情况在当下很是常见,胥吏死了,职位由他的儿子兄弟继承。当然,也有可能被天降一人挤走名额,端看运气好不好了。
王西是运气好的,府衙无人争抢狱卒的名头,落到他身上。
赶上韶远县用人,知府充数,指他出来。
能看出,三人在府衙中实属没受过重用,个人有个人的小算盘,还有一个万事不懂充数的。
江无眠的计划怕是有一半能落空。
马车一路行到县城外,三人迫不得已下马车,前头流民太多,马车根本行不开。
给清点人的官兵看过路引和知府写的委任书后,三人才狼狈地进到外城区。
主簿杨林恨恨想:一群刁民!等本官到了县衙,一个都别想进城!知县大人懂什么,流民放在城门口,有什么用?!!
同行两人无心关注主簿的心思,他们在震惊于城外营地的规整。
提前打听过消息的县丞周全有做好心理准备,神色很快调整好,不露半点心绪。
典史王西没他的养气功夫,伸头探脑四处巡看,恨不能跑到营帐前一探究竟。
竟然有这么大的帐篷?搭得整整齐齐,在一条线上!营帐外边还有一圈细密栅栏,住的比他家都好!
王西几乎是凭着本能跟在县丞身后,愣愣地看着有一个异常突出的营帐,附近还有一间木板房。
他还看到不少穿着满是补丁衣服的人,扛着一圈栅栏穿过营地,来到四角钉好木板的空地上,把栅栏放在一边,拿起土布、木板、绳子,三两下绕成看不懂的模样,紧接着一个和其他营帐相差无几的帐篷立在空地上。
农家防雨用的稻草、茅草和芭蕉叶往上一搭,顿时变成偌大营地中一个不起眼的营帐。
王西心中觉得神奇,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
要说都是干活的场景,他见得多了,自己更是参加过。
农忙时候抢收、跟父亲出海捕鱼、跟着老人上山进林捡野菜……干的活太多,一时都说不完。
但眼前景象,说不出去的……奇异?
县丞周全了解更深,他看得不仅仅是营地,而是这里的人。
身为无家可归、无处可去的流民,他们干着活没有麻木,脸上没有丧失一切的死气沉沉,反而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
那是寄托希冀的眼神。
不提别的,单看流民与营地,便知这位新知县是心有百姓之人。
想来是位不太难以相处的上官。
11/179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